首页 / 正文

●卷八

  政宣上帙八。

  起宣和四年六月三日庚寅,尽十二日已亥。

  宋昭上书论北界利害乞守盟誓女真决先败盟(删女真至此六字)。

  奏曰:臣闻犬戎之性不可以信义结去来无定叛服不常虽成周盛世犹有玁狁之难自古御戎未见上策汉唐以还或盛或衰乍叛乍服其御之之术率非良策皆不足为盛世道故略而不论迄(删臣闻七十三字)我有宋(改作我国家光宅四海)寰区之内靡不归顺而景德中亦有澶渊之役真宗皇帝天威一震贼(改作敌)势瓦解当是时乘胜逐北则腥膻之种(改作契丹之兵)无噍类矣。真庙圣慈深厚特以两国生灵为念故扩天地之量贷蝼蚁之命(删贷蝼至此五字)啖(改作许)以厚利与之议和为天下後世万万年安全之计故虏(改作辽)人谨守盟誓不敢南下而牧马(删此三字)者诚以天地之洪恩不敢忘也。自圣圣相承明明继照虽睿知神武尧仁汤德足以柔怀然实亦恃此为长城神宗皇帝熙丰之间锐意北伐选将练卒积谷理财葺城郭修器械十九年间仓廪实府库充貔貅之士无不一当百万是时鼓噪而。

  前则自河以北其人皆俎上肉矣。亦以河朔祖宗兴王之地不忍骚动安可快一时之忿失百年之好故终莫之举也。陛下即位以来御戎之术实得上策虏(改作辽)使之来宴犒赐予恩数曲尽故怀德畏威向风慕义稽首称藩介胄之士橐弓偃息黔黎之民鼓腹咏歌历观三代以来倾心悦服至诚革面莫如今日实太平希世之盛事也。比自王黼童贯力引狂生李良嗣董才之徒妄兴边事致烦宸虑遣大臣提重兵久屯塞上仓廪府库为之一空官卒兵民死亡无数前所奏陈悉皆诞妄财用尚可复全死者何由更生欺君罔上蠹国害民罪不容诛臣愿断此数人头以谢天下不唯慰安虏(改作燕)人之心使明知陛下德音无复猜忌谨守盟好,庶几奸臣贼子欺君罔圣妄兴边事侥觊功赏者有所惩戒臣固知陛下圣慈不忍诛戮臣下然此数人不诛则虏(改作燕)人之猜忌未易可解臣愿陛下勿以驭贤臣之礼驭此奸贼则不胜幸甚臣间虏中(改作北边)频岁不登斗米千钱虽或请和恐非本意特出於不得已耳万一养锐数年岁谷小秋高马肥士气稍振复来侵扰则干戈相寻无时而已较其利害轻重则奸臣数人之诛不足恤也。。又况李良嗣董才皆北虏(改作庭)叛臣心怀怨望故附会边臣撰造虚语欲假中国之势以复私仇耳实两朝之奸贼岂复忠义之可望哉!臣窃料议者谓岁赐浩瀚虚蠹国用是不知祖宗建立榷场之本意也。盖祖宗朝赐予之费皆出於榷场岁得之息取之於虏而复以予虏中国初无毫发损也。比年以来榷场之(删岁得至此二十八字添一其字)法浸坏遂耗内帑臣愿遴选健吏讲究榷场利害使复如祖宗之时则岁赐之物不足虑也。或者。又谓九州中国之地皆沃饶膏腴之田岁得甚厚是曾不虑屯戍守御之备战斗犒赏之费岁几百万计耶贪其所得既不足以偿所失而。又战斗死亡之士横被屠戮之民几人也哉!徒有辟国之虚名而无补国之实利或者。又谓山後之民皆有思汉之心,或欲归顺此尤妄诞之易见者不惟北虏(改作辽人)为备日久山後之民往往徙居漠北。又自唐末至於今数百年间子孙无虑已易数世今则尽为蕃种(删今至此六字)岂复九州中国旧民哉!皆由边臣用人无术致探报者利於所得恣为诞谩帅臣庸暗更加缘餙妄议边事侥觊功赏或者。又谓北虏(改作辽人)比年以来为女真所困侵城掠地横亘千里势巳窘蹙愿与女真。

  合从腹背攻讨则扑灭之易甚於反掌是亦弗思之甚也。灭一弱虏(改作国)而与强虏(改作国)为邻恐非中国之福徒为女真之利耳。且北虏虽夷狄然久渐圣化粗知礼义故(删此虏至此十五字改作辽人二字)百馀年间谨守盟誓不敢(改作肯)妄动者知信义之不可渝也。今女睦刚狠(改作勇)善战斗茹毛饮血(删此四字)殆非人类(改作易敌)北虏(改作辽人)以夷狄(改作全力)相攻尚不能胜傥与之邻则将何术以御之不过修盟誓以结邻国之外好而已本朝与北虏(改作辽人)通好百有馀年一旦败之女真果能信其不可渝乎!异日女真决先(删此字)败盟为中国患必矣。此理之必然事之必至虽使伊周复生不能易此议也。臣。又闻两国之誓败盟者祸及九族陛下以仁覆天下其忍置河北之民於涂炭之中而使肝脑涂地乎!臣窃谓凡今之人臣不负陛下采访之意爱君忧国论奏忠赤者间亦有之其希意承旨背公营私苟求陛下富贵者不可胜数遂使忠赤之臣志不得伸言不见死者岂得已哉!诚以国之大事实系安危下情壅遏不得上达今而不言其如後患何譬犹人之一身中气痞隔阳不降阴不升则百脉不调四体不充久而不治病在膏肓虽有良医不能愈也。今疾幸在腹腠是正宜投药石之时也。臣愿为陛下出疆说谕虏(改作辽)人比因虏中(改作北朝)忘失虏(改作旧)主深虑扰攘之际疆陲不戒奸人作过边臣生事故遣近臣使之防边果有群寇妄托北朝惊劫边民虽降处分不得杀戮止牒北界刦行捕捉窃虑尚怀疑贰妄兴兵马务在谨守祖宗之盟无失百年之好如女真侵削不已力不能胜则许求援於中国报使复来厚加恩礼以释其疑使之外扞女真内屏中国则陛下奠枕永无忧於北顾百姓安业得尽力於南亩实天下万万年无穷之利古人谓夷狄相攻中国之福正谓是矣。(删古人至此十五字)臣固知疏远微贱辄以狂瞽冒犯天威难逃诛戮然臣闻忠臣徇义志士徇名故忠义发於内则鼎镬忘於外爱君之心切则虑患之志深也。况顽石五色尚有补天之功愚夫千虑岂无一得之长愿陛下勿以人废言留神听察则撮土之微尚能增山岳不厌之高爝火之光尚可裨日月不照之明矣。臣向任陕州灵宝知县日因论列陕右钱法蒙恩召对面奉德音欲除监司旋致烦言犹叨贰郡未到任间复蒙。

  圣恩除臣提举江南茶盐事以岁课增衍。又蒙特转一官臣每以未能仰报天地为恨今日复睹奸贼敢尔欺君义当竭节图报涓埃是敢僭越辄贡刍荛万一臣言可采乞不降出庶使天下皆知断自宸衷不由人言足以竦动神灵激昂士类北虏(改作辽人)闻之恩归陛下则臣报上之疏足矣。傥或上误圣聪置诸鼎镬亦臣之所甘也。惟陛下择而处之书奏枷项编管连州宋昭相州人宣和四年五月童贯蔡攸等师既行即降旨妄议此事者必罚无赦执政廷臣皆不敢言独昭上此书论之书既上王黼见之大怒除名勒停送连州编管靖康元年臣寮言宋昭书切中今日之病乞加擢用诏赴都堂审察。

  六日癸巳宣抚司礼待王介儒等发归。

  茆斋自叙曰:二十七日同王介儒来起宿涿州次见走马者数辈皆夺到南军刀枪鞍马者。又有兵卒往来介儒云:两朝太平之久戴白之老不识兵革今一旦见此凶危之事甯不恻怆南朝每谓燕人思汉殊不思自割属契丹已近二百年岂无君臣父子之情仆答曰:兴废殆非人力今者女真逼燕燕人如在鼎镬皇帝念故疆旧民不忍坐视是以兴师援救。若论父子之情谁本谓的父耶知有养父而不知有的父是亦不孝也。(删。若论至此二十七字改作耳字)介儒笑而不答食时至新城介儒云:四军大王在白沟令勒留南使是夕宿外驿介儒云:恐见四军更须婉顺此行危险不易至此无犯虎狼(改作四军)之怒则事济而身全仆曰:四军不能止女真侵轶之患而於一介使人手无寸刃何足伸威。若言不及理某有死耳敢忘全燕安危存亡大计哉!仆窃料四军以昨日王师小衄故有留使人之意密使人访之昨日之战王师北来耶为复燕人南攻也。既而云:燕师乘隙攻掠仆曰:留滞一日耳无害也。四军令大石(改作达实)林牙来相见云:南北通好百年何为举兵侵夺地土仆答曰:朝廷缘女真海上累遣使人献还燕地每以温言答之不敢信从近。又得其文牒具言已据山後如南朝不要燕地则渠国自取之朝廷不得不发兵救燕林牙作色云:河西家(谓夏国)累次上表欲兴兵夹攻南朝本朝每将表章封与南朝不肯见利忘义听用间谍贵朝才得女真一言即便举兵仆答夏国虽累形(改作有)不逊之言然数十年间何尝侵得南朝寸土女真所言实有应验本朝不唯救应燕地亦欲自固边隅林牙。又云:君为使人。

  何得与刘宗吉结约仆云:贵朝诸公深曾理论顾仆乃招纳使耳林牙云:以两国和好不欲留使人食罢可行为传语童贯欲和则仍旧和不欲和请出兵见阵仆归过白沟至种师道营仆独扣辕门有统制官杨惟忠来迎入见师道略语燕中事仆因语种曰:凡事军必居高阳以利战道今公营东西北背逼林木恐贼乘风声而来兼白昼眺望亦费(目力)盍少迁之既而师道果移营介儒行问曰:军南迁何也。仆绐曰:此更戍耳晚抵雄州入小使驿仆见童贯幕府官属环拥於後贯询燕中事宜仆具以所闻於刘宗吉者对幕属往往顿足抵掌切齿而怒盖诸公方以契丹为复盛如仆所言直易耳。又当时种师道杨可世皆失利於白沟方奏削雄州帅和诜高阳关路帅侯益以为探报不实故恶仆直言燕中之虚机宜王麟者属声言马某可斩贯因麾幕属退独谓仆曰:事尚在但勿与诸人言仆趋出幕府诸公遮路交口诮责贾评曰:吾曹不合不预教之耳仆曰:闻国家乘时复燕要在因险固而用燕人永为北塞藩篱方燕人离心日思南归而燕之精锐不满千骑耶律淳新立而女真已平山後事势逼蹙实见如此所以对太师尽言之不晓诸公恶言此保也。。且仆捐亲爱入不测之虏(改作地)实以国家安危存亡所系。又肯从诸公教语不对以实致误军国大事乎!众甚不乐时宣司议令种师道退军雄州师道力陈兵可进不可退邻敌在迩退必掩袭宣司遣参谋刘往谕之师道复不从巳退果为燕兵所袭伤拆甚众军既入雄州皆上城介儒望见问之仆绐曰:此陕西六路军马方到耳宣司委刘贾评王麟李子奇于景李宗振等携金玉茶具往驿中说话宾主皆谈上好云:巳奏禀朝廷。且欲仍旧但未得报介儒云:燕人久属大辽各安乡土贵朝以兵挠之决皆死战於两地生灵非便仲生云:谚语有之一马不备二鞍一女不嫁二夫为人臣岂事二主燕中士大夫,岂不念此仆答曰:燕人先嫁契丹今恐复嫁女真耳二人相顾大笑(删仲生至此五十七字)居二日以客礼见童贯毕作报书以铁骑送介儒等归。

  蔡攸至雄州。

  《北征纪实》曰:童贯败河朔之民故谓贯反及攸至皆沿路载斗焚香,或以手掬香炽之。且白其事而攸本与贯表里不能有所正也。。

  十二日己亥宣抚司奏到诏班师。

  宣抚司奏到上闻之亦惧诏班师令诸将分屯。

  童贯作书约辽国李处温使为内应。

  马扩既归童贯问契丹家谁为首台马曰:李处温良嗣不觉喜形於色贯召良嗣问良嗣对曰:良嗣旧在大辽与处温结莫逆交後论及天祚失德事欲与良嗣同约南奔尝於北极庙拈香为盟欲共图灭契丹今良嗣南归北极庙中之约必不虚设。若良嗣书到必以内应贯即令良嗣以书约之募谍者投书约马柔吉等令结义士开门迎降拘执契丹转祸为福往年沥酒北极庙归朝灭辽之言後处温等令子奭以帛书来答大率言伺隙密遣人速报相应之意欲俟王师逼燕为内应。

  赵良嗣与李处温《书》曰:窃以天厌契丹自取颠覆兵连祸结弥历岁时旧君未还新主孤立扰攘之馀仰惟劳止不审迩辰台用何似伏惟眷聚上下均福顷年台旆自中朝使还植与奭相迎於良乡之驿舍具道朝廷礼乐文物之盛痛愤北戎腥膻(删痛愤至此六字改作契丹二字)残酷(添生民字)之弊至扼腕太息既。又执手於中京景昌门外之邸中极言戎狄(改作契丹)所以将亡之状议既决乃使不肖先归朝乞收复幽蓟故地汨汨许时未克厥志上方稽天之讨察时之变至於今日然後不肖言行计从阁下闻之必已大喜自古戎狄之兴(删此四字改作兴国)未有。若女真如此之速辽东辽西已为奄有前年取上京今年取中京遂破云:中如摧枯拉朽所在肝脑涂地腥闻於天山西良民所遭如此,岂不痛心疾首邪(删所在至此十五字)尚虑女真(删此二字)乘巳胜之势下居庸之孤城为之柰何我燕之人必引领南下已有来苏之望上欲拯民於水火乃遣太师楚国公领重兵百万将次於境上伐罪吊民霈如时雨已号令八路将帅以至於不校母得荼毒良民应天意顺人心扩幽蓟安生聚集此其大略也。如或昏迷不恭邦有常宪燕地褊狭幅员不过数百里已患女真之侵疆。且虑旧君之复至军兵日益困赋役日益重此正契丹运尽天亡之时也。虽有智者何以为谋契丹五京巳亡者四区区弱燕,岂能孤立阁下与诸庙堂大臣,岂不共知耶善为契丹之计者莫若劝诱新君以全燕之地来献於朝廷以安元元以保骨肉策之上也。如新君执迷及左右用事之人不明於祸福请阁下密结豪杰拘囚首虏(删此四字)壶浆箪食开门迎降使阁下世享富贵长守全燕以伸前日之志策之次。

  也。阁下父子有志於此适丁斯时千载一逢莫如今日时哉!时哉!不可失也。已奉敕旨如以其旧官来降者即以旧官处之功高者别加厚赏以次者事毕日任便复业恐阁下欲知之母或迁延自速倾覆祸福逆顺指日可待顒侯来报以慰我思。又与李奭刘范马柔吉等书云:顷年沥酒於北极庙中以归朝灭虏(改作辽)为誓倏忽十年未即如愿今幸朝廷遣大臣领兵百万将次於近境足下速集义士开门迎降如能拘执虏囚(改作燕王)可以变祸为福虏中(改作契丹)五京已陷四京矣。如能完我(删此二字)全燕人以归中国则是足下阴德与时无穷可以坐享富贵矣。勉旃勉旃人回希来谕。

  处温令李奭回书云:顷自白霫拜别时接音讠毛耳可得闻目不得见至於燕饮谈笑每思而念之奭与待制数尝发言灭虏(改作辽)为誓近岁间内外相凌盗贼竞起虽分五路已陷四京仅有幽燕孤危将亡甚於累卵无计解其纷难也。蓋历数之将尽相公自入枢廷顿变白首夙夜不遑怀履薄临深之惧东虏(改作女真)近日复有深入虑遭族诛之难不思往日之非惟念今日之咎愚闻慎密然後事济兵以诡道制胜大宋未有所行先形於外。若议兴行深宜密速愿救燕乡无告之民戎酋(改作天锡)成立全是相公与北枢萧公李密学处能奭等同立新分付得军兵事与南北面同勾当兼处分速集义士今月二日奭自状自备三千甲马武勇人准备防女真南来巳准奏行近戎主(改作天锡)助添招军赐得七万贯及有枢吏兵刑太原山甫少卿累次於奭处有言亦有向化心待与奭耶律策高勰马谔等同志彭城范与韩堇山西路押军近日并无文解来不知存在所有文字待范来获便奭处管分付到相公似有风闻此事待方便呈将来书示北遂趋参善保台严谨持六候问不具表弟守太常少卿知随驾翰林医官院使瘘同勾当在京军兵李奭上。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许涵度校刊。

  ※卷八校勘记。

  自尔圣圣相承(脱尔字)无不以一当百(脱以字)欺君罔上(上误作圣)君为使人何得为刘宗吉结约(下为字误作与)今公营东西北皆逼林木(皆误作背)直言燕中之虚实(脱实字)厉声言马某可斩(厉误作属)复不从已退(从一作得)顒候来报(侯误作侯)。若议兴师深宜密速(师误作行)同立新君(脱君字)近日并无文辞来不知存在(辞误作解)比遂趋参善保台严(比误作北)。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八·汪楫
  关于《邵氏闻见后录》·邵博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六·佚名
  第三十五册 天聪五年二月至三月·佚名
  一三五五 谕着派八阿哥等总司原办文溯阁全书各员校勘纂缮《荟要》等书·佚名
  后集卷四·宋名臣言行录
  卷十七·傅恒
  第十章 结论·梁启超
  东平公宇文神举传·李延寿
  朱兆传·李延寿
  胡瑗传·脱脱
  兵一五·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八·佚名
  蔡廷干·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铁拐李度金童玉女·臧懋循

    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杂剧(元)贾仲名撰●铁拐李度金童玉女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金安寿收意马心猿 正名 铁拐李度金童玉女第一折〔老旦扮王母引外扮铁拐李上〕

  • 原序·李攀龙

    古今诗删原序李攀龙于鳞所为古今诗删成凡数年而殁殁而新都汪时元谋梓之走数千里以序属世贞曰是唯二君子之有味乎诗也不有存者谁与任殁者世贞谢不敏已喟然而叹曰嗟嗟否欤然哉葢孔子尝称删诗书云至笔削春秋取独断其于诗

  • 唐诗镜卷四十八·陆时雍

    唐诗镜卷四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四十八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二十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陆龟蒙序略云承吉元和中作宫体小诗辞曲絶发老大稍窥建安风格诵乐府録知作者本意短章大篇往往间出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刋置别

  • 卷二百二十二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起神宗熙寧四年四月盡其月   夏四月丙辰朔,降詔卹刑。   丁巳,太常丞許將為集賢校理。將上所業,召試學士院中等也。   罷章惇相度夔州路差役。以惇言經制渝州夷賊疆土,難遍歷諸州,欲止以渝州役事立定條約,推行於

  • ◎政治刷新旧绅士谤言四起·宣南吏隐

    冯玉祥以军事专家,一变而使为政治生活,试办模范县,创立讲演社,提创放足剪发,禁止嫖赌吃着,整顿路政,兴办工场,诚可谓勤奋纯朴之新人物。但一般游手好闲,终日无事,技痒难搔,惟有痛骂冯督为消遣。因强迫放足,妇女辈亦有恨冯者。然此

  • 第三卷 隋唐宋元进士·缪荃孙

    隋 进 士 [大 业] 苏 州 张损之 吴县人。唐 进 士 [贞 观] 扬 州 上官仪 来济人。 [永 澂] 常

  • 二、关于《大荒集》·林语堂

    因为想把这五六年来的零篇文字集成一书,便为保存,所以想起集名。向来中国人的文集取名,都很雅致,如同书斋的取名一样,可以耐人寻味。因此想到已出的《翦拂集》,而以为此集命名,应该与上集集名意义稍微联贯,才有意思。最初想到

  • 钱繬传·薛居正

    钱..,杭州临安县人。小时勇猛,喜欢行侠仗义,以报复仇怨为能事。唐僖宗乾符年中,服事潜地镇将董昌任部校。正逢天下大乱,黄巢寇犯岭南,长江、淮河一带盗贼啸聚成群,大的攻击州郡,小的剽掠乡里,董昌聚集部众,恣意横行于杭州、越州

  • 梁纪十八 高祖武皇帝十八太清三年(己已、549)·司马光

    梁纪十八 梁武帝太清三年(己已,公元549年) [1]春,正月,丁巳朔,柳仲礼自新亭徙营大桁。会大雾,韦粲军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立栅未合,侯景望见之,亟帅锐卒攻粲。粲使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舟师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

  • 卷69·陈邦瞻

    ○吴玠兄弟保蜀高宗绍兴元年冬十月癸酉,金兀术寇和尚原,吴玠及其弟璘大败之。玠自富平之败,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保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玠曰:“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是所以保蜀也。”玠在原

  • 卷一百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五礼部六十四南京礼部仪制清吏司事例凡南京吏部等衙门每年庆贺万夀圣节表文俱本部具本轮差南京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一员齎进若庆贺皇太子千秋节笺文俱具本轮差南京太常寺光禄寺太仆

  • 四十年(上)·佚名

    (丁未)四十年大明萬曆三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丑,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問安。○仁順王后忌辰齋戒。○右承旨李善復啓曰:「雨勢雖歇,內庭水漲,行禮不平。今日望闕禮,似當停止,敢啓。」傳曰:「允。勿爲擧動。」○政院問安

  •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二十四章 余食赘形·林语堂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语译凡踮起脚跟想要出人头地的,反站立不稳;凡跨着大步想要走得快的,反走不了多远;自己好表现的,反不能显达;自以

  •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大三昧金刚真实理仪轨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大毗卢遮那佛,在他化自在天宫,而彼天宫众宝所成,悬铃璎珞幢幡珠珍种种宝盖,如是庄严,遍满虚空。是佛世尊安住诸佛金刚三昧

  • 第三十六卷·佚名

    观天品之十五(夜摩天之初)又彼比丘。知业果报。精进不坏。观察三十三天已上。复有何天。在彼三十三天上住。光明胜妙。力命自在。胜彼三十三天果报。彼见闻知。于彼三十三天已上。复有一切法胜之堂。法果报胜。光明胜

  • 杨忠愍集·杨继盛

    三卷。《附录》一卷,明杨继盛(1516—1555) 撰。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省)人。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进士。历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贬官。后复起为刑部员外郎改兵部武选司,劾权相严嵩十大

  • 皇明奇事述·王世贞

    余既有《异典》、《盛事》二述矣。异典者,遘之自人主者也;盛事者,遘之自天者也。盛事之遘,无非美已;异典之遘,美居十九,疵亦居一。已,乃复有遘之自天而不可言盛,遘之自人而不可言典。或人与事之巧相符者,或绝相悖者,为其稍奇而不

  • 满宫残照记·秦翰才

    1946年4月26日,秦翰才回到上海,结束了他长达八年半的征途,并接任中国纺织机械公司职务。在与家人欢度团聚短短的一周后,他又立即投入写作。他利用公余的分秒时间,在两个月内完成了有关溥仪的著作。秦翰才在前言中写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