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一

  炎兴下帙二十一。

  起建炎三年二月三日壬子,尽十一日庚申。

  维扬巡幸记曰:建炎戊申冬自郓濮相继陷破之後金人横行山东加以李成诸寇乘乱为孽不可悉数是时黄潜善滥秉大政汪伯彦谬居枢管裁处无术探谍不明未尝得诸酋(二字改作其)要领亦恬不介意致胡(改作敌)寇奄至无以应敌十二月十九日黄潜善迁左仆射卢益知枢密院事当是时泗州屡有警报而朝廷诸公谓小盗易殄灭,或曰:李成馀党无足畏也。先是李成後军在宿州叛去成以追奔为名遂以俱合朝廷遣刘光世出军讨贼光世既至山东与成接战王师屡至败绩赖统制苗傅力战得免成军遂溃擒败将数人而成一军俱走光世不能得但以所擒之人归行在光世复加检校少傅而李成之衅未能除也。及是宿泗之报人皆指为败亡之馀番寇(改作金人)知朝廷此意亦多伪称李成之党以缓我师而执政无知果堕其计至正月十三日夜得泗州报至三十馀骑诈为汉装见已杀退乃以所得泗州首级器具俱来是夜朝廷愈仓皇内廷所有通夕般挈早驾舟。

  河岸居人惶怖罔知所为上欲即时南去而潜善力劝云:且俟探报得实渡江未晚也。上然之少顷。又传只是阎仅自反已即枭首讫然仅之反也。本由遇番贼(改作金兵)其师不利遂有此作(改作事)而番(改作金)人闻仅之反罔有为己抗者故乘势而来更无迎敌之师长驱抵淮口是日行在遣兵自西门出赴淮口御敌以刘光世统之然事出仓卒皆风闻而遁维扬居民挈妻孥而走者十室而八争门以出相蹂践而死者不可胜计金银价骤长至数倍在职百官皆欲奔窜尚未知得实故。且观望事势侍从间至堂中问之潜善伯彦二人俱对以自有处诸公不须虑也。百官既闻此语乃相慰谕以为知事实者无如宰相今既所云:如此必不可轻动百姓闻之亦以为然及患出不虞皆丧其家属故自贵及贱无不归怨潜善至於切骨盖有所致而然也。是夜江都县前大火初二日居民般挈如前金银愈贵行路之人摩肩叠足是夜城中火起凡三四处初三日巳刻得天长军关报始知番贼(改作金人)巳到上闻之乃被介胄走马出门惟五六内侍及护圣军数人随驾更无扈从上天性慈仁亦不呵止百姓第与行人并舆而行观者无法骇叹当是时潜善伯彦尚在堂中会食或有问者犹以前言告之及堂吏来告云:驾已兴矣。二人乃始趋出自鞭马而走亦无前导之人是日官员百姓出门致死至於相藉比之前二日复数倍矣。至申刻番人已到扬子桥应系官私营般载什物舳舻相衔无虑万计悉为虏(改作金)人所有是夜扬州火发凡三四初四日贼(改作敌)至瓜洲人民未渡江者尚数十万奔迸坠江而死者不啻大半妇人无贵贱老幼悉被驱虏不从者杀之所不忍见金银珍珠玉帛委弃江畔可掬而取小民或就江网得金银者不以多少但足为渡江之费或渡一人得三百星者舟子为富焉初城中得边报人奔出城者皆以得舟为利盖老幼不能行或登舟则以为无所失其如阻堰闸渡者百中一二而已及番(改作敌)人骤至一网但尽死者葬於鱼鼈之腹生者堕於胡虏之手王侯之族婉冶之容尽流异域摧陷残贼,岂可胜言(删死者至此三十六字)至於官府有司案牍俱为灰烬片纸不留上至乘舆服御亦皆委去两府侍从或身死兵刃或家属散失往往皆是司农卿黄锷至江下军人见之呼曰:黄相公在此自马上牵下锷方辨其非言未卒而首已断矣。未几史徽继至亦步亦为所。

  杀李待制处遯时遇害给事中黄哲方徒步而一骑士挽弓射之中四矢而卒黄唐杰与弟唐俊皆溺死是时官属性命不保者什盖六七而眷属不救者。又复倍之先是上每以北方不甯为念尝面谕黄潜善云:左藏库金银绢帛不。若般江甯府以备不虞潜善曰:如此恐摇百姓。且姑待之至是星两不存应系上即位之後四方奉表贡献礼物所积甚多金银绢帛无虞数千万一旦皆弃盖由执政不得其人。又如建炎之後所在调发及行在蒐简军士所得精锐亦可址数万傥得人以为之用自可无敌夫何仓卒之际靡有统率尽为弃甲曳兵之人及主帅挺身渡江此曹往往相率为盗所有得渡者亦失其父母妻子曾无亲上死长之意所思者为乱而已当是时横行恣意无敢谁何者惟兵为最豪悍城市货物至强持去得不嗔恚以为幸矣。是日驾在镇江闻贼(改作敌)至瓜洲即时起发当夜至丹阳晚顿次日驾兴起镇江城中居民奔避至弃其家属当日军人百姓乘势为乱至斧人家门户持刀入室公行劫虏什物钱帛填委街衢无人主之几至大扰自是之後人民南来扶老挈幼如蜂(屯)蚁聚父母兄弟妻子多不及相见惟哭泣遍满邑路闻者莫不前心疾首怨愤之气达於上下初五日驾起丹阳至常州晚顿是日百姓离丹阳多由僻路而行取便至毗陵是夜招安人丁进纵所领兵自後路遮截行人肆为劫掠赖太尉王渊在常州领兵至进闻之欲引众亡入江东渊遂传令云:赦进之罪复令来加以慰谕令招所部兵随渊至常州渊数进负国之罪叱斩之籖其首以徇众人始皆惕息初六日驾起常州至无锡晚顿是时宰官以供应如法居民不动上颇称善初圣驾之起镇江也。後军所过之地无不残劫人以为戒故前期般挈入山逃窜以避其乱凡州县场镇井邑之地罔有一家敢开门以居故军人过之愈肆残害人家所藏轻重之物不可移动者皆为屏弃如米盐之类所取之馀则弃诸通衢与粪壤无异官物美酒满地洋溢可涉凡所经处则烟火亘天焚烧十室而九所存者往往亦不足障风雨矣。至於常州城中亦皆关闭无有出入者所在州官有弃官职而遁者知府周玘每日与本部官居城南报恩寺取南门出宜兴虽名为不弃城实欲为逃遁张本也。初七日驾至平江府虽闻民间或私迁徙然商贾货物如故上至府中始免介胄仪卫。

  稍增信宿乃起驾既起苏州乃留右丞朱胜非礼部侍郎张俊弹压城中初十日驾至吴江县十一日至秀州十二日至崇德十三日至杭州上以府衙作行宫以显甯寺充尚书省百司官吏到者曾无十之一如三省六房公吏本千馀人得至者其数不满五十所以行在职务久而不备十四日下诏卹民十五日圣旨遣具舟至江头接百姓老幼不得渡者。又下诏减常膳不御寝殿俟百姓到足乃始如故。又诏出内人一百五十人。

  四日癸丑车驾发镇江府。

  车驾发镇江府留刘光世以拒江险上宿於吕城镇大圣庵王渊使探者在镇江及瓜洲约如金人计置渡江则烧甘露寺为号渊及上於吕城探者夜闻瓜洲声喧谓是金人欲渡乃焚甘露寺渊视之曰:甘露寺火也。翌日质明请上乘马而行。

  诛丁进。

  丁进从车驾行纵其所部兵遮截行人肆为劫夺。且请以本部兵回大江与金人血战其意乱也。王渊觉之斩於吕城镇砖桥下截其首至常州今枭於市自此砖桥号为斩丁桥。

  金人揭榜发遣西北人从便归乡。

  金人揭榜於扬州市西北人从便归乡榜上系衔云:东南道都统孛堇(改作贝勒)东南副都统孛堇(改作贝勒)东南道都监三员西北人见榜示而去者约万人馀自东门由邵伯往泰兴後为薛庆兵者是也。。

  五日甲寅车驾幸常州。

  上自发镇江府乘马行军民亦流移於道路至有不及引避者上皆令宣谕各慰劳是时仪卫法仗皆阙唯一兵执一黄伞随行。

  范琼兵乱於寿春府杀知军府事邓绍密。

  金人自山东将趋维扬也。范琼自京东引军避其锋转至寿春府甲兵不入城自循城而南有寿春府将兵在城上视之者见其旗认曰:御营平寇前将军轻薄者戏之曰:御营平寇前将军不会杀番(改作敌)人只会走寿春城下过兵闻之喧诟不已琼闻而问其故知其戏也。乃移文寿春府索其发语之人知军府邓绍密根刷得一兵遣出之琼命斩於麾下是日军人丁打请者将兵怨斩其同类乃持器仗击之出城,於是琼之诸军皆被甲持仗杀将兵遂入城大乱纵肆杀掠绍密死於乱兵之下蔡县赵许之亦死州县官。

  往往被害城中悉为灰烬。

  六日乙卯靳赛入真州。

  先是朝廷闻边报日急乃遣靳赛往真州屯戍金人犯(改作至)扬州翠华南渡王德以本部兵焚真州而去翌日金人到真州不杀人不虏掠靳赛往来於江中真州官吏皆散走乙卯金人退去赛乃率兵复入真州颇肆骚扰。又数日向子知真州抚恤居民民渐盖庵寮居其老小赛之兵渐猖獗民不堪之乃聚众与为敌民杀其腹心二人赛大怒愈肆杀掠百姓大恐子见赛问曰:公之兵何故屯於此邪赛曰:被朝廷差来屯戍耳子曰:朝廷差公来保护城中百姓公乃杀以逞乎!赛气乃曰:百姓杀军中二人皆腹心头目人但得一首者即可解子不得已掠得二人与之赛之众踊跃欢呼以二人钉於木马拥至望江桥下烧铁甲叶令红贴甲叶遍二人之体不胜荼毒既贴遍既(改作。又)复揭之然後群兵取其肠肚骨血食之皆尽。

  七日丙辰车驾幸平江府以朱胜非为平江府秀州控扼使张浚副之。

  车驾到平江府是日朱胜非自镇江府至以晡时人见具奏处画镇江状上喜即以胜非为平江府秀州控扼使上曰:控扼所以备外寇固宜审务吾民渡江失所宜赈恤使各还业胜非乞一从官共事上命礼部侍郎张浚副焉。

  上过吴江县令张俊以所部兵屯於吴江。

  户部尚书吕颐浩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经制使驻於江甯府。

  上南渡思得大臣留江上以镇之乃以吕颐浩同签书枢密院事为江淮两浙经制使驻於江甯府。

  八日丁巳抚慰维扬迁徙人诏。

  诏曰:朕以单微之质遭世大变赖臣庶共戴获承祖宗之馀德念必宅中经远均布惠泽以慰万邦归往之心故虽外迫於敌兵誓不遽离於近甸省刑薄敛抚事与心一毫不扰郡邑行再期矣。输诚尽礼道使相望而敌兵未寝选将练师朝夕从事而自力不逮至闻长驻之谋议者请适东南险远之地以保朕躬朕甯不免於敌不忍先事苟生弃我西北之人而遽远别也。故出两道之师外为蔽援而嗣遣使命之臣祈保赤子以待敌心之易虑则共图书馆康居日可计矣。人力虽殚天命难谌大名东平相继陷失始官吏民。

  庶绝江自便朕迁延不先俟天人之我相也。逮轻骑潜行不日遽至朕与近臣始挺身东行由江浙为暂避之计凡乘舆服御。若帑藏之积一切弃捐二三大臣至不能保其家室念虽颠沛到地而不负於中原西北之人朕心犹,庶几焉与其谋己忘民未及患而去则不得已而後动不犹愈乎!但闻官吏军民虽有自便之诏多不及避生计荡然,或不得其家属俱来痛切朕心愧负何极自昔帝王脱向往们遑遽之时而立国於颠危之後失势於屡挫之辱而戡难於必胜之功昔尚有之夫良农不为水旱辍其耕志士不为贫穷怠其道朕能劳形克巳至死不变图保生民而不能使吾民之亟安能侧身修行以已赎民图格天心而不能保天心之相向赖卿士大夫暨尔万方有众戮力一心式孚於帝,庶几成绩咸保康乂朕诚切至宜察朕心。

  知泰州军州事曾班叛附於金人。

  金人犯维扬分遣兵往泰州知泰州曾班聚官吏军民而议曰:今扬州已残破金人以兵临城须臾到矣。班忝为守臣不当弃城而去况班是待制列在禁从与庶官不同今欲与阖城官吏军民共以死守之如何军民皆啼哭以告曰:愿待制以生灵为念屈节投拜保全一城生灵班知人心不可违遂迎金人投拜金人之酋长(删此三字)入城与班筵会。又数日敛掠金银一夜城外纵火光照城中少顷大雨灭火金人谓泰州不可行杀戮俄而退去。

  葛进为金人所杀。

  葛进围青州不下安抚使刘洪道招莱州张成俾率众救援进闻成至遂退去洪道遣崔邦弼追之邦弼为进所败而归进後与金人战为金人所杀众皆散去。

  金人犯(改作至)沧州知军州事刘锡弃城走。

  刘锡字禹珪泰州人知沧州闻金人至即弃城走中途遇葛进自青州退兵乃知青州尚为国家守也。趋青州屯於麻爱台刘洪道遣人邀入城锡不从曰:青州人屡被惊扰人心遑遑不欲入城也。洪道诣麻家台见锡以酒肉犒其众叙话良久竟不入城青州人高其义锡乃趋行在尚有马军数百人随行。

  九日戊午通判沧州军州事孔德基叛附於金人。

  十一日庚申车驾幸秀州遣从义郎閤门祗候某秉义郎閤门祗侯刘伸使於金国军前(旧校云:宋史本纪以忠训郎刘俊民为。

  閤门祇侯赍书使金军)。

  上在秀州知金人在维扬犹未退兵也。召募官兵使於金国军前有官人先转七官军人转七资,於是承信郎某进武校尉刘伸方自淮南散失家属正无聊赖乃应募而行各先转七官除閤门祗候是时上已乘舟召二人就御舟赐对授以国书上曰:若金人肯回军了事而归当不次擢用卿二人遂与应募军兵五人偕行。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一百二十一校勘记。

  至正月十三日夜(应作三年正月三日夜)三十馀骑诈作汉装(诈一作伪汉一作番)早驾舟河岸(一作早驾御舟涉河)已即时袅首讫(脱已字)火发凡三四处(脱处字)李待制处遯同时遇害(脱同字)多至弃其家属(脱多字)

  无人主之(应作无敢阻之)多不及见相为哭泣(误作多不及相见惟哭泣)命西北人从便归乡(命误作市)既帖遍既复揭之(下既字衍)而力不逮志(误作自力不逮)自闻长驱之谋(自误作至)始命官吏民庶(脱命字)而戡难於一胜之功者尚多有之(者误作昔一误作必脱多字)。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司马迁
  卷二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张廷玉
  卷三百九十一 列传一百七十八·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一·李心传
  ◎护总宪·陈贞慧
  卷九 刘高卢陈李廖列传第六·陆游
  第五十三回 挟妓纵欢歌楼被泽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蔡东藩
  名山藏卷之七十·何乔远
  ●卷一·姚元之
  卷之三百八·佚名
  彻里传·宋濂
  宋纪四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八年(辛未、431)·司马光
  汉纪十六 孝昭皇帝下元平元年(丁未、前74)·司马光
  十一 北票煤矿公司(1921—1925)——《努力周报》(1922—1923)·胡适
  卷12·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东海渔歌卷一·顾太清

    醉蓬莱 和黄山谷看秋山万叠,晓日曈昽,参萤相倚。画栋珠帘,卷高空清丽。老桂香浓,洞箫声远,作瑶池佳会。露缀花梢,风摇鬓影,夜来凉意。此景人间,几曾得见,月拥寒潮,无边云水。满酌天浆,宴鸿都道士。秘诀长生,沧桑变化,对绮筵罗袂。

  • 卷四百六十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 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六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 王九思 白头吟 种花不盈藩种槿常满园结发为夫妇中道相弃捐今为陌路尘昔为比翼鸟鸟飞东西去芳华不自保盈盈白玉

  • 卷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 明 曹学佺 编 古诗二 魏四言诗 魏武帝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鼔瑟

  • 云巢诗钞·吴之振

    沈辽寄陆九贺老湖边春水生,野阳浮动北风轻。天边重斗歌筦响,鉴裹彩舟金翠明。大抵盛时须着意,要知吾辈未忘情。君如彦道能怀帽,便逐轻帆作此行。寄才仲陶令在彭泽,放怀天壤间。横江三百里,往往向庐山。多寻简寂醉,时访远公闲

  • 第二十七回 定国公衙内吓奸 张太监井边认马·蒲松龄

    话说那在朝文武见万岁久不登殿,个个疑惑;又听小人的乱传,皇帝出京私行。文武们与定国公议论,常常上本。国母着忙,叫那太监张永:"你这两日问的江彬口词何如?"张永叩头说道:"那贼全无口词。"国母大怒说:"领我密旨,同文华殿毛纪,三

  • 卷一百九十三 嘉祐六年(辛丑,1061)·李焘

      起仁宗嘉祐六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辛卯,判大宗正事允弼請以潭王宮教授周孟陽等編修本司所降宣敕、劄子。從之。孟陽,海陵人也。   壬辰,翰林學士王珪權知貢舉。   乙未,詔有司製南海廣利洪聖昭順王廟所用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佚名

    万历四年十月庚戌朔钦天监官进万历五年大统历上御皇极殿受之分赐文武群臣颁行是日 上躬享 太庙○封瑞昌王府奉国将军多炅生母王氏为淑人多燉生母钟氏为恭人○辛亥 上御经筵赐辅臣及讲官等制钱○壬子 穆庙安妃杨氏

  • 列传卷第三 高丽史九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宗室一。○高丽封宗室之亲且尊者曰公其次为侯 者为伯幼者为司徒司空摠称曰诸王皆不任事所以保亲亲也今据旧录作宗室传公主别附其后。○太祖

  • 一四五 女师大与东吉祥一·周作人

    现在要回过去讲以前的事情,其最为重大的一件,便是举世闻名的所谓女师大的风潮。在这中间,却另有一段和东吉祥胡同派的人往来的经过,另外写作一章,似乎不大好,所以拼写在一起,成了那样一个凑拼而成的题目,实在是很可笑的。大家

  • ·与杜少京书·丁曰健

    时事方殷,亟还杜母;士民歌舞,仁威远闻。观今日之舆情,益知当年之惠政。望风庆喜,为之不寐。頴斋先生还言:足下受符于疮痍皇遽之中,慷慨致身,推赤诚以安反侧;众志成城,可歼强敌。况此区区乌合之徒,一闻大兵,已自惊溃,

  • 后晋纪六齐王下开运二年(乙巳、945)·司马光

    后晋纪六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乙巳,公元945年) [1]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1]八月,甲子朔(初一),出现日食。 [2]丙寅,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和凝罢守本官;加枢密使、户部尚书冯玉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事无大小,悉以委之。 [2]丙

  • ●卷二外篇·何孟春

    叶文庄《水东日记》:正统十四年,统幕溃围,一戍卒尝语其家人曰:&ldquo;乱歼丛中,吾见一神人,谓曰:&lsquo;尔非此处人,豆腐闸儿人也。&rsquo;既而得脱。然莫晓所言何谓&rdquo;未几,虏犯土城,官军接战。此卒阵殁于豆腐闸。按《博异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 乙未春正月戊午朔,滁师乏粮,诸将谋所向,子兴言计多失。上数谏之,子兴不听。上郁郁,因致疾。 一日,议出师,遣人召上,上以疾辞;召至再三,乃力疾往。子兴命定计,上曰:“困守孤城,诚非计。今欲谋所向,惟和阳可

  • 卷十一(闵元年,尽二年)·孔颖达

    ◎闵公(○陆曰:“闵公,名启方,庄公之子,母叔姜。《史记》云:名开。谥法:在国遭难曰闵。”)[疏]“正义曰:《鲁世家》:闵公,名开,庄公之子,惠王十六年即位。杜《世族谱》云:名启方。汉景帝讳启,启、开因是而乱。杜《谱》云:“启方”,从《

  • 卷二十九·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二十九明 孙防 编孝经援神契易建八卦序六十四卦转成三百八十四爻运机布度其气转易故称经也易长于变书考命行授河【宋注云授河者援河洛以考命也】按玉海伏羲始画八卦是为先天有图象而未有书

  • 卷二·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二桞州府知府范家相撰总论下荀子古儒者之名盛于始而替于后者在汉莫如扬防在周莫如苟子实则荀非扬比也古礼多传于荀如劝学三年问等篇几于有大醇而无小疵矣而传诗之功尤莫大于圣门鲁申公少从楚元王事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五·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遍學品第七十二之二   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皆無自性離諸戲論不可得者.諸菩薩摩訶薩   由何等道得入菩薩正性離生.爲聲聞道爲獨覺道爲如來道。佛告善現.諸菩薩摩

  • 本愿药师经古迹·太贤

    佛典注疏。唐新罗僧太贤撰。二卷。是唐玄奘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的注释书。分三部分:一释经题、二明教摄、三释经文。“教摄”中判本经属“第三教摄”。“释经文”分为三:一说经因起分、二对问广说分、三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