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通

唐朝史学家刘知几撰。二十卷四十九篇。书成于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年)。内篇三十六篇,多论史书源流、体例和编撰方法;外篇十三篇,多论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刘知几在该书中批判了史学著作中流行的宿命论观点,强调人事在历史上的作用。对于《汉书》之类史籍专列五行、符瑞等《志》,把灾异、图谶、神怪故事作为天命的征兆,穿凿附会,大量记载,则斥之为“言无准的,事涉虚妄”,主张废除。认为历史是变化发展的,应从当时的客观形势出发去评判人物和事件,决定写史的详略。还反对是古非今,认为不应“以先王之道持今世之人”。认为史家必须兼有才、学、识“三长”,而特别重视“史识”。对于写史,则提倡直笔,主张“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要求做到“不掩恶,不虚美”,“不避强御”,“无所阿容”,并对迎合权势或从个人恩怨出发进行讳饰的史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史通》中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卓越见识,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史通》在重视人事作用的同时,往往把某些统治人物的性格、道德、智能等看作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说明作者的史观仍属唯心主义的范畴。注本有清代浦起龙《史通通释》,新标点本又附录《史通补释》、《史通通释补》和《史通增释序》三种。

《史通》全部章节目录

(1)原序
(2)内篇 六家第一
(3)内篇 二体第二
(4)内篇 载言第三
(5)内篇 本纪第四
(6)内篇 世家第五
(7)内篇 列传第六
(8)内篇 表历第七
(9)内篇 书志第八
(10)内篇 论赞第九
(11)内篇 序例第十
(12)内篇 题目第十一
(13)内篇 断限第十二
(14)内篇 编次第十三
(15)内篇 称谓第十四
(16)内篇 采撰第十五
(17)内篇 载文第十六
(18)内篇 补注第十七
(19)内篇 因习第十八
(20)内篇 邑里第十九
(21)内篇 言语第二十
(22)内篇 浮词第二十一
(23)内篇 叙事第二十二
(24)内篇 品藻第二十三
(25)内篇 直书第二十四
(26)内篇 曲笔第二十五
(27)内篇 鉴识第二十六
(28)内篇 探赜第二十七
(29)内篇 摸拟第二十八
(30)内篇 书事第二十九
(31)内篇 人物第三十
(32)内篇 覈才第三十一
(33)内篇 序传第三十二
(34)内篇 烦省第三十三
(35)内篇 杂述第三十四
(36)内篇 辨职第三十五
(37)内篇 自叙第三十六
(38)外篇 史官建置第一
(39)外篇 古今正史第二
(40)外篇 疑古第三
(41)外篇 惑经第四
(42)外篇 申左第五
(43)外篇 点繁第六
(44)外篇 杂说上第七
(45)外篇 杂说中第八
(46)外篇 杂说下第九
(47)外篇 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
(48)外篇 汉书五行志杂驳第十一
(49)外篇 暗惑第十二
(50)外篇 忤时第十三

猜你喜欢
  新五代史·欧阳修
  大义觉迷录·雍正
  资治通鉴后编·徐乾学
  朝鲜纪事·倪谦
  纤言·陆圻
  明名臣琬琰录·徐紘
  民国趣闻·吴虞公
  烈皇小识·文秉
  明亡述略·锁绿山人
  白话后汉书·范晔
  白话北史·李延寿
  白话宋史·脱脱
  牧令须知·刚毅
  讨满洲檄·章太炎
  朝鲜王朝实录[仁宗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四·邵雍

    (郭彧 点校)偶书美食无使餍,餍则不能受。善人无使倦,倦则不能久。官小拜人喜,官高拜人耻。官职自外来,中心何若此。①才高命寡,耻居人下。若不固穷,非知道者。②贤德之人,所居之处,如芝如兰,使人爱慕。凶恶之人,所居之处,如虎如狼,

  • 七言巻七十三·洪迈

      七言  戏题诸判官㕔壁     包㓜正  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愿留今日交欢意直到隳官谢病时  朝拜元陵  宫前石马对中峰云里金铺斗几重不见露盘迎晓日唯闻木斧扣寒松  观壁画九想图  一世荣

  • 卷十八·佚名

    台湾诗钞卷十八胡殿鹏胡殿鹏殿鹏,字子程,号南溟,台南安平人。清光绪乙未之役,内渡寓厦门;越数年归里,时与连横相过从。尝自作「南溟先生赞」云:『南溟先生磨铁砚、挥铁管,自赞其像曰:子以天地为炉。天地,一大冶也;冶尽古今诗,炼成

  • 提要·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提要香山集十六卷    别集类三【宋】【臣】等谨案香山集十六卷宋喻良能撰良能字叔奇义乌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迁国子监主簿复以国子监博士召兼工部郎中除太常寺丞兼旧职出知

  • 卷四百三十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七月盡其月   秋七月己巳朔,冀州南宮等五埽危急,詔撥提舉修河司物料一百萬應副。   庚午,朝奉大夫岑象求為考功郎中。   辛未,中書省言:「內外官再任,及六曹郎官於本曹易部,並係降誥,緣元除已給,請今

  • 第四十回 入长城北军败溃 援大都爵帅驰归·蔡东藩

      却说孛伦赤、岳来吉等,回营报功,燕帖木儿时已起床,即将二人功绩,书录簿上;并命撒敦带着偏师,出营巡哨。是日大雾迷濛,眼不见影,撒敦巡至敌营,已是空空洞洞,留着虚垒。走将进去,只有敌卒数名,尚在寨中收拾行李,见了撒敦等,一哄

  • 四 寄谕各省督抚学政速行购访遗书并先将购访情形奏覆·佚名

    四 寄谕各省督抚学政速行购访遗书并先将购访情形奏覆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各省督抚学政,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向来未登大内收藏书目者,已降旨直省督抚会

  • 图画修得法(1)·李叔同

    原第152页图放于100页《图画修得法》标题下李叔同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作自画像我国图画,发达盖章。黄帝时史皇作绘,图画之术,实肇乎是。是周聿兴,司绘置专职,兹事浸盛。汉唐而还,流派灼著,道乃烈矣。顾秩序杂,教授鲜良法,浅学之士,靡

  • 卷五十三·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五十三 汉  太  史  令  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隼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索隐萧相国曹相国留侯绦侯五宗三

  • 一七九 反动老作家一·周作人

    我写文章平常所最为羡慕的有两派,其一是平淡自然,一点都没有做作,说得恰到好处,其二是深刻泼辣,抓到事件的核心,仿佛把指甲很很的掐进肉里去。可是这只是理想,照例是可望而不可即,写出来的都是些貌似神非的作品,所以在每回编好

  • 卷二十九·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十九幸鲁颂【有序】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编修【臣】陈元龙岁当甲子防合贞元六防升平八埏底定皇上睿周四海念切羣生乃于是岁之冬肇举时巡之典燔柴肆觐名山増日观之辉省敛采风蔀屋散春台之泽恩膏

  • 五年·佚名

    (戊辰)五年清同治七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庚戌。詣仁政殿,親上致詞、箋文、表裏于大王大妃殿。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惟時撫辰,邦籙迓大來之運,太歲在戊,慈齡回載夙之期。播告之修,擧欣然喜。恭惟孝裕獻聖宣敬正仁慈惠弘德純化

  • 尚书七篇解义卷二·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禹贡贡者赋贡之总名禹敷土随山刋本奠高山大川古虽有州域然洪水茫茫疆界不别道路不通禹欲治之先分定其州域以为水之脉络实因于山故随山以视之然后察源知流而有所用智伐木以通之然后居高临下而有所施功又

  • 卷三百二十八·佚名

    △初分巧方便品第五十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是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成就广大胜功德聚。世尊,是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成就无量胜功德聚。世尊,是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成就无边胜功德聚。世尊,是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成就无数

  • 护国言论集序·太虚

    以大和尚,具大智慧,用大勇猛,对煽动世界大战之大恶魔,作慈悲之大棒喝,其为震旦之太虚大师乎!大师学该显密,名满寰宇,其硕德鸿篇,经天行地,海潮狮吼,佛徒震之如雷霆,群流仰之如日月;其弼教之功,奋业之伟,方之儒教,不啻宋之有横渠,明之有

  • 哭笑无常·佚名

    自古以来,“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是禅门两大功臣。一天,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在散步,忽见一群野鸭子飞过去。马祖问道:“那是什么?”百丈禅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 大乘起信论广释卷第四·昙旷

    显无明缘起之由。后显缘起染心之相。此初也。是□上言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之言虽染而有染心常不变作能所念染。故以念染释其不变。一以自性常明洁故而不变。作能念之染。二以自性非可取故而不变。作所念之染。故新论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法藏

    全一卷。略称般若心经略疏。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般若心经之注疏。书中分教兴、藏摄、宗趣、释题等四门。卷首并附自序。本书之注疏本有题正记三卷(仲希)、连珠记二卷(师会)、探要钞二卷‘普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