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宪传

李宪,字子范,开封祥符人。皇..中期,补为入内黄门,稍稍升为供奉官。神宗即位后,他历任永兴、太原府路走马承受,多次论说边防事符合皇上的意思,为干当后苑。王韶上书请求收复河湟,皇上派李宪前去督师,他和王韶收复河州,被任为东染院使,干当御药院。又在牛精谷与敌人交战,占领珂诺城,他任熙河经略安抚司干当公事。李宪巡视..延军制,走到蒲中,正赶上木征与董毡、鬼章合兵攻破踏白城,杀死景思立,包围了河州,皇上命他赶赴前线,他快马加鞭来到军中。先前,朝廷用写有敕旨的黄旗晓谕将士,对用力破贼的人加倍奖赏。于是李宪早晨从营帐中起来,打开黄旗给将士们看并说“:这面旗,是皇上赐予的,看见它与敌人战斗,就是皇上亲临前线了。”将士们高呼要全力以赴。李宪督促诸将依山焚烧敌人的帐篷,当天就打通了到河州的道路。敌人余众保卫踏白城,宋军出兵与他们交战,大败敌人。宋进兵到余川,又攻破敌人十多座堡寨,木征率八十多个首领到宋营投降。捷报传到京城,李宪因功被加官为昭宣使、嘉州防御使。李宪回京城后,担任入内内侍省押班、干当皇城司。

安南反叛,李宪作为赵..的副手前去招讨,没出发时,赵..建议“:朝廷设招讨副使,军事应该一同商量,至于对军队的节制号令应该归一人掌管。”李宪怨恨他。于是引起朝中多次论辩,李宪被罢去招讨副使之职,皇上命他赶快到秦凤、熙河路去安排边疆的事,这里的将领由他节制。于是御史中丞邓润甫,御史周尹、蔡承禧、彭汝砺透彻地论述认为这样不行,又说:“鬼章的祸患小,重用李宪的祸患大;李宪不成功祸患小,成功祸患大。”他们多次上奏,皇上都不听。冷鸡朴诱惑山后生羌侵扰边境,木征请求去征讨,众人认为不行。李宪说:“有什么危害?羌人天生就畏服高贵的种族。”就让木征去镇压。木征披挂整齐率军出发,敌人尊敬地看着他,全无斗志,宋军乘机进攻,杀死和俘虏一万多人,冷鸡朴被杀。董毡害怕,就派使者带礼物来归降。李宪被加官为宣州观察使、宣政使、入内副都知,又升为宣庆使。当时连年用兵,军费调度不足,皇上诏命李宪经制财用,李宪裁去冗费达十分之六,年年把西山的巨木运到京城供修建使用。皇上赏给李宪瑞应坊的一座园宅。

元丰中期,宋分五路出兵讨伐夏国,李宪率熙、秦两路军到西市新城。收复兰州,请求在兰州城建帅府。皇上又诏命李宪率兵直奔兴、灵二州,董毡也声称想前去,应该乘机合力扫灭敌人巢穴,如果兴、灵二州道路被阻,就过河攻取凉州。于是李宪率兵东上,在高川石峡平定夏人。又进兵到屈吴山,在打口罗城扎营,奔天都,烧南牟府库,大军到葫芦河而还。

李宪既不能到达灵州,董毡也失军期,宋军无功而回。李宪想以开拓兰、会二州邀功消责,同知枢密院孙固说:“兵法说,贻误军期者斩。何况诸路兵马都到而只有李宪没到,不能赦免。”皇上认为李宪还是有功,只下令责问他擅自退兵的理由,李宪以粮饷不接作答,皇上没杀他。李宪又提出再发兵的策略,并陈述进兵的五项好处,皇上将要采纳。正好李舜举上奏,详细地论说宋廷师老民困的情形,才罢兵。皇上催李宪回京,在路上赏他银帛四千。李宪任泾原经略安抚制置使,给他三百卫士。李宪升为景福殿使、武信军留后,让他又回到熙河,仍兼节制秦、凤军马。

夏人入侵兰州,攻破西关,李宪降为宣庆使。李宪认为兰州是夏人必争之地,夏人多次到河外但却徘徊不前,一定是有大的举动,于是就增加守城的力量和器械,深挖堑壕,加厚城墙。第二年冬,夏人果然大举入侵,包围兰州,号称有步、骑兵八十万,十天没攻克兰州,夏人因粮尽而退。皇上又诏命李宪派间谍去告谕阿里骨结等,并选骑兵渡河,与敌人相遇,打败了敌人。李宪因谎奏功劳,被罢去内省的官职。

哲宗即位后,李宪改任永兴军路副都总管,提举崇福宫。御史中丞刘挚论奏李宪贪功惹事,全都出于欺罔皇上,违兴、灵州会师的日期,在兰州城屯兵不动,遗患至今,永乐被围,他逗留观望,不赶快救援。李宪被降为宣州观察使,又贬为右千牛卫将军,分管南京,在陈州居住。去世时五十一岁。绍圣元年(1094),赠他武泰军节度使的官职,起初谥号“敏恪”,后来改谥为“忠敏”。

李宪以内侍的身份担任将帅,虽然能开辟疆土,降服敌人,但他欺蒙皇上,残害百姓,最终贻患中国。

猜你喜欢
  少帝纪二·薛居正
  東觀漢記卷九·多人
  第八十二回 弃越疆中法修和 平韩乱清日协约·蔡东藩
  卷第一百九十四·胡三省
  ●卷三·徐锡麟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佚名
  卷之八十·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第一二四札光绪九年四月廿二日一一三一二-一六·佚名
  卷一百十二·司马迁
  慕容俨传·李百药
  靖郭君善齐貌辨·佚名
  梁纪十一 高祖武皇帝十一中大通三年(辛亥、531)·司马光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瑶峰集卷下·王尔烈

    辽阳王尔烈瑶峰撰邑后学金毓黻辑录 文 诗 附录 ◆文◆ 校刻常理斋爱吟草序 续刻常理斋爱吟前草序 附刻慈惺圃寄常理斋诗序 集录爱吟草题跋序 辽阳圣庙重修碑记 辽阳关帝庙重建东殿碑记 辽阳关帝庙重建旗杆补修戏楼及

  • ●卷二·冒广生

    ○沈世良楞华室词沈伯眉学博丈,多病逃禅,卒时年仅三十。其遗著号楞华室词者,汉军蕴璘为之付刊。别有倪云林年谱,南海伍氏刻入岭南遗书。其诗规抚山谷,词则继响山中白云也。唐多令云:“华发渐星星。扁舟逐去程。向西风

  • 卷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雨类三言古雩祭歌         【齐】谢 朓有渰兴肤寸积雨冥冥又终夕四言古奉和圣制喜雨      【唐】张九龄艰我稼穑载育载亭随物应之曷圣与灵谓我何凭惟德之馨谁云天

  •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二·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闰三月。己丑。湖广总督李瀚章等奏、湖北襄阳、老龙堤冲塌。拨款兴修。又奏、沔阳天门等州被水灾民借款修堤。以工代赈。均报闻。摺包  ○庚寅。钦奉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昭豫

  • 七四 单妈妈·周作人

    其二是单妈妈。她前夫姓单,带着一个儿子名单阿和,年纪很小的养媳妇名阿运,住在大门内东首的一间门房内。但她虽是寡妇,却不是独身,因为她还有一个同居的男人,名叫阿绪,不知道是姓什么。他的职业是轿夫,平时固然也给人家抬轿,但

  • 回忆鲁迅·许寿裳

    郁达夫鲁迅作故的时候,我正飘流在福建。那一天晚上,刚在南台一家饭馆里吃晚饭,同席的有一位日本的新闻记者,一见面就问我,鲁迅逝世的电报,接到了没有?我听了,虽则大吃了一惊,但总以为是同盟社造的谣。因为不久之前,我曾在上海会

  • 王贻永传·脱脱

    王贻永,字季长,是王溥的孙子。他性情清慎寡言,十分通晓书法,不追求歌舞技艺。十几岁时,他的舅舅魏咸信见到他很惊奇,说:“他长大后将像我似的。”咸平中期,王贻永娶郑国公主,授予他右卫将军、驸马都尉。他跟随真宗去泰山封禅,任

  • 吴中传·张廷玉

    吴中,字思正,武城人。洪武末年,他任营州后屯卫的经历。成祖攻取大宁,吴中迎降。他以输运粮饷和捍御之功,累升为右都御史。永乐五年(1407),改任工部尚书。后随从皇上北征,遭亲丧回家。皇上令他出来任职,改任刑部尚书。十九年(1

  • 再版序·钱穆

    予之此稿,初非有意撰述,乃由孔孟学会主持人亲来敞舍恳请撰述孔孟两传。其意若谓,为孔孟两圣作小传,俾可广大流行,作为通俗宣传之用。余意则谓,中国乃一史学民族,两千五百年前古代大圣如孔子,有关其言论行事,自司马迁《史记 孔

  • 卷三、明季战争·黄鸿寿

    明熹宗天启七年,春正月,满洲遣使遗宁远巡抚袁崇焕书议和。先是,崇焕总统关内外诸军,闻满洲新丧,欲乘间修复锦州大小凌河诸城,为持久计,遣使偕喇嘛僧一人至吊,因以觇虚实,满洲主皇太极遣使报之。至是,使者再至,要求偿金与岁币,数各

  • 卷05·陈邦瞻

    太祖乾德二年春正月,南汉侵潭州,防御使潘美击却之。时南汉主刘

  • 发虑宪①·戴圣

    ——使人们变聪明的利弊【原文】发虑宪(2),求善良,足以謏闻(3),不足以动众(4)。就贤体远(5),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6),其必由学乎!【注释】①本节选自《学礼》。《学礼》是一篇完整的阐述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八·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经律异相五十卷  从第一卷尽第二十二卷。  经律异相第一卷  摭采(上征亦反捡也经作撄非也)。  抟食(假栾反手抟食也说文从手经文从专作揣非也)。  栏楯(下唇准反汉书音义云楯亦

  • 舆地广记·欧阳忞

    区域志。北宋欧阳忞撰。三十八卷,附札记二卷。欧阳忞,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无此人,此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忞,欧阳修从孙,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序所见,作者为考辨古代州郡之演变沿革而作,成书于政和(1111

  • 祖国归来·钟理和

    民国三十五年(1946),在日本宣布战败投降后,旅居北平的台湾人不但内部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台湾人在北平也陷入不安的处境中,战后的北平难有台湾人容身之处。1月,写下随感《白薯的悲哀》及《祖国归来》两篇文章,可以说是钟理

  • 饮冰室评词·梁启超

    梁启超撰。由“乙卷”、“丙卷”、“丁卷”、“附录”四部分构成。历评两宋及清代词人近三十家。梁氏评词首重词中所表现的情感,尤推崇辛弃疾、蒋万里等抒发爱国情感的激楚悲壮之作。其对历代名家词抒情艺术的评点和论

  • 通鉴总类·沈枢

    二十卷。宋沈枢编撰。沈枢字持要,德清(今浙江德清县)人,南宋绍兴年间 (1131—1162年)进士,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生卒年不详。所编《通鉴总类》,仿照《册府元龟》体例,将司马光《资治通鉴》一书中所记载的史事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