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十九

  炎兴下帙一百十九。

  起绍兴二十一年九月,尽绍兴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乙未。

  九月巫伋郑藻使於金。

  巫伋郑藻以祈请使副使於金国至金国阙下引见毕内殿奏公一鸣惊人伋得入虏(改作金)主问所请伋首言乞修奉陵寝虏(改作金)主令译者传言不知归国甚处顿放伋第三言本朝称皇帝二字。又令译者传言此是你国中事当自理会伋唯唯而退以待辞而归。

  遗史曰:巫伋作祈请使而无祈请之辞投书而已议者谓不识字之承局可优为也。。

  幸张俊第。

  上幸张俊第府第官吏各转一官(旧校云: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张俊第俊献金器一千两珠子六万九千五百九颗。又珠子念珠一串一百九颗宝器古器汝禚书画之类皆极希世之珍见武林旧事阖门转官所以酬其进献之费欤)。

  十一月陈相为大金贺生辰国信使孟思恭则之。

  陈相字相之孟思恭字彦安。

  十二月金人遣使来贺正旦。

  二十二年五月金人遣使来贺生辰。

  十月孙仲鳌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陈靖副之。

  陈靖字彦恭开封人。

  李琳为大金贺生辰国信使石清副之。

  十二月金人遣使来贺正旦。

  绍兴二十三年五月金人遣使来贺生辰。

  十月八日癸亥施钜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冀彦明副之。

  施钜字大任湖州人冀彦明开封人。

  吴桌为大金贺生辰国信使张彦攸副之。

  吴桌字少仁建康人张彦攸字安道开封人。

  十二月金人遣使来贺正旦。

  金人改元正元。

  绍兴二十四年五月金人遣使来贺生辰。

  七月二日癸丑张俊薨。

  中兴遗史曰:张俊享年六十九以疾终於牖下上闻其薨震悼辍视朝三日赐棺木袭以一品礼服龙脑水银赙绢积肥差追封循王厚禄其孤俊之妻秦国夫人魏氏先俊薨以其爱妾荣团体人张氏继室嫌。

  其同姓遂改为章氏俊状貌雄伟性深浑厚严重征行戍守师律整齐纳亡抚降皆能得其死力如杨存中田师中赵密辈皆出其门。

  十四日丁丑幸张俊第临奠。

  上幸张俊第临奠为之恸哭干办官高渐李革皆右武大夫仍赐金带。

  八月敕葬张俊。

  敕葬张俊於常州无锡县命延福宫使安德军承宣使内侍省押班张去为护葬事。

  林泉野记曰:张俊字英伯(旧校云:宋史作伯英)秦州山阳人少为弓箭手初从泸州兵讨南蛮有功後从梁方平累攻夏国皆先登宣和五年京东河北盗争起从梁方平破郓州贼李太追至濬州大合群盗万人来拒。又击灭之六年破大名贼於超化寺追至内黄。又破内黄贼数千七年破沂州贼三万於沂水追至密州。又破密贼徐靖於莒县回遇贼於南楼山。又破之还沂州破贼张仙於磊鼓山。又破潍州群贼於方村累迁武德郎八年济南贼孙列整众十万俊从方平讨之先射中贼来挑战者因大破於劄子山。又破潍州群党於昌乐靖康中从种师中救太原与大金战榆次夺马千匹及师中死俊溃围走乌河川虏(改作金)来追俊大呼死战斩首五百级加武翼大夫从知信德府梁扬祖统兵竭康王於大名王问扬祖诸兵官谁可使扬祖称俊忠实可任王甚爱之明年李煜(旧校云:宋史作李昱)寇东平府王命俊同苗傅讨之至任城县遇伏兵赖其将赵密射退贼俊与傅击煜大破之斩二千级加拱卫大夫徐州观察使王即位除御营使司前军统制。又加带御器械往平杜用於淮甯府。又从两浙制置王渊招降赵万於润州降陈通於杭州至婺州射杀贼何三五建炎二年秀州军卒徐明反命俊讨擒之献俘於行在加武甯军承宣使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加俊武甯军节度使秦凤路马步军副总管交兵於俱重(删此五字)俊不受与张浚泣议约诸将来勤王时韩世忠军先为金人所败死亡略心头则不能军俊乃以统领刘宝一军代理之至临平击贼将苗翊马柔吉军败之以复辟功加镇西军节度使数日。又改御前右军都统制大金渡江上幸温州留俊军守明州御之大金兵至俊纳隐士刘相如之计与之决战令统制刘宝先战不胜俊用兵横冲之而杨沂中田师中军战。又不胜宝兵再进与之苦战而李质。

  率诸班直以舟师来助刘洪道双率其兵射其旁遂大败之杀数千人四年兀术(改作乌珠)。又领兵至俊击之於高桥一日数合。又大败之然其心惧其益兵再来遂与质洪道俱弃明州而走兀术(改作乌珠)闻诸军已去复来屠其城加俊检校少保定江昭庆军节度使改神武右军都统制大金寇(改作攻)淮南刘光世守润州乞俊来援俊他托不行李成围江州兵势甚盛以後为江淮招讨使。又命王燮岳飞陈思恭皆听其节制领兵五万往讨之绍兴初至洪州李成将马进来挑战俊时壁不出後用飞计渡江击之於玉隆观败之至筠州进陈兵数十万命飞与陈思恭骑兵击之数合不能胜俊度其已疲复率众兵急攻之贼大破杀数万人临阵降者五万俊惧其太众。且疑复反是夜皆杀之进走追至奉县之楼子庄至江州。又再败之追至斩州罗田山。又败之成遂杀进降於刘豫俊命飞追张用降其众五万知鄂州李允文恃兵跋扈俊诱而擒送行在加太尉四年大金兵犯(改作攻)淮东以俊为浙西江东宣抚使领兵至镇江命统制张宗彦战於真州六合县败之命其将卢师迪战真州乌墩镇败之。又战於乌石山败之五年师迪战於龙山败之命统制王进战盱眙败之其将张元战白塔败之进。又同杨忠闵往战於淮河败之降其将程师回张延寿二人。又命统制高举战於天长军(败之)王进高举卢师迪皆俊之将也。加开府仪岵司以其军为行营中护军兵六年加崇信奉甯盱眙筑大城以拒大金时主管殿前司机沂中军泗州刘豫遣至猊以军三万寇濠州俊令张宗颜王璋会沂中往击之战定远县及李家湾大破之降其兵万人俊同沂中攻寿春府不克而还加少保镇洮崇信奉甯军节度使七年为淮南西路安抚使退军建康府其军多扰民不戢颇为民怨九年加少傅安民靖难功臣十年大金背盟加少师兼河南招讨使封齐国公(命以)兵救刘於顺昌俊竟不出兀术(改作乌珠)已退俊乃行命城县米家村败之统制王德战斩城县败之下宿州俊进兵战城父县败之下亳州。又战於涡河败之俊爱惜士卒赏罚明信先计後战故未尝败焉十一年大金兀术(改作乌珠)龙虎大王镇国大将军韩常领兵五十万陷庐和州连诏促俊率先夺和州诸军至杨沂中亦以军来故遣沂中同王德战含山县昭关仙崇岭等处颇败之兀术(改作乌珠)。

  列大阵柘皋俊时感寒疾督战沂中轻进败绩王德援之以骑军横冲其兵大破之擒其酋(改作队)长百馀人杀其兵万馀俄而兀术(改作乌珠)复以重兵围濠州俊以粮乏退军黄连镇及濠州已陷令沂中往收复大金伏兵围之沂跑龙套败遣王德田师中高举刘宝救之沂中得免退军建康府其军八万皆少壮精练之士器甲光明锋锐为诸军第一世谓之铁山军俊兵强势重恃宠怙权上眷之厚凡所言朝廷无不从荐人为监司郡守带职名者甚众宰椒敢少违晚年主和议与秦桧意合来朝除枢密使赐玉带觉朝廷欲罢其权乃乞纳兵忌刘岳飞不赴援每谮於主相二人坐是获罪复令同飞往楚州领韩世忠军归於镇江以为备加太傅广国公大金再陷楚泗濠扬州俊不出兵渡江以坚和议十二年还朝荐其将田师中往鄂州掌岳飞兵初与桧约俊主和议尽罢诸大将悉以兵权归俊故俊力助其谋及诸将皆罢桧乃令侍御史江邈屡言俊罪罢为醴泉观使复还三镇节钺封清河郡王改静康甯武奉连连节度使二十一年上幸俊第劳之拜太师官吏各迁一官以劄子盖为安德军节度使二十四年七月薨年六十九追封循王敕葬常州无锡县以知内侍省张张护丧事自行朝至无锡州郡将相祭之者接迹江左以为荣五子子琦子厚子颜子仁子正孙宗元其麾下将佐。若杨在职田师中王德赵密皆为三公节钺张宗颜刘宝王进马立王章皆显仕幕府。若孙佑史愿詹和詹宗明郄渐英温彦多为侍从帅守後赐谥曰:忠烈。

  十月沈虚中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张抡副之。

  沈虚中字太虚张抡字材甫开封人。

  张士襄为大金贺生辰国信使张说副之。

  张士襄字赞可建康人张说字次傅开封人医官公裕之子也。娶吴氏乃中宫之妹。

  十二月金人遣使来贺正旦。

  绍兴二十五年正月车驾驻跸临安府。

  十月初八日壬子郑楠为大金贺生辰国信使李大受副之王珉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王汉臣副之。

  二十日甲午秦桧病銎。

  秦桧以病势危笃劄子乞同男熺致仕二孙埙堪改差在外宫观降诏不允曰:丙吉有病夏侯胜预知必愈谓有阴德翥和飨其寿以及子孙卿独运庙堂再。

  安宗社元勋伟绩著在䜣常过吉远矣。兹微爽於节宣廷恃以为轻重天下倚以为安危卿其保精神省思虑勿药之喜中外所期纳禄自陈岂朕所望所请宜不允再请许之。

  制曰:太平乐与兴贤共享盈成之治三公坐而论道难亲几务之繁眷予不召之臣光辅中兴之运兹览辞荣之奏宜推从欲之仁扬於大廷诏迩百辟具官秦桧闳深而肃括博厚而高明任天下之重而靡辞其难举天下之言而必见於用蚤坚不夺之节力振无穷之基自登冠於宰司首定盟於邻好大策非凡所见咸胥动以浮言方克壮其猷独秉持於素守上以遂予一人之孝养下以成匀百姓之安居矜功业之辉光复立规模之宏远劝农桑而臻富庶兴礼乐而导中和国制既成天休来萃比连闻於假告已渴伫於仪型乃命仆臣亲临甲第惟阴德之获报宜勿药以有瘳何遽贡於囊封祈上还於印组诚请确至诏旨莫回其宠拜於王封用归荣於里社云云可特授依前太师进封建康郡王。

  二十一日乙未幸秦桧第。

  上幸秦桧第问疾桧朝服拖绅无一语惟流涕淋浪而上亦为之堕泪就手解红帕赐桧拭泪既退其子熺奏请代居宰相者为谁上曰:此事卿不当与宣赐本府干办官丁衤異金带一条巳时还驾。

  赐进士出身徉品顶戴四川街道上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二百十九校勘记。

  俊溃围走马河川(马误作鸟)俊乃命统制米超(米超旧校云:疑是宋超此作朱超误)忌刘岳飞以战不力飞不赴援(脱以至飞六朱超误)忌刘岳飞以战不力飞不赴援(脱以至飞六字)马立王璋(璋误作章)。

猜你喜欢
  志第一 礼仪一·刘昫
  卷三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七·脱脱
  卷一五五 梁紀十一·司马光
  第三回 盗贼如蝟聚众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谋逆·蔡东藩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第四七○单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九日一二二四一--一·佚名
  第二二三移光绪十四年二月初一日一一五○八--二·佚名
  第十卷 诸山 附:沙岛·缪荃孙
  九○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覆改建文澜阁并商等呈请缴缮书银两折·佚名
  卷九十七 上 外戚传 第六十七上·班固
  李献甫传·脱脱
  ●甲、记·佚名
  卷二百八十八·佚名
  卷六十·佚名
  卷三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十一    宋 吕本中 撰食笋 穷乡未寂寥五月当笋茁近山新得雨此物晚亦发初看数寸出意有千尺抜长条不成鞭乃以美见伐锦綳罢骈头玉指已不韈坐令藜藿口如受滫瀡滑连年江海病未免鱼蟹罚甘津

  • 张尔田·龙榆生

    张尔田一名采田,字孟劬,浙江钱塘人。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正月二十九日生。父上和,曾从蒋春霖受词学,又与郑文焯为词画至交,侨寓苏州,著有《吴沤烟语》。尔田治史学及《俱舍论》甚深。清季官候补知府。民国初

  • 方干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方干(?—约888),字雄飞。卒后,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新定(今浙江建德) 人,一作睦州桐庐(今 浙江桐庐县)人 。貌陋而颇具诗才。宣宗时举进士不 第,遂隐居镜湖。 一生声名颇盛而功名不就,终身布 衣,贫困潦倒而卒。 工于律诗,多

  • 提要·朱熹

    【臣】等谨案御批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朱子撰因司马光资治通鉴胡安国通鉴举要补遗而折衷之大书为纲分注为目其义例详于自序又有凡例一卷以阐明褒贬进退之防然分注之目实属天台赵师渊成之其间商防论定见于手书不一而

  •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成化十二年十月辛未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太监黄赐传奉 圣旨监生李英儒士顾经郭亨万爚蒋钊张钦陈蕡杨清周冕陈鉴孙士端沈葵李瀚刘钟涂昭谢汝明角□羊纶赵皙包铭邬存敬俱冠带中书科食粮御用监办事英等谄事太

  • 通志卷五十四·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职官略第四御史台第六御史之名周官有之盖掌賛书而授法令非今任也战国时亦有御史秦赵渑池之会各命书其事又淳于髠谓齐王曰御史在前则皆记事之职也至秦汉为纠察之任秦以御史监郡

  • 二二 曾祖母·周作人

    苓年公行九,曾祖母通称九太太,以严正称,但那时已经很老,也看不出怎么。她于壬辰除夕去世,只差一天就是八十岁了。现今所记得的只是一二琐事,特别是有关于我们自己的。平常她总是端正的坐在房门口那把石硬的太史椅上,那或者是

  • 高谷传·张廷玉

    高谷,字世用,扬州兴化人。永乐十三年(1415),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中书舍人。仁宗即位后,改为春坊司直郎,不久升为翰林侍讲。英宗即位后,开讲经筵。杨士奇推荐高谷和苗衷、马愉、曹鼐四人侍奉皇上讲读。正统十年(1445),他由

  • 卷七·梁益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旁通卷七      元 梁益 撰小雅彤弓之什彤弓大饮宾曰飨晋郤至谓楚子反曰诸侯间于天子之事则相朝也于是乎有享宴之礼享以训恭俭宴以示慈惠恭俭以行礼而慈惠以布政间平声谓诸侯当王事间缺之时也

  • 大学·章世纯

    ○大学之道 一节【其一】学举其全、而大人之事备矣、夫一理不至、非儒者之量也、兼体用而极之、而学于是乎全、且君子既已从事于学。则不可不审其指之所存。此之不审。则往而不知所为。为而不知所成

  • (六)告子篇·钱穆

    生之谓性章。 朱子曰:“告子不知理之为性,乃即人之身而指其能知觉运动者以当之,所谓生者是也。其以食色为言,盖犹生之云尔。生之谓气,生之理谓性。知觉正是气之虚灵处,与形器渣滓正作对。近世佛氏说,如何是佛,见性成佛。如何

  • 佛說義足經卷上·欧阳竟无

      吳[二]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一部合十六章〉      [三]桀貪第一 聞如是.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梵志祇樹間有大稻田已熟在朝暮當收 穫.梵志晨起往到田上遙見禾穟心內歡喜自謂得願.視禾不能捨去.佛

  • 通告全国佛教徒加强组织以抗战·太虚

    敬启者:倭寇侵凌,国民沦陷,并传闻利用崇儒信佛名义,组东亚佛教会,致沪、杭、京、平之佛教会理监事间有被迫参预者。而名义上代表全国佛教徒之“中国佛教会”,近亦陷于嫌疑之地──见新闻报有中国佛教会在沪恢复办公消息──

  • 观所缘缘论·陈那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诸有欲令眼等五识。以外色作所缘缘者。或执极微许有实体。能生识故或执和合。以识生时带彼相故。二俱非理。所以者何。  极微于五识  设缘非所缘  彼相识无

  • 广温疫论·戴天章

    温病著作。四卷,附方一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病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尤其重视早期症候的鉴别。 卷一辨析气、色、脉、舌、神,辨时疫与风寒在病因、受病、传经、兼症等方面的不同;

  • 洞渊集·长筌子

    金末元初全真道道士长筌子撰。五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收录《至一书》上下各三十六篇,文赋三十一篇。诗词百余首,其《至一书》多引老庄之言,阐述道德重玄之旨,大抵上篇言冥漠幽旷,虚寂自然之道,下篇则言清静无为,治

  • 洗兵马·杨朔

    长篇小说。作者杨朔。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1月初版。全书共分3卷,上卷名为《风雨》,中卷为《红雾》,下卷为《明月》。(第2卷《红雾》、第3卷《明月》未及写完)。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斗争的长篇小说。

  • 十七史百将传·张预

    又名《张氏集注百将传》,简称《百将传》。古代军事家与将领传集。宋张预撰,翟安道注,其书采历代军事家与名将百人,始于西周姜太公,终于五代刘。各于正史及别史中搜集有关事迹,进行综合论述,特别注重其军事战例,凡与《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