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

  炎兴下帙二十。

  起建炎三年正月,尽二月三日壬子。

  建炎三年正月车驾驻跸扬州。

  翟兴为京西北路马步军都总管兼安抚制置使兼河南尹兼西京南北路招捉使。

  翟兴为京西北路兵马钤辖与杨进战於鸣皋山下翟进死之兴以其事诉於朝乞选重臣镇守朝廷乃就命兴本路马步都总管兼安抚制置使兼河南尹兼京西北北路招捉使。

  京西留守杜充遣王汉说翟兴使图杨进。

  杨进据河南府以留守司命为知河南府与翟兴屡战进於鸣皋山之北深沟高垒储蓄粮饷谋为久计已有僭窍之意诈言遣兵入云:中府复夺渊圣皇帝及济王归欲摇动众心然後举事杜充乃遣王汉诣伊阳县见翟兴说兴使图之。且檄报杨进置乘舆法物仪仗悖逆显著翟兴破贼自此兴与兄子琮率乡社兵讨之战无虚日矣。。

  六日乙酉刘诲王贶奉使金国回。

  先是巳遣宇文虚中杨可辅为祈请使副使於金国再议遣宣议郎刘诲借中大夫试户部尚书为通问使拱卫大夫合州防御使王贶副之诲等到京师迟迟其行上闻之命留守司促诲等行到金国金国并命祈请副使杨可辅归,於是虚中被留独遣可辅乙酉诲贶与可辅偕到行在诲字廷诲开封人。

  金人陷青州。

  金人寇(改作兵薄)青州昼夜攻击凡一十七日丁亥城陷焚烧屋宇殆尽杀掠无遗时权知州魏某被害。

  金人陷潍州。

  金人既陷青州即率兵寇(改作攻)潍州。又陷其城焚掠而去。

  军卒阎皋据潍州自称知军州事。

  金人既退潍州而去牛头河土军阎皋与小教头张成鼓众占潍州皋自为知州以成为昌乐知县。

  十日巳丑遣祈请大金国信使李邺周望等。

  汪伯彦时政记曰:是日内殿早朝奏事毕上语宰执曰:第四次祈请大国金信使副李邺周望宋彦通吴德休宜早令进发与定发日使邺辈知之朱胜非曰:奉使须得赐金帛方能办私觌李邺周望已见辞免所进官职耻更自乞支赐恐未能便行上曰:於格合。

  得自请何伤黄潜善曰:朝廷当为检举只合行下上曰:朕奉使时当京城扰攘受命出都门不曾请支赐朕於王府自出随行起发之费约支钱五万馀贯如士大夫之贫如何可办令邺等依格支赐外仍优加其数国家爱惜财物正为收积以待当用之时今遣使议和事。若遂成二圣得归朕岂吝金帛之数潜善曰:第二第三次奉使刘诲杨可辅王贶归自军前皆云:金人受私觌物。又非昔比更无回答虽贪食者众不敢少忤其意恐生事造语有害和议遣使支赐加数甚善上。又曰:卿等今日往寿甯寺奉安会圣宫御容罢早归私第便与撰了大金元帅书令邺等早行潜善曰:与元帅书自来只是平文不用四六上云:潜善早来所撰与大金皇帝通问书其词语甚精能写朕欲言之电如此足矣。不必须四六也。。

  十二日辛卯邵兴败金人於潼关克虢州。

  邵兴败金人於潼关乘势收复虢州李(彦仙)以兴知虢州军州事。

  十六日杜充出兵攻张用等不胜。

  张用相州汤阴县之弓手也。乘民惊扰呼而聚之与曹成李宏马友为义兄弟有众数十万分为六军成大名府外黄县人因杀人投拱圣指挥为兵有膂力军中服其勇。又有王大郎者名善濮州人亦有众数十万分为六军善初为乱也。濮州弓兵执其父杀之善有众既盛乃以报父雠为辞攻濮州不下。又攻雷泽县亦不下与用合军皆受留守宗泽招安既而复反杜充为留守。又招安用屯於京城之南南御园为中军善屯於京城之东刘家寺为中军。又有岳飞桑仲马皋李宝诸军皆屯於京城之西充以用一军最盛终必难制乃有攻之之意十五日甲午众人打城请乙未充掩不备出兵攻用令城西诸军绵发岳飞桑仲马皋李宝等皆率兵至城南以擣用觉之勒兵拒战亦会善自城东率兵来与用为应官兵大败赛关索李宝被执岳飞者初隶张所营效用继随都统制王彦往太许山遂自为一军後归京城留守司杜充用飞为统制。

  刘洪道知青州。

  先是滨州葛进作乱杀官吏劫财物取强壮充军。又攻破棣州亦取强壮充军留守司差向大猷知滨州进依旧屯於滨州与其众皆面剌十字曰:永不负赵王誓不舍金贼以示众葛进尝率众劫潞县金人寨。

  得刘洪道者字资深青州人进士及第曾任楚州州学教授监六部架阁库先遭金人驱虏在潞县寨中进以洪道归滨州俄报青州有将兵之变安抚使曾孝序被杀洪道说进令申闻朝廷及申留守司乞已知青州进然之遂与大猷同具申既而留守司回报果令洪道知青州洪道未行会金人残破青州杀权知州魏某而去赵胜据其城洪道乃移文胜而後行至千乘胜闻洪道至失措即驰至千乘谒洪道曰:但交割本州民事而已军马公自统之胜喜洪道索从道等具仪卫而入遂为知州洪道揭榜百姓在军中愿归农者给据放还,於是胜之党十去六七而胜之势弱矣。有崔邦弼者子弟所出身仕青州因勤王不到京城而回还不出洪道寻致之用为将官。

  赐青州刘洪道奖论敕书。

  尔履百战之军锋保一方之生齿讫臻甯谧备见忠勤然方面之权岂容或二军中之令尤在致公必惬舆情方收群力傥习因循之弊坐乖绥御之方无以驭戎便成误国其体倚毗之意无从牵制之私。

  张俊请移左藏库於镇江府不报。

  金人陷徐州知军州事王复被杀。

  金人将犯(改作至)场州先陷徐州入其城知军州事王复死於庭下有将校赵立者为州衙排军发愤鼓率将兵杀退金人出城立被伤金人以为死矣。立在草莽中夜得微雨渐复苏金人往扬州而军民请郑诗秀才权知州事既而军民众议以谓立忠勇能办事可以为城民之主乃请立权知州事闻於留守司授立武德大夫兼阁门宣赞舍人知徐州军事。

  二十一日庚子(下添禁字)百官般家出城。

  边报屡至朝廷未有御之之策宰相潜善伯彦殊不介意人皆危之有般徙出城为避难之计者潜善伯彦虑恐摇动众心乃禁百官般家出城市井惊惶益不安矣。。

  张守为起居郎。

  张守以殿中侍御史抚谕京师还行在面奏虏(改作敌)人必来愿陛下早图之一母使宗庙生灵坐罹涂炭上为之恻然即除守起居郎。

  张有王善寇陈州马皋追之官军战败。

  张用王善在京城下与官军战执李宝也。乃为杜充终有疑心不可留遂率众而南至陈州充遣马皋追击之用犹未知也。约军会教场摆列忽报京城有军。

  至皋率众乘其不备直犯其中军後军奔至曹成寨为成所遏皆止用复与善等并攻官军官军大败尸填蔡河人马皆践尸而渡追至铁炉步而还官军存者无几。

  葛进率众青州。

  刘洪道知青州於金人残破之後城市焚戮殆尽而诸邑富饶洪道招辑百姓不旬日间喧溢城市葛进谓洪道知青州盖因己所致。且赵胜已死而辑治渐有条理欲取青州乃率众同向大猷至城下洪道曰:葛进之兵皆衣下擐甲此欲袭取其城耳遂閤扉不纳以酒肉米面钓城下犒其众进不受遂攻北城而据之洪道以军民居南城拒守。

  韩世忠退屯宿迁。

  韩世忠屯於淮阳将会山东诸寇以拒金人金人粘罕(改作尼堪)方图维扬大举兵自京东入寇(删此字)至滕县闻世忠扼淮阳恐稽师期分东南道都统兵一万先至扬州以议事为名使上不得出扬州然後大兵继至,或谓肃王在军中同行其事未详粘罕(改作尼堪)以大军进逼世忠世忠不能当夜退於宿迁县未晓至宿迁不虞金人踵袭其後质明觉之奔於沭阳。

  遗史曰:韩世忠在沐阳夜寝不安与其帐下乘夜大潮渡水弃其军北沙路走盐城翌旦诸军方觉知以主帅既去遂皆溃散後军管队官李彦先率本队四十七人得二舟入海聚众自此辅逵聚众於涟水李在据高邮皆世忠之兵也。其馀收散卒自为徒党者不胜计。

  知淮阳军某叛附於金人(旧校云:宋史本纪金兵执淮阳守臣李宽)。

  韩世忠既退淮阳军也。金人已到城下知军某望风投拜金人入城执某而去淮阳无知军有将校二人自权知军据城。

  折可求以麟府州晋甯州军叛附於金人。

  三十日己酉阎仅弃泗州率众走。

  金人自滕县直趋临淮县皆全装铁骑白毡笠子阎仅屯在泗州初闻京东群寇不甯至是探者回以谓白毡笠子刘忠贼马犯临淮,或谓是李成徒党仅以兵进之遇游骑一二十人犹未知是金人也。仅获数人以归验之乃金人遂解生口一二人赴行在己酉金人及泗州境仅率众出奔金人径趋泗州之上数十里间计置渡淮。

  二月一日庚戌朔金人犯(改作至)楚州知州事朱琳叛降。

  於金人。

  金人侵淮以支军犯楚州知州事朱琳具颖状遣人迎降开西北门纳金人开东门放居人自便居人争欲奔宝应县取扬州路渡江金人觉之皆邀回城中。

  粘罕(改作尼堪)自东平由袭庆徐泗以犯(改作趋)扬州。

  节要曰:自建炎二年秋窝哩嗢(改作鄂勒欢)既破五马山寨以探知马扩大军南来使人驰会粘罕(改作尼堪)共备之故粘罕(改作尼堪)留兀室(改作乌舍)余睹(改作伊都)守云:中率众南寇也。粘罕(改作尼堪)初下太行由怀卫将欲东应窝哩嗢(改作鄂勒欢)而闻马扩败於青州窝哩嗢(改革者作鄂勒欢)从而入寇由是粘罕(改作尼堪)渡黎阳以寇(改作攻)澶濮既陷时杜充守东京虑贼(改作敌)西来决大河阻之贼(改作敌)不能西乃东会窝哩嗢(改作鄂勒欢)众同陷北京继寇(改作薄)兖郓故至是由泗以犯(改作及)扬州。

  遗史曰:是时边报屡至市井皆知金人兵将至者而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禁止街市不得扇摇边事亦不许士庶般挈出城二月晦夜阎仅解到金人生口朝廷怆惶以内帑所有通夕般挈翌旦驾御舟泊河岸居人惊怖莫知所为上即欲南幸潜善等劝。且候报得实渡江未晚也。是日遣兵出西门御贼(改作敌)士气不锐人无斗心在职百官皆欲奔窜是夜江都县前火。

  二日辛亥阎仅为其将姚端所杀。

  阎仅退兵在洪泽镇姚端篡杀之是日也。扬州士民渐有出奔者百司不能禁止是夜城中火起凡四处。

  三日壬子金人陷天长军。

  朝廷以边报急方出兵往天长把隘金人。又犯(改作逼)天长官军溃散是时上遣内侍邝询往天长探事审知是金人即时奔还溃乱人与军人关报交驰而去犹未知是金人也。询既回乃知端的上大惊决意渡江。

  车驾发扬州渡扬子江幸润州。

  上得邝询报不移刻出扬州都统王渊内侍康履等数骑从过市市人指之曰:官家去也。俄有宫人自大内星散而出城中大乱宰相潜善伯彦自都堂鞭马而去军民争诸门而出死者不可计数上行次扬子桥见一亲事官发言不逊上掣手剑亲杀之行至瓜洲镇得小渡船即乘以渡江至西津口坐於水府庙中取剑就靴上擦血百官皆不至护卫禁兵无一卒从行者镇江府官吏闻之知军府事钱伯言发州兵。

  迎请幸镇江少顷渐有百司人得舟南渡者夜上宿於府治宰相从官皆议幸杭州未决而闻禁卫涕泣。且藉藉相偶语上惊命朱胜非及管军左言传旨问所以胜非呼之前使言厉声传问皆以未见家属为辞即谕之曰:巳有旨分遣舟船专渡卫士妻孥矣。众帖然因问车驾去住利害众曰:听圣旨无敢哗者乃谕以驻跸定当录扈从功劳优赐赏给遂皆欣诺上问有近上宗室否时士为曹官,或以名对遂召士同寝天气稍暄脱绵背心以赐士。

  金人入扬州。

  扬州百姓谓上渡江万人争门而去见金人游骑到乃喧呼言我扬州有主矣。遂家家备香花投拜金人入城问上所在众曰:渡江矣。金人乃驰瓜洲望江而复回官军吏民死者数十万先是宗庙神御国家府库储积及势贵之家装船欲渡江至瓜洲闸潮水未应而金人已至出闸得渡者百无一二其馀皆遭虏掠不尽者悉纵火焚金人屯於摘星桥下是时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吴某权州。

  赐进士出身头品顶戴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许涵度校刊。

  ※卷一百二十校勘记。

  兼西京南北路招促使(一作招抚使下同)与翟兴屡战进於鸣皋山之北(进字衍)责翟兴破贼(脱责字)自此兴与兄子琮(应作兴与其子琛琮)祈请大金国信使副(金误在国下)金人爱受私觌物(脱爱字)恐生事造端(端误作语)葛进率众寇青州(脱率字)奔於沐阳大(大字衍)至南津口坐於水府庙中(南误作西)乃谕以俟驻跸(脱俟字)士(一作)百姓谓上已渡江(脱已字)流寓人争门而去(流寓误作万)迎金人入城(脱迎字)金人乃疾驰至瓜洲(脱疾字至字)官吏军民(误作官军吏民)及豪势富贵之家(脱豪字富字)金人悉屯於摘星桥下(脱悉字)吴某权州事(脱事字)。

猜你喜欢
  志第三 律历下·范晔
  卷一百九·列传第六·柯劭忞
  卷四百八十七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卷四百七十三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路史卷四十五·罗泌
  卷之七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二十八·佚名
  桐阴委羽·胡兰成
  卢文纪传·薛居正
  张光奎传·张廷玉
  唐纪二十四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神龙元年(乙巳、705)·司马光
  社仓例·佚名
  礼四八·徐松
  卷六十四·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446_1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白居易   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官职比君虽校小,   封疆与我且为邻。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   杭越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与何人。

  • 卷四十九·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九    元 方回 编伤悼类 有生必有死吊哭诔赙挽些哀词所以尽伦理而亦忠信孝悌之天所固有也性情於此见焉交游以此重焉观者不可以讳忌恶之 五言【十二首】 哭长孙侍御       

  • ●霓裳续谱 卷二·王廷绍

    ○西调△荡悠悠斗花灯荡悠悠斗花灯,你看那霞天彩地,一处处王孙仕女,笑盈盈车马奔驰,天街上银花火树,游人戏,遥望见烟光笼罩,烛影儿迷离,灯月交辉,管弦频秦,更有那红雪歌诗,爆竹儿声最宜,莫相催,谯楼更鼓,玉漏迟迟,(叠)微醉觅相知,金吾不

  •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范晔

    王充 王符 仲长统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 列传第一 后妃上·刘昫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贤妃徐氏 高宗废后王氏 良娣萧氏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庶人 上官昭容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玄宗杨贵妃 三代宫禁

  • 宋史全文卷十六上·佚名

    宋高宗一丁未建炎元年。即靖康二年。上,道君皇帝之第九子也,母曰贤妃韦氏。以大观元年五月乙巳夜生于宫中,红光照室。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进封康王。上博涉经史,道君问以古事及应诏制述,率常称旨。尝侍道君习射于郓王府,上

  • 第三○二示光绪五年六月十一日一二一○一--五·佚名

    台北府出示:催晋赈各捐户换照赏戴花翎、署理台北府正堂、卓异候升、加七级、纪录十次陈为出示催缴换照事(注一)。照得晋赈停捐之后,各捐生给有实收未换部照各户,经本府随案禀请,开列姓名、官阶,先后请照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四 列传一百六十四·纪昀

    列传宋 【六十八】○宋六十八何■〈〈卤,仌代乂〉上木下〉孙傅陈过庭张叔夜 聂昌张阁张近郑仅 宇文昌龄【常】许几程之邵 龚原蒲卣谢文瓘 陆蕴黄寔姚佑 李伯宗何常叶祖洽 霍端友蔡薿何■〈〈卤,仌代乂〉上木下〉孙

  • 三八、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考·钱穆

    《史记 孔子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洪迈《容斋续笔》云:“按《史记》,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卒时,子夏年二十八矣。魏始为侯,去孔子卒时七十五年。文侯为大夫二十二年而为侯

  • 秦伐魏·佚名

    【提要】 齐国在今天的山东境内,地理上离强秦较远,但强秦的兵锋战鼓已临近齐国。“山雨欲来风满楼”,如何救亡图存成为崤山以东六国迫在眉睫的大事。 【原文】 秦伐魏,陈轸合三晋而东谓齐王曰:“古之王者之伐也,欲以正天下

  • 卷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五雍正二年正月上谕十三道初二日奉上谕朕询问贝勒博贝尔管辖之乌梁海人民何以为生据奏臣在将军奇立德处借饷一万八千五百六十两办买牲饩均匀分给各得产业今胜於昔其所借饷银将臣奉

  • 卷十一·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十一宋 叶梦得 撰僖公四三十有一年春取济西田济西田我田而曹侵之者也晋侯执曹伯班其所侵地于诸侯而我受焉故曰取不系之曹非曹之所得有也凡外取内邑外取内田皆不书耻也反而归于我则书重地古

  • 卷十三·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三宋 朱子 撰学礼六之上【此篇凡数皆凖令式借用大字】钟律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隂【泠音零纶音伦仑卢昆反 应劭曰大夏西戎之国也】取竹于嶰溪

  • 缁衣集传卷一·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不烦章第一【缁衣言好善也好善而言刑不烦何也好善恶恶民之性也民性定则敎化兴而争攘息民知为善之可好为不善之可恶闾阎之下先有好恶以为赏罚而明廷之赏罚皆后矣故好贤不笃则下衰于仁恶恶不坚则下衰于义

  • 佛说鹿母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佛言。昔者有鹿数百为群。随逐美草侵近人邑。国王出猎遂各分迸。有一鹿母怀妊独逝。被逐饥疲失侣怅怏。时生二子舍行求食。茕悸失措堕猎弶中。悲鸣欲出不能得脱。猎师闻声便往视之。见鹿心

  • 第七十五章 鲁哈那州之征服·佚名

    其时,有奋斗家大军,诸大臣等,以攻略提伽瓦毗地方之国土,(一)于名沙瓦义耶罗之地行大对战,击破所有为点之彼具十二门之堡垒,(二)由此,名伍摩耶伽摩[牛粪村]、阇伽摩[六村]之地,又于婆罗婆沙那[力石]堡垒行激战,(三)以破敌军,彼等军势马象悉据

  • 三吴水利录·归有光

    水利志。明归有光编撰。四卷。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南京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历官知县、通判、太仆寺丞。有《震川先生集》。作者认为吴中水患,要在淞江,而淞江治则太湖水顺畅入海。因采集宋人郏亶书二、郏乔书一、

  • 法海遗珠·佚名

    成书于元末明初。为道教符箓咒法的总集。四十六卷。所收符咒秘法四十余种,而以雷法为主。其特点是继承白玉蟾系之雷法,认为施法者的内炼默运存想诸功法与外界之召请相结合,内神外神合为一体,乃能显其神灵。全书内容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