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注释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礼记注释》全部章节目录

(1)《礼记》简介
(2)敖不可长①
(3)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1)
(4)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1)
(5)曾子寝疾(1)
(6)子夏其子而丧其明(1)
(7)子柳之母死(1)
(8)成子高寝疾(1)
(9)晋献公之丧(1)
(10)吴侵陈(1)
(11)知悼子卒(1)
(12)陈子车死于卫(1)
(13)卫献公出奔(1)
(14)战于郎(1)
(15)孔子过泰山侧(1)
(16)鲁人有周丰也者(1)
(17)齐大饥(1)
(18)晋献文之成室(1)
(19)季孙之母死(1)
(20)阳门之介夫死(1)
(21)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①
(2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
(23)昔者先王未有宫室①
(24)发虑宪①
(25)玉不琢不成器①
(26)虽有嘉肴①
(27)古之教者①
(28)大学始教(1)
(29)大学之教也(1)
(30)今之教者(1)
(31)大学之法①
(32)学者有四失(1)
(33)善歌者(1)
(34)君子知至学之难易(1)
(35)凡学之道(1)
(36)善学者①
(37)记问之学(1)
(38)良冶之子(1)
(39)古之学者(1)
(40)大德不官(1)
(41)凡音之起(1)
(42)乐者,音之所由生也(1)
(43)礼以道其志(1)
(44)凡音者,生人心者也(1)
(45)乐者,通伦理者也(1)
(46)乐由中出(1)
(47)乐者,异文合爱者也(1)
(48)乐者,天地之和也(1)
(49)昔者舜作五弦之琴(1)
(50)天地之道(1)
(51)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1)
(52)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
(53)土敝则草木不长(1)
(54)德者,性之端也(1)
(55)钟声铿,铿以立号①
(56)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①
(57)夫乐者乐也(1)

猜你喜欢
  尚书·佚名
  周易正义·孔颖达
  周礼·佚名
  世范·袁采
  物犹如此·徐谦
  经学理窟·张载
  浮邱子·汤鹏
  管子补注·刘绩
  朱子礼纂·李光地
  四书纂疏·赵顺孙
  中庸直指补注·智旭
  四书蒙引·蔡清
  论语稽求篇·毛奇龄
  论语类考·陈士元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张廷玉

        陶安牛谅 答禄与权 张筹 朱梦炎 刘仲质 陶凯 曾鲁 任昂 李原名 乐韶凤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至正初,举江浙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

  • 卷三 本纪三·赵尔巽

      ◎太宗本纪二   崇德元年夏四月乙酉,祭告天地,行受尊号礼,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清,改元崇德,群臣上尊号曰宽温仁圣皇帝,受朝贺。始定祀天太牢用熟荐。遣官以建太庙追尊列祖祭告山陵。丙戌,追尊始祖为泽王,高祖为庆王,曾祖为

  • ●卷一·邵伯温

      太祖微时,游渭州潘原县,过泾州长武镇。寺僧守严者,异其骨相,阴使画工图于寺壁:青巾褐裘,天人之相也,今易以冠服矣。自长武至凤翔,节度使王彦超不留,复入洛。枕长寿寺大佛殿西南角柱础昼寝,有藏经院主僧见赤蛇出入帝鼻中,异之

  • 援江西篇第十·王闿运

    直省分疆,同于一统,而其私财力也甚于列国,利害不相及故也。自张芾、蒋文庆委祸江南,而寇难踵至,或死或困。智者鉴之,则曾国藩治水陆军,以应江忠源,胡林翼竭湖北以事九江、安庆,肫肫乎其忠乎,燀々乎其威也,不求功名,功名固成。然自

  •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六月丁酉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寅皆如之。内记○闽浙总督何璟等奏、福州省城被水、办理情形。得旨、览奏殊深廑系。该督

  • 一○八二 山东巡抚明兴为解缴挖出《通鉴纲目续编》违悖字迹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一○八二 山东巡抚明兴为解缴挖出《通鉴纲目续编》违悖字迹事致军机处咨呈乾隆五十年正月十七日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巡抚山东等处地方 督理营田兼提督衔节制全省军务明<兴>为详请具奏事。据布政使冯晋祚呈称

  • 南唐书卷八·陆游

    宋 陆游 撰三徐三王二朱胡申屠乔睦列传第五义祖生六子知训知询知诲知谏知证知谔及烈祖开国惟知证知谔在余皆前卒徐知证义祖第五子也事呉厯州刺史至节度使烈祖初尊义祖为太祖复姓改义祖封拜徐氏与李氏同知证王江改

  • 殷不害传·姚思廉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祖父殷任,齐朝豫章王行参军。父亲殷高明,梁朝尚书中兵郎。殷不害性情特别孝顺,父丧期间过于毁顿,因此年少时就知名。持家勤俭节约,住所特别贫寒,有五个弟弟,都年小体弱,不害既要侍奉老母,又要抚养小弟

  • 戒子通録卷一·刘清之

    列女传 胎教古者妇人姙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徳过人矣太王之子曰王季王季成童靡有过失娶太任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徳之行

  • 德治与法治·孔子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道:通“导”,训导、引导、领导的意思。齐:整治免:避免格:至,来,引申为归服 【译文】 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用刑法来整治,老百姓知道避免犯

  • 卷六十一·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六十一歴代一唐虞三代问尧舜在汤武时还做汤武事否曰尧舜且做尧舜看汤武且做汤武看看得其心分眀自见得尧舜之禅授汤武之征伐分眀有优劣不同却要都囬防教一班少闲

  • 明伦第二·朱熹

    内则曰,子事父母,温公曰,孙事祖父母同。鸡初鸣咸盥,漱,咸,皆也。盥谓盥手。漱谓漱口。栉,縰,筓,总,栉,梳也。縰,黑缯,韬髪而结之也。筓者横施于髻中以固髻也。总,裂綀缯以束髪也。拂髦,拂谓振去尘也。髦,用髪为之。象幼时鬌。冠緌缨,缨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一·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法語四示本一禪人數年來不欲與人書法語,其法語猶多,世人竟不知是策進語,急欲要人更進步,到那無抵止處自解轉身。喫老僧棒、受老僧喝,則不被諸方熱瞞,始知老僧棒喝落處也。示遍慈飯頭無上妙道,在人久

  • 蜀都杂抄·陆深

    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此乃深为四川左布政使时所录蜀中山川古迹。其论峨眉山当作蛾眉,又力辨禹生石纽为《元和志》之误,颇为有识。其他亦多随笔札记之文。

  • 真仙秘传火候法·佚名

    真仙秘传火候法,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南宋道士之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全书分〈时中火候〉、〈行水〉、〈方便真人露火机〉三篇,论述内炼金丹之火候法度。其丹法假借易象爻辞,日月盈亏,阴阳升降

  • 随手杂录·王巩

    宋代文言笔记小说。宋王巩撰。又题作《清虚居士随手杂录》。巩有《甲申杂记》已著录。此编以节录郑文宝所著书为卷首,一则为医药佳话,一则为南唐旧事。余皆见闻,杂以己意。记事止于英宗初。其中唐伯虎(北宋人)还魂、

  • 佛性论·世亲

    凡四卷。世亲(梵Vasubandhu ,四世纪)着,陈·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详释究竟一乘宝性论中第五至第七等三品,阐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内容由缘起分、破执分、显体分、辨相分等四分十六品组成,详论佛性之体相,

  • 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如学

    一卷。明代释如学撰。如学,俗姓任,字无为,号五峰,临潼(今陕西省)人。二十岁于五台山出家,从天齐师观修净业,学思并进。广阅佛书,遍游金刚。先后出游天台、杭州虎跑、金陵等,参师闻法,成为明代高僧之一,终于大沩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