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发虑宪①

——使人们变聪明的利弊

【原文】

发虑宪(2),求善良,足以謏闻(3),不足以动众(4)。就贤体远(5),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6),其必由学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学礼》是一篇完整的阐述教学原理的文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反映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施教方针,对后世有很大影响。②虑:思虑。宪:法则。(3)謏(xiao)闻:小有声明。④动众:感动听众。(5)就:接近。体:亲近。(6)化:教化,教育。成:形成。

【译文】

启发合乎法则的思考,征求德行善良的人,只能做到小有声明,却不足以感动大众。如果接近贤者。亲近疏远者,就能够感动大众,却不足以教化大众。君子大人如果要教化大众,形成良好的风俗,就必须从教育着手。

【读解】

在儒家看来,教育同维护国家政治有密切关系,目的在于使人民顺从,风俗淳朴。这一观点把教育提到了治国安邦的高度之上,体现了先贤们的远见卓识。

但是在强调这一观点的同时,不知道先贤们是否想到过:如果人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那么还能为所欲为地施行“愚民”政策吗?还能像噶羊群一样凭几声吆喝和几记鞭笞而使之归顺吗?

人民都变的聪明起来,的确对国家有好处,可以使国家繁荣富强。但对实行专制的统治者来说,人民变的聪明起来则未必是好事。因此,说这一观点是“远见卓识”,是说它超越了专制统治者的立场,具有开明的色彩。

猜你喜欢
  更法第一·商鞅
  法言義疏附錄二 法言補釋·汪荣宝
  卷八十·湛若水
  卷八十九·陈祥道
  安分篇 第六 凡十八条·范立本
  第十六章 7·辜鸿铭
  目录·项安世
  卷三十·范处义
  为学·魏裔介
  祭意篇第七七·王充
  左传折诸卷二十五·张尚瑗
  卷三·柯尚迁
  大雲初分金翅鸟健度第二十三·佚名
  第四卷·僧祐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赵翼

      ○白香山诗  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试平心论之,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奇警者,犹第在词句间争难斗险,使人荡心骇目,不敢逼视,而意味或少焉。坦易者,多

  • 杏庭摘稿原序·洪焱祖

    杏庭居士集故徽州路休宁县尹致仕洪先生所着诗文也先生讳焱祖字潜夫年廿有六为平江路儒学録浮梁州长芗书院山长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敎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天厯元年年六十有二致其事去明年卒于家此先生之履歴也其

  • 卷二·宁调元

    楊廷樞血衣書吳縣楊維斗國變後避居光福山中,忽被縶繫之舟中,餓五日,不死,書血衣遺其孤云:「廷樞幼讀聖賢之書,長懷忠孝之志,為孝廉者一十五載,生世間者五十三年,做士林鄉黨之規模,肩綱常名教之重任,惜時命之不猶,未登朝而食祿。值

  • 列传第五 赵郡王琛(子睿) 清河王岳(子劢)·李百药

    赵郡王琛,字永宝,高祖之弟也。少时便弓马,有志气。高祖既匡天下,中兴初,授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既居禁卫,恭勤慎密,率先左右。太昌初,除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封南赵郡公,食邑五千户。寻拜骠骑大将军、特进、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正统十一年六月丁酉朔给赐贵州会诵心经并法华经及能作瑜伽法事者土僧童四十九名度牒○内使阮恺盗启宝藏库锁事觉 上命戮之于市毋覆奏○戊戌颁赐开平怀来龙门三卫学性理大全等书从山东布政司左参议尹聪奏请也○亦力把

  • 卷之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百七十八 上谕苏州织造高斌不必回京仍著曹(兆页)将缎疋送来·佚名

    雍正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奏事员外郎张文彬等传旨,谕内务府总管等:本年系高斌回京之年,奏请另派官员署理其缺,高斌著不必回京,仍著曹(兆页)将其应进缎疋送来。钦此。 总管内务府事务.和硕庄亲王、内务府大人等谕:将此交广储司,急速

  • 第三八七佥禀同治九年十月初四日一二二一一--二·佚名

    绅衿、乡耆等禀举族长陈宗器具佥禀竹南二保后垄街生员陈绍熙、乡耆〔陈〕仕乖、职员陈清〔凉〕、〔童生陈大宾〕、〔铺户成金号〕等,为佥举认充,恳给谕戳,以专责成事。切独力固所〔难支〕,〔众〕□□

  • 人生之最后(1)·李叔同

    原第205页图放14页晚年的弘一大师(之一)岁次壬申十二月,厦门妙释寺念佛会请余讲演,录写此稿。于时了识律师卧病不起,日夜愁苦。见此讲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弃医药,努力念佛。并扶病起,礼大悲忏,吭声唱诵,长跽经时,勇猛精进,超胜常

  •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吴王濞【索隐】:案:澎濞字也,音披位反。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集解】:徐广曰:“仲名喜。”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索隐】:谓独行从他道逃走。间音纪闲反。走雒阳,自归天子。天

  • 卷四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四十七礼部六册立三亲王册立仪洪武三年定受册宝前期择日奏告太庙至日设宝册案五座于殿中宝册亭十座于丹陛上之东皇太子侍立位于御座之东诸王拜位于丹陛上及御座

  • 咬空·佚名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优婆先那的比丘尼,有一次在山洞中禅坐时,忽然大声呼喊着在对面岩窟中的舍利弗尊者,当舍利弗来到他的面前时,他说道:“舍利弗尊者!我刚才坐禅的时候,身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爬,起初并没有

  • 卷第一百三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之三有二受。谓身受心受。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说。受即是心分位差别。复有说言。唯

  •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并序)·飞锡

    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客有高信,至吾禅居,前礼致问,辞甚清逸。问吾曰:“修心之人成道捷径,法华三昧不轻之行,念佛三昧般舟之宗,佥为无上深妙禅门者,愿闻其致。”对曰:“吾拱默九峰,与世异营,天书曲临,自紫阁山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六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六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大品被加等者。凡言加者加于可加。以须菩提空与般若空相应相似。是故佛加令其说空。般若是智故亦加身子。所以但加此二人也。故云欲以大空并小空等。以般若中盛明此

  • 卷第二十三·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二十三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潭州石霜楚圆慈明禅师全州李氏子。生宋太宗雍熙丁亥。少为书生。年二十二。依湘

  • 卷第三十六·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三十六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八世之余(〔南岳下后〕第七世) 襄州洞山守初禅师。(嗣云门)初参云门。门问。近离甚么处。师曰槎度。

  • 法王经·佚名

    全称《蹬刀梯解脱道甘露药流渌泉如来智心造服者除烦恼法王经》,亦称《涅槃般若波罗蜜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虚空藏菩萨与无行菩萨分别向佛求教,如何才能在一千五百年正法灭尽后的五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