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虑宪①
——使人们变聪明的利弊
【原文】
发虑宪(2),求善良,足以謏闻(3),不足以动众(4)。就贤体远(5),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6),其必由学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学礼》是一篇完整的阐述教学原理的文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反映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施教方针,对后世有很大影响。②虑:思虑。宪:法则。(3)謏(xiao)闻:小有声明。④动众:感动听众。(5)就:接近。体:亲近。(6)化:教化,教育。成:形成。
【译文】
启发合乎法则的思考,征求德行善良的人,只能做到小有声明,却不足以感动大众。如果接近贤者。亲近疏远者,就能够感动大众,却不足以教化大众。君子大人如果要教化大众,形成良好的风俗,就必须从教育着手。
【读解】
在儒家看来,教育同维护国家政治有密切关系,目的在于使人民顺从,风俗淳朴。这一观点把教育提到了治国安邦的高度之上,体现了先贤们的远见卓识。
但是在强调这一观点的同时,不知道先贤们是否想到过:如果人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那么还能为所欲为地施行“愚民”政策吗?还能像噶羊群一样凭几声吆喝和几记鞭笞而使之归顺吗?
人民都变的聪明起来,的确对国家有好处,可以使国家繁荣富强。但对实行专制的统治者来说,人民变的聪明起来则未必是好事。因此,说这一观点是“远见卓识”,是说它超越了专制统治者的立场,具有开明的色彩。
猜你喜欢 更法第一·商鞅 法言義疏附錄二 法言補釋·汪荣宝 卷八十·湛若水 卷八十九·陈祥道 安分篇 第六 凡十八条·范立本 第十六章 7·辜鸿铭 目录·项安世 卷三十·范处义 为学·魏裔介 祭意篇第七七·王充 左传折诸卷二十五·张尚瑗 卷三·柯尚迁 大雲初分金翅鸟健度第二十三·佚名 第四卷·僧祐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