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孔子过泰山侧(1)

——从镜子中照见人类的丑恶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2)。使子路问之曰(3):“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4)。”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吾苛政(6)。”夫子曰:“小子识之焉(7),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

①本节选自《植弓》下。②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4)壹:的确,确实。(5)舅:丈夫的父亲。(6)苛:苛刻,暴虐。(7)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识(zhi):同“志”,记住。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读解】

宁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这种水深火热的状况也许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一种现实:人类社会有时比兽类社会还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时比食人野兽还要残忍。

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好要凶残的暴政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为野兽腹中餐,不愿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残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凶残,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据说,人是最怕照镜子的。当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时,会被吓的不附体。不知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苛政猛于虎也”之时,会不会吓的不附体?

猜你喜欢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孟子
  鲁颂·駉之什·佚名
  卷三十八·朱熹
  卷上·刁包
  第十五章 32·辜鸿铭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六·王顼龄
  卷五·高攀龙
  再版自序·胡兰成
  卷六·崔子方
  天地之道(1)·戴圣
  卷一·佚名
  道院集要卷三·晁迥
  从奈良说到佛法之本源·太虚
  第十八卷·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七·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白石道人诗集卷上·姜夔

    宋 姜夔 撰五言古诗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聴为韵奉别沔鄂亲友滔滔沔鄂留有腼三宿桑持鉢了白日事贱丸蛣蜣念当去石友烟席凌江湘为君试歌商歌短意则长佳人鲁山下【谓杨大昌正之】日弄清汉波促调寳瑟哀思感人多咬哇秦

  • 槎翁诗集卷八·刘崧

    (明)刘嵩 撰○七言絶句晚游兴福寺奉和从兄本泉韵童童飞盖出松萝公子多情奈晚何滩下绿波浓似酒月明更拟棹船歌过普觉寺访青原定上人不遇初闻伐竹登山去复道烧香渡岭行晚入禅关浑不见雨华堂上桧风清闻闻子与池鱼为水所漂

  • 印象·闻一多

    一望无涯的绿茸茸的——是青苔?是蔓草?是禾稼?是病眼发花?——只在火车窗口象走马灯样旋着。仿佛死在痛苦的海里泅泳——他的披毛散发的脑袋在噤哑无声的绿波上漂着——是簇簇的杨树林钻出禾面。绿杨遮着作工的——神圣的

  • 卷第二十八·陈与义

    ○甘棠驿怀李德升席大光破驿难并休,差池更薪水。山川会心地,还思对君子。道边千尺榕,午荫清且美。极知非世用,我爱不能已。东风吹南服,莽莽绿万里,此地亦可耕,胡为茧予趾。○赠漳州守綦叔厚过尽蛮荒兴复新,漳州画戟拥诗人。十

  • 卷四十七·梅鼎祚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四十七明 梅鼎祚 编襍歌谣辞【三国】蜀汉【谚】孔明谚【襄阳耆旧传曰黄彦承高爽开朗为沔南名士谓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面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乡里为之谚曰】莫

  • 卷二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张廷玉

        李标 刘鸿训 钱龙锡 成基命何如宠 徐光启 文震孟 蒋德璟 方岳贡   李标,字汝立,高邑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泰昌时,累迁少詹事。天启中,擢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标师同邑越南星,党人

  • 卷六十六·宋(金)·蒋一葵

    【章宗】 〔喜文学,善书画。宋徽宗尝以苏合油搜烟为墨,章宗仅购得一两,价黄金一斤。欲仿为之不能。〕 章宗建梳妆台于都城东北隅,与李妃登焉,得句云:“二人土上坐,”妃即对曰:“一月日边明。”时皆以

  • 史记集解卷十二·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十二孝武本纪第十二【太史公自序曰作今上本纪又其述事皆云今上今天子或有言孝武帝者悉后人所定也张晏曰武纪褚先生补作也褚先生名少孙汉博士也】孝武皇帝者【汉书音义曰讳彻】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

  • 第二章 我的童年 六 我的乳母·溥仪

    梁鼎芬给我写的&ldquo;起居注&rdquo;中,有一段&ldquo;宣统九年正月十六日&rdquo;的纪事:上常笞太监,近以小过前后答十七名,臣陈宝琛等谏,不从。这就是说,在到我七周岁的时候,责打太监已成家常便饭,我的冷酷无情、惯发威风的

  • 第16章·老子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1)。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2)。归根曰静,静曰复命(3),复命曰常,知常曰明(4)。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5),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6),没身不殆(7)。【题解

  • 第15章&nbsp;丧服小记·戴圣

    父死,孝子在小敛以后成服以前要用麻括发。母死小敛以后也要用麻括发,但未至成服就改为用免束发。,孝子在女人服齐衰,头上要戴柞木做的丧笋,腰部要缠麻带,就这样一直到服丧期满。男子的冠,相当于女人的异;小敛以后,男子用“免”

  • 管子轻重七·马非百

    山国轨何如璋云:&ldquo;&lsquo;山&rsquo;字无义,当是&lsquo;官&rsquo;字。文中桓公问&lsquo;官国轨&rsquo;可证。官者设官治事以立轨数也。&rdquo;张佩纶云:&ldquo;通篇但言&lsquo;国轨&rsquo;,未尝专指山国。与&lsquo;山

  • 重编诸天传下卷·佚名

    大辩天传大辩天。乃略名也。光明经云。是说法者。我当益其乐说辩才。令其所说庄严次第。善得大智。若散脂品中乃云。不可思量智慧功德成就。大辩天经又云。广宣流布。乃至得闻是经。当令是等悉得猛利不可思议大智慧聚

  • 卷之九·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九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赞文殊大士(五首)热瞒七佛教坏善财被人看破藏身五台倒跨金毛子天上戏毬来截断维摩舌头钝置迦叶槌楗跨金毛游戏十方原不离灵山会上我真文殊非

  • 寺塔记·段成式

    唐段成式撰于会昌三年(843年)至大中七年(853年)之间。一卷。会昌三年,作者与友人张希复、郑符访长安诸寺院,想补《两京新记》和《游目记》的缺漏,后因官职离开长安,大中七年重归长安,整理旧稿,写成此书。此文收录于《

  • 太祖高皇帝圣训·努尔哈赤

    全称《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大定业高皇帝圣训》。4卷。康熙二十五年(1686)敕纂。分类汇辑努尔哈赤治国安邦的各种言论,类下再按时间顺序排列。全书共92条,分为26类,包括敬天、圣孝、神

  • 东西均·方以智

    明清之际方以智的主要著作。1652年完成初稿,次年加以订正。全书正文二十六篇(含一篇附文),加《东西均开章》和《东西均记》,凡二十八篇。原仅存抄本,由中华书局1962年校点、整理出版,并附有方以智《象环寤记》一篇。书中反

  • 显扬圣教论颂·无著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即无着菩萨《显扬圣教论》中摄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