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侵陈(1)

——师出必须有名目

【原文】

吴侵陈(2)。斩祀杀厉(3)。师还,出竟(4),陈太宰嚭使于师(5)。夫差谓行人仪曰(6):“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7):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太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8)。今斯师也,杀厉与?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与曰:“反尔地(9),归尔之,则谓之何?”曰:“君王讨敝邑之罪(10),又在矜而赦之(11),师与,有无名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檀弓》下。②吴:春秋时诸侯国名,姬姓。陈:春秋时诸侯国名,妫(gui)姓。③斩祀:破坏祭神地场所。杀厉:杀害患疫病地人。④竟:同“境”。(5)太宰:古代官名。嚭嚭(pi):人名。(6)行人:官名,负责朝勤聘问。仪:人名。(7)盍(he):何不。(8)二毛:鬓发班白的人。(9)反:同“归”,归还。(10)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11)矜:怜悯。

【译文】

吴国侵伐陈国,破坏了祭祀的场所,杀害了患疫病的人。后来吴军返回,离开陈国边境。陈国的太宰嚭出使吴军。吴王夫差对行人仪说道:“这个人能说会道,我们何不试着问他一下:出师讨伐一定要有个名目,如果人们问起我们的军队来,该怎样称呼呢?”太宰嚭回答道:“古人侵伐他国时,不破坏祭祀场所,不杀害患疫病的人,不俘获鬓发斑白的人。现在贵国军队不是杀了病人吗?不是可以称为杀害病人的军队吗?”夫差说:“要是归还你们土地,归还你们被俘的子女,又该怎样称呼我们的军队呢?”太宰嚭回答说:“君王讨伐我国的罪过,却又怜悯并赦免我们,这样的军队,还能没有好的名目吗?”

【读解】

春秋不仅多义士,也多辩士。太宰嚭一番巧辩,说得吴王夫差一阵尴尬,不能不使人叹为观止。同时,我们注意到古人打仗极其重视规则:师出必须有名,否则,即使打了胜仗,也不会让人心服;攻城掠地,烧杀抢夺,擒获俘虏等等,都得有一个说法,否则,会被称做“不义之师”。因此,出征之前要誓师,誓词的主要内容便是罗列各种名目和说法,也就是找理由和借口,以便说服参战的人相信征伐是合乎礼仪和正义的举动。

这倒有点像外国人的决斗,堂堂正正挑明理由,正大光明地按规则进行,甚至还找人当裁判,在公平的前提下决出胜负。

不过,任何战争,不管找出多么堂皇的理由,,总该有些界线是不能超越的,诸如杀害伤病者、俘虏和平民百姓,抢劫财物,抓老弱病残作人质等等,这类不人道的举动,是任何堂皇的名目理由都无法抵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打仗也应当是一种公平的、按一定规则进行的竞争。名目重要,规则同样也重要。

猜你喜欢
  春秋管窥卷三·徐庭垣
  卷六十二·江永
  卷六十七·胡广
  卷五十九·胡广
  卷二百五十四·秦蕙田
  卷三十四·朱熹
  卷三十四·顺治
  小宰·佚名
  大乘品第十二·佚名
  问僧那品第十六·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在仰光与宇对薛宝珍谈话·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佛说十地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619_1 【杂讽九首】陆龟蒙   红蚕缘枯桑,青茧大如瓮。人争捩其臂,羿矢亦不中。   微微待贤禄,一一希入梦。纵操上古言,口噤难即贡。   蛟龙在怒水,拔取牙角弄。丹穴如可游,家家畜孤凤。   凶门尚儿戏,战

  • 第二折·佚名

    (丑扮店小二上,诗云)别家水米和匀搅,我家水多米儿少。若到我家买酒来,虽然不醉也会饱。自家是个开店的。我这店唤做三家店,又唤做黑石头店。这两头的两个店,都是小本钱客商的下在里面,那大本大利的都在我这店里安下。今日天

  • 序·庾信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

  • 卷八十五·徐世昌

    明瑞明瑞,字筠亭,满洲旗人。官至云贵总督,封一等诚嘉毅勇公。谥果烈。有《北窗吟稿》。九日何处登高郭隗台,望中楼阁更崔嵬。晴郊霜隼迎风疾,渤海长鲸拨浪回。骚客兴随秋水远,故人书报菊花开。莫评燕赵千年

  • 卷十六·徐世昌

    钱澄之钱澄之,初名秉镫,字幼光,更字饮光,桐城人。有《藏山阁稿》、《田间诗集》。田园杂诗仲春遘时雨,既雨旋亦晴。百草吐生意,众鸟喧新声。纷纷群动出,各各有其营。孰是形骸具,而怀安居情。秉耒赴田皋,叱牛出

  • 南岳倡酬集·佚名

    宋朱子张栻林用中同撰七日发岳麓道中寻梅不获至十日遇雪赋此三日山行风绕林天寒嵗暮客愁深心期已悮梅花笑急雪纷纷更满襟【仲晦】眼看飞雪洒千林更着寒溪水浅深应有梅花连夜发却烦诗句写愁襟【敬夫】昨日来时万里林长

  • 列传第三十四 臧质 鲁爽 沈攸之·沈约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父熹,字义和,武敬皇后弟也。与兄焘并好经籍。隆安初,兵革屡起,熹乃习骑射,志在立功。尝至溧阳,溧阳令阮崇与熹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高祖入京城,熹族子穆斩桓修。进至京邑,桓玄奔走

  • 卷之七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百四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四十五雍正十二年七月上谕五道初四日四川总督黄廷桂奏署大宁县知县李梁园试用一年请准实授奉上谕凡命往各省人员多系不应即选之人因该督抚等奏请差委需员是以命往此等人员该督抚

  • 第二十一章 北伐前夕的革命阵容·李宗仁

    一我在广州策动北伐的时候,和广州方面党政军各层干部同志以及各种民众团体也有联系,因有机会对我方革命阵营作一番更深入的观察。 开头给我印象最深的为革命的群众运动。我初抵天字码头时,各民众团体代表欢迎的

  • 卷九十七水利·冯煦

    皖省为禹贡扬州及徐、豫之域,四渎道皖者三,盖古泽国也。泽国之所积实为利薮,而害亦因之。阴阳旱涝之偏灾,岁以上陈,朝廷轸念民生,今岁蠲租,明年告赈,自春徂冬,灾患繦属不绝,而民益惫甚,则皇皇焉。临时补苴固不如平日修浚河渠,广兴

  • 卷四十二·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二     婺源江永撰天子諸侯廟   吉禮九補自天子達於庶人祭從生者【詳見祭法】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禘大祭也始祖感天神靈而生祭天則以祖配之自外至者無主不止】而立四

  • 卷五·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五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庄公一【公名同桓公之子母文姜谥法胜敌尧乱曰庄】周【庄王四年○鲁庄公十二年庄王崩子僖王立庄十七年僖王崩孙惠王立】郑【子仪元年○鲁庄公十四年郑传瑕杀子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五·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入旷野大城受食品第十八之余尔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又过夜分即告四大天王言。诸仁者。汝等当知我今请佛并大菩萨诸声闻众。降我所止秘密宫中期满七

  •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中·佚名

    北天竺三藏阿质达霰译若粳米和牛苏。进火中十万遍生有相之子。若杉木脂和酥。进火中十万遍增七宝财。若以饮食香华供养像。像前地上画人或王。行者形心上坐诵十万遍彼并族贵敬。若白芥子郁金华和。进迦赦若火中。日三

  • 卷第十一·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十一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五参提纲 清凉益禅师上堂。大众立久。乃谓之曰。祇恁么便散去。还有佛法道理也无。试说看。若无。又来者里作么。若有。大市里人丛处亦有。何须到者里。诸人各

  • 漂亮朋友·莫泊桑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吉·德·莫伯桑的长篇小说,写于1885年。贫穷无依的杜洛阿仗着朋友福雷斯蒂埃的帮助当上了报馆的记者,不久他便懂得了成功的秘诀在于机敏,灵活,善于揣测王子的投机意图,然后进行欺骗,同时他又不

  • 大唐传载·佚名

    唐代笔记小说集。原称《传载》。 1卷。无名作者撰。《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著录《传载》1卷,无撰人姓名。《宋史·艺文志》始入小说家类。后世通行本又加“大唐”2字。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顺治四年(1647)孙明志抄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