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钟声铿,铿以立号①

——君子听音与众不同

【原文】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3),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声磬(4),磬以立辨⑤,辨以致死(6)。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7)。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8),滥以立会(9),会以聚众。君于听竿、笙、萧、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10)。鼓鼙之声讙(11),讙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磬之声,则思将帅之臣。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锵而已也(12),彼亦有所合之也。

【注释]

①本节选自《乐记·魏文侯》。②铿(keng):钟的声响。③横:指气势充沛。(4)磬:同“硁”(keng),击石的声音。(5)辨:指节义分明。(6)致死:献身。(7)封疆:边疆。(8)滥:聚合。(9)会:汇集。(10)畜聚:聚集。(11)鼙(pi):小鼓。讙(huan):喧闹。(12)铿锵:这里指乐器的声音。

【译文】

钟声响起声铿铿,铿铿声可以表示号令,对令产可以使人气势勃发,气势可以激起勇气。君子听到钟声,会想起武将。石磬响起声硁硁,硁硁声可以表示节义分明,节义分明可以使人献身君子听到琴瑟声音,会想起为保卫疆土献身的臣下。丝弦声响起声悲哀,悲哀之声可以使人正直,正直可以使人充满志气。君子听到琴瑟的声音,会想起有志气的巨下。竹管乐可以发出多种声音多种声音可以表示聚合,聚合则能使众人集聚、君子听到竿、笙、萧、管的声音,会想起能集聚民众的下臣。鼓鼙声响起很喧腾,喧鼙的声音年可以使人激动,激动可以促使民众前进。君子听到鼓钦的;

会想起统率民众的臣下。君子听音乐,不止是听音乐的铿锵之声,而是要从其中生发出联想和共鸣。

【读解】

看来君子大人和小民百姓听音乐也会有所不同。小民百姓心里想着的是油盐柴米,听音乐就是听个高兴,听到什么就是什么,乐声停止也就停止了。君子大人就不同了,他们心里装着国家大事和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时时刻刻想着做一个高尚的人,所以听到音乐就会与统治、政治、道德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个说法不错,听音乐的确需要有修养,有训练有素的耳朵和大脑。君子大人们和小民百姓的差别,也体现在这一点上。君子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而百姓却没有。所以,对君子有意义的音乐,对百姓却显示不出意义来。

再有一层,能从音乐中听出什么来,还取决于听者的生活经历、阅历和所思所想。君子们同百姓相比,可以读书识理,可以周游列国,可以出入朝廷,经历、阅历和所思所想自然比小民百姓丰富得多,从音乐中听出的东西也要多得多。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音乐欣赏,同样也适用于其它艺术的欣赏。欣赏者是站在自己的专业修养水平和生活阅历的起点上来进行欣赏活动的,而且要受这个起点的局限,使欣赏带上个人色彩。

猜你喜欢
  备穴第六十二·墨子
  鶡冠子卷中·鹖冠子
  順命第七十·苏舆
  思辨録辑要卷三十五·陆世仪
  卷二十四·李光坡
  卷二十·郑玉
  卷十·吴浩
  提要·杨于庭
  卷二十六·王道焜
  卷三百八·佚名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佚名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一·欧阳竟无
  杂宝藏经卷第六·佚名
  卢至长者因缘经·佚名
  诸法集要经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八·陈衍

    一、自来文人好标榜,诗人为多,明之诗人尤其多。以诗也者,易能难精,而门径多歧,又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於是不求其实,惟务其名,树职志,立门户,是丹非素,入主出奴矣。明太祖时,吴则有“北郭十子”,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 卷四百九十四 元符元年(戊寅,1998)·李焘

      起哲宗元符元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春正月庚戌朔,不視朝。   壬子,朝奉大夫周鼎為大理少卿。朝奉郎、新除權發遣河北轉運副使呂升卿加直秘閣。寶文閣直學士、知永興軍李南公知成都府。(九月乃移李清臣。)   甲寅,

  • 读礼通考卷十五·徐乾学

    丧期十五缌麻三月上丧服族曽祖父母 族祖父母 族父母 族昆弟【注族曽祖父者曽祖昆弟之亲也族祖父者亦髙祖之孙则髙祖有服明矣 防此即礼记大传云四世而缌服之穷也名为四缌麻者也族曽祖父母者已之曽祖亲兄弟也族祖父

  • 卷五·佚名

    二月初六日(甲辰),孙士毅奏言:拿获匪犯许阿协等四名,供:『上年七月十日在漳州地方,被赖阿边等纠引入天地会。其会起于乾隆三十二年,以大指为天,小指为地。凡入其教者,用三指按住,以坎为号,便可免于抢夺;被抢银两亦可要回』等语。奏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三)·陈寅恪

    关于牧斋顺治三年丙戌自燕京南还,有无名子虎邱石上题诗,涉及陈卧子及河东君一事,茲先移录原诗并庄师洛考证,复略取其他资料参校,存此一重公案,留待后贤抉择。谫陋如寅恪,固未敢多所妄言也。 陈忠裕全集壹柒七律补遗“题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五·佚名

    正德七年十二月辛丑朔 上视牲于南郊○壬寅总制四川军务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洪钟上乞致仕许之仍令乘驿还乡○南京十三道御史郑行等劾奏两淮都御史张缙丧师偾事保定都御史甯杲纳交逆瑾二人者百计取容屡劾

  • 杨时乔传·张廷玉

    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职为工部主事。在杭州征专卖税,命令商人自己报告收入,向有司交税,不做干预。隆庆元年(1567)冬天,上奏时政的要务,称:“有三件事应当慎重:每天勤于朝讲是培养品德的要务,亲自

  • 卷三百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九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宁宗嘉泰中着作佐郎知徽州事袁甫上奏曰臣将指外服不当出位言朝廷事传闻今月三日京城火灾延及宗庙三省台部百司庶府

  • 卷二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大雩【附祭水旱祈雨祈雪祈晴及祷雨杂仪】蕙田案月令曰大雩帝左传云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即诗颂所谓春夏祈谷于上帝也其礼天子诸侯皆有之然

  • 儒佛异同论之三·梁漱溟

    儒佛异同既一再为之析论如上矣,忽又省觉其有所遗漏,宜更补充言之。何言乎有所遗漏?人类实具有其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之两面,不可忽忘。儒佛两家同为吾人个体生命一种反躬修养的学问,是固然矣;顾又同时流行世界各地,为中国、

  • 弥勒经游意·吉藏

    有十重。 第一序王 第二释名 第三辨经宗体 第四论因果 第五出世久远 第六论成道真应 第七辨三会人多少 第八论与释迦同时涅槃 第九明教大小 第十杂料简第一序王诸佛出世大事因缘故。居初发心不足之地。专觉

  • 澎湖厅志·林豪

    台湾地方志。清林豪修纂,薛绍元删补。十四卷,首一卷。豪修另有《淡水厅志》已著录。绍元,苏江人。光绪举人。约于光绪五年林氏撰有《澎湖厅志》稿本,由台南海东书院收藏。十八年(1892),豪修重新补缺删冗,厘为十六卷。

  • 唐摭言·王定保

    简称《摭言》。笔记。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撰。十五卷。定保,南昌人。光化进士,后仕南汉,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本书为记载唐代科举制度掌故专著,十五卷,分一百○三个子目,近十万余字。每条有论赞,所述典故,有选

  • 推易始末·毛奇龄

    四卷。清毛奇龄撰。奇龄既作《仲氏易》之后,又取汉、唐、宋代以来言《易》之涉及卦变者,另加综合核对,编成此书。取名为《推易》,大概本《系辞传》“刚柔相推”一语,依照《仲氏易》“移易”义而作。大旨说朱熹《本义》尽管

  • 杨慎书品·杨慎

    一卷。书论。明代杨慎撰。此书载论书之说,尚论古人,凡四十三则。内有朱文公学曹操书,涪陵有张淮侯书二则,不名失实。末一则说元朝番书,似草泽迂生之见。有《函海》本。

  • 刘千病打独角牛·佚名

    简名《独角牛》,或《病刘千》。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末本。 剧写饶阳刘千自幼喜习拳摔跤,一日外出遇折 拆驴摆擂交手,千将其打倒。刘父闻讯赶至,认 出折拆驴乃其数年外出之胞弟,遂令叔侄相 认。折拆驴嘱千三月二十八

  • 台湾郑氏纪事·川口长孺

    三卷。川口长孺编纂。川口长孺,日本水国藩国史总裁。该书记郑氏始末,涉及明末事。上起庆长十七年(1612),下至元禄十三年(1700)。搜求明清间诸书及日本各家撰述,隐括缀辑,排比熔铸,萃为一书。凡事注出处所抵牾之处,辨析异同,诠

  • 八十八祖道影传赞·德清

    简称《八十八祖传赞》、《诸祖道影传赞》、《诸祖道影》、《诸祖传赞》等。佛教传赞。明德清撰,高承埏补。四卷。卷首为各名家序、题辞及目录,附录一卷是袾宏、真可、德清三人和附入的圆信的传赞。卷二、卷三为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