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夫乐者乐也(1)

——中正和谐是乐的准则

【原文】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2),人之道也(3)。声音动静,性术之变(4),尽于此类。故人不耐无乐(5),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不足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6),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7),不使

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8),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9),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10),比物以饰节(11),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余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伸(12),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13),要其节奏(14),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15)。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16),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注释]

①本节选自《乐记·乐化》。(2)动静:动作,这甲指舞蹈(3)道:指情理。(4)性术:内在的思想情感。(5)耐:同“能”。(6)息:泯灭(7)瘠:少,简单。廉:细小。肉:洪亮。(8)族、长、乡、里: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族为百家,长为二百五十家,乡为一万二千五百家,里为二十五家。(9)闺门:家门。(10)审:确定。一:指五音的起点宫音。(11)物;这里指乐器。(12)诎(qv):同“屈”。(13)缀兆:舞蹈的行列和活动区域。(14)要(yao):配合。(15)齐;协调统一。(16)中和:不偏不倚.和谐适度。

【译文】

乐的意思是欢乐,是人的性情之中不可缺少的。欢乐必然要借声音来表达,借动作来表现,这是人之常情。声音和动作表现人们内心思想情感的变化,全部表现无遗。所以,人不能没有欢乐,欢乐不能不表现出来,表现得不合规范,就不能不混乱。先前的君王憎恶邪乱,所以创制了《雅》和《颂》的乐歌来加以引导。使乐歌足以令人快乐而不放纵,使乐歌的文辞足以明晰而不隐晦,使乐歌的曲折、平直、繁杂、简洁、细微、洪亮和节奏足以激发人们的向善之心,不让放纵邪恶的念头来影响人心。这就是前代君主作乐的宗旨。

因此,在宗庙里演奏先王之乐,君臣上下一同聆听、没有谁不附和恭敬;在族长乡里演奏音乐、年长的和年幼的人一同聆听,没有谁不和谐顺从;在家门之内演奏首乐,父子兄弟一同聆听、没有谁不和睦亲近。所以,作乐要先确定基调宫音以协凋众音,用各种乐器演奏以表现节奏,节奏和谐而形成整个乐章,用它来协调君臣父子的关系,使民众相亲相随。这就是前代君王作乐的宗旨。

所以,听到《雅》、《颂》的乐歌,会使人心胸开阔;拿着盾戚等舞具,学习俯、仰、屈、伸等舞蹈动作,会使人仪态变得庄重;按一定的行列和区域行动,配合着音乐的节妻。行列就会整齐了,进退也协调统一。所以,乐表现了天地间的协同一致,是中正谐和的纲纪,是人的性情必不可少的。

【读解】

“中和”是儒家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它要求在事物的各个方、各个向度中采取中间态度,不要走极端,不偏不倚,恰倒好处。

这样,就能趋于和谐适度。比如音乐,它可以表达内心情感,但是又不能放纵的发泄,要有所节制,合乎规范,才可以起到调节内心情感的作用。

音乐舞蹈等艺术也好,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好,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也好,在懦家看来都依循着“和谐”的规则。事物得以成立、运动、变化的根本,是矛盾对立的各个方面消除对立,走向统一。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人们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他们又都向善,各自安于各自的地位,尽到自己的职责,天下就太平了。音乐由各种声音组成,而其中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基调,不能各唱各的音,各奏各的调,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对秩序的强调是“中和”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秩序便会混乱一团。首先是各个成分有固定的位置,然后有一个主导因素将各部分贯穿在一起,使各个部分服从主导因素。在一个国家中,国君是主导因素,臣民在国君领导下各司其职。在一部音乐中。基调是主导因素,各种表现手段都要服从基调。

秩序是人为的,甚至有时是强制性的,这与老庄所主张的自然无为相对立。自然无为主张自然而然,自自然然,反对人为地设置等级、界线、规则、制度等等,合乎自然便是合乎天地宇宙之道,是最高的和谐。

很难说主张秩序与追求自然有什么是非之别,这是两种不同的宇宙观、社会和人生理想。也许,这两者的中和还是一种理想晚界呢既有人为的秩序,又追求自然的旨趣;既强调规则,又在一定程度上无为而治;既遵守礼仪制度,又不完全受它约束。二者之间真可以进行对话。

猜你喜欢
  泰伯篇·孔子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将加诛晏子谏第十三·晏婴
  卷之三 天文训·高诱
  卷十八·湛若水
  第三章 17·辜鸿铭
  卷一百十·秦蕙田
  明伦第二·朱熹
  奔丧·姚际恒
  卷九十八·佚名
  礼拜品第八·佚名
  卷一·晁迥
  因辽沪事件为中日策安危·太虚
  佛学的人生观·太虚
  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太虚
  卷第三十八·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回 历山河已到京华地·佚名

    诗曰:潭边一蓆危而安何故心仍未帖然夫壻全家寃不白京华奚敢裹不前且说兰英梦月二人,在玉悔家中住着,一日向蒋夫人玉梅言明,即要起程赴京,只见那,唱:蒋夫人闻得小姐要起程,二目中不由滚滚泪珠倾。我有心再留你来住几日,又恐怕躭

  • 卷七十三·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七十三目録【一百一字】翦牡丹张先凤箫吟【又一体】晁补之瑞雪浓慢陈亮金盏子【又一体】赵以夫桂枝香王安石陈允平李彭老唐艺孙练恕可唐珏张翥吴子孝张

  • 七言巻六十九·洪迈

      七言  过大哥山池       明 皇  澄潭皎镜石崔嵬万壑千岩暗绿苔林亭自有幽真趣况复秋深爽气来  傀儡吟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髪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题梅妃画真  忆昔娇妃在

  • 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脱脱

        富弼 文彦博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

  • 卷十三 晋语七·左丘明

    1既弒厉公,栾武子使智武子、彘恭子如周迎悼公。庚午,大夫逆于清原。公言于诸大夫曰:“孤始愿不及此,孤之及此,天也。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若禀而弃之,是焚谷也;其禀而不材,是谷不成也。谷之不成,孤之咎也;成而焚之,二三子之虐

  • 第三十七回 二百有八十年二十七帝·黄士衡

    诗曰:慷慨樽前发浩歌,休教帝世苦相磨。东风耍与花为主,无奈青春老去何。却说明太宗文皇帝,号永乐,既篡位,诏以北平为北京。复代王桂、岷王梗封爵。上议立嗣,武臣咸请立高煦,谓其有扈从功也。惟文臣金忠、解缙、黄淮曰:“嫡长承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六十三 曹寅奏尚未议定平粜缘由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十六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于本月初五日至扬州,会同李煦具本条陈盐务三款。十四日总漕臣桑格自浙回至扬州,截留漕米。目下江西、湖广粮船陆续将到,俟督抚审事回日,议定价值,即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五 列传二百六十五·纪昀

    列传元 【十九】○元十九安图【谔都岱】 廉希【宪希贤】安图廉希宪△安图安图穆乎哩四世孙巴图尔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十三位在百寮上母鸿吉哩氏 【元世家作特默伦氏】 时 睿皇后姊也四年执额哷布格

  • 通志卷十五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后魏纪第十五上圣武帝 神元帝 思帝 昭帝【桓帝穆帝】平文帝惠帝 炀帝 烈帝 昭成帝 道武帝 明元帝 大武帝 文成帝 献文帝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

  • 列传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一百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沈德符。○沈德符字得之宁海府靑*凫县人。 父龙吏曹正郞。 德符忠肃末荫补司 直长同正。 恭愍朝累迁判卫尉寺事。 辛禑初除右常侍升礼仪判

  • 一七二 章太炎的北游·周作人

    北伐方才告一段落,一二三四集团便搞了起来,这便是专心内战,没有意思对付外敌,予敌人以可乘之机,于是本来就疯狂了的日本军阀闹起“九一八”事件来了。随后是伪满洲国的成立,接着是长城战役,国民党政府始终是退让主义,譬犹割肉

  • 苏琼传·李百药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氏。父备,仕魏官至卫尉少卿。琼幼年时随父在边地,曾拜访过东荆州刺史曹芝。芝开玩笑地问他:“你想当官不?”答:“设官求人,不是人去求官。”芝惊叹他的回答,署为本府长流参军。文襄因仪同开府,引征为刑狱参军

  • 卷九 主术训·刘安

    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进退应时,动静

  • 卷三·蔡德晋

    钦定四库全书礼经本义卷三无锡蔡德晋撰嘉礼乡饮酒礼【此乡之士大夫会聚於乡学而饮酒之礼也旧说乡饮有四一则乡大夫宾贤能二则党正正齿位三则州长习射於州序四则乡大夫饮国中贤者然乡人凡有会聚饮酒之事皆当行此礼不特

  • 卷三十三·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三十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仪礼仪礼注疏序幸以去瑕取玖【去毛本误】士冠礼第一○主人冠朝服则是仕于天子诸侯之士朝服皮弁素积【天子诸侯四字误倒从释文挍】疏及下记诸侯有冠礼云云【

  • 梦粱录·吴自牧

    笔记。宋末元初吴自牧撰。二十卷。自牧,钱塘(今杭州市)人。因“缅怀往事,殆犹梦也”,故名曰《梦粱录》。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成书。在其前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此为合璧之作。所记部分材料源于淳祐、咸淳《临安志》,大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尼陀那目得迦摄颂·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十卷尼陀那目得迦中之本颂别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