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鲁人有周丰也者(1)

——身教重于言教

【原文】

鲁人有周丰也者,哀公执挚请见之(2)。而曰:“不可。”公曰:“我其已夫(3)?”使人问焉曰:“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4),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6)?”对曰:“墟墓之间(7),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稷宗庙之中(8),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9),周人作会而民始疑(10)。苟无礼仪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11),虽固结之(12),民其不解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植弓》下。②挚:同“贄”,古人相见时所带得礼物。(3)其:岂,怎能.已:止.。(4)有虞氏:古代部落,首领为尧、舜、禹。(5)夏后氏:古代部落,首领禹建立了夏朝。(6)斯:此。这里指代信任和尊敬。(7)墟:废墟。(8)社稷:这里指祭祀土神和谷神得寺庙。(9)畔:同“叛”,反叛。(10)作会:举行盟会。(11)悫(que):质朴。莅(li):君临。(12)固结:安定团结。

【译文】

鲁国有个叫周丰得人,鲁哀公带着礼物去请求见他,他却说:“不行。”哀公说:”我难道就此算了吗?”于是哀公派使者去请教周丰说:“虞瞬没有对百姓进行信义得教化,而百姓却信任他;夏禹没有对百姓进行诚敬的教化,而百姓却敬重他。那么,要进行怎样的正教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敬重呢?”周丰回答说:“在先民的废墟和坟墓之间,用不着教百姓悲哀,而百姓会悲哀;在社稷和宗庙里,不必教百姓敬重,百姓自然会敬重。殷代统治者曾用誓言约束民众,而民众却背叛了他们;周代的统治者曾举行盟会来团结民众,即使能使民众安定团结,但最终民众怎能不离散呢?”

【读解】

这段关于对老百姓进行教育的说法,很容易让我们想起至今还保留在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无论我们向人们讲多少遍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罪行,都不如让人们亲眼去看看那些断壁残垣,荒草掩没中的乱石。身临其境,回唤起任何说教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可是,并不可能什么事都让让人们去耳闻目睹啊。这样,说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说教似乎事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如果说教者只是板起面孔教训别人,自己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以为只有自己是正确的,最聪明,那么事情准会出毛病,被说教者就会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如今说教成了一个不大受欢迎的词,原因多半就在这里。说教者只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却置身于要求别人做的东西之外,从来不在乎被说教者如何看自己,干脆说,就是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

所以,即使不能让接受说教的人亲身耳闻目睹,说教者自己也应当身体力行,明白言教不如身教的道理,然后才能以说教者的身份与别人对话。记住这一点肯定是有益的

猜你喜欢
  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辨·朱熹
  卷一百六 朱子三·黎靖德
  卷六十五 易一·黎靖德
  卷二十八 论语十·黎靖德
  修身·胡宏
  大学翼真卷一·胡渭
  石鼓论语答问卷中·戴溪
  卷十七·夏僎
  春秋集传详说卷九·家铉翁
  卷十一·张廷玉
  序·李光地
  商书·汤诰·佚名
  丧服第十一·佚名
  卷首题词并序·印光
  学佛当具择法眼·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董武子·唐圭璋

      武子名耘,或名荣。疑作耘为是。卒于绍兴七年(1137)。   失调名   畴昔寻芳秘殿西。日压金铺,宫柳垂垂。

  • 卷三百三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适安藏拙余藳【一】武衍字朝宗汴人工诗名著寳庆间方万里称其诗情致亹亹多有可笔于丹青者所居有亭池竹木之胜命曰适安即以自号有藏拙余藳二卷昔徐孝

  • 卷九十五·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五目录禽类次韵三司蔡襄芦鴈【宋赵忭】和杨龙图芦鴈屏【宋蔡襄】惠崇芦鴈【宋苏轼】濮王宗汉作芦鴈有佳思赠以诗【宋米芾二首】戏题大年防御芦鴈【宋黄庭坚】题芦鴈屏【宋朱松】观

  • 38.杜甫:悲陈陶悲青坂·施蜇存

    天宝十五载(公元七五六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灵武,改元为至德。九月,左相韦见素,文部尚书房琯,门下侍郎崔涣等奉玄宗逊位诏书、皇帝册书及传国玺等自蜀郡至灵武完成禅让大典。十月,房琯自请为兵马大元帅,收复两京。肃

  • 列传二十四·薛居正

    张承业,字继元,本姓康,同州人。咸通中,内常侍张泰畜为假子。光启中,主郃阳军事,赐紫,入为内供奉。武皇之讨王行瑜,承业累奉使渭北,因留监武皇军事,贼平,改酒坊使。三年,昭宗将幸太原,以承业与武皇善,用除为河东监军,密令迎驾。既而昭

  • 卷九十三·志第四十二·食货一·宋濂

        ◎食货一   《洪范》八政,食为首而货次之,盖食货者养生之源也。民非食货则无以为生,国非食货则无以为用。是以古之善治其国者,不能无取于民,亦未尝过取于民,其大要在乎量入为出而已。《传》曰:“生财有大道

  • 卷一百八十三 嘉祐元年(丙申,1056)·李焘

      起仁宗嘉祐元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秋七月辛巳朔,詔三司、開封府、臺諫官、審刑院復上殿奏事,仍日引一班。自上不豫,惟二府得奏事,至是始引對羣臣。   壬午,降同提點廣南東路刑獄公事、左藏庫副使馮文俊為廣南西路都

  • 卷二十一 太平興國五年(庚辰,980)·李焘

      起太宗太平興國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丙子朔,上御崇元殿受朝。   庚辰,遣供奉官、閤門祗候王僎使高麗。   初,劉繼元降,其官吏將卒往往亡命山林,久未歸服。於是降詔撫諭,令所在陳首,悉與洗滌前罪,等第給賜

  •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九·佚名

    卷三十九   康熙十七年七月己亥朔,调副都统马思文率兵赴福建。时安塘笔帖式报:海澄、长泰陷贼。上谕:海澄、长泰既陷,贼必猖獗;闽省大兵无几,宜就近调发,以资剿御。将军华善所留江南京口汉军兵四百人及京口将军王之鼎所属

  • 自序·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三十卷。《四友斋者》,何子宴息处也。何子读书颛愚,日处“四友斋”中,随所闻见,书之于牍。岁月积累,遂成三十卷云。四友云者,庄子、维摩诘、白太傅,与何子而四也。夫此四人者,友也。丛者,藂也冗也,言草

  •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一八七 质郡王永瑢等奏请钦赐三分书校对贡生陈煦等举人并准予会试折·佚名

    一一八七 质郡王永瑢等奏请钦赐三分书校对贡生陈煦等举人并准予会试折乾隆五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臣永瑢等谨奏,为奏闻请旨事。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内奉旨续办四库全书三分,颁发江浙,嘉惠士林。经臣等酌拟章程陆续奏明,分头缮

  • 彭城王刘义康传·李延寿

    彭城王刘义康,在永初元年,被封为彭城王。历任南豫、南徐二州刺史,并且都兼任都督。文帝即位,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元嘉三年(426),改授都督、荆州刺史,配给仪仗三十人。刘义康少年时候就很聪颖明察,后来担任地方长官,

  •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孔子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①,左丘明②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①足恭:十足的恭敬。②左丘明:相传即《左传》的作者,但无确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十分谦

  •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1)·戴圣

    ——礼乐当随时代而变化【原文】礼者,殊事合敬者也(2)。乐者,异文合爱者也(3)。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4),名与功偕(5)。故钟、鼓、管、磬、羽、蘥、干、戚(6),乐之器也;屈、伸、俯、仰、

  • 救匮第三十·桓宽

    【题解】本篇讨论救匮之道。贤良认为应当从公卿大夫及其子孙“躬亲节俭,率以敦朴”做起,其次。“罢园池,损田宅,内无事乎市列,外无事乎山泽”,这样,才能消除“聚不足之病”。贤良指责公卿大夫

  • 成唯识论 第四卷·护法

    成唯识论 第四卷护法等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又契经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若无此识彼识食体不应有故。谓契经说食有四种。一者段食变坏为相。谓欲界系香味触三于变坏时能为食事。由此色处非段食摄。以变坏

  • 十年都门竹枝词·佚名

    无名氏著,同治三年抄本,据亲身临见记述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史事,笔法朴实,颇具史料价值。 无名氏原序称:“十年秋,夷匪由海口窜入京师,上及王大臣巡幸避暑山庄,军民震动,以致都城迁徙一空。苦予病穷无计,困坐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