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太祖微时,游渭州潘原县,过泾州长武镇。寺僧守严者,异其骨相,阴使画工图于寺壁:青巾褐裘,天人之相也,今易以冠服矣。自长武至凤翔,节度使王彦超不留,复入洛。枕长寿寺大佛殿西南角柱础昼寝,有藏经院主僧见赤蛇出入帝鼻中,异之。帝寤,僧问所向,帝曰:“欲见柴太尉于澶州,无以为资。”僧曰:“某有一驴子可乘。”又以钱币为献,帝遂行。柴太尉一见奇之,留幕府。未几,太尉为天子,是谓周世宗。帝与宣祖俱事之,南征北伐,屡建大功,以至受禅,万世之基,实肇于澶州之行。帝即位,尽召诸节度入觐,宴苑中,诸帅争起论功,惟彦超独曰:“臣守藩无效,愿纳节备宿卫。”帝喜曰:“前朝异世事安足论,彦超之言是也。”从容问彦超曰:“卿当日不留我何也?”彦超曰:“涔蹄之水,不足以泽神龙。帝若为臣留,则安有今日。”帝益喜,曰:“独令汝更作永兴节度一任。”长寿寺僧亦召见,帝欲官之,僧辞;乃以为天下都僧录,归洛。今永兴有彦超画像,长寿寺殿中亦有僧画像,皆伟人也。呜呼!圣人居草昧之际,独一僧识之,彦超虽不识,及对帝之言自有理,异哉!

  周世宗死,恭帝幼冲,军政多决于韩通。太祖与通并掌军政。通愚愎,将士皆怨之;太祖英武,有度量智略,多立战功,故皆爱服归心焉。将北征,京师之人喧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富室或挈家逃匿他州。太祖闻之惧,密以告家人曰:“外间讠凶讠凶如此,奈何?”太祖姊即魏国长公主,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于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而出。

  太祖初登极时,杜太后尚康宁,与上议军国事,犹呼赵普为书记。尝劳抚之曰:“赵书记且为尽心,吾儿未更事也。”太祖待赵韩王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普强占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命左右曳于庭数匝。徐复冠。召升殿,曰:“后当改,姑赦汝,勿令外人闻也。”

  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翰林学士承旨陶在旁,出诸怀中,进曰:“已成矣。”太祖由是薄其为人。毂墓在京师东门外觉昭寺,已洞开,空无一物。寺僧云:“屡掩屡坏,不晓其故。”张舜民曰:“陶为人轻险,尝自指其头,谓必戴貂蝉,今髑髅亦无矣。”

  太祖初受天命,诛李筠、李重进,威德日盛,因问赵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地,其故何哉?吾欲息兵定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言及此,天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争不息、家散人亡者无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安矣。”语未卒,帝曰:“卿勿复言,吾已悉矣。”顷之,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饮酒,帝屏左右谓曰:“吾资尔曹之力多矣,念尔之功不忘。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守信等问其故,帝曰:“此岂难知。所谓天位者,众欲居之尔。”守信等皆顿首曰:“陛下出此言何也?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上曰:“不然,汝曹虽无此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何?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涕泣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怜,示以可生之途。”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耳。所谓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显荣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食相欢以终天命。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幸甚。”明日,皆称疾,请解军政。上许之,尽以散官就第,所以慰抚赐赉甚厚,或与之结婚。于是更置易制者,使主亲军;其后又置转运使、通判使,主诸道钱谷;收天下精兵以备宿卫,而诸功臣亦以善终,子孙富贵,迄今不绝。向非韩王谋虑深长,太祖深明果断,天下无复太平之日矣。圣贤之见何其远哉!世谓韩王为人阴刻,当其用事时,以睚眦中伤人甚多,然子孙至今享福禄,国初大臣鲜能及者,得非安天下之功大乎?

  太祖遣曹彬伐江南,临行,谕曰:“功成以使相为赏。”彬平江南归,帝曰:“今方隅未服者尚多,汝为使相,品位极矣,岂肯复战耶?姑徐之,更为吾取太原。”因密赐钱五十万。彬怏怏而退,至家,见钱布满室,乃叹曰:“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相也!”呜呼!太祖重惜爵位如此。孔子称: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太祖得之矣。

  祖宗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太祖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至真宗朝始用闽人,其刻不存矣。呜呼!以艺祖之明,其前知也。汉高祖谓吴王濞曰:“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非汝耶?然天下一家,慎无反。”已而果然,艺祖亦云。

  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以侦伺人情,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赵普每退朝,不敢脱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谓帝不复出矣。久之,闻叩门声,普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共于普堂中设重裀地坐,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普从容问曰:“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志之地,将无所逃。”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耳。”遂定下江南之议。帝曰:“王全斌平蜀多杀人,吾今思之犹耿耿,不可用也。”普于是荐曹彬为将,以潘美副之。明日命帅,彬与美陛对,彬辞才力不迨,乞别选能臣。美盛言江南可取,帝大言谕彬曰:“所谓大将者,能斩出位犯分之副将,则不难矣。”美汗下,不敢仰视。将行,夜召彬入禁中,帝亲酌酒。彬醉,宫人以水沃其面。既醒,帝抚其背以遣曰:“会取会取,他本无罪,只是自家着他不得。”盖欲以恩德来之也。是故以彬之厚重,美之明锐,更相为助,令行禁止,未尝妄戮一人,而江南平。皆帝仁圣神武所以用之,得其道云。

  太祖初即位,朝太庙,见其所陈笾豆篮簋,则曰:“此何等物也?”侍臣以礼器为对。帝曰:“我之祖宗宁曾识此!”命彻去。亟令进常膳,亲享毕,顾近臣曰:“却令设向来礼器,俾儒士辈行事。”至今太庙先进牙盘,后行礼。康节先生常曰:“太祖皇帝其于礼也,可谓达古今之宜矣。”

  东京,唐汴州,梁太祖因宣武府置建昌宫,晋改曰大宁宫,周世宗虽加营缮,犹未如王者之制。太祖皇帝受天命之初,即遣使图西京大内,按以改作。既成,帝坐万岁殿,洞开诸门,端直如引绳,则叹曰:“此如吾心,小有邪曲人皆见矣。”帝一日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

  太祖登极未久,杜太后上仙,初从宣祖葬国门之南奉先寺。后命宰相范质为使,改卜未得地。质罢,更命太宗为使,迁奉于永安陵。又欲迁远祖于西京之谷水,盖宣祖微时葬也。相并两冢,开圹皆白骨,不知辨,遂即坟为园,岁遣官并祭,洛人谓之一寝二位云。伊川先生程颐曰:“为并葬择地者,可以谓之智矣。”太祖猎近郊,所御马失,帝跃以下,且曰:“吾能服天下矣,一马独不驯耶?”即以佩刀刺之,既而悔曰:“吾为天子,数出游猎,马失又杀之,其过矣。”自此终身不复猎。

  太祖朝,晋邸内臣奏请木场大木一章造器用。帝怒,批其奏曰:“破大为小,何若斩汝之头也!”其木至今在,半枯朽,不动。呜呼,太祖于一木不忍暴用以违其材,况大者乎?

  忠正军节度使王审琦与太祖皇帝有旧,为殿前都指挥使。禁中火,审琦不待召,领兵入救。台谏官有言,罢归寿州本镇,朝辞,太祖谕之曰:“汝不待召以兵入卫,忠也;台臣有言,不可不行。第归镇,吾当以女嫁汝子承衍者。”召承衍至,则已有妇乐氏,辞。帝曰:“汝为吾婿,吾将更嫁乐氏。”以御龙直四人控御马载承衍归,遂尚秦国大长公主。乐氏厚资嫁之。帝谓承衍曰:“汝父可以安矣。”审琦归镇七年,率先诸镇纳节,以使相薨,追封秦王,谥正懿。承衍官至护国军节度使、附马都尉、河中尹,薨,赠尚书令,追封郑王。呜呼,太祖驾御英雄,听纳言谏,圣矣哉!

  太祖即位,诸藩镇皆罢归,多居京师,待遇甚厚。一日从幸金明池,置酒舟中,道旧甚欢。帝指其坐曰:“此位有天命者得之。朕偶为人推戴至此,汝辈欲为者,朕当避席。”诸节度皆伏地汗下,不敢起。帝命近臣掖之,欢饮如初。呜呼,自非圣度宏远,安能服天下英雄如此!

  伪蜀孟昶以降王入朝,舟过眉州湖渡,一宫嫔有孕,昶出之,祝曰:“若生子,孟氏尚存也。”后生子,今为孟氏不绝。昶治蜀有恩,国人哭送之。至犍为别去,其地因号曰蜀王滩。蜀初平,吕余庆出守,太沮谕曰:“蜀人思孟昶不忘,卿官成都,凡昶所榷税食饮之物,皆宜罢。”余庆奉诏除之,蜀人始欣然不复思故主矣。

  真宗景德元年,契丹入寇,犯澶渊,京师震动。当时大臣有请幸金陵、幸蜀者。左相毕文简公病不出,右相寇莱公独劝帝亲征,帝乃决,遂幸澶渊。帝初不欲过河,寇公力请,高琼控帝马渡过浮梁。帝登城,六军望黄屋呼“万岁”,声动原野,士气大振。帝每使人觇莱公动息,或曰:“寇准昼寝,鼻息如雷。”或曰:“寇准方命庖人斫。”帝乃安。既射死虏骁将顺国王挞览,虏惧请和,帝令择重臣报聘。莱公遣侍禁曹利用以往。上曰:“凡虏所须即许之。”莱公戒之曰:“若许过二十万金币,吾斩若矣。”和议成,诸将请设伏邀击,可使虏匹马不返。莱公劝帝勿从,纵契丹归国,以保盟好。帝回銮,每叹莱公之功。小人或谮之曰:“陛下知博乎?钱输将尽,取其余尽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尚何念之。”帝闻之惊甚,莱公眷礼遂衰。

  真宗东封西祀,礼成,海内晏然。一日,开太清楼宴亲王、宰执,用仙韶女乐数百人;有司以宫嫔不可视外,于楼前起彩山幛之。乐声若出于云霄间者。李文定公、丁晋公坐席相对,文定公令行酒黄门密语晋公曰:“如何得倒了假山?”晋公微笑。上见之,问其故,晋公以实对;上亦笑,即命女乐列楼下,临轩观之,宣劝益频,文定至沾醉。

  章献明肃太后,成都华阳人。少随父下峡至玉泉寺,有长老者善相人,谓其父曰:“君,贵人也。”及见后,则大惊曰:“君之贵以此女也。”又曰:“远方不足留,盍游京师乎?”父以贫为辞,长老者赠以中金百两。后之家至京师,真宗判南衙,因张耆纳后宫中。帝即位,为才人,进宸妃,至正位宫闱,声势动天下。仁宗即位,以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玉泉长老者,已居长芦矣。后屡召不至,遣使就问所须,则曰:“道人无所须也。玉泉寺无僧堂,长芦寺无山门,后其念之。”后以本阁服用物下两寺为钱,以建长芦寺临江门,起水中。既成,辄为蛟所坏。后必欲起之,用生铁数万斤叠其下,门乃成。盖蛟畏铁也。今《玉泉寺僧堂梁记》日后所建云。

猜你喜欢
  通鉴释文辩误卷二·胡三省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五·佚名
  ◎多夫之奇论·李定夷
  卷八·王晫
  第53章 制造谣言说陈嘉庚是共产党的蒋介石·冯玉祥
  开岁游春·胡兰成
  乐道融传·房玄龄
  斛律羌举传·李百药
  高仙芝传·欧阳修
  恭圣仁烈杨皇后传·脱脱
  曹吉祥传·张廷玉
  ●图民录卷二·袁守定
  卷九十四驿传一·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拱辰·唐圭璋

      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天圣八年(1030)进士第一,通判怀州。后拜御史中丞。因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倾范仲淹,为公议所薄。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元丰八年(1085)卒,年七十四

  • 甲集前编第十·钱谦益

    周侍御史伯琦二首【答复见心长老见寄(二首)】浙水东头佛舍连,蒲庵上士坐忘年。五云古衲层澜涌,百宝浮图列宿躔。床上贝书多译梵,门前海舶直通燕。比丘喜得阶兰秀,应种菩提满法田。九载违离得远书,几更岁

  • 五集卷五十二·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十二古今体七十七首【庚戌二】新正六日陕甘总督勒保奏秦州知州齐佳士山东巡抚长麟奏曹县夀民吴世齐俱五世同堂诗以赐之吉章方伯报开年最胜新年三事骈昨甫滇南曾

  • 卷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十三董思恭董思恭苏州吴人高宗时官中书舍人初为右史後知考功举坐事流死岭表所着篇咏为时所重今存诗十九首三妇艳大妇裁纨素中妇弄明璫小妇多恣态登楼红粉籹丈人且安坐初日渐流光感怀野郊怆

  • 世袭列传一·薛居正

    李茂贞,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人。祖铎,父端。唐乾符中,镇州有博野军,宿卫京师,屯于奉天,文通时隶本军为市巡,累迁至队长。黄巢犯阙,博野军留于凤翔,时郑畋理兵于岐下,畋遣文通以本军败尚让之众于龙尾坡,以功为神策军指挥使。硃玫

  • 卷十二·佚名

    四月初一日(戊戌),徐嗣曾奏言:自兴化、泉州驰抵厦门一带,察看紧要口岸;即■〈氵义〉港纷岐处所,亦皆派拨员弁带领兵役梭织巡查。臣又随处传集滨海耆民及澳中渔户,面加奖劝。该居民等,咸知踊跃。现复据漳浦县罗泽坤禀报,盘获台湾

  • 第四回 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黄士衡

    诗曰: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却说帝尧陶唐氏,乃高辛氏之子,挚之弟也。生于丹陵,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祁,故曰伊祁氏,以祁为姓。年十三,佐挚封植,封于陶。年十五,改封唐,故又号陶唐氏。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七·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七月己巳朔享 太庙遣侯吴汝胤恭代○赐二辅臣各鲜鲥鱼二尾○原任狭西按察使邢云路献七政真数其略曰凡步历之法必以两交相对彼交印此交此交符彼交两交正而中间时刻分秒之度数自一一可按七政之行其数皆同日

  •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一·阿桂

    十二月辛巳鄂寳顔希深奏言查周叟至带石大营约有四十余里其间层峦叠嶂隆冬氷涷势难一日往回若于周叟添夫俾得往还更替不惟稍息夫力兼可迅速挽输查周叟站员向管周叟穆差觉两站其穆差觉一站原为下接择里呀嗗而设今择里呀

  •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邹韬奋

    我在上次和诸君谈过,我们在香港的报馆因为试办的经费是由几个书呆子勉强凑借而成的,为数很有限,所以是设在贫民窟里。但是说来好笑,我正在香港贫民窟里筹办报馆的时候,香港有一家报纸登出一段很肯定的新闻,说我被广西的当局

  • 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吕思勉

    远东非复中国的远东了,亦不是中国和一两国关系简单的远东,而成为世界六七强国龙争虎斗之场。在十六世纪以前,亚洲东北方,还是个寂寞荒凉之境。乃自俄人东略以来,而亚洲的北部,忽而成为欧洲斯拉夫族的殖民地。俄人因在黑海、

  • 光緒七年·曾纪泽

    正月编辑光绪七年元日阴。巳初起,公服率僚属在大厅向阙行礼,与僚友相贺。设先考妣像于签押房中行礼。发笔后,更衣,至清臣、日意格室答拜,一坐,至湘浦室一坐,至小村室久谈,至逸斋室一坐。饭后,画地图三幅,清捡地图良久。静坐极久

  • 菩提心观释·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归命本师  大觉世尊  我今略释  菩提心观  如佛所说。从心生一切法。我今当议彼菩提心。云何性。答离一切性。云何一切性。谓蕴处界等性。彼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一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一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杂蕴第五之一嗢柁南颂杂蕴初染次所识色颇有受心世间无间缘增断善染分见缘界后了别有六识身。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五识身唯能起染。不能离染。意

  •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海明威

    《海明威短篇小说集》是海明威短篇小说合集,精选他最有名最具代表性的短篇,《一天的等待》《乞力马扎罗的雪》及《世界之都》《卧车列车员》等共二十二篇小说,从中可以窥见海明威创作风格的全貌。

  • 文昌旅语·王文禄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王文禄撰。卷首撰者题记称,古者于旅,语夫旅众相聚不容无语,嘉靖戊申(一五四八年)冬,撰者与友人共十一人,约会于文昌祠, “聚而语,语而纪,纪而成帙,题曰‘文昌旅语’。”而所秉笔者,乃王

  • 患难余生记·邹韬奋

    韬奋未完成的自传性著作。1946年由生活书店首次出版。写于1944年春,这时,韬奋脑癌手术后病情较为稳定,便开始忍着疼痛写作,最多时一天要写5千多字。除了补充前期生活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外,着重写的是1939年以后几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