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①

——君子以礼乐安身立命

【原文】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②。致乐以治心(3),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4)。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由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失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许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5)。

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逍,举而错之天下(6),无难矣。

【注释]

①本节选自《乐记·乐化》。②斯须:片刻,须臾。③致:详审。①子:同“慈”,慈爱、谅:诚信。⑤易慢:轻优怠慢。(6)错:同“措”。

【译文】

君子说;礼乐片刻都不能离开身心。详细审视乐的作用以加强内心修养,那么平易、正直、慈爱、诚信之心就会油然而生。具有平易、正直、慈爱和诚信之心,就会感到快乐,快乐就会安宁,天虽然安宁就能持久,持久则能成自然,自然就可达到神的境界。天亘然不言不语,却可使人相信;神虽然不怒不愠,却让人感到威严。详细审视乐的作用是为了加强内心修养。详细审视礼的作用是为了端正仪表举止,使人庄重恭敬,庄重恭敬就会有威严。如果心中有片刻不平和与不快乐,那么卑鄙奸诈的念头就会进入;如果外表有片刻不庄重与不恭敬,那么轻佻怠慢的念头就会进入。

所以,乐是影响人的内心的,礼是端正人的外表的。乐使人极其平和,礼使人极其恭顺。内心平和而外表恭顺,那么人们看到这样的气色表情就不会同他争斗,看到这样的仪表举止就不会产生轻佻怠慢的念头。因此,德性的光辉萌动于内心,人们就不会不顺从;行为的准则表现在外,人们也不会不顺从。所以说,详审礼和乐的道理,再把它们付诸行动,天下就没有难事了。

【读解】

君子在一般人面前,应当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会使人信用也就是说,他做人要做得堂堂正正,从内心到外表都光明磊落,有所规范,并且一致,而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能做到这样,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这样的君子越多越好,越多国家就越有希望。这样的君子也叫“正人君子”:心底端正,从不产生邪念恶念,时刻想到自己的使命,富有献身精神,仪表举止端正,从不会衣冠不振邋里邋遢,举手投足表情动作都有规范,言必行,行必果,从不搞阴谋诡计。传说中的“君子国”便是一个礼仪之邦,其中个个是正人君子大家都风度翩翩,礼让谦和,从不争吵。成语P也有一些说法,比如“君子一言”,是说君子讲信用,说了话要算数,决不反悔。还有‘君子之交”,是说君子们的交往绝不俗气地言利言油盐柴米之类,而是以道义为交往的纽带,所以其淡如水。

与“正人君子”相反的是“伪君子”。外表衣冠楚龙人使人样,C里却怀着鬼胎,不讲信用,阴一套阳一套,尤其是肚子里装着坏水,人格卑下,没有德行,只要为了权、钱、名、欲什么都可以做出来。所以,伪君子在实质上是小人,只是在外表上装出正人君子的模样。

做正人君子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片刻都不能离开礼和乐。换句话说,礼和乐是正人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礼用以端正外表,乐用以端正内心。前者自不必说,而说乐可以正心,这得要有高度的自觉性。音乐可以陶冶情操.但这只对知音者才有效,要知音,光靠音乐恐怕还不够,还得要有其它的修养和陶冶。所以乐可以正心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猜你喜欢
  卷十九 修务训·刘安
  春秋集传辨疑卷三·陆淳
  思辨録辑要卷十二·陆世仪
  春秋地理考实卷四·江永
  卷二十八·纳兰性德
  第十六章 3·辜鸿铭
  春秋集传详说卷一·家铉翁
  春秋凡例卷下·王樵
  卷三十六·冯复京
  卷二·林岊
  原版自序·胡兰成
  逢遇篇第一·王充
  卷二十三·王与之
  周书·康诰·佚名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八·陈衍

    一、自来文人好标榜,诗人为多,明之诗人尤其多。以诗也者,易能难精,而门径多歧,又不能别黑白而定一尊,於是不求其实,惟务其名,树职志,立门户,是丹非素,入主出奴矣。明太祖时,吴则有“北郭十子”,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 第十一出 醉卺·李渔

    〖传言玉女前〗(丑头巾、圆领上)花烛重新,又做败军;临阵未相逢,先忧计窘。我阙里侯央了替身,相中那头亲事,今日迎娶过门,眼见得第二位佳人,又被我骗上手了。只是一件,他进门的时节,看见新郎掉了包,一定要发极。那以前吹灭花灯、暗

  • 第二十六出 毕命·姚茂良

    〔末上〕一株小橹荡行舟。半载离人半载愁。一隔芦花江上月。几年心事上眉头。蒙夫人分付。唤下船只。要到杭州去。今已唤下。且待夫人出来。就此上船。〔丑扮船家随上老旦小旦上〕【凤凰阁】如醉如痴。这苦浑如梦&#6

  • 白氏长庆集序·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序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悞【原注事具乐天与余书内】始既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按公贞元十五年举进士年二十八十六年及第此

  •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朔○甲申遣吉安侯陆亨镇成都○黑气亘天○赐国子生钞人二锭绵一斤○丙戌置马驿一十八自岳州至辰州府凡一千八十一里以六十里为一驿岳州府三巴陵县曰岳阳曰临江华容县曰华容荆州府四石首县曰通化公

  • ●二三、两部巨籍·秦翰才

    清朝每一代皇帝死后,下一代的皇帝便指派大臣,用编年体纂辑他一代的大事,叫做“实录”,写成四部,分贮北平的皇史、乾清宫、内阁和沈阳的崇漠阁。除未入关前的太祖、太宗两朝别经编纂,更有一种则称《满洲实录》外,从顺治到同

  • 清宣宗实录选辑二·佚名

    道光十五年道光十六年道光十七年道光十八年道光十九年道光二十年道光二十一年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乙未)春三月十四日(癸酉),谕内阁:『程祖洛奏「拨赴台湾换防弁兵,申明定例,概用水师营哨船渡载,不准勒坐商船」一折,闽省内地各

  • 一二六 二马之余·周作人

    上边讲马幼渔的事,不觉过于冗长,所以其他的马先生只能写在另外的一章了。马四先生名叫马衡,他大约是民国八九年才进北大的吧,教的是金石学一门,始终是个讲师,于校务不发生什么关系,说的人也只是品凑“二马”的人数,拉来充数的

  • 卷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八十二歌颂二十二【词臣十四】万寿诗【七言律八首】翰  林 院  编 修【臣】沈树本圣寿昌期敞御筵羣生拚舞徧垓埏万年永与乾坤竝六十初逢甲子全雉尾云开迎晓日螭头风细起祥烟班聨肃穆

  • 卷四十七·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四十七宋 徐天麟 撰民政二傅籍景帝二年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本纪师古曰傅着也言着名籍给公家徭役臣天麟按高纪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如淳曰律年二十三传之畴官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疲癃汉

  • 通制条格卷第二十一·拜住

     医药  医学大德八年十月,中书省湖广行省咨:湖南道廉访司申训诲医生等事,礼部移准太医院关,如准所言允当。都省准拟。 一、各处应设学校大小学生,今后不令坐斋隶业。有名无实者,初次,教授罚俸壹月,正录各罚中统钞柒两

  • 论管子轻重中·马非百

    关于管子轻重之理论的体系一、轻重一词之起源及其涵义  二、轻重理论中的若干基本原则  三、体现轻重原则的两个重要工具  四、所谓轻重之筴的具体措施  五、本书在理论上所暴露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一、轻重

  • 拥护品第八·佚名

    颰陀和菩萨。罗邻那竭菩萨。憍曰兜菩萨。那罗达菩萨。须深菩萨。摩诃须萨和菩萨。因坻达菩萨。和伦调菩萨。见佛所说,是八菩萨皆大欢喜。持五百劫波育锦衣。持珍宝布施。持身自归供养佛。佛语阿难。是颰陀和等。於五百

  • 华香品第十二·佚名

    昔佛在舍卫国。国东南海中有台。台上有华香树。树木清净。有婆罗门女五百人。奉事异道意甚精进。不知有佛。於时诸女自相谓曰:我等禀形生为女人。从少至老为三事所鉴不得自由。命又短促形如幻化当复死亡。不如共至华香

  • 覆四川佛教会电·太虚

    成都文殊院方丈转四川佛教会公鉴:来电已函陈善后会议中班禅、熊希龄二公,托为提议维护矣。太虚覆覃。(见海刊六卷三期)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 诏译如来语密不思议品第八之余尔时世尊。普告一切众会赞言。善哉善哉。乃谓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寂慧当知。所有如来真实之理。如来正法如来所行。一切世间实难信解

  • 卷第十四·宗密

    圆觉道场礼忏禅观等法事卷第十四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二十一上 叹梵准前 叹佛 如来应正等觉大智慧海。常有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威德光明。此智宝光触诸菩萨。乃至令得如来大智。何等为四。所谓灭一切

  • 北溪大全集·陈淳

    诗文集。南宋陈淳撰。50卷。凡诗4卷,书问1卷,问目3卷,记序2卷,说3卷,题跋1卷,杂著3卷,讲义2卷,辩论2卷,书13卷,答问8卷,札子6卷,祝祭文2卷。又外集1卷,载有关陈淳的志铭祭文。集为其子榘编,淳祐八年(1248)薛季良刊行,岁久板毁。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