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②,事毕,出游于观之上③,喟然而叹④。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5),与三代之英(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8)。男有分,女有归(10)。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11),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12)。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13),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14),城郭沟池以为固(15)。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16),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18),以功为己(19)。故谋用是作(20),而兵由此起(21)。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22)。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23),以考其信(24),著有过,刑仁讲让(25),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26),众以为殃。足谓小康。”

【注释】

①本节选自《礼运》。《礼运》全篇主要记载了古代社会政治风俗的演变,社会历史的进化,礼的起源、内容以及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内容,表达了儒家社会历史观和对礼的看法。②蜡(zha):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祭。③观(gua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4)喟(kui)然:感叹的样子。(5)大道:指太平盛世的社会准则。(6)三代;指夏朝、南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7)逮:赶上。(8)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孤:年幼无父的人。独:年老无子的人。废疾:肢体残废的人。(9)分(fei):职分。(10)归:女子出嫁。(11)谋:指阴谋诡计。(12)外户:住宅外面的门。(13)隐:消逝。(14)大人:这里指国君。世:父亲传位给儿子。及:哥哥传位给弟弟。(15)郭:外城。沟池:护城河。(16)笃:淳厚。(17)田里:田地与住宅。(18)贤:尊重。(19)功:成就功业。(20)用是:因此。(21)兵:这里指战争。(22)选:指杰出的人物。(23)著:彰显。义:指合理的事情。(24)考:成就。(25)刑:典范。让:礼让。(26)埶(shi):同“势”,指职务。去:斥退。

【译文】

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祭记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帅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设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使社年人有贡献才力的地方,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年老无偶、年幼无父、年老无子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人们不愿让财物委弃于无用之地,但不一定要收藏在自己家里。人们担心有力使不上,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阴谋诡计被抑制而无法实现,劫夺偷盗杀人越货的坏事不会出现,所以连住宅外的大门也可以不关。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世界。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读解】

咱们传统的圣人孔老夫子是个多愁善感的理想主义者,总能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长叹生不逢时,公开申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并竭力用实际行动去身体力行。可惜的是,我们的历史,从来没有向我们描绘孔老夫子非常富有人情味、非常钟情浪漫的理想的形象,而我们所关注的,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和激情的,恰恰是这个方面,而不是他老人家板着冷峻的面孔向我们说着之乎也者。

生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当中,一个心性特别高洁,志向特别幽远,内心情怀特别丰富,感悟神经特别敏感的人,不可能不从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的体悟中生发出旷古的动人感叹。我们完全不必十分认真地以为孔老夫子心向往之的“大同”世界是历史的真实,勿宁把它看作是一种类似于陶渊明的“桃花源”的理想境界。我们也不必信以为真地以为孔子描述的夏商周小康社会真的就是那种模样,似可把它看作是一种主观的体悟。

但是,这当中展现了一种理想境界同现实存在的鲜明对比,一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核心是为公和为私,天真淳朴和阴险奸诈的强烈反差。在这种对比和反差当中,孔老夫子还没有浪漫到完全不顾现实的地步:尽管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大同”社会,但“小康”也有可以值得赞美之处;现实虽然札崩乐坏,却也有值得效法的楷模;社会虽然黑暗.毕竟也还有让人欣慰的闪亮之处。

实际上,社会历史的发展,自有其规则。生不逢时固然可叹,却无法改变自己的真实处境,人们只能在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环境中进行选择。再大而言之,从氏族部落的公有制向集权世袭的私有制的转变,既是一种必然,也是难以用好与坏的简单标准来评价的。

人作为群居的社会动物,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恐怕最要紧的还是要有一种公平合理的规则来制约人们的言行。这是从整个社会群体的运行机制来说的。而从个人的角度说,风习则是重要的。人心是淳朴还是险恶,人伦关手是和睦还是疏远,人们为公还是为私,对个人的生存状态影响重大,不可不加关注.理想固然不可没有,但在现实面前,是不可奉行“驼鸟政策”的。

猜你喜欢
  思辨録辑要卷九·陆世仪
  卷四【起桓公元年尽二年】·杜预
  孟子精义卷六·朱熹
  卷十四·赵鹏飞
  卷三十六·冯复京
  卷九十六·秦蕙田
  卷十四·顺治
  序意·吕不韦
  时则训·刘安
  闲适 原文·洪应明
  庄公·庄公十七年·左丘明
  四分戒本〈曇無德出〉·欧阳竟无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五·圆悟克勤
  答熊慕新问(十八则)·太虚
  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五回 李密败绩入关中 秦王出奇平陇右·蔡东藩

      却说越王侗既称帝东都,命段达王世充为纳言,元文都为内史令,共掌朝政。会闻宇文化及率众西来,上下震惧,有士人盖琮上书,请招谕李密,合拒化及。元文都等赞成琮议,即用琮为通直散骑常侍,赍敕赐密。先是密亡命入瓦岗,适东都法

  •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瀋館錄卷五·佚名

    初十日狀啟即刻鄭譯以清將意來達于世子前曰問安中使之來承國王之命故受御帖容接為白有在果問安使及問安承旨則朝廷所送是置林慶業乙中路無去處云云必是朝廷故令隱避是置决不可受此問安之禮是置還為出送是如為白去乙世

  • 第五十四册 天聪六年六月·佚名

    第五十四册 天聪六年六月初一日,往略明杀虎口一带蒙古柏兴地方之达雅齐塔布囊科尔沁部乌克善满珠习礼等遣人奏报彼处蒙古人逃入明境内杀虎城等语。於是,即遣纛额真扬善游击率御前护军六十人,偕察哈尔汗属下通事顾鲁古,赍

  • 卷十六 郑语·左丘明

    史伯为桓公论兴衰〔原文〕桓公为司徒①,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②,问于史伯曰③:“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当成周者④,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

  • 卷十·郑玄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土地之图,若今司空郡国舆地图。)[疏]“大师”至“邦国”○释曰:司徒既欲佐王安扰邦国,故先须知土地之图人民之数。○注“土地”至“地图”○释曰:案:汉萧何收秦图籍

  • 佛法之原理修学及其建立·太虚

    ──十九年十月在四川遂宁公园讲──此次因朝峨山,道经贵县,承赵参谋长、马参谋长、臧县长、暨各参谋与诸山长老之挽留,得参观贵县市政之整齐,建设之完备,文化之发达,人民之康乐,觉贵县不特为全川数一数二之县区,虽江、浙等省

  • 卷八·佚名

    释初品中放光余【经】尔时,世尊以常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亦至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乃至十方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论】问曰:上已举身微笑及放毛孔光明,今何以复放常光而照十方?答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佚名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赞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

  •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八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八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梵行品二之余问第一义空何得有业有报。答此寄有以明无。寄无以明有。不有不无即第一义。空空者为三。谓叹释结。叹者。此是凡小所迷没处。是有是无。正

  • 卷第四十一(第六诵之六)·佚名

    十诵律卷第四十一(第六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明杂法之六佛在舍卫国。尔时有比丘。不失男根得女根。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应与灭摈。佛在舍卫国。尔时有比丘尼。不失女根得男根。诸比丘尼

  • 爱玛·简·奥斯汀

    长篇小说。奥斯丁著。作于1816年。女主人公爱玛聪明自负、爱做媒人,把邻近的一个私生女哈里特置于自己保护之下,诱说她拒绝罗伯特·马丁的求婚,而为她与牧师埃尔顿撮合,后来发现埃尔顿追求的却是自己,于是计划成为泡

  • 奇效良方·董宿

    全名 《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大全》。方书。明董宿撰。六十九卷。宿,四明 (今浙江宁波) 人。正统间为太医院使,治验丰富,擅长本草。编有《试效神圣保命方》。后经方贤编定,改是名。刊于明成化六年(1470)。广集明以前历

  • 东征集·蓝鼎元

    六卷。清蓝鼎元撰。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爆发朱一贵反清起义后,蓝鼎元随其族兄、南澳总兵蓝廷珍赴台镇压,在军中充任蓝廷珍的幕僚,帮其 “日夜筹谋,安抚整顿,至忘寝食,不敢惮烦”(《东征集·旧叙》)。为此,他写了

  • 惟日杂难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大意说如来二乘功德差别,文甚古拙难读。

  •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佚名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青颈观音之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