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善学者①

——响鼓不用重捶

【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2),又从而庸之(3)。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4),先其易者,后其节目(5),及其久也,相说以解(6)。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7)。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记》。②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3)庸:功劳。④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5)节:树的枝于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6)说:同“悦”。(7)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读解】

应答如同敲钟,这是个很不错的比喻。敲钟者应当了解钟的特点和性能,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去敲击。了解钟是前提,掌握敲钟的技巧次之。没有对钟的特点、性能的熟悉,技巧本身就无从谈起。因此,敲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老师回答学生的提问,同样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对学生的问题、心态等等有较准确的把握,答问才会说到点子上。

从学生的角度说,也同敲钟一样,倘若是好钟,用不着重重地敲和反复地敲。常言道,响鼓不用重捶。这就要取决于钟、鼓本身的性能了。破钟、破鼓,共呜不好的钟、鼓,无论怎么敲,声音都不会洪亮,不会声若雷呜。就人而言,有两方面的因素影响到接受老师的指点。一是本身的悟性,一是已掌握的知识水平。这两个方面总是相互关联的。光有悟性,缺乏必要的知识作支撑,便找不到立足之处;只有满肚子书本知识,不能将它们融会贯通,知识就成了摆设和点缀。

所以,做一个好的敲钟人不容易,同样,做一个好的钟也不容易。好的敲钟人遇上好的钟,自然是天作之和的美事。

猜你喜欢
  谋失第二十五(缺)·管仲
  景公伐斄胜之问所当赏晏子对以谋胜禄臣第四·晏婴
  赏刑第十七·商鞅
  论语集说卷九·蔡节
  读朱随笔卷四·陆陇其
  自警编卷六·赵善璙
  第十九章 1·辜鸿铭
  卷九十二·卫湜
  商书·伊训·佚名
  卷九·李钟伦
  卷七·朱鹤龄
  (九)·钱穆
  卷三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五阴分别现止章第四·佚名
  第二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关汉卿

    (徐茂公上,诗云)帅鼓铜锣一两敲,辕门里外列兵刀。将军报罢平安喏,紧卷旗幡再不摇。某乃徐茂公是也。今唐元帅与单雄信在榆科园交战,某见唐元帅大败亏输,忙差尉迟恭接应唐元帅去了,未知输赢胜败。使的那能行快走的探子看去,这早

  • 赵彦端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彦瑞(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宗室。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1142)任为左修职郎、钱塘县主簿,迁建州观察推官。历知饶州馀干县,充福建路提点刑狱司傒办公事。隆兴元年(1163),除国子监丞,迁吏部

  • 卷二十·王夫之

    ◎童、郭、吴、万、程、鲁列传 童天阅,湖广施州卫人。中崇祯庚午乡举。弘光中,以推官请缨,因马士英得陛见,擢兵部职方司主事。归施州,调募楚、黔土、汉兵入卫,未赴,南都陷,遂入闽。上疏自陈,思文皇帝召见之。天阅躯干魁伟,言

  • 卷之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二百二十六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米价照常,每石一两至一两一钱不等。百姓安业。所有十一月分晴雨录,理合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朱批:知道了。

  • 王峻传·薛居正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父亲王丰,是该郡乐营使。王峻自小聪明机灵,善于唱歌,后梁贞明初年,张筠镇守相州,喜爱王峻的聪惠,就收养他。到后唐庄宗攻入魏州,张筠放弃州城渡过黄河到南方,让王峻跟随自己。这时租庸使赵岩到张筠家拜

  • 卷九十一·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九十一明 俞汝楫 编朝贡备考颁贡夷礼定蕃王朝贡礼洪武二年定蕃王朝贡礼礼官奏言先王修文德以来远人而夷狄朝觐其来尚矣殷汤之时氐羌远夷来享来王太戊之时重

  • 序·孙中山

    中华民族,世界之至大者也,亦世界之至优者也。中华土地,世界之至广者也,亦世界之至富者也。然而以此至大至优之民族,据此至广至富之土地,会此世运进化之时、人文发达之际,犹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人心涣散

  • 例言·周诒春

    (一)游美回国同学录之刊,其用意有二。一则图游美回国学生间情谊之联络,一则缘国中百度改革,需材孔亟,而患于见闻未周。新学俊彦,无从罗致,至每年回国之游学生,怀才欲试者,又苦于一时无地自见。此册可为互相介识,期于为人择事,为事

  • 卷五十七(哀元年,尽五年)·孔颖达

    ◎哀公(○陆曰:“哀公名蒋,定公之子。盖夫人定姒所生,敬王二十八年即位。谥法:‘恭仁短折曰哀。’”)【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无传。)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世服于楚,不通中国。吴之入楚,昭王奔随,随人免之,卒复楚国

  • 子张篇·王夫之

    一子张所说三章,皆缪于圣人之旨。&ldquo;论交&rdquo;一章,集注折之,当矣。&ldquo;见危授[致]命&rdquo;一章,朱子以微词贬之,而又为之救正;&ldquo;若执德不弘&rdquo;一章,则为之周旋以曲成其是。乃若朱子所言量贵弘而志贵笃,则

  • 卷十一·佚名

    △姨母养育品第十尔时太子。既以诞生。適满七日。其太子母摩耶夫人。更不能得诸天威力。复不能得太子在胎所受快乐。以力薄故。其形羸瘦。遂便命终。或有师言:摩耶夫人。寿命算数。唯在七日。是故命终。虽然但往昔来常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三(论本第五十一二三)·窥基

    基撰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一者。此论一部总有五分。前五十卷。已明十七地之体义。即初本地分也。下之四分义。重辨前首。皆称摄此分。乃下四分中之初分也。摄决择分故。名决择分。或有以文摄文。前分有者。

  • 卷第八·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八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梁 婺州义乌双林大士者。姓傅氏。名翕。法号善慧。年十六纳刘氏女妙光为室。生二子普建.普成。尝有西域沙门嵩头陀者。见大士曰。吾与汝毗婆尸佛所同发誓。今兜率宫

  • 续修台湾县志·薛志亮

    薛志亮主修,谢金銮、郑兼才总纂。嘉庆十二年(1807)修,同年序苏州刻本。八卷,首一卷。此志续乾隆十七年(1749)所修县志。卷首有序、凡例、图十三,志分卷为八,分门为六:地志、政志、学志、军志、外纪、艺文。艺文分卷为三,余志

  • 宁古塔山水记·张缙彦

    山水志。清张缙彦(1600?—1672? )撰。二十二篇。缙彦字坦公,河南新乡人。明崇祯进士,历官知县、布政使、兵部尚书。仕明、大顺、清三朝。康熙初年,因文字狱流宁古塔,死于戍所。辑有《天下名山胜概记》。曾游览考察今牡丹

  • 易原就正·包仪

    清包仪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解《易》,颇取陈抟、邵雍先天之学。然亦多能发明《易》理。《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观其《自序》,称早年闻有《皇极经世》而无由求得其书。自顺治辛卯至康熙己酉,七经下第,贫不自存

  • 玉君·杨振声

    中篇小说。杨振声著。1925 年由现代社出版。小说描写青年学生玉君与同学杜平夫相恋。玉君的父母不顾玉君心中已有所爱,硬要将她嫁给军阀师长的儿子做续弦,逼得玉君跳海自杀(后遇救脱险)。杜平夫出国留学时,委托林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