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敖不可长①

——做人治学的准则

【原文】

敖不可长②,欲不可从③,志不可满,乐不可极(4)。贤者狎而敬之(5),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迁(6)。临财毋苟得(7),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8),分毋求多。疑事毋质(9),直而勿有(10)。

【注释】

①本节选自《曲礼》上。《曲礼》记录了先秦儒家关于各种礼仪制度的言论,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礼教,使人们的言行符合礼教的规范。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讲做人和治学的态度。②敖:同“傲”,傲慢。③从:同“纵”,放纵。④极:达到顶点。⑤狎(xia):亲近。(6)安安:满足于平安的境遇。迁:改变。(7)临:遇上,面对。苟:苟且。(8)很:争论,争执。(9)质:判定,证明。(10)直:明白。

【译文】

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达到极点。对于贤能的人要亲近并敬重,要敬畏并爱戴。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恶德,对于憎恨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能积聚财富,但又能分派济贫;能适应平安稳定,又能适应变化不定。遇到财物不要随便获得,遇到危难不应苟且逃避。争执不要求胜,分派不要求多。不懂的事不要下断语,已明白的事不要自夸知道。

【读解】

古代儒家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凡事保持中间态度:既不能不及,又不能太过。这种态度叫作“中庸”。

做人,保持中庸尤其重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也是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内心要庄重矜持,但又不能过分,过分便成了傲慢。欲望可以得到正当的满足,过分则走向放纵。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达到顶点,不能走向极端。这样,才能在上下左右的关系中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

这种观念体现了儒家对人生的基本态度。它是积极的、现实的、进取的,同时又是谨慎的、保守的。千百年来,它对塑造我们民族的人格心理起过重要作用,产生过深远影响,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思想资源。

无论我们现在如何来评价这种人生态度,事实上它已深入到了我们人格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我们已习惯于按这种方式来待人接物,习惯于寻找历史的和现实的例证来证明傲慢、纵欲、自满、享乐的有害,以及保持中间状态的成功。我们也习惯于以此来品评他人,要求他人。这种传统,恐怕难以改变。

猜你喜欢
  第五十二卦 艮 艮为山 艮上艮下·佚名
  卷之十·子华子
  广喻·吕坤
  论语觧卷二·张栻
  自警编卷八·赵善璙
  春秋辨义卷五·卓尔康
  卷六十六·程公说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六章 无荣辱·林语堂
  卷四十六·冯复京
  卷九·吕祖谦
  尽心下·孟子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九·佚名
  卷第二十三·李遵勖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一卷·佚名
  涅槃经本有今无偈论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二:宋前神算预言·钱德苍

    《乾坤萬年歌》周?呂望太極未判昏已過。風后女媧石上坐。三皇五帝己派相。承宗流源應不錯。而今天下一統周。禮樂文章八百秋。串去中直傳天下。卻是春禾換日頭。天下由來不固久。二十年間不能守。卯坐金頭帶直刀。削

  • 巻十九·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十九明 胡震亨 撰诂笺四上头今世女子初笄曰上头花蕋夫人宫词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入诗遂为雅语【遯叟下同】入月黄帝内经月事以时下谓天癸也史记程姬有所避不愿进注天子诸侯羣妾以次

  • 卷八十二·志第四十九·柯劭忞

      ○礼二   △郊祀中   坛壝:地在丽正门外丙位,凡三百八亩有奇。坛三成,每成高八尺一寸,上成纵横五丈,中成十丈,下成十五丈。四陛午贯地子午卿酉四位陛十有二级。外设二壝。内壝去坛二十五步,外壝去内壝五十四步。壝

  • 卷五·连横

    疆域志光绪十一年秋七月初八日,钦差大臣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旨下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六部、九卿会同各省督抚议奏。九月初五日,军机大臣醇亲王奕譞等奏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诏曰可。十二年春三月,又诏曰:『

  • 卷之二百九十六·佚名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春。正月。丁亥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昀、遣陪臣李健命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节。及进□山戊不□贡礼物。

  • 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今献备遗卷十二·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陈洽陈洽字叔远常州武进人也洪武中以荐为给事中奉命点军过目輙识其人再至辄笞之髙皇帝闻而嘉之赐金织衣一袭父以贞戍五开死洽去官走五开触瘴疠冐险五千里竟负骨归葬焉居亡何兵部尚书茹瑺荐洽才可大用诏起

  • 王伟传·李延寿

    王伟,祖上是略陽人。父亲王略,在魏国作许昌县令,于是家居颍川。王伟通晓《周易》,文章华美,在魏国作行台郎。侯景叛乱后,高澄写信让侯景回去,王伟替侯景给高澄复信,文辞很漂亮。高澄看后问:“是谁写的?”左右便都称赞王伟的文章

  • 《新五代史》简介·欧阳修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撰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

  • 明会典序·佚名

    明会典序朕惟古之君天下者或创业立法或因时制宜皆有册籍以垂久远其见於书若唐虞之世则有典谟夏有典则商有谟言周之礼制号称大备下及汉唐宋皆有会要而唐之六典尤详且悉我太祖高皇帝稽古创制分任六卿着为诸司职掌提挈纲

  • 贪欲起盗心·孔子

    【原文】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译文】 季康子苦于盗贼太多,向孔子询问对策。孔子回答说:“如果您不贪图财物,即使奖励他们盗窃,他们也不会干。” 【读解】 孔子的意思还是“子帅以

  • 第十四章 43·辜鸿铭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张)问孔子,说:“《尚书》中记载,一位古代的帝王(殷高宗,即武丁,商朝的第23位国王)在皇室服

  • 学蔀通辨卷之六·陈建

    后编下此卷所载着象山师弟颠倒错乱颠狂失心之弊其禅病尤昭然也陆子与王顺伯书云兄前与家兄大槩谓儒释同某尝以义利二字判儒释又曰公私其实即义利也惟义惟公故经世惟利惟私故出世儒者虽至于无声臭方体皆主于经世释氏虽

  • 道行经强弱品第二十四·佚名

    舍利弗问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高行耶。须菩提报言:我从佛所闻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无高行也。若干百千爱欲诸天。作是念。当为十方人发意为菩萨道者作礼。何以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中般泥洹故。如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六   訶棃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非一心品第七十一   答曰.汝言心一貪等長汙.是事不然.於相續心中見是一相.如言夕風卽是晨風.今河   卽是本

  •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四·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次释中三。初设二问答示观心所以二。初明解须行成故于心作观二。初问起者。前已广约譬喻附文当体。释金光明。足显法性深广圆融。今何更立观心释耶。二释出二。初正释。此一段文须得心佛高下之意。方

  • 卷第十八·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忍辱学 摄念科(二) 唐慧萧 世出彭城刘氏。后徒许之长葛。今为长葛人。祖父袭儒素。萧年十八。以诗礼充郡赋。非其志也。遂依师於嵩高山出家。戒捡严洁。尤为乡里宿硕。

  • 新本郑氏周易·惠栋

    东汉郑玄撰,南宋王应麟辑,清惠栋增补。三卷。《四库全书》本。郑玄《周易注》佚后,王应麟曾辑有遗文一卷,后人附刻于《玉海》之末。然王辑本皆不标明采自何书,各条次序先后或与经文不应,亦有遗漏未载者。惠栋遂因其旧本,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