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古之学者(1)

——于平易中见深刻

【原文】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2)。鼓无当于无声(3),五声弗得不知;水无当于五色(4),五声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5),五声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6),五服弗得不亲。

【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丑:比。比物丑类:比较同类事物,以做到触类旁通。(3)当:比得上。声:指古代音乐中的宫、商、角、微、羽五大音阶。(4)五色:青、黄、赤、白、黑五中颜色。(5)五官:指人体的耳、目、鼻、口、心五种

器官。(6)五服:斩衰(cui)、齐(zi)衰、大功、小功、缌(si)麻五种丧服。它们分别用以表示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译文】

古代的学者,能够比较同类事物,从而触类旁通。比如,鼓的声音虽然比不上五声,但是五声没有鼓声的配合,就不会和谐;水的颜色虽然不上五色,但是五色没有水来调和,就无法显现出来;学习虽然比不上五官,但是五官比经过训练,就发挥不了作用;教师虽然比不上五服之内的亲属,但是没有教师的教诲,五服内的亲属就不会亲密起来。

【读解】

儒家学者们很善于用浅显明白的事例来说明较为抽象的大道理,比如这一节的事例被用来说明通过对比而触类旁通的道理。这种看法,很有点接近现代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两个部分相加的和大于这两个部分。

通过比较得到的结果,可以成为一种具有激发力的诱因,使人把似乎不相关联的事物和知识联系起来,把分散的各个点,全部网络其俩。从这一点来看,儒家学者中的确不乏充满智慧的聪明者,能够通过实践把一些深奥的道理想个透彻,用平易的语言表达得滴水不漏,还能具有现代意识。这真的很不容易。

猜你喜欢
  卷三十四 大传第十六·郑玄
  八观第十三·管仲
  卷二·佚名
  卷一百二十 朱子十七·黎靖德
  卷第四·朱熹
  泾野子内篇卷十二·吕柟
  雅述·王廷相
  提要·胡瑗
  卷十二·钱时
  礼记训义择言引·江永
  礼记要义卷第十七·魏了翁
  晁错第八·桓宽
  佛说瞻婆比丘经·佚名
  菩萨璎珞经卷第七·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出 收奸·李渔

    (净扮校尉捧诏,带二役持锁肘上)奉旨收奸党,传言谕法曹。伫看刀下处,颈血沸波涛。——自家非别,奉旨拿人的校尉是也。皇上这番出去,原是安慰刘倩倩,好接他入宫。不想刘倩倩惧罪先逃,不曾相遇,倒把两个奸臣的恶迹访了回

  • 杜甫·闻一多

    引言明吕坤曰“史在天地,如形之景。人皆思其高曾也,皆愿睹其景。至于文儒之士,其思书契以降之古人,尽若是已矣。”数千年来的祖宗,我们听见过他们的名字,他们生平的梗概,我们仿佛也知道一点,但是他们的容貌、声音,他

  • 卷三十四·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三十四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晁补之鸡肋集钞补之字无咎济洲巨野人年十七从父官杭州着七述言钱塘山川风物之丽时东波为通判正欲作赋见之称叹曰吾可阁笔矣由是知名举进士试开封

  • 卷八 徽宗·王夫之

      〖一〗  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观,韩忠彦为之,而非韩忠彦之能为之也。未几而向后殂,任伯雨、范纯礼、江公望、陈瓘以次废黜,曾布专,蔡京进,忠彦且不能安其位而罢矣。锐起疾为而不能期月守,理乱之枢存乎向后之存没,忠彦其能得

  • 东林列传卷十五·陈鼎

    ○明郭正域传郭正域字美命湖广江夏人万厯十一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才气髙朗博览羣书与寜波沈一贯相左功名遂以坎■〈土禀〉终一贯者正域馆师也正域服阕补原官不复执弟子礼衔之又一贯之戚仝中允为曹给事所纠一贯疑机发

  • 卷七十八·国朝·蒋一葵

    【高皇帝】 〔元天历戊辰娄宿降灵,帝以是年九月十八日丁丑未时生。生时河上取水澡浴,忽有红罗浮来,遂取衣之,故所居名红罗幛,邻有二郎神庙,其夜火光照耀。及天明,庙徙东北百余步。自是室中常有神光,每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凡例·许寿裳

    一、先生自民国元年五月抵京之日始,即写日记,从无间断,凡天气之变化如阴晴风雨,人事之交际如友朋过从,信札往来,书籍购入,均详载无遗,他日付印,足供参考。故年谱之编,力求简短,仅举荦荦大端而已。二、先生著作既多,译文亦富,另有著

  • 卷十三 魏书十三 钟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陈寿

    (王朗传、钟繇传、华歆传)钟繇传,魏朝的钟繇,字元常。小时候跟随刘胜在抱犊山(学习),学习书法三年,才与曹操,邯郸,韦诞等人一起切磋交流。钟繇向韦诞索要蔡伯喈的书法,韦诞因为爱惜所以不给他,钟繇捶胸呕血。曹操用了五灵丹才救活

  • 林兴祖传·宋濂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1322),考中进士,历任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铅山州知州。铅山一向有人制伪钞,土豪吴友文是其中的头目,远至江淮、燕蓟,都有这种伪钞。友文奸刁凶暴,因制伪钞致富,他分派流氓四、五十人到衙

  • 汉纪五十二 孝献皇帝乙初平二年(辛未、191)·司马光

    汉纪五十二 汉献帝初平二年(辛未,公元191年) [1]春,正月,辛丑,赦天下。 [1]春季,正月,辛丑(初六),大赦天下。 [2]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

  • 第十五章散会与搁置动议·孙中山

    一百二十一节散会动议附属动议,其在秩序之首者,为散会议,其处分顺序超乎各动议之先。所以如是者,因会众凭大多数之意,则有权随时终结议期也。此议一出,当立即决断,不得讨论,并不得修正,不得搁置,不得付委,不得延期,不得压止,不得复

  • 卷六十二·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六十二宋 宋敏求 编大臣册国公册高士亷改封申国公文册李积改封英国公文册程知节改封卢国公文册侯君集改封陈国公文册段志玄改封褒国公文册羣臣册张允恭鄯州都督文册唐临吏部尚书文册段宝玄

  • 卷五·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五衍至德之义智易干文言曰贞者事之干也 贞固足以干事朱熹曰贞正也知正之所在固守而不去万事依此而立在人则是智至明至灵是是非非确然不可移易不可欺瞒所以能立事也又曰仁为四德之首而智则

  • 序·宗喀巴

    太虚比因西藏学者法尊译出黄衣士宗喀巴祖师所造《菩提道次第广论》,教授世苑汉藏院学僧,将梓行而问世。余为参订其译文,阅至「如是以诸共道净相续已,决定应须趣入密咒,以能速满二资粮故。设逾共道非所堪能,或由种性功能虚劣

  • 外道大略之相·印光

    外道之法,秘而不传,欲说而恐污我口,欲书而恐污我手,但以至诚念佛念观世音,为转彼之法,即不能转,岂为彼所转乎?外道之得以遍行全世界者,以秘密及发恶咒二种,使去此二种则冰消瓦散矣。光本欲略说,恐忌者降祸,姑说其大略而已,魔徒炽甚

  • 天潢玉牒·解缙

    此书载明太祖历代世系,及其自微时以至即位后事。略以编年为次。凡皇后、太子、诸王谥号封爵,皆详列之。书中称成祖为今上,则永乐时所编。天潢:皇族,宗室。玉牒:帝王族谱。此书以编年体叙明初帝王世系,故名之日《天潢玉牒》。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慧立

    佛教传记。 唐慧立、彦悰撰,十卷。唐麟德元年(664),慧立为表彰其师玄奘功业,将玄奘赴印取经事迹写成前五卷。到武则天垂拱四年(688),玄奘另一弟子彦悰将前五卷重加整理,又续撰五卷,完成此书。为玄奘法师生平最早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