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知悼子卒(1)

——进谏规劝的艺术

【原文】

知悼子卒(2)。未葬,平公饮酒(3),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4),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5)。”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6)降,趋而出(7)。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8)。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9)?”曰:“子、卯不乐(10)。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大师也(11)。不以诏(12)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13)。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14),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蒉也,宰夫也(15)。非刀匕是共(16),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17)。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18)!”至于今,即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注释】

①本节选自《檀弓》下。②知(zhi)悼子:晋国之卿,名荀盈、知盈。③平公:晋国的国君,名彪。④杜蒉(kuai):人名。(5)寝(qin):后宫。(6)北面:面朝北方。(7)趋:快走。(8)曩(nang)者:刚才。开:开导。(9)饮(yin):给人喝的东西。(10)子、卯:古人认为不吉利的日子。乐(yue):奏乐。(11)大师:太师,乐官之长。(12)诏:告诉。(13)亵:亲近。(14)亡:同“忘”,忘记。疾:忧患。(15)宰夫:掌管膳食的官。(16)匕:古代食器,像汤勺。共:同“供”。(17)扬:举。觯(zhi):古代酒器。(18)爵:古代酒器。这里指举杯献酒。

【译文】

如悼子死了,还没有下葬,晋平公却喝起酒来,并让师旷和李调作陪,敲钟击鼓奏乐。杜蒉从外面进来,听见钟鼓声,问道:“国君在哪里?”有人回答说;“在后官。”杜蒉进入后宫,沿阶而上。他倒了一杯酒说:“师旷,把这杯酒喝了!”他又倒了一杯酒说:“李调,把这杯酒喝下去!”他又倒了一杯酒,在堂上面朝北坐着喝了。接着,他走下台阶,快步走出后宫。晋平公叫他进宫来,说道;“杜蒉,刚才你也许想要开导我,所以我没有同你说话。你为什么让师旷喝酒呢?”杜蒉回答道:“照礼,在甲子日和乙卯日不奏乐。知悼子的灵柩还在堂上,这比逢上甲子、乙卯日还要严重。师旷是掌乐的太师,不把这种礼节告诉国君,所以罚他喝酒。”晋平公问“你为什么让李调喝酒呢?”杜蒉回答:“李调是国君的近臣。为了吃喝,竟忘了国君的忧患,所以也罚他喝一杯。”平公又问;“那你自己为什么喝酒呢?”杜蒉回答;“我掌管膳食,没有尽到提供刀、匙的职责,却胆敢参与防止违礼的事,所以罚自己喝一杯。”平公说;“’我也有过失,倒杯酒来罚我喝。”杜蒉洗过酒杯,倒上酒举起献上。晋平公对侍者说;“如果我死了,一定不要废止举杯献酒的礼仪!”直到如今,凡是向国君和宾客献酒过后,就要举起酒杯,这叫做“杜举”。

【读解】

杜蒉以独特的方式来劝诫国君,使之知错能改,用心可谓良苦。春秋之士多聪明之举。诤言直谏固然可嘉,但未必都会取得好效果。“忠言逆耳利于行”,虽说是“忠言”,毕竟听来不顺耳呀既是忠言,又让人听来顺耳,岂不是更好。士人们在这上面煞费苦心,既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又体现了对君主的忠诚,还富有戏剧性。研究中国传统智谋的人们,恐怕应该在这上面做点文章才行。

在注重实效,追求信念,讲究礼仪的前提之下,春秋士人也追求智慧和谈吐举止的高雅得体,这的确令人仰慕这种风气的形成始于何时,还不十分清楚,但在春秋时代已十分普遍。表达的道理要严正,具有征服力和穿透力,而表达的方式要精微巧妙,含蓄委婉,具有感动力和激发力。整个表达的过程像一出经过精心创意、构思、排练过的戏,富有戏剧性,既激动人。又耐人寻味。

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化,也是艺术的生活化,生活与艺术高度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优游的生活方式,使士人们有足够的叫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某些专长。他们不必像政治家一样忙于权利之争、奔走游说、宴饮歌舞,不必像农夫匠人在自己的土地、作坊里辛勤操劳,也不必像军事家那样驰骋沙场。即使是读书,没有浩如烟海的典籍,更没有数理化生物之类。他们拥有一种今人难以再拥有的东西——闲暇。这恰恰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重要前提。

何时再能拥有可以用来发展心智的闲暇,对我们来说还是个未知数。但是,我们的确对此心向往之。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一·陈祥道
  大学纂笺卷一·詹道传
  读书劄记卷二·徐问
  卷三·刘敞
  春秋左传谳卷八·叶梦得
  卷二·胡广
  卷九十三·秦蕙田
  卷十六·苏辙
  卷十六·范家相
  师旷论卫人出其君(襄公十四年)·佚名
  卷五百九十四·佚名
  刹利依止轮相品第八·佚名
  卷四十五·佚名
  重刊景德传澄录状·道原
  出版说明·宗喀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续诗话 全文·司马光

      诗话尚有遗者,欧阳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   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所也。宰相奏事毕,乃来押班,常至日旰,守堂卒好以厚朴汤饮朝士。朝士有久无差遣,厌苦常朝者,戏为诗曰:「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

  • 第二十九出 天变(中吕调萧豪韵)·丁耀亢

    (外鸣鼓角,众扮马、赵、温、岳四将舞上)水火风雷不可当,全凭善恶定兴亡。爱民惜命真天子,降福兴灾有玉皇。俺乃马、赵、温、岳四帅,今奉玉帝敕旨,钦差北极玄武帝君,往大明国考察善恶,只得在此伺候。(末扮真武披发

  • 卷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二预宴五十二人诗六十四首【绥逺城将军】积 福【年七十一】卿霭朝融绚髪皤优年嘉防甲筵罗邉城拥节承恩重瑞牒书名荷庆多五纬晖聨躔次第三阶符正世祥和畏懐圣武真绥逺曼寿那

  • 卷八百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一护国护国江南人工词翰有声大历间诗十二首归山作諠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纵然在【一作好】朝市终不忘林峦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一作时三】

  • 卷五百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二十六杜牧冬日五湖【一作浪】馆水亭怀别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风高鱼艇稀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江城向晩西流【一作东风】急无限乡心【一作一半乡愁】

  • 唐家人传第二·欧阳修

    ○太祖刘太妃 贞简皇后曹氏太祖正室刘氏,代北人也;其次妃曹氏,太原人也。太祖封晋王,刘氏封秦国夫人。自太祖起兵代北,刘氏常从征伐。为人明敏多智略,颇习兵机,常教其侍妾骑射,以佐太祖。太祖东追黄巢,还军过梁,馆于封禅寺。梁

  • 卷二百一十·表第一·脱脱

        宰辅一   宋宰辅年表,前九朝始建隆庚申,终靖康丙午,凡一百六十七年,居相位者七十二人,位执政者二百三十八人。后七朝始建炎丁未,终德祐丙子,凡一百四十九年,居相位者六十一人,位执政者二百四十四人。   叙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一·汪楫

      崇禎三年二月   ○崇禎三年二月   三年庚午二月辛亥朔免朝   帝以戶科條議欲停給內外文武七品上各官俸薪傳諭諸臣但能稽核侵冐杜絕漏卮清償夙逋徵完舊額此即富國安邦第一策詔祿為養廉彝典不必請停   

  • 纲目续麟彚览卷中·张自勋

    【乙魏咸熈二年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元年酉吴甘露元年○是嵗魏亡晋代凡二国】原本分注晋下有世祖帝上有皇字并非十二月魏晋王炎称皇帝废其主为陈留王原本晋上无魏字其作魏并非【戊晋泰始四年子吴寳鼎三年】三月晋太后王氏

  • 尧山堂外纪颠末·蒋一葵

    余生起未燥,先府君小山翁见背,母袁孺人斋素奉佛辟经以供朝夕,课贱兄弟读举子书。家每赤贫,岁又大,米不可得食,食麦。孺人私啖麸,而以面啖贱兄弟,不使贱兄弟知也。时余才六龄,家兄春甫亦仅十龄尔已。余聪

  • 卷之六十七·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二月。辛巳。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戌皆如之。内起居注  ○谕内阁。翰林院侍讲张佩纶奏。请敬遵成宪。遇灾修省。各摺

  • 卷三·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三元 胡一桂 撰周周武王姓姬名发以木德王【家语】都镐京【镐长安县属永兴军武王即位十三年灭商是为元年己卯在位七年】周之先弃为之祖母曰姜嫄为帝喾元妃生弃好稼穑尧举为农师封邰舜命为后稷

  • 卷一百七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九 朱批朱杰奏摺 雍正六年六月二十一日福建汀州总兵官【臣】朱杰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叨沐 皇上格外殊恩擢用今职履任以来日切冰兢恒虞陨越惟时饬昼夜巡防消弭奸宄文武和衷地方宁

  • 卷二十一·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十一扈从圣驾释奠阙里兼幸孔林恭纪百韵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臣】王 熙帝德开尧舜王风懋禹汤渊源归夫子统绪属今皇百代心符契千秋道颉颃临雍隆典礼讲学肃冠裳寤寐亲贤哲甄陶徧党

  • 卷五·陆宗楷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御制一文三皇上御制文庙易葢黄瓦临雍纪事碑文天生烝民若有恒性人道立焉亶生聪明神圣作之君作之师以厚其生以正其德纲常之所以不坠伦类之所以相维相保

  •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吕思勉

    当秦汉之世,实有一从东周以降,悬而未决的社会问题。制民之产,在古代的政治家,本视为第一要事。“先富后教”,“有恒产而后有恒心”,民生问题不解决,政治和教化,都是无从说起的。汉代的政治家,还深知此义。“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

  • 卷八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六襄公二十五年考异足利本传子疆息桓子捷子骈子盂帅左师以退疆作彊宋板永怀堂同下皆放此 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谨按足利本后人

  • 泉水·佚名

    --出嫁女的思乡曲【原文】"毖彼泉水(1),亦流于淇(2)。"有怀于卫,靡日不思(3)。娈彼诸姬(4),聊与之谋。出宿于泲(5),饮饯于祢(6)。女子有行(7),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8)。出宿于于(9),饮饯于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