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的前半生

爱新觉罗·溥仪著。是中国最后一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作者忠实地记录了自己具有传奇色彩的前半生,包括家世、童年、紫禁城内外、在天津的活动、潜往东北、伪满14年、在苏联、从疑惧到认罪、接受改造获得新生。按年代顺序,作者专题将自己的读书、成长过程,帝王生涯、治政与理想,与后、妃、亲人、大臣等人的关系,如何投靠帝国主义势力以至逐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以及解放后艰难的思想改造过程等一一娓娓道出,其中颇多精彩的描述。溥仪的一生,做过三次皇帝,七年寓公,五年俘囚,经历十年战犯改造生活,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尝尽酸甜苦辣。封建统治者将溥仪培养成丧失人性、唯我独尊的天子,新社会又将他改造成普通公民,其间的经过与转变过程,本书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揭示的非常充分。另外,作者对于宫中上层的政治争斗与宫内奢糜的生活,也花费了大量笔墨,颇引人入胜。全书文笔朴实,叙事具体生动,条理清晰。作者撰述的均为自己和他人的亲历或目击,所征引的丰富的史料也多为专门的调查材料或档案资料,且绝大部分摘录的是原件,故翔实可信。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认识以及对历史的看法,也基本上客观公正。本书由群众出版社1964年出版。

《我的前半生》全部章节目录

(1)第一章 我的家世 一 醇贤亲王的一生
(2)第一章 我的家世 二 外祖父荣禄
(3)第一章 我的家世 三 慈禧太后的决定
(4)第一章 我的家世 四 摄政王监国
(5)第一章 我的家世 五 亲王之家
(6)第二章 我的童年 一 登极与退位
(7)第二章 我的童年 二 帝王生活
(8)第二章 我的童年 三 母子之间
(9)第二章 我的童年 四 毓庆宫读书
(10)第二章 我的童年 五 太监
(11)第二章 我的童年 六 我的乳母
(12)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一 袁世凯时代
(13)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二 丁巳复辟
(14)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四 不绝的希望
(15)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三 北洋元老
(16)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五 庄士敦
(17)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六 结婚
(18)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七 内部冲突
(19)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八 遣散太监
(20)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九 整顿内务府
(21)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十 紫禁城的末日
(22)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十一 在北府里
(23)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十二 三岔口上的抉择
(24)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十三 由“使馆区”到“租界”
(25)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一 罗振玉的努力
(26)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二 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27)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三 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28)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四 东陵事件
(29)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五 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30)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六 郑孝胥的理想
(31)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七 “行在”生活
(32)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一 不静的“静园”
(33)第五章 潜往东北 二 日本人意见分歧
(34)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三 夜见土肥原
(35)第五章 潜往东北 四 白河偷渡
(36)第五章 潜往东北 五 在封锁中
(37)第五章 潜往东北 六 所见与所思
(38)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七 会见板垣
(39)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一 傀儡戏开场
(40)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二 尊严与职权
(41)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三 订立密约以后
(42)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四 《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43)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五 第三次做“皇帝”
(44)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六 幻想的破灭
(45)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七 吉冈安直
(46)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八 几个“诏书”的由来
(47)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九 家门以内
(48)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十 大崩溃
(49)第七章 在苏联 一 疑惧和幻想
(50)第七章 在苏联 二 放不下架子
(51)第七章 在苏联 三 我不认罪
(52)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一 我只想到死
(53)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二 初到抚顺
(54)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三 我离开了家族
(55)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四 搬到哈尔滨
(56)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五 写自传与献“宝”
(57)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六 小家族起变化
(58)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七 坦白从宽
(59)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八 糊纸盒
(60)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九 检察人员来了
(61)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十 东北人民的灾难和仇恨
(62)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十一 “自作孽,不可活”
(63)第九章 接受改造 一 怎样做人?
(64)第九章 接受改造 二 问题在自己身上
(65)第九章 接受改造 三 不可衡量的人
(66)第九章 接受改造 四 变化说明了一切
(67)第九章 接受改造 五 会见亲属
(68)第九章 接受改造 六 日本战犯
(69)第九章 接受改造 七 “世界上的光辉”
(70)第九章 接受改造 八 再次参观
(71)第九章 接受改造 九 劳动与乐观
(72)第九章 接受改造 十 考验
(73)第九章 接受改造 十一 特赦

猜你喜欢
  辽纪·田汝成
  病榻遗言·高拱
  宋史全文·佚名
  崇陵传信录·恽毓鼎
  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费行简
  旧典备征·朱彭寿
  象台首末·胡知柔
  补后汉书年表·熊方
  东归日记·方士淦
  馥芬居日记·王汝润
  凤洲杂编·王世贞
  八旬万寿盛典·阿桂
  汉制考·王应麟
  中华民国宪法·佚名
  管子传·梁启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何澹·唐圭璋

      澹字自然,括苍人。绍兴十六年(1146)生。乾道二年(1166)进士。淳熙二年(1175),授秘书省正字。三年(1176),武学谕。四年(1177),校书郎。九年(1182),秘书丞。十二年(1185),将作少监。十五年(1188),国子祭酒。绍熙元年(11190),右谏议大夫。庆元

  • 二集卷八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一古今体七十八首【戊寅七】至避暑山庄作?奉慈舆又驻兹尧年宝额至今垂本予起爱起敬处值此宜风宜月时虫是秋音喧砌角山犹古色罨帘眉也知吟兴行将发且复从容藴

  •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陈寿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也。初为州郡吏,有容貌计略,善于应对。从孙坚征伐,讨黄巾于宛、邓,破董卓于阳人,攻城野战,身被创夷。坚薨,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策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等,转下秣陵、湖孰、句容、

  • 卷四百五十九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起哲宗元祐六年六月壬辰盡是月乙巳   六月壬辰,疏決在京及開封府界諸縣繫囚,自雜犯死罪遞降一等,至杖釋之。先是,四月末,王巖叟移簡劉摯,請早疏決。摯答云:「即商量。」蓋自元祐以來,多四月以前,今歲差遲,諸司繫囚殆千人,

  • 名山藏卷之九十九·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本行记(下)◆本行记(下)杜环李疑程平李得成周炳刘谨姚伯华陈圭朱煦乐枅孙惟中刘昱周敖(父子)洪祥王原容师偃顾复张鹏赵时中王允黄锺

  • 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三 列传二十三·纪昀

    列传唐 【二十三】○唐二十三王方庆【俌遂】 韦思谦【承庆 嗣立 恒济 宏景】陆元方【象先 景倩 景融希声 余庆 璪】 王及善李日知 杜景俭 李怀远【景伯彭年】豆卢钦望【史务滋 崔元综周允元】王方庆韦思

  • 陈继儒传·张廷玉

    陈继儒,字仲醇,松江府华亭人。自幼即聪明异常,能写文章,同郡徐阶特别器重他。长大成人为生员,与董其昌齐名。太仓王锡爵延请继儒去与其子王衡共读书于支硎山。王世贞也非常重视继儒,三吴名士都争着与他结为师友。继儒刚二十

  • 甲、印·佚名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之印福建台湾布政使印镇守福建台湾总兵官印台湾府印台南府印台北府印台湾县印苗栗县印云林县印彰化县印恒春县印安平县印凤山县印嘉义县印新竹县印宜兰县印淡水县印台湾打狗税务司印福建等处承宣

  • 帝系七·徐松

    宗室杂录【经进总类会要】:隆兴元年正月二十一日,崇庆军承宣使、新知大宗正事、安定郡王令 言:「宗子散居州县,皆仰俸廪。累降旨挥,令按月支给,而长吏不切奉行。欲望戒敕,无至拖积。尚或违戾,许经台省陈诉。庶几获沾实惠,不

  • 春秋集传辨疑卷七·陆淳

      文元年天王使叔服来防塟  谷梁曰重天子之礼也赵子曰夫子意在辨是非岂惟重之而已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左氏曰缓也按此正合五月之礼也  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  谷梁曰礼有受命无来锡命锡命非正也赵子曰

  • 卷十七·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十七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宪问宪问耻章 张彦陵曰按行已有耻是狷者事然狷者有所不为只了得一身的勾当不知士君子任天下之责当思大有为以建立于当世故夫子

  • 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之诞生·太虚

    ──三十四年底在渝寓作──慨自全面抗日战兴,京沪未几沦陷,中国佛教会即告停顿。东南北各省县区域,多渐次阻隔不通。佛教寺僧信徒,固与一般人民同处敌伪蹂躏之下,沉痛莫伸!而西南北大后方佛教僧徒,亦因失去全国性佛教机构之

  • 佛说六道伽陀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归命一切佛  及诸菩萨众  愿开正智慧  忆念佛功德  归依三界尊  身口意三业  所作善不善  为彼作分别  彼人受果报  无有主宰者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八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八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狱品第二十三更生一过现未来世  众生还往生退起及轮转  佛世尊证见诸业不唐捐  有果报不失随时处成熟  圣智者自觉瞿昙知此说  八种大地狱世尊悉证见 

  • 武溪集·余靖

    诗文别集。北宋余靖撰。二十卷。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天圣进士。少以文学称乡里。曾官右正言、桂州知州、集贤院学士、工部尚书。范仲淹被贬时,谏官御使均不敢言。靖上书反对,与尹洙、欧阳修同被贬逐。与

  • 法帖刊误·黄伯思

    书法著作。北宋黄伯思撰。二卷。黄伯思为北宋著名学者,著有《东观余论》。在此书以前,著名书法家米芾将《淳化阁帖》加以鉴定。一一评其真伪,为鉴定自古以来法书真迹奠定了基础。但米芾多以意断,考证不够。伯思取芾之所定

  • 常语笔存·汤斌

    一卷。清代汤斌(1626—1687)撰。作者学说源于清代学者孙奇逢,介于朱陆二派之间。此书共有二十多条目,均是作者关于“存心”、“养性”、“稽古”、“敬身”等方面的心得。“常语”意为常用通行之言论。书后附有作者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