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章 潜往东北 四 白河偷渡

动身日期是十一月十日。按照计划,我必须在这天傍晚,瞒过所有的耳目,悄悄混出静园的大门。我为这件事临时很费了一番脑筋。我先是打算不走大门,索性把汽车从车房门开出去。我命令最亲近的随侍大李去看看能不能打开车房门,他说车房门久未使用,门外已经被广告招贴糊住了。后来还是祁继忠想出了个办法,这就是把我藏进一辆跑车(即只有双座的一种敞篷车)的后箱里,然后从随侍里面挑了一个勉强会开车的,充当临时司机。他自己坐在司机旁边,押着这辆“空车”,把我载出了静园。

在离静园大门不远的地方,吉田忠太郎坐在一辆汽车上等着,一看见我的汽车出了大门,他的车便悄悄跟在后面。

那时正是天津一騷一乱事件的第三天。日本租界和邻近的中国管区一带整日戒严。这次一騷一乱和戒严,究竟是有意的布置还是偶合,我不能断定,总之给我的出奔造成了极为顺利的环境。在任何中国人的车辆不得通行的情况下,我这辆汽车走到每个路口的铁丝网前,遇到日本兵阻拦时,经后面的吉田一打招呼,便立刻通过。所以虽然祁继忠找来的这个二把刀司机技术实在糟糕(一出静园大门车就撞在电线杆子上,我的脑袋给箱盖狠狠碰了一下,一路上还把我颠撞得十分难受),但是总算顺利地开到了预定的地点——敷岛料理店。

汽车停下之后,祁继忠把开车的人支到一边,吉田过来打开了车箱,扶我出来,一同进了敷岛料理店。早等候在这里的日本军官,叫真方勋大尉,他拿出了一件日本军大衣和军帽,把我迅速打扮了一下,然后和吉田一同陪我坐上一部日军司令部的军车。这部车在白河岸上畅行无阻,一直开到一个码头。车子停下来之后,吉田和真方勋扶我下了车。我很快就看出来,这不是日租界,不觉有点发慌。吉田低声安慰我说:“不要紧,这是英租界。”我在他和真方勋二人的夹扶下,快步在水泥地面上走了一段,一只小小的没有灯光的汽船出现在眼前。我走进船舱,看见了郑孝胥父子俩如约候在里面,心里才稳定下来。坐在这里的还有三个日本人,一个是上角利一,一个是从前在升允手下做过事的日本浪人工藤铁三郎,还有一个叫大谷的,现在忘了他的来历。我见到了船长西长次郎,知道了船上还有十名日本士兵,由一个名叫诹访绩的军曹带领着,担任护送之责。这条船名叫“比治山丸”,是日军司令部运输部的。为了这次特殊的“运输”任务,船上堆了沙袋和钢板。过了二十年之后,我从日本的《文艺春秋》杂志上看到了工藤写的一篇回忆录。据他说当时船上暗藏了一大桶汽油,准备万一被中国军队发现,无法脱逃的时候,日本军人就放火烧,,让我们这几个人证与船同归于尽。那时我的座位距离汽油桶大概不会超过三米远,我还认为离着“幸福”是越来越近了呢!

吉田和真方勋大尉离开了汽船,汽船离了码头。电灯亮了,我隔窗眺望着河中的夜景,心中不胜感慨。白天的白河我曾到过几次,在东北海军毕庶澄的炮舰上和日本的驱逐舰上,我曾产生过幻想,把白河看做我未来奔向海洋彼岸,寻找复辟外援的通路。如今我真的航行在这条河上了,不禁得意忘形,高兴得想找些话来说说。

可是我高兴得未免太早,郑垂告诉我:“外国租界过去了,前边就是中国人的势力。军粮城那边,可有中国军队守着哩!”

听了这话,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看看郑氏父子和那几个日本人,全都板着脸,一语不发。大家在沉默中过了两个小时,突然间从岸上传来一声吆喝:“停——船!”

像神经一下子被切断了似的,我几乎瘫在地上。舱里的几个日本兵忽噜忽噜地上了甲板,甲板上传来低声的口令和零乱的脚步声。我探头到窗外,看见每个沙包后都有人伏着,端槍做出准备射击的姿势。这时我觉出船的行速在下降,航向好像是靠近河岸。我正不解其故,忽然电灯全熄了,岸上响起了槍声,几乎是同时,机器声突然大作,船身猛然加速,只觉一歪,像跳起来似地掠岸而过,岸上的喊声,槍声,渐渐远了。原来日本人早准备好了这一手,先装作听命的样子,然后乘岸上不备,一溜烟逃过去了。

过了一会,灯光亮起来,舱里又有了活气。半夜时到了大沽口外。在等待着商轮“淡路九”出口外接我们的时候,日本兵拿出了酱汤、咸白菜和日本酒。郑孝胥活跃起来了,高谈其同文同种的谬论,把这一场惊险经历描绘成“英雄事业”的一部分。他和日本兵干杯,诗兴大发,即兴吟了一首诗道:

同洲二帝欲同尊,七客同舟试共论;

人定胜天非浪语,相看应在不多言。

因为这天晚上吃了大米和大麦合制的日本饭,郑孝胥后来刻了两个图章给我,一个是“不忘在莒”,一个是“滹沱麦饭”。前者是借鲁昭公奔莒的故事,暗示我安不忘危,别忘了我和他在一起的这一晚;后者是借刘秀败走滹沱河,大树将军冯异为他烤衣服、做麦饭充饥的故事。郑孝胥把我比做刘秀,他自己自然是比做大树将军了。

郑孝胥这天晚上的高兴,除了由于他成了一个胜利者外,大概还有另一层不便说出的原因,这就是他从日本军政的表面摩擦和分歧中,比任何人更早地看出了他们的一致。在我会见土肥原后的第二天(十一月三日),他的日记上写道:

大七(即郑垂)至日本领事馆,后藤言:土肥原谓此来即为迎上赴奉天,领事馆可佯为不知。

二次大战后被发现的日本外务省的档案,其中有十一月六日外相币原给天津桑岛总领事的一封密电稿,说明了白河偷渡的戏剧性:

关于拥戴宣统帝的运动。认为如果过度拘束皇帝的自由,对内、外的关系反会不好。曾把这种意见在外务方面协议过,外务方面虽然也同意,但关于满洲目前的局势,各方面都有拥戴皇帝的运动,因此,对于帝国国策的执行上,难保不受到连累。同时,皇帝身边的保护也属必要,所以做了相当的警备。再外务方面也表示,现在满洲方面的政局,也稍安稳,东三省的民众总的意志,也想拥戴皇帝。如果对于国策的执行没有妨碍,听其自然也无不可。

猜你喜欢
  志第三 礼仪三·刘昫
  列传十三·薛居正
  卷二百七十一·列传第一百五十九·张廷玉
  ●卷中·郑文宝
  第四十八回 义儿北上引侣呼朋 词客南来直声抗议·蔡东藩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卷三十五·叶盛
  卷九·张守节
  卷三·欧阳昱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
  夏侯详传·姚思廉
  耶律夷腊葛传·脱脱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四·佚名
  吏学指南卷之四·徐元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六·彭定求

        卷246_1 【海上寄萧立】独孤及   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   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海西望京口,

  • 卷一百七十二·彭定求

        卷172_1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李白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

  • 列传卷第四十 高丽史一百二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一。○孔子作春秋尤严于乱臣贼子及据地以叛者其诛死者而不贷所以戒生者于后也。 夫人臣忠顺则荣其身保其宗而美名流于后叛逆者未有不脂

  • 张克俭传·张廷玉

    张克俭,字禹型,山西屯留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辉县知县。六年春,农民义军进攻武安,守备曹鸣战死。又进攻辉县,克俭固守。义军屯于百泉书院,三日后撤去。克俭升兵部主事。崇祯十二年(1639),升湖广佥事,监郧阳、襄阳诸军。杨

  • 卷一百二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 朱批袁继?奏摺 加总兵官衔驻防哈密陕西洮岷副将【臣】袁继?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准署甘州提【臣】田畯咨蒙兵部劄开奉旨现在驻防哈密陕西洮岷副将袁继?着加总兵衔一应事务会

  • 卷四十二蠲赈一·冯煦

    恩蠲发帑赈恤缓征光绪改元以来,蠲缓钱粮、漕米及发帑赈恤恭纪。元年三月,奉上谕:"朕寅绍丕绪,抚乂万方,敬念列圣御极之初,蠲免积逋,覃敷开泽,诚以民为邦本,厚民生,正所以培元气也。允宜恪遵成宪,特沛恩纶,所有各直省民欠钱粮,即着

  • 明鉴易知录卷八·吴楚材

    明纪世宗肃皇帝编 壬午,世宗皇帝嘉靖元年,春正月,郊祀甫毕,清宁宫小房灾。纪 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上言:“火起风烈,此殆天意。况迫清宁后殿,岂兴献帝、后之加称,祖宗神灵容有未悦乎?”上乃议称孝宗为“

  • 卷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十一   宋 李樗黄櫄 撰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音云】出其闉【音因】闍【音都】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

  • 磬氏/车人·佚名

    磬氏制作磬,[股、鼓]弯曲的度数为一矩半。以股的宽度作为一,股的长度就是二,鼓的长度则为三。把股的宽度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鼓的宽度;把鼓的宽度分成三等分,用一等分作为磬的厚度。[磬发出的声音]太清就琢磨它的两面

  • 论将第四·吴起

    论将,就是论述对将领的要求和判断。全篇共五节,前三节论述对己方将领的要求,后两节论述对敌方将领的判断。23、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

  • 答薛集芙先生书·太虚

    集芙先生大鉴:展诵来书,莫名钦佩!意人道之可望善存者,端在少数士夫之尚有此种心德耳。太虚谬荷称扬,非所克当,第平居亦尝引是为怀,其所学散见于拙著道学论衡,觉社丛书,海潮音杂志诸书,计垂察及之矣。改正伦理学说基础之大论,太虚

  • 阿兰那行与养成僧宝·太虚

      佛法中修学的道场,向来可有二种:一种是佛世时代的祗园和竹林精舍等,佛常聚集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或百万人俱,在那里谈经说法,坐禅行道,等于现在的丛林。还有一种是阿兰若,亦作阿兰那,金刚经所谓:‘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是

  • 学治识端·徐寿兹

    孔子有言吾欲託之空文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夫言固易易夸诈曼衍用相标尚第聆之亦且纚纚然其有序洋洋乎而莫得其涯涘顾治世之术弗贵焉彼特知有言耳其非人人心中之所欲而己之纡廻笃慎反覆商榷以出之者也学治识端者元和

  • 采石瓜洲记·蹇驹

    绍兴辛巳,金人渝盟。先是,遣使贺大中节,登对出悖语要将相大臣,乞割两淮襄汉之地。朝廷骇愕。上命宰相就都堂宣其悖语,侍从台谏备边之策。宰相又宣圣语:"今日更不问和与守,只问战当如何?"金已提兵驻汝州之温汤,示渡江汉,从上流以

  • 只麈谈·胡承谱

    《只麈谈》卷上及《续只麈谈》卷上内容是证经考史与诗话文评之类,包括写人情、述物理、叙风土之类,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从中亦一窥作者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只麈谈》卷下及《续只麈谈》卷下共计小说42则,内容相对集中。

  • 诗集传·苏辙

    二十卷。苏辙撰。苏氏在《诗集传·自序》中认为《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凡此皆毛氏之学而卫宏之所集录也。”由此提出《小序》的首句为子夏所作,其下为毛氏门人所作,并由东汉时人卫宏所集录的说法。后世广泛流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梵名Pa=n~cavim!s/ati -sa^hasrika^-prajn~a^pa^=ramita^ 。凡二十七卷(或三十卷、四十卷),计九十品。后秦鸠摩罗什译。又称大品般若经、新大品经、大品经、摩诃般若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本经即大般若经之第二分(卷四○

  • 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佚名

    元天竺沙门唧捺铭得哩连得啰磨宁及真智等译,出有坏住三十三天,与大比丘,并大菩提勇识,及天主帝释等集。入普观顶髻三昧,从顶髻中,出现如是总持密咒法行。后有赞叹祷祝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