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二 日本人意见分歧

还不等静园里商量出一致意见来,日本驻津总领事馆的后藤副领事,第二天便找上了门。他们对我去日本兵营的事全知道了。总领事馆表示,他们对我的心情和处境是完全理解的,但我最好是慎重从事,现在不要离开天津;他们负有保护的责任,不得不作这个劝告。

从这天起,这位后藤副领事不是直接来见我,就是找陈宝琛舅甥或是郑孝胥父子,进行劝阻。另方面,日本驻屯军的通译官吉田,却一再向我宣传,说日本军方决心支持我上台,我最好立刻动身出行。

这时我对于日本军政双方有了新的看法,和陈宝琛那一伙人的看法有了分歧。陈宝琛一向认为文人主政是天经地义,所以他只肯联络日本芳泽公使,他的外甥只肯和领事馆以及东京的政友会人物来往。这时他坚决主张,如果东京方面没有表示,千万别听军人们的话。我的看法则不同,认为现在能决定我的命运的不是日本政客,而是军人。我并没有什么高深的见解和情报,我是从当前摆着的事实上看出来的。我看到日本人一方面在外交上宣称,准备和南京政府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中日纠纷”,另方面关东军却一路不停地前进,攻击退却着的中国军队。我那时虽然还不太明白,这和蒋介石、汪一精一卫们一边嚷着抵抗,一边把国土让给敌人,原都是用以欺世的两面手法,但我能看出决定问题的还是日本军人。陈宝琛指出国际列强的暧昧态度可虑,这也和我的感觉不同。我去过日本兵营后不多天,英国驻津军队司令官牛湛德准将忽然来到静园访问。他对“九一八”事变给我造成的机会,表示了“私人的祝贺”,并且说:“如果陛下能在伟大的满洲重新登极,陛下的仆人牛湛德,愿意充当龙旗下的一名士兵。”这话使我更加相信郑孝胥说的英方袒日的消息。牛湛德来访之后,庄士敦也突然和我久别重逢,据他说这回是代表英国外交部,来办理废款和归还威海卫的余留问题,顺便前来看望看望我。他为我的“前途”表示高兴,同时请我为他的著作《紫禁城的黄昏》书稿作一篇序文,他说,他将在这书的最末添上一章,叫做“龙归故里”。

刘骧业和佟济煦先后从东北带来的消息,对我也是一种鼓舞。佟济煦先回来说,,他和沈一陽一的遗老袁金销等人见了面,都认为时机已至,不必迟疑。接着刘骧业也来了,虽然他没有能见到内田康哉和本庄繁,这有点令人失望,但他见到了板垣和金梁,证实了罗振玉和上角利一并不是骗人的。金梁对他表示的尤其乐观:“奉天一切完备,惟候乘舆临幸。”他也去过吉林,证实罗振玉说的不错,日本军队已控制了全省,熙洽等人随时准备响应复辟。

除了这些之外,当时出现的一些谣言也在促使我急于动身。那时天津的新闻界消息非常灵通,我去日本兵营的事,很快就传到了社会上,有的报纸甚至报道了我已乘轮到了东北。与此同时,不知从哪里传来谣言,说中国人要对我有不利的举动。因此我更觉得不能在天津呆下去了。

我派郑垂去拜会日本总领事桑岛,说既然时机不至,我就不一定一直去奉天,不妨先到旅顺暂住,这总比在天津安全一些。桑岛立刻表示,到旅顺去也不必要。他叫郑垂转告我,满铁总裁内田康哉也不同意我现在动身,内田是日本政界的老前辈,日本军部对他也是尊重的,因此还是慎重从事的好,至于安全,他愿负完全责任。最后说,他要和驻屯军司令官香椎交换一下意见。第二天,副领事来找郑垂说,桑岛和香椎商量过了,意见一致,都不主张我现在离开天津。

我听了这消息觉得非常胡涂,为了弄清真相,不得不把那位司令部的通译官请来。不料吉田的回答却是,所谓总领事和司令官的会商,根本没这么回事,香椎司令官主张我立刻随上角利一走。他给我出了个主意,由我亲笔写信给司令部,把坚决要走的态度告诉他。我在胡里胡涂中写了这封信。可是不知怎么弄的,日本总领事又知道了,连忙来找陈宝琛、郑孝胥探听有没有这回事,那封信是真的还是假的?……

我对日本军政两界的这种摩擦非常生气,可是又没什么办法可想。这时二次去东北的刘骧业来了信,说是探得了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的真正意思:现在东北三省尚未全部控制,俟“三省团结稳固,当由内田请上临幸沈一陽一”。既然决定命运的最高权威有了这样的表示,我只好遵命静候。

从那以后,我多少明白了一点,不仅天津的领事馆与驻屯军之间意见分歧,就连关东军内部步调也不太一致。我对某些现象不由得有些担心:前恭亲王溥伟在日本人的保护下祭祀沈一陽一北陵,辽宁省出现了“东北地方维持会”的组织,旧东北系重要人物减式毅在受着关东军的“优待”,前民国执政段祺瑞的行踪消息,又出现于报端,传闻日本人要用他组织北方政权。假如我当时知道日本人曾一度想用段祺瑞,又一度要用“东北行政委员会”的空架子,又一度要用溥伟搞“明光帝国”(这是很快就知道的),以及其他的一些可怕的主意,我的心情就更加难受了。

我给了罗振玉和上角利一“暂不出行”的答复之后,度日如年地等着消息。在等待中,我连续发出“谕旨”,让两个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侄子宪原、宪基到东北宣抚某些蒙古王公,赏赐首先投靠日本占领军的张海鹏、贵福等人以美玉。我根据日本武官森纠的请求,写信给正和张海鹏对抗的马占山和具有民族气节的另一些蒙古工公,劝他们归降。我封张海鹏为满蒙独立军司令官,马占山为北路总司令,贵福为西路总司令,赐宪原、宪基等以大佐军衔。我预备了大批写着各种官衔的空白封官谕旨,以备随时填上姓名……

特别应当提到的一件事,是我按照郑孝胥的意见,直接派人到日本去进行活动。自从罗振玉遭到我的拒绝,快快离去之后,郑孝胥一变表面上的慎重态度,由主张观望变成反对观望,主张积极行动了。这时他认为在日本和铃木、南次郎以及黑龙会方面所谈的那个时机已经到来,是提出要求的时候了,同时,他大概也看出了有人在和我竞争着,所以主张派人到东京去活动。我对这种突然的变化不但不惊异,反而十分高兴。我背着陈宝琛,采纳了郑孝胥的意见,派了日本人远山猛雄去日本,找刚上台的陆相南次郎和“黑龙会”首领头山满进行联络。我根据郑孝胥起的草,用黄绢亲笔给这两个大人物各写了一封信。后来,一九四六年在东京国际法庭上南次郎拿出了这封信,给律师作为替他辩护的证据。我因为害怕将来回到祖国会受到审判,否认了这封信,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可惜此信的原文现在没有得到,只好暂时从日本书籍上转译如下:

此次东省事变,民国政府处措失当,开衅友邦,涂炭生灵,予甚悯之。 兹遣皇室家庭教师远山猛雄赴日,慰视陆军大臣南大将,转达予意。我朝以不忍目睹万民之疾苦,将政权让之汉族,愈趋愈紊,实非我朝之初怀。

今者欲谋东亚之强固,有赖于中日两国提携,否则无以完成。如不彻底解决前途之障碍,则殷忧四伏,永无宁日,必有赤党横行,灾难无穷矣。

辛未九月一日(十月十一日)

宣统御玺

今上御笔   郑孝胥(签字)

我就这样地一边等待,一边活动着。这封信由远山猛雄带走了三个多星期之后,我终于等到了郑孝胥在自己的日记里所写的这一天:

九月辛百二十三日(十一月二日)。诣行在。召对。上云:“商衍瀛来见,言奉天吉林皆望这幸;吉田来言,土肥原至津,与司令部秘商,谓宜速往。”对曰:“土肥原为本庄之参谋,乃关东军中之要人,果来迎幸,则不宜迟。”明日以告领事馆。夜召土肥原。……

猜你喜欢
  卷十四·毕沅
  ●序·梁章钜
  卷四十九下·朱熹
  卷十一·商辂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卷十六·郝经
  第三卷 咸丰(上)·缪荃孙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六。·金富轼
  吕文显传·李延寿
  郭衍传·李延寿
  张希崇传·薛居正
  ●跋·刘衡
  枣林杂俎义集·谈迁
  三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出 媒复·孟称舜

    【风入松慢】〔外、老旦上〕门阑喜气看何如,如何音信还无?计程遥把归期数,算今宵,定返门闾。〔生上〕梦里佳音来到,醒来依旧萧疏。〔外〕凡事由来系夙因,〔老〕况复婚姻百世亲。〔生〕青鸟未传云外信,红鸾难照月中人。〔外〕

  • 乐府雅词巻中·曾慥

    (宋)曾慥 编兰陵王周美成栁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畨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惜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歳来攀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趂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逓便数驿望人在

  • 卷一百二十六·志第七十九·乐一·脱脱

        ◎乐一   有宋之乐,自建隆讫崇宁,凡六改作。始,太祖以雅乐声高,不合中和,乃诏和岘以王朴律准较洛阳铜望臬石尺为新度,以定律吕,故建隆以来有和岘乐。仁宗留意音律,判太常燕萧言器久不谐,复以朴准考正。时李照

  • 附录·陆深

    史通会要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陆深撰深有南巡日录巳著录深尝以唐刘知几史通刋本多误为校定之凡补残刓谬若干言又以其因习上篇缺佚乃订正曲笔鉴识二篇错简类为一篇以还之复采其中精粹者别纂为会要三卷而陮以后人论史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弘治十七年六月庚申朔朝鲜国王李忄隆遣陪臣礼曹参判申用溉奉表文方物来贺万寿圣节赐宴并织金衣彩叚等物有差○襄王祐材薨王简王庶长子母夫人张氏成化十五年生十七年封世孙弘治四年袭封襄王至是薨年三十一讣闻輙朝三日

  • 卷之六十九·佚名

      顺治九年。壬辰冬。十月。己亥朔。祭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颁顺治十年时宪历  ○顺天府举行乡饮酒礼。  ○叙辰州战功。加总兵官都督同知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徐勇、左

  • 卷四·郭居仁

    <史部,纪事本末类,蜀监> 钦定四库全书 蜀监卷四 宋 郭允蹈 撰 晋王濬自蜀平吴 晋武帝泰始十年吴大司马陆抗卒 抗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国之蕃表既处下流受敌二境若敌?舟顺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悬也此乃社稷安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宦官亡汉【党铜之祸 董卓之乱】汉和帝永元四年窦宪兄弟专权帝以朝臣上下莫不附宪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不事豪党遂与定议诛宪【事见窦氏专恣】郑众迁大长秋帝策勲班赏众每辞多受少帝由是贤之常与之议论政事

  • 薛向传·脱脱

    薛向,字师正。以祖荫任太庙斋郎,又为永寿主簿,权京兆户曹。有一个胡商带了二箧银子,又拿出了枢密使王德用的信,说是给他弟弟的。薛向当时正好监税,对这事感到怀疑,说“:哪里有大臣要寄家书而委托胡人的呢?”遂把胡商抓起来审讯

  • 卷三·顺治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三谦徳天聪十年丙子三月庚申内院诸臣拟新筑开城城门名曰扬威昭徳永安兴化定逺进呈御览上曰此等矜夸僭越之字素与朕意不合兴之扬之定之悉在于天非人

  • 第四节 契丹北去·吕思勉

    契丹太宗既灭晋,明年,正月朔日,至汴。是日入宫,至昏复出,次于赤冈。在开封东北。五日,降晋少帝为负义侯。七日,复入,居于大内。以李崧为西厅枢密使,冯道为太傅,左仆射和凝及北来翰林学士承旨张砺为宰相。二月朔日,服汉法服,出崇元

  • 王霸第十一·荀况

    [题解]本篇论述了要称王天下所必须实行的一系列政治措施,如守要领,立礼法,讲道义,明名分,择贤相,用能人,取民心等等;同时,篇中兼述了霸道与亡国之道以与王道相观照。[原文]11.1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1):人主者,天下之利势

  • 卷二十七上·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七上宋 杨复 撰祭綂上 祭礼十一上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

  • 卷之五·张居正

    盘庚上盘庚,是成汤十世孙。盘庚因河患,迁都于殷,反覆诰谕臣民以图迁之意。史臣录其书为三篇,这是头一篇,记未迁时告谕臣民的说话。【原文】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直解】殷,是地名,即今河南府偃师县地方。

  • 庄公·庄公十四年·左丘明

    【经】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夏,单伯会伐宋。秋七月,荆入蔡。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传】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夏,单伯会之,取成于宋而还。郑厉公自栎侵郑,及大陵,获傅瑕。傅瑕曰:「苟舍

  • 华严还源观疏钞补解(并序)·净源

      晋水沙门 净源 述夫宗经为观传诸后嗣以教类之略有三焉昔帝心尊者集法界观门则宗乎化教矣澄照律师述净心戒观则宗乎制教矣若乃化制并宗性相互陈唯贤首国师妄尽还源兼而有之故其圆顿之机权小之流悉皆普被耳源景佑

  • 入众日用(无量寿禅师日用小清规)·宗寿

    出尘离俗。圆顶方袍。大率经历丛林。切要洞明规矩。举措未谙法度。动止不合律仪。虽是善友良朋。讵肯深锥痛札。循袭成弊。改革固难。致令丛席荒凉。转使人心懈怠。屡见寻常目前过患。遂集百丈。见成揩模。原始要终。

  • 月亮宝石·柯林斯

    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柯林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写于1868年,采用了各个人物分头叙述不同的故事,再将它们连贯起来的写法。故事讲了1799年,英国侵略印度圣城西林加巴坦时,英军到处烧杀抢掠,胡作非为。英国军官汗卡什在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