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八 几个“诏书”的由来

在伪满学校读过书的人,都被迫背过我的“诏书”。在学校、机关、军队里,每逢颁布一种诏书的日子,都要由主管人在集会上把那种诏书念一遍。听人讲,学校里的仪式是这样的:仪式进行时,穿“协和服”①的师生们在会场的高台前列队肃立,教职员在前,学生在后。戴着白手套的训育主任双手捧着一个黄布包,高举过顶,从房里出来。黄布包一出现,全场立即低下头。训育主任把它捧上台,放在桌上,打开包袱和里面的黄木匣,取出卷着的诏书,双手递给戴白手套的校长,校长双手接过,面向全体展开,然后宣读。如果这天是五月二日,就念一九三五年我第一次访日回来在这天颁布的“回銮训民诏书”(原无标点):

①协和服是伪满公教人员统一的制服,墨绿色,荐任官以上还有一根黄色的绳子套在颈间,称为“协和带”。学校里的校长和训育主任,一般都有这根所谓“协和带”。——作者

朕自登极以来,亟思躬访日本皇室,修睦联欢,以伸积慕。今次东渡,宿愿克遂。日本皇室,恳切相待,备极优隆,其臣民热诚迎送,亦无不殚竭礼敬。衷怀铭刻,殊不能忘。深维我国建立,以达今兹,皆赖友邦之仗义尽力,以奠丕基。兹幸致诚佃,复加意观察,知其政本所立,在乎仁爱,教本所重,在乎忠孝;民心之尊君亲上,如天如地,莫不忠勇奉公,诚意为国,故能安内攘外,讲信恤邻,以维持万世一系之皇统。朕今躬接其上下,咸以至诚相结,气同道合,依赖不渝。朕与日本天皇陛下,一精一神如一体。尔众庶等,更当仰体此意,与友邦一心一德,以奠定两国永久之基础,发扬东方道德之真义。则大局和平,人类福祉,必可致也。凡我臣民,务遵朕旨,以垂万囗。钦此!

诏书共有六种,即:

一九三四年三月一日的“即位诏书”;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日的“回銮训民诏书”;

一九四○年七月十五日的“国本奠定诏书”;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的“时局诏书”;

一九四二年三月一日的“建国十周年诏书”;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的“退位诏书”。

“即位诏书”后来为第五个即“建国十周年诏书”所代替。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的“退位诏书”,那是没有人念的。所以主要的是四个诏书。学生、士兵都必须背诵如流,背不来或背错的要受一定惩罚。这不但是日本在东北进行奴化的宣传材料,也是用以镇压任何反抗的最高司法根据。东北老百姓如果流露出对殖民统治有一丝不满,都可能被借口违背诏书的某一句话而加以治罪。

从每一种诏书的由来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灵魂如何在堕落。前两个我在前面说过了,现在说一下第三个,即“国本奠定诏书”是怎么出世的。

有一天,我在缉熙楼和吉冈呆坐着。他要谈的话早已谈完,仍赖在那里不走。我料想他必定还有什么事情要办。果然,他站起了身,走到摆佛像的地方站住了,鼻子发过了一阵嗯嗯之声后,回头向我说:

“佛,这是外国传进来的。嗯,外国宗教!日满一精一神如一体,信仰应该相同,哈?”

然后他向我解释说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神裔,每代天皇都是“现人神”,即大神的化身,日本人民凡是为天皇而死的,死后即成神。

我凭着经验,知道这又是关东军正在通过这条高压线送电。但是他说了这些,就没电了。我对他的这些神话,费了好几天功夫,也没思索出个结果来。

事实是,关东军又想出了一件事要叫我做,但由于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正因发动的张鼓峰和诺门坎两次战事不利,弄得心神不宁,一时还来不及办。后来植田指挥的这两次战役都失败了,终于被调回国卸职。临走,他大概想起了这件事,于是在辞行时向我做了进一步的表示:日满亲善,一精一神如一体,因此满洲国在宗教上也该与日本一致。他希望我把这件事考虑一下。

“太上皇”每次嘱咐我办的事,我都顺从地加以执行,惟有这一次,简直叫我啼笑皆非,不知所措。这时,胡嗣瑗已经被挤走,陈曾寿已经告退回家,万绳栻已经病故,佟济煦自护军出事以后胆小如鼠,其他的人则无法靠近我。被视为亲信并能见我的,只有几个妹夫和在“内延”念书的几个侄子。那时,在身边给我出谋献策的人没有了,那些年轻的妹夫和侄子们又没阅历,商量不出个名堂来,我无可奈何地独自把植田的话想了几遍。还没想出个结果,新继任的司令官兼第五任大使梅津美治郎来了。他通过吉冈向我摊了牌,说日本的宗教就是满洲的宗教,我应当把日本皇族的祖先“天照大神”迎过来立为国教。又说,现在正值日本神武天皇纪元二千六百年大庆,是迎接大神的大好时机,我应该亲自去日本祝贺,同时把这件事办好。

后来我才听说,在日本军部里早就酝酿过此事,由于意见不一,未做出决定。据说,有些比较懂得中国人心理的日本人,如本庄繁之流,曾认为这个举动可能在东北人民中间引起强烈的反感,导致日本更形孤立,故搁了下来。后来由于主谋者断定,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在下一代的思想中就会扎下根,在中年以上的人中间,也会习以为常,于是便做出了这个最不得人心的决定。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件事不但引起了东北人民更大的仇恨,就是在一般汉奸心里,也是很不受用的。以我自己来说,这件事就完全违背了我的“敬天法祖”思想,所以我的心情比发生“东陵事件”时更加难受。

我当了皇帝以后,曾因为祭拜祖陵的问题跟吉冈发生过争执。登极即位祭祖拜陵,这在我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吉冈说,我不是清朝皇帝而是满蒙汉日朝五民族的皇帝,祭清朝祖陵将引起误会,这是不可以的。我说我是爱新觉罗的子孙,自然可以祭爱新觉罗的祖先陵墓。他说那可以派个爱新觉罗的其他子孙去办。争论结果,当然是我屈服,打消了北陵之行,然而我却一面派人去代祭,一面关上门在家里自己祭。现在事情竟然发展到不但祭不了祖宗,而且还要换个祖宗,我自然更加不好受了。

自从我在旅顺屈服于板垣的压力以来,尽管我每一件举动都是对民族祖先的公开背叛,但那时我尚有自己的纲常伦理,还有一套自我宽解的哲学:我先是把自己的一切举动看做是恢复祖业、对祖宗尽责的孝行,以后又把种种屈服举动解释成“屈蠖求伸之计”,相信祖宗在天之灵必能谅解,且能暗中予以保佑。可是现在,日本人逼着我抛弃祖宗,调换祖宗,这是怎么也解释不过去的。

然而,一种潜于灵魂深处的真正属我所有的哲学,即以自己的利害为行为最高准则的思想提醒了我:如果想保证安全、保住性命,只得答应下来。当然,在这同时我又找到了自我宽解的办法,即私下保留祖先灵位,一面公开承认新祖宗,一面在家里祭祀原先的祖宗。因此,我向祖宗灵位预先告祭了一番,就动身去日本了。

这是我第二次访问日本,时间在一九四○年五月,呆了一共只有八天。

在会见裕仁的时候,我拿出了吉冈安直给我写好的台词,照着念了一遍,大意是:为了体现“日满一德一心、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希望,迎接日本天照大神,到“满洲国”奉祀。他的答词简单得很,只有这一句:

“既然是陛下愿意如此,我只好从命!”

接着,裕仁站起来,指着桌子上的三样东西,即一把剑、一面铜镜和一块勾玉,所谓代表天照大神的三件神器,向我讲解了一遍。我心里想:听说在北京琉璃厂,这种玩艺很多,太监从紫禁城里偷出去的零碎,哪一件也比这个值钱,这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大神吗?这就是祖宗吗?

在归途的车上,我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回到长春之后,便在“帝宫”旁修起了一所用白木头筑的“建国神庙”,专门成立了“祭祀府”,由做过日本近卫师团长、关东军参谋长和宪兵司令官的桥本虎之助任祭祀府总裁,沈瑞麟任副总裁。从此,就按关东军的规定,每逢初一、十五,由我带头,连同关东军司令和“满洲国”的官员们,前去祭祀一次。以后东北各地也都按照规定建起这种“神庙”,按时祭祀,并规定无论何人走过神庙,都要行九十度鞠躬礼,否则就按“不敬处罚法”加以惩治。由于人们都厌恶它,不肯向它行礼,因此凡是神庙所在,都成了门可罗雀的地方。据说有一个充当神庙的“神官”(即管祭祀的官员),因为行祭礼时要穿上一套特制的官服,样子十分难看,常常受到亲友们的耻笑,有一次他的妻子的女友对他妻子说:“你瞧你们当家的,穿上那身神官服,不是活像《小上坟》里的柳录景吗?”这对夫妻羞愧难当,悄悄丢下了这份差事,跑到关内谋生去了。

关东军叫祭祀府也给我做了一套怪模怪样的祭祀服,我觉着穿着实在难看,便找到一个借口说,现值战争时期,理应穿戎服以示支援日本盟邦的决心,我还说穿军服可以戴上日本天皇赠的勋章,以表示“日满一德一心”。关东军听我说得振振有词,也没再勉强我。我每逢动身去神庙之前,先在家里对自己的祖宗磕一回头,到了神庙,面向天照大神的神龛行礼时,心里念叨着:“我这不是给它行礼,这是对着北京坤宁宫行礼。”

我在全东北人民的耻笑、暗骂中,发布了那个定天照大神为祖宗和宗教的“国本奠定诏书”。这次不是郑孝胥的手笔(郑孝胥那时已死了两年),而是“国务院总务厅”嘱托一位叫佐藤知恭的日本汉学家的作品。其原文如下:

朕兹为敬立建国神庙,以奠国本于悠久,张国纲于无疆,诏尔众庶曰:我 国自建国以来,邦基益固,邦运益兴,烝烝日跻隆治。仰厥渊源,念斯丕绩,莫不皆赖天照大神之种麻,天皇陛下之保佑。是以朕向躬访日本皇室,诚烟致谢,感戴弥重,诏尔众庶,训以一德一心之义,其旨深矣。今兹东渡,恭祝纪元二千六百年庆典,亲拜皇大神宫,回銮之吉,敬立建国神庙,奉祀天照大神,尽厥崇敬,以身祷国民福祉,式为永典,令朕子孙万世祗承,有孚无穷。庶几国本奠于惟神之道,国纲张于忠孝之教。仁爱所安,协和所化,四海清明,笃保神麻。尔众庶其克体朕意,培本振纲,力行弗懈,自强勿息。钦此!

诏书中的“天照大神之神麻,天皇陛下之保佑”,以后便成了每次诏书不可少的谀词。

为了让我和伪大臣们接受“神道”思想,日本关东军不怕麻烦,特地把著名神道家览克彦(据说是日本皇太后的神道讲师)请来,给我们讲课。这位神道家讲课时,总有不少奇奇怪怪的教材。比如有一幅挂图,上面画着一棵树,据他讲,这棵树的树根,等于日本的神道,上面的枝,是各国各教,所谓八纶—宇,意思就是一切根源于日本这个祖宗。又一张纸上,画着一碗清水,旁边立着若干酱油瓶子、醋瓶子,说清水是日本神道,酱油醋则是世界各宗教,如佛教、儒教、道教、基督教、回教等等。日本神道如同纯净的水,别的宗教均发源于日本的神道。还有不少奇谭,详细的已记不清了。总之,和我后来听到的关于一贯道的说法,颇有点相像。我不知日本人在听课时,都有什么想法,我只知道我自己和伪大臣们,听课时总忍不住要笑,有的就索性睡起觉来。绰号叫于大头的伪军政部大臣于深囗,每逢听“道”就歪着大头打呼噜。但这并不妨害他在自己的故乡照样设大神庙,以示对新祖宗的虔诚。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 阳尼 贾思伯 李叔虎 路恃庆 房亮 曹世表 潘永基 朱元旭·魏收
  卷二十九 志四·赵尔巽
  卷八·浦起龙
  青宫译语 全文·王成棣
  第十三回 诛邓奉惩奸肃纪 戕刘永献首邀功·蔡东藩
  卷之一·佚名
  卷之四百五·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二·佚名
  第三九四保结状同治十年十二月一二二一二--三·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五·阿桂
  ·庚戌岁试手谕·丁曰健
  张耀传·李百药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佚名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三·王世贞
  内官·朱元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七·志第四十·地理三·脱脱

        ◎地理三   ○陕西   陕西路。庆历元年,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熙宁五年,以熙、河、洮岷州、通远军为一路,置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又以熙、河等五州军为一路,通旧鄜延等五路,

  • 卷七十二·志第二十五·律历五·脱脱

        ◎律历五   ○步日躔   周天分:三百八十六万八千六十五、秒二。   周天度:三百六十五度。   岁差:一百二十五、秒二。   乘法:三十二。   除法:四百八十七。   秒法:一百。   求每日盈缩定

  • 卷一六六 梁紀二十二·司马光

      起旃蒙大淵獻(乙亥),盡柔兆困敦(丙子),凡二年。   敬皇帝紹泰元年(乙亥,公元五五五年)   春,正月,壬午朔,邵陵太守劉棻將兵援江陵,至三百里灘,部曲宋文徹殺之,帥其衆還據邵陵。   梁王詧卽皇帝位於江陵,改元大定;追尊昭明太

  • 名山藏卷之三十二·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坤则记三◆坤则记三宣宗废后胡氏宪宗废后吴氏世宗废后张氏景皇后汪氏○宣宗废后胡氏胡皇后济宁人宣宗废后也父荣生七女长女洪武初为女官给事掖庭颇见任使荣以故得官锦衣百户后荣第三

  •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七洪武三十一年夏四月丁丑朔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鸦勒隹稽程复贡马及硫黄○户部奏改铸造钞铜板自二十文至五十文共六十三板并印钞正背铜印○罢回回钦天监○庚辰五军都督府及兵部臣奏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正德二年二月乙亥朔○丙子命陕西西安等八府清出当角□羊南方军士改编新设宁夏后卫及兴武营守御千户所补伍操备满千人乃止从总制都御史杨一清请也○丁丑释奠先师孔子遣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焦方行礼○戊寅祭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庚子朔以孟冬时享 太庙礼官请 圣驾躬临致祭诏遣公徐文璧恭代遣侯吴继爵徐文炜分献于雨庑○颁赐四辅臣及讲官刘元震等历日有差○海虏入犯甘肃参将达云游击白泽设伏邀击馘首虏六百七十余级○大学士赵

  • 卷之五百三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年。甲辰。八月。丁未朔。上诣颐年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庚戌皆如之。  ○祭先师孔子。遣署兵部尚书长庚行礼。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浙江漕弊日深吏治日坏请旨

  • 刘焕传·脱脱

    刘焕,字德文,是中山人。宋代末年战事纷起,城中缺粮很久了,刘焕年纪还小,煮米麦的糠屑充饥,自己喝其清汤,把稠的供他的母亲,乡亲们对此很是惊奇。稍稍长大,刘焕开始学习,天气严寒拥在粪火边读书,从不知疲倦,更不懈怠。天德元年(114

  • 耿端义传·脱脱

    耿端义,字忠嗣,博州博平人。大定二十八年(1188)中进士。调任滑州军事判官,历任上洛县令,安化、顺义军节度判官,补任尚书省令史,升汾阳军节度副使,改任都转运司户籍判官,转任太常博士,升太常丞兼秘书郎,又升左司员外郎,历任太常少

  • 张鲸传·张廷玉

    张鲸,新城人,属太监张宏名下。内竖刚一入宫,必须投靠某个大..为主人,称为名下。冯保专权用事时,张鲸嫉妒他受宠,便为皇上献计谋害他。张宏对张鲸说“:冯公是前辈,而且有骨气,不宜除去他。”张鲸不听。陷害逐出冯保后,张宏遂取代

  • 卷二百八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諡号汉哀帝时郎中令冷襃黄门郎段犹等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各供厥职又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

  • 十五年·佚名

    (甲辰)十五年大明成化二十年春正月1月1日○己丑,百官分半進表裏,一半詣景福宮,進表裏于兩大妃殿。○永安道觀察使李淑琦來啓曰:「近者兀狄哈等,聚徒衆,攻殺會寧城底斡朶里等,掠畜産而去。臣給鹽、布等物,存撫之。舊例,斡朶里若遇

  • 卷二十二·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二十二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成公二经【甲戌】四年春宋公使华元来聘【林宋使聘鲁】○三月壬申郑伯坚卒【杜无传二年大夫盟于蜀壬申二月二十八日 襄公卒悼公费立】○杞伯来朝○夏四月甲

  • 卷首·辅广

    钦定四库全书 童子问卷首      宋 辅广 撰 诗传纲领 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言为诗【此一节言诗之自出】 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你往何处去·显克维奇

    长篇小说。显克微奇著。作于1896年。故事发生在尼禄统治下的古罗马帝国,通过一个贵族青年维尼兹尤斯和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少女莉吉娅曲折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暴君尼禄对早期基督教徒惨绝人寰的迫害——角斗场中血肉横飞,

  • 冲虚至德真经义解·赵佶

    宋徽宗撰。本书鲜见其它传本。仅存《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4篇,其余4篇阙,可与《道藏》中金高守元《冲虚至德真经四解》所收宋徽宗《义解》互证。宋徽宗释道家哲理和养生之学。

  • 明会要·龙文彬

    清龙文彬编纂。龙文彬(1821—1893),字筠圃。清永新 (今江西省永新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吏部主事。治明史多年,熟悉明朝掌故。是书于同治、光绪间成书,共80卷。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职官、选举、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