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旬万寿盛典

《八旬万寿盛典》,一百二十卷,首一卷,清阿桂纂,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武英殿聚珍版印本。卷首为清乾隆五十七年阿桂等进书表,五十四年(1789年)阿桂等请修八旬万寿盛典奏折,凡例,阿桂、嵇璜等74名纂修官职名及目录。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学士阿桂等74人奉请编纂《八旬万寿盛典》,以记录乾隆帝八旬生日庆典的盛大景象。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庆典过后即开始编纂,至五十七年十月全书编纂完毕。体例与内容基本上与清圣祖玄烨的《万寿盛典初集》相同。全书分为八部分,卷一至卷四为宸章,收录乾隆帝古稀之后的御制纪念诗、文,间附编者按语;卷五至卷十七为圣德,是对乾隆帝敬、孝、勤、建、仁、文、俭、谦诸方面德行的记载和恭奉词;卷十八至卷二十为圣功,阐扬乾隆帝七旬之后平定安南、缅甸、廓尔喀、台湾、甘肃等地的武威战功;卷二十五至四十九为盛事,记载皇室五世同堂、民间户籍增加、百姓增寿、粮食增产及赐千叟宴、科第职衔、辟雍讲学、班禅入觐等情况;卷五十至卷六十一为典礼,是有关贺诞过程中的庆祝、朝会、祭告、銮仪、乐章等;卷六十二至卷七十六为恩赍,记录当年的恩诏、蠲赋、恩科、东巡、恩宴、赏赍等情况;卷七十八至卷八十为图绘,为《八旬万寿盛典图》;卷八十一至卷一百二十为歌颂,辑入皇子、臣僚、生监等的祝嘏之词。

《八旬万寿盛典》全部章节目录

(1)进表
(2)奏折
(3)凡例
(4)目录
(5)卷一
(6)卷二
(7)卷三
(8)卷四
(9)卷五
(10)卷六
(11)卷七
(12)第八
(13)卷九
(14)卷十
(15)卷十一
(16)卷十二
(17)卷十三
(18)卷十四
(19)卷十五
(20)卷十六
(21)卷十七
(22)卷十八
(23)卷十九
(24)卷二十
(25)卷二十一
(26)卷二十二
(27)卷二十三
(28)卷二十四
(29)卷二十五
(30)卷二十六
(31)卷二十七
(32)卷二十八
(33)卷二十九
(34)卷三十
(35)卷三十一
(36)卷三十二
(37)卷三十三
(38)卷三十四
(39)卷三十五
(40)卷三十六
(41)卷三十七
(42)卷三十八
(43)卷三十九
(44)卷四十
(45)卷四十一
(46)卷四十二
(47)卷四十三
(48)卷四十四
(49)卷四十五
(50)卷四十六
(51)卷四十七
(52)卷四十八
(53)卷四十九
(54)卷五十
(55)卷五十一
(56)卷五十二
(57)卷五十三
(58)卷五十四
(59)卷五十五
(60)卷五十六
(61)卷五十七
(62)卷五十八
(63)卷五十九
(64)卷六十
(65)卷六十一
(66)卷六十二
(67)卷六十三
(68)卷六十四
(69)卷六十五
(70)卷六十六
(71)卷六十七
(72)卷六十八
(73)卷六十九
(74)卷七十
(75)卷七十一
(76)卷七十二
(77)卷七十三
(78)卷七十四
(79)卷七十五
(80)卷七十六
(81)卷七十七
(82)卷七十八
(83)卷七十九
(84)卷八十
(85)卷八十一
(86)卷八十二
(87)卷八十三
(88)卷八十四
(89)卷八十五
(90)卷八十六
(91)卷八十七
(92)卷八十八
(93)卷八十九
(94)卷九十
(95)卷九十一
(96)卷九十二
(97)卷九十三
(98)卷九十四
(99)卷九十五
(100)卷九十六
(101)卷九十七
(102)卷九十八
(103)卷九十九
(104)卷一百
(105)卷一百一
(106)卷一百二
(107)卷一百三
(108)卷一百四
(109)卷一百五
(110)卷一百六
(111)卷一百七
(112)卷一百八
(113)卷一百九
(114)卷一百十
(115)卷一百十一
(116)卷一百十二
(117)卷一百十三
(118)卷一百十四
(119)卷一百十五
(120)卷一百十六
(121)卷一百十七
(122)卷一百十八
(123)卷一百十九
(124)卷一百二十

猜你喜欢
  唐鉴·范祖禹
  东征纪行录·张瓒
  帝王经世图谱·唐仲友
  尚史·李锴
  庚申君遗事·万斯同
  清代之竹头木屑·佚名
  清代名人趣史·佚名
  后金檄明万历皇帝文·努尔哈赤
  见闻琐录·欧阳昱
  甲乙日历·祁彪佳
  明亡述略·锁绿山人
  白话三国志·陈寿
  大清报律·佚名
  国史大纲·钱穆
  朝鲜王朝实录[太祖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三·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三目録【起五十一字至五十二字】谢新恩南唐李煜瑶池燕贺铸无名氏前调【又一体】沈宜修滴滴金【又一体】孙道绚河传张泌前调【又一体】张泌探春

  • 五言巻二十一·洪迈

      五言  乐府词二十二首  长命女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然客夣寒杵捣乡愁  一片子  桞色青山映梨花雪鸟藏绿窗桃李下闲坐叹春芳  甘州  欲使传消息空书意不任寄君明月镜偏照故人心  濮阳女  

  • 卷三十三·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三十三明 梅鼎祚 编襍曲歌辞【汉并无名氏】蜨蝶行         古辞蜨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接我苜蓿间持之我入紫深宫中行?之传欂栌间雀来燕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持

  • 卷九十·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目录花卉类王伯敭所藏赵昌芙蓉【宋苏轼】滕昌佑芙蓉【宋文同】饶世英所藏钱舜举芙蓉【元虞集】钱舜举折枝芙蓉【元虞集】芙蓉图【元马祖常】芙

  • 本纪第七 东昏侯·萧子显

    东昏侯宝卷,字智藏,高宗第二子也。本名明贤,高宗辅政后改焉。建武元年,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七月,己酉,高宗崩,太子即位。八月,丁巳,诏雍州将士与虏战死者,复除有差。又诏辨括选序,访搜贫屈。庚申,镇北将军晋安王宝义进号征北大将

  • 读礼通考卷三十五·徐乾学

    丧服六吊服周礼春官司服凡吊事弁绖服【注弁绖者如爵弁而素加环绖论语曰羔裘冠不以吊绖大如缌之绖其服锡衰缌衰疑衰诸侯及卿大夫亦以锡衰为吊服丧服小记云诸侯吊必皮弁锡衰则变其冠耳丧服旧説以为士吊服素委貌冠朝服

  • 殿阁词林记卷十八·廖道南

    (明)黄佐 廖道南 撰奏绩本院官凡厯俸连閠计三年例给由考满六年九年皆然先具脚色事迹及过名有无呈掌印官以凭考核乃往吏部相见六品以下循廊至堂上送迎待以殊礼五品以上冢宰迎至后堂宾主坐送出移咨都察院掌院皆迎至后堂

  • 世祖沈皇后传·姚思廉

    世祖沈皇后名妙容,吴兴武康人。其父沈法深,是梁代安前中录事参军。沈皇后十几岁时,在梁代大同年间嫁给世祖。高祖前去讨伐侯景,世祖当时正在吴兴,侯景派人俘获了世祖和沈皇后。侯景之乱平定后,才得以释放。高祖称帝,永定元年

  • 赵良嗣传·脱脱

    赵良嗣,本是燕人马植,世代为辽国大族,官至光禄卿。他行为污浊且乱伦,人们极端鄙视他。政和初年,童贯出使辽国,走到卢沟,马植晚上见到他的侍史,自称有灭燕的办法,于是才得以拜见童贯。童贯和他交谈,认为他是奇人,就带着他一起回来

  • 卷一百一十九 朱子十六·黎靖德

      ◎训门人七   欲速之患终是有,如一念虑间便出来,如看书欲都了之意,是也。以下训方。   方行屋柱边转,擦下柱上黑。见云:"若'周旋中规,折旋中矩',不到得如此。"大率多戒方欲速也。   方云:"此去当自持重以矫轻。"先

  • 卷七·孙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尊王发防卷七宋 孙复 撰宣公名倭【乌戈反一名接又作委】文公子子赤庻兄匡王五年即位宣諡也善问周逹曰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遂不称公子前见也诸侯亲迎礼之大者

  • 卷十七·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十七安溪 李光坡 撰有司彻第十七郑目録云少牢之下篇也上大夫既祭傧尸于堂之礼若下大夫祭毕礼尸于室中无别行傧尸于堂之事天子诸侯之祭明日而绎有司彻注曰彻室中之馈及祝佐食之爼卿大夫既祭而

  • 第二十二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丁二 辨五魔令识以护堕落 分二  戊初 无问自说五阴魔境  二 因请重明五阴生灭 戊初分三  己初 普告魔境当识  二 会众顶礼钦承  三 

  • 第四 无闲省略与灭诤分解·佚名

    [一]无间省略一(一)有几种罪?有几种罪聚、几种修习事、几种不恭敬、几种恭敬、几种修习事、几种失坏、几种犯罪等起、几种口论根、几种非难根、几种和敬法、几种破僧事、几种论诤、几种灭[法]耶?有五种罪,有五种罪聚、五种修习

  • 图书编·章潢

    一百二十七卷。原名《论世编》,明章潢 (1527—1608)撰。章潢字本清,江西南昌人。喜好经史,主讲白鹿书院,授顺天府学训导。著有《周易象义》、《春秋窃义》等。章潢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始,辑录历代书籍中图谱及释文,至万历

  • 两汉刊误补遗·吴仁杰

    史书考订。南宋吴仁杰撰。十卷。对班固《汉书》邑里的差殊、姓族的同异、字画之乖讹、音训之舛逆、句读的分析、指意的穿凿及它书援引的谬陋,都一一指正。《两汉刊误补遗》是补充纠正刘攽、刘敞、刘奉世共作的《汉书

  • 戊戌六君子传·梁启超

    晚清梁启超所撰。作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梁启超生平传记见于前篇。戊戌政变以后,清廷大肆缉捕维新派,并将谭嗣同、康广仁、杨锐、杨深秀、刘光第、林旭等六人残酷杀害,此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梁启超感于此六人的慷慨

  • 律相感通传·道宣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律相感通传》一书,道宣作于唐乾封二年 (667)。《法苑珠林》载:“道宣律师乾封二年仲春,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律师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此传主要记载了有关律相感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