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二 初到抚顺

火车到达抚顺以前,一路上可以听到各式各样关于美妙前景的估计。车上的气氛全变了,大家抽着从沈一陽一带来的纸烟,谈得兴高采烈。有人说他到过抚顺最豪华的俱乐部,,他相信那里必定是接待我们的地方;有人说我们在抚顺不会住很久,休息几天,看几天共产党的书,就会回家;有人说,他到了抚顺首先给家里拍个平安电报,叫家里给准备一下;还有人说,可能在抚顺的温泉洗个澡就走。形形色色的幻想,不一而足。说起原来的恐惧——原来大家都跟我一样——又不禁哈哈大笑。可是,当到了抚顺,下了火车,看见了四面的武装哨兵时,谁的嘴角也不再向上翘了。

下了车,我们在武装哨兵的监视戒备下,被领上了几辆大卡车。从这时起,我的头又发起昏来。在胡里胡涂中,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只知道后来车停下时,我已置身在一座深灰色大砖墙的里面。又是大墙!而且是上面装着铁丝网、角上矗立着岗楼。我下了车,随着人们列队走了一小段路,停在一排平房的面前。这排房子的每个窗口,都装着铁栏。我明白了,这是监狱。

我们被大兵领进了平房的入口,经过一条狭长的甬道,进了一间大屋子。我们在这里经过检查,然后由不带武器的军人分批领出去。我和另外几个人跟着一个军人在南道里走了一大段,进了一间屋子。我还没看清楚屋里的形势,身后就响起了门外拉铁闩的刺耳声。这间屋子里有一条长长的板炕,一条长桌和两条长凳。跟我一起进来的是伪满的几名将官,当时还不熟悉。我不想跟他们说话,不知道他们是同我一样的恐慌,还是由于在我面前感到拘谨,也一律一声不响,低着脑袋站在一边。这样怔了一阵,忽然那刺耳的铁闩声又响了,房门被拉开,一位看守人员走进来,让我跟他到另一间屋子去。我没想到在这间屋子里又看见了我的三个侄子、二弟溥杰和我的岳父荣源。原来还是让我们住在一起的。他们刚刚领到新被新褥和洗漱用具,而且给我也带了一套来。

最先使我受到安慰的,是荣源凭着他的阅历做出的一番分析。

“这是一所军事监狱,”他摸着窗栏说,“全是穿军装的,没有错。不像马上……出危险,不然何必发牙刷、毛巾呢。刚才检查的时候,留下了金银财物,给了存条,这也不像是对……,这是对待普遍犯人的。再说伙食也不错。”

“伙食不错,别是什么催命宴吧?”侄子小固毫无顾忌地说。

“不,那种饭有酒,可是这里并没有酒。”他很有把握地说,“我们看下顿,如果下顿仍是这么好,就不是了。没听说连吃几顿那个的。”

第二天,我开始有点相信岳父的话了,倒不是因为伙食和昨天不相上下,而是因为军医们给我们进行了身体检查。检查非常仔细,连过去生过什么病,平常吃什么、忌什么都问到了。同时还发了新的黑裤褂和白内衣,令人更惊异的是还给了纸烟。显然,这不像是对待死囚的。

过不多天,一个粗短身材、年在四十上下的人走进我们的屋子。他问了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在苏联都看过什么书,这几夜睡的好不好。听了我们的回答之后,他点点头,说:“好,马上就发给你们书籍、报纸,你们好好学习吧。”几个钟头之后,我们便收到了书籍、报纸,还有各类的棋和纸牌。从这天起,我们每天听两次广播,广播器就设在甬道里,一次是新闻,一次是音乐或戏曲节目。除此之外,每天下午还有一个半小时的院中散步。就在第一次外出散步时,侄子小固打听出这个叫我们“好好学习”的人是这个战犯管理所的所长。

给我们送书来的那人姓李,后来知道是位科长。

那时我们除了对所长之外,管所方人员一律叫“先生”(因为那时不知道别的称呼)。这位李先生给我拿来了三本书——《新民主主义论》、《中国近百年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他说现在书还不够,大家可以轮流看,或者一人念大家听。这些书里有许多名词,我们感到很新鲜,然而更新鲜的则是叫我们这伙犯人念书。

对这些书最先发生兴趣的是小固,他看的比谁都快,而且立刻提出了疑难问题要别人解答。别人答不上来,他就去找管理所的人问。荣源讥笑了他,说:“你别以为这是学校,这可是监狱。”小固说:“所长不是说要我们学习吗?”荣源说:“学习,也是监狱。昨天放风时我听人说,这地方从前就是监狱。从前是,现在有书有报还是。”溥杰跟着说,日本监狱据说也给书看,不过还没听说过中国有这么“文明的监狱”。荣源仍是摇头晃脑地说:“监狱就是监狱,文明也是监狱。学那行子,还不如念念佛。”小固要和他争辩,他索兴闭上眼低声念起佛来。

这天我们从院子里散步回来,小固传播了刚听来的一条新闻:前伪满总务厅次长老谷拿一块表送给看守员(这时我们还不知道这个职务名称,我们当面称先生,背后叫“管人的”),结果挨了一顿训。这条新闻引起了几个年轻人的议论。小秀说,上次洗澡的热水,并不是热水管子里的;锅炉还没修好,那水是“管人的”先生们用水桶一担一担挑来的。“给犯人挑水,还没听说过。”小瑞也认为这里“管人的”跟传说中的“狱卒”不同,不骂人。不打人。荣源这时正为吃晚饭做准备月捻完“往生神咒”,冷笑了一下,低声说:

“你们年轻人太没阅历,大惊小怪!那送表的一定送的不是时候,叫别人看见了,当人面他怎么能要?不打、不骂,你就当他心里跟咱没仇?瞧着吧,受罪在后头!”

“挑水又怎么说?”小固顶撞地说,“给咱挑水洗澡,就是叫咱受罪?”

“不管怎么说,”荣源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共产党,不会喜欢咱这种人!”

说着,他摸了一阵口袋,忽然懊恼地说:“我把烟忘在外边窗台上了。真可惜,从沈一陽一带回来的只剩这一包了。”他不情愿地打开一包所里发给的低级烟,还嘟囔着,“这里‘管人的’大都吸烟,我那包算白送礼了!”

真像戏里所说的,“无巧不成书”,他的话刚说完,房门被人拉开了,一个姓王的看守员手里举着一样东西问道:“这屋里有人丢了烟没有?”大家看得清楚,他手里的东西正是荣源那包沈一陽一烟。

荣源接过了烟,连声地说:“谢谢王先生,谢谢王先生!”听看守员的脚步声远了,小固先禁不住笑起来,问他刚才念的是什么咒,怎么一念就把烟给念回来了。荣源点上了烟,默默地喷了一阵,恍然大悟似地拍了一下大腿:

“这些‘管人的’准是专门挑选来的!为了跟咱们斗心眼儿,自然要挑些文明点儿的!”

小固不笑了,溥杰连忙点头,另外两个侄子也被荣源的“阅历”镇住了。我和溥杰一样,完全同意荣源的解释。

过了不多天,发生了一件事,使荣源的解释大为逊色。这天我们从院子里散步回来,溥杰一面急急忙忙地找报纸,一面兴奋地说,他刚听见别的屋子里的人都在议论今天报上登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使他们猜透了新中国叫我们学习的意思。大家一听,都拥到了他身边,看他找的是什么文章。文章找着了,我忘了那文章的题目,只记得当溥杰念到其中新中国迫切需要各项人材,必须大量培养、大胆提拔干部的一段时,除了荣源之外,所有的脑袋都挤到了报纸上面。据溥杰听到别的屋子里的人判断,政府让我们学习,给我们优待,就是由于新国家缺少人材,要使用我们这些人。今天想起来,这个判断要多可笑有多可笑,可是在当时它确实是多数人的想法。在我们这间屋子里,尽管荣源表示了怀疑,其他人却越想越觉着像是这么回事。

我记得从那天起,屋里有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大家都认真地学习起来。从前,除了小固之外,别人对那些充满新名词的小册子都不感兴趣,每天半天的读书,主要是为了给甬道里的看守人员看。现在,不管看守人员在不在,学习都在进行着。那时还没有所方于部给讲解,所谓学习也只不过是抠抠名词而已。当然,荣源仍旧不参加,在别人学习的时候,他闭着眼念他的经。

这种盲目的乐观,并没有持续多久,当所方宣布调整住屋,把我和家族分开时,它就像昙花一现似地消失了。

猜你喜欢
  第七十八回 迫诛奸称戈犯北阙 僭称尊遣将伐西秦·蔡东藩
  ◎礼十一(嘉礼)·徐天麟
  卷五十四·朱熹
  路史卷三十五·罗泌
   第二节 写与译·老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八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三·佚名
  ◎白发红妆(一树梨花压倒双海棠)·李定夷
  提要·陶谷
  卷四十四·苏辙
  二八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二)·佚名
  晋纪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永和十一年(乙卯、355)·司马光
  卷第六十四·佚名
  卷二百七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郑光祖

    (外扮李密引卒子上,云)自小从来看武经,相持厮杀有声名。只因攘攘刀兵起,独占金墉一座城。某乃李密是也,祖居京兆府人氏,生而英勇,自小豪杰。如今隋帝失政,今六十四处烟尘,豪杰并起,某建立金墉城。我麾下有二士、三贤、五虎、七

  • 卷三百二十五·列传第八十四·脱脱

        刘平任福   刘平,字士衡,开封祥符人。父汉凝,从太宗征河东岢岚、宪州,累迁崇仪使。平刚直任侠,善弓马,读书强记。进士及第,补无锡尉,击贼杀五人,擢大理评事。知鄢陵县,徙南充。夷人寇淯井监,转运使以平权泸州事

  • 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乐上·脱脱

        ◎乐上   《传》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岂二帝三王之弥文哉!盖有天下者,将一轨度、正民俗、合人神、和上下,舍礼乐何以焉。金初得宋,始有金石之乐,然而未尽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际,日修月葺,粲然

  • 关于《邵氏闻见后录》·邵博

      《邵氏闻见后录》30卷,内容比《邵氏闻见录》琐杂,但关于诗文的评论比《邵氏闻见录》丰富。其中卷十四至卷二十七,比较集中地记述宋代著名文人轶事,以苏轼为详,王禹□、欧阳修、梅尧臣、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辙等次

  • ●明季三朝野史卷之二·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亭林氏编辑  圣安纪略(下)  冬十月,虏摄政酋遣伪副将唐起龙招抚江南,致书史可法云:『予向在渖京,即知燕山物望,咸推司马。及入关破贼,与都人士相接见,识介弟于清班,曾托其手勒平安,拳拳衷绪,何时得达!比闻金陵有

  • 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八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八十四 【起戊寅宋仁宗宝元元年○止癸卯宋仁宗嘉佑八年】凡二十六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夏自元昊僭号改元宋史及辽金二史俱载入四夷今於四夷格内首列夏元昊而分注其年 <史部,别史

  • 提要·朱熹

    【臣】等谨案伊洛渊源录十四卷宋朱子撰记周子以下及程子交游门弟子言行其身列程门而言行无所表见甚若邢恕之反相挤害者亦具录其名氏以备攷其后宋史道学儒林诸传多据此为之葢宋人谈道学宗派自此书始而宋人分道学门户亦

  • 卷七·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乾隆二十年春二月丙辰上谕军机大臣曰达瓦齐虽有罪之人究属一部台吉大兵进征倘伊属下见事势穷蹙将伊献出或被巴特玛车凌擒送阿睦尔撒纳处毋加

  • 袁泌传·姚思廉

    袁泌,字文洋,是左光禄大夫袁敬的弟弟。他清廉公正,有办事才能,身体魁梧高大,志向与品行儆戒谨慎。初任员外散骑侍郎,历任诸王府佐。侯景之乱,袁泌想做讨贼将领。那时,袁泌的哥哥袁君正为吴郡太守,梁简文帝以板授袁泌为东宫领直

  • 卷七十·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宋 宋敏求 编典礼南郊四贞元六年南郊赦贞元九年南郊大赦天下制元和二年南郊赦长庆元年南郊改元赦宝历元年南郊赦南郊四贞元六年南郊赦礼称日至而

  •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六十六都察院三追问诸司职掌凡在外军民人等赴京或击登闻鼓或通政司投状陈告一应不公寃枉等事钦差监察御史出巡追问照出合问流品官员就便请旨挐问带同原告一

  • 卷九十九·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九十九    明 湛若水 撰 赈济上 易益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説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臣若水通曰此孔子以卦体释益之名义而极賛益之善也无疆无穷也自上下下犹言自君而施于民

  • 原叙·李邦献

    夫入德之门,莫大乎知,知斯能至,知而不至者,有矣,未有不知,而能至者也。是以教虽多术,一言以蔽之,曰知。故有志于天下国家者,亦以致知为本。寓直敷文阁领天台祠事河内李公,知而至之者。昔获见之于夔峡,今三十年,公日以通显,分符将指

  • 西归直指卷四·周梦颜

      往生事略  [发明]天下无凭无据者,其言不足信;有征有验者,其说必定真。念佛往生,有征有验者也。盖天下万事可假托,独死生之事,纤毫不可假托。古今来圣贤豪杰,讲道论德,修仁行义者,不啻千万,然其没也,不过以疾卧床,斯为考终命矣

  •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安住菩提树下。与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诸大菩萨摩诃萨。其名曰金刚幢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贤劫大士亦为上首。尔时金刚密迹菩萨。承佛威神发如是言。惟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十卷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总集群经录上之十周宇文氏都长安从闵帝元年丁丑(依右无号直称元年)至靖帝大定元年辛丑。凡经五帝二十五年。沙门四人。所出经论一十四部二十九卷(于中六部一十一卷

  • 元艺圃集·李蓘

    元诗总集。4卷。明人李蓘编选。《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总集类。卷首有明万历十年(1582)五月李蓘自序,万历十年八月李蓘再序。李蓘编有《宋艺圃集》,本集是其续编。4卷之中共收入118位元代诗人的625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