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七 会见板垣

板垣征四郎是一九二九年调到关东军当参谋的,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揭露,他在一九三0年五月就对人说,他对解决“满洲问题”已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他认为必须以武力解决中日间的问题。至少在“九一八”事变前一年,他就主张驱逐张学良,在东北建立一个“新国家”。判决书上说:他“自一九三一年起,以大住地位在关东军参谋部参加了当时以武力占领满洲为直接目的的一陰一谋,他进行了支持这种目标的煽动,他协助制造引起所谓‘满洲事变’的口实,他压制了若干防止这项军事行动的企图,他同意了和指导了这种军事行动。嗣后,他在鼓动‘满洲独立’的欺骗运动中以及树立傀儡伪‘满洲国’的一陰一谋中,都担任了主要的任务。”

他于一九三四年任关东军副参谋长,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是师团长,一九三八年做了陆军大臣,一九三九年任中国派遣军的参谋长,以后做过朝鲜司令官、驻新加坡的第七方面军司令官。在华北内蒙树立伪政权、进攻中国内地、树立汪一精一卫伪政权、发动哈桑湖对苏联进攻等等重大事件中,他都是重要角色。

二月二十三日下午,我会见了板垣,由关东军通译官中岛比多吉任翻译。板垣是个小矮个,有一个剃光的头,一张刮得很干净的青白色的脸,眉毛和小胡子的黑色特别显眼。在我见过的日本军官中,他的服装算是最整洁的了,袖口露出白得刺眼的衬衫,裤腿管上的圭角十分触目,加上他的轻轻搓手的习惯动作,给了我一个颇为斯文和潇洒的印象。板垣先对我送他礼物表示了谢意,然后表明,他奉关东军本庄司令官之命,向我报告关于“建立满洲新国家”的问题。

他慢条斯理地从什么“张氏虐政不得人心,日本在满权益丝毫没有保障”谈起,大谈了一阵日军行动的“正义性”,“帮助满洲人民建立王道乐土的诚意”。我听着他的话,不断地点头,心里却希望他快些把我关心的答案说出来。好不容易,他总算谈到了正题:

“这个新国家名号是‘满洲国’,国都设在长春,因此长春改名为新京,这个国家由五个主要民族组成,即满族、汉族、蒙古族、日本族和朝鲜族。日本人在满洲花了几十年的心血,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自然和别的民族相同,比如同样地可以充当新国家的官吏。……”

不等中岛翻译完,他从皮包里又拿出了《满蒙人民宣言书》以及五色的“满洲国国旗”,放到我面前的茶几上。我气得肺都要炸了。我的手颤抖着把那堆东西推了一下,问道:

“这是个什么国家?难道这是大清帝国吗?”

我的声音变了调。板垣照样地不紧不慢地回答:“自然,这不是大清帝国的复辟,这是一个新国家,东北行政委员会通过决议,一致推戴阁下为新国家的元首,就是‘执政’。”

听到从板垣的嘴里响出个“阁下”来,我觉得全身的血都涌到脸上来了。这还是第一次听日本人这么称呼我呢!“宣统帝”或者“皇帝陛下”的称谓原来就此被他们取消了,这如何能够容忍呢?在我的心里,东北二百万平方里的土地和三千万的人民,全抵不上那一声“陛下”呀!我激动得几乎都坐不住了,大声道: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满洲人心所向,不是我个人,而是大清的皇帝,若是取消了这个称谓,满洲人心必失。这个问题必须请关东军重新考虑。”

板垣轻轻地搓着手,笑容满面地说:

“满洲人民推戴阁下为新国家的元首,这就是人心所归,也是关东军所同意的。”

“可是日本也是天皇制的帝国,为什么关东军同意建立共和制呢?”

“如果阁下认为共和制不妥,就不用这个字眼。这不是共和制,是执政制。”

“我很感谢贵国的热诚帮助,但是别的都可说,惟有这个执政制却不能接受。皇帝的称谓是我的祖宗所留下的,我若是把它取消了,即是不忠不孝。”

“所谓执政,不过是过渡而已,”板垣表示十分同情,“宣统帝是大清帝国的第十二代皇帝陛下,这是很明白的事,将来在议会成立之后,我相信必定会通过恢复帝制的宪法,因此目前的执政,不过是过渡时期的方法而已。”

我听到“议会”这两字,像挨了一下火烫似的,连忙摇头说:“议会没有好的,再说大清皇帝当初也不是什么议会封的!”

我们争来争去,总谈不到一起。板垣态度平和,一点不着急,青白脸上浮着笑容,两只手搓来搓去;我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那十二条不得不正统系的道理,翻来覆去地表示,不能放弃这个皇帝的身分。我们谈了三个多钟头,最后,板垣收拾起了他的皮包,表示不想再谈下去了。他的声调没变,可是脸色更青更白了,笑容没有了,一度回到他口头上的宣统帝的称呼又变成了阁下:“阁下再考虑考虑,明天再谈。”他冷冷地说完,便告辞走了。

这天晚上,根据郑氏父子和上角的意见,我在大和旅馆里专为板垣举行了一个宴会。照他们的话说,这是为了联络感情。

我在宴会上的心情颇为复杂。我所以敢于拒绝执政的名义,多少是受了胡嗣瑗、陈曾寿这些人的影响,即认为日本人把东北弄成目前这种局面,非我出来就不能收拾,因此,只要我坚持一下,日本人就会让步。但是,在我拒绝了板垣之后,郑孝胥就提醒我,无论如何不能和日本军方伤感情,伤了感情一定没有好处,张作霖的下场就是殷鉴。我一听这话,又害怕起来。我原来认为,土匪出身的张作霖和我这“自与常人殊”的“龙种”按理不能并列,现在我看出了,在日本人心里并不把我当做“龙种”看待,因此我不得不时时注意着板垣的那张青白脸。那张脸竟是个没有春夏秋冬的脸。他大口喝酒,对任何人的敬酒都表现十分豪爽,绝口不提白天的争论,就好像根本不曾发生过什么似的。这天晚上犹如约定好了一样,宴会上的人除了风花雪月,烟酒饮食,没有人说别的。一直到晚上十点钟结束宴会,我还没看出板垣脸上的气候。

可是用不着我再费多少时间去试探,第二天早晨,板垣把郑孝胥、罗振玉、万绳木式和郑垂都叫到大和旅馆,让他们向我传达了他的“气候”:

“军部的要求再不能有所更改。如果不接受,只能被看做是敌对态度,只有用对待敌人的手段做答复。这是军部最后的话!”

听到了这个回答,我怔住了。我的腿一软,跌坐在沙发上,半晌说不出话来。

罗振玉垂头丧气,不发一言,万绳木式惊慌不安地立在一旁,别人也都不言语。静了一回,只听见郑孝胥说:“臣早说过,不可伤日本的感情……不过现在还来得及,臣已经在板垣面前极力担承,说皇上必能乾纲独断。”

我没有作声。

“不人虎穴焉得虎子?”郑垂走了过来,满面春风地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咱君臣现在是在日本人掌心里,不能吃眼前亏,与其跟他们决裂,不如索性将计就计,以通权达变之方,谋来日之宏举。”

昨晚在宴会上郑垂是最活跃的一个,池和板垣一再干杯,宴会后又拉着板垣喝酒。今天他的通权达变、将计就计论说得如此娓娓动听,我没把它和昨晚的特殊举动联系起来,只奇怪他和他老子去沈一陽一之前,还说过非大清复辟不干,怎么变的这么快呢?

郑孝胥着我不作声,又换上了激昂的声调说:“日本人说得出做得出,眼前这个亏不能吃,何况日本人原是好意,让皇上当元首,这和做皇帝是一样。臣伺候皇上这些年,还不是为了今天?若是一定不肯,臣只有收拾铺盖回家。”听了他这话,我发了慌。他儿子接着说:“现在答应了日本军部,,将来把实力培植起来,不愁没有办法按着咱的意思去办。”这时罗振玉垂头丧气地说:“事已如此,悔之不及,只有暂定以一年为期,如逾期仍不实行帝制,到时即行退位,看以此为条件,板垣还怎么说。”我再没有办法,叹一口气,便叫郑孝胥去和板垣说说看。

过了不多时,郑孝胥头顶闪着光回来了,说板垣已经同意,并且今晚要“为未来的执政举行一个小规模的宴会!”

我就是这样,一方面是浑身没有一根骨头是硬的,一方面还幻想着未来的“复位登极”,公开走上了这条卑鄙无耻的道路,确定了头号汉奸的身分,给血腥的统治者充当了遮羞布。在这块布底下,从一九三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这天起,祖国的东北完全变成了殖民地,三千万同胞开始了染满血泪的苦难生活。同时,我也给本庄、板垣之流增添了信心,奠定了他们“发家”的基石。郑孝胥日记里这样记下了本庄、板垣等人的命运关头:

上乃决,复命万绳栻往召板垣。遂改“暂为维持”四字。板垣退而大悦。昨日本庄两次电话来询情形,板坦今日十一时当去。暂许之议,十时乃定。危险之机,间不容发。盖此议不成,则本庄、板垣皆当引咎辞职,而日本陆军援立之策败矣。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六 晉紀十八·司马光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九·李心传
  第十二回 诛文幹传首长安 却颉利修和突厥·蔡东藩
  第六十二回 湘军屡捷水陆扬威 畿辅复安林李授首·蔡东藩
  卷之七百八十二·佚名
  卷十·王明清
  第四○五禀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一二二一五--一·佚名
  七五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遵议给还遗书办法折·佚名
  萧琮传·魏徵
  张俊传·张廷玉
  卷六十三·杨士奇
  卷十三·佚名
  卷六十九·雍正
  第四章·管子之爱国心及其返国·梁启超
  98.关羽水淹七军·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四十五饭类五言古蔬饭          【宋】朱 松蕨拳婴儿手笋解箨龙蜕荐羞杞菊间采斸烟雨外嗟予饭藜藿咽塞舟泝濑朝来二美兼一饱良巳泰充肠我诚足染指客应嘅平生食肉相琴

  • 列传第九 梁御 若干惠 怡峰 刘亮 王德·令狐德棻

    梁御字善通,其先安定人也。后因官北边,遂家于武川,改姓为纥豆陵氏。高祖俟力提,从魏太祖征讨,位至扬武将军、定阳侯。御少好学,进趋详雅。及长,更好弓马。尔朱天光西讨,知御有志略,引为左右,授宣威将军、都将。共平关右,除镇西将

  • 东都事略卷八十三·王称

    列传六十六  吕惠卿字吉甫泉州晋江人也举进士为真州推官曾公亮荐为集贤校勘熙寜二年王安石领制置三司条例司以惠卿为检详迁集贤校理崇政殿说书方是时建青苖助役水利均输之政置提举官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一时奏请皆

  • 金台纪闻·陆深

    孔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夫闻见难矣。多又难也,多而能择又难也,能择而能从识之又难也。”此非圣人之神不足以与此。予忝登朝为史官,记载职也。偶有所得,辄书漫之。盖目乙丑之夏,讫于戊辰九月。录为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一·佚名

     天启五年七月丁未朔孟秋 上亲享 太庙○是日大学士顾秉谦上言适见同官魏广微为杨涟等奉旨拟票外另拟一票具揭申救因叹主圣臣直引法执争所从来远矣盖君尊如天雷霆无竟日之怒所以成其威若屑屑然搏击无已则天之威又觉

  •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六六○ 寄谕各省督抚将志乘所载应禁诗文及著者事实书目概行删节·佚名

    六六○ 寄谕各省督抚将志乘所载应禁诗文及著者事实书目概行删节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上谕:据闵鹗元奏各省郡邑志书内,如有登载应销各书名目及悖妄著书人

  • 五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并开单呈览折·佚名

    五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并开单呈览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恭进续获应毁各书,仰祈睿鉴事。窃照江省今岁购获应选应毁各书,前已经臣恭折奏缴在案。兹据各属续获应毁书籍呈缴前来。

  • 卷之一百十六·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六 传第一百 郡王品级多罗贝勒霍集斯列传【居 京师之回爵】霍集斯乌什人父阿济斯和卓为吐鲁番头目凖噶尔胁徙喀喇沙尔复自喀喇沙尔徙乌什因名乌什曰图尔璊图尔璊与

  • 陈登云传·张廷玉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

  • 卷一百十七·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七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新法九上神宗应诏言朝政阙失  司马光臣准西京牒准三月三十日诏敕朕涉道日浅晻于致治政失厥中以干阴阳之和乃自冬迄春旱暵为虐四海之内被灾者广间诏有司损常膳

  • 卷十八·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十八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王防问宋儒轻圣门弟子初甚恶之及观宰予请短丧子路子贡疑夫子为卫君拒父则未免自取轻矣初不知论语何以载此古者以三年丧为再期之丧故三年问曰至亲以期为断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

  • 卷一·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一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彭防【山东东昌人乙丑进士】问左传哀二十五年衞出公辄作灵台借圃与诸大夫饮酒焉褚师声子韈而登席公怒杜预注曰古者见君必解韈防尝疑其説执以问人人无有知者夫解韈秽事也岂有见

  • 进礼记集说表·卫湜

    进礼记集说表臣湜言伏以私庭学礼妄尝穷汗竹之劳昭代尊经窃欲效野芹之献辄忘寡陋仰渎睿聦臣惶惧惶惧顿首顿首惟六籍之指归赖羣言之训释戴记虽云於後出汉儒备述於前闻制度文为炳若具陈道德性命灿然毕载傥非博习畴克兼通

  • 在加尔各打印度教某君欢迎茶会上谈话·太虚

    ──一月十六日──某教授:从前玄奘法师到印度来,把印度教的许多教义都传到中国,所以现在的印度教,包括了很多的佛教教义。师:将才所讲的,令中国佛教与印度教的关系更加密切。不过玄奘法师那时的佛教,与印度教的界限分得很显

  • 故宫漫载·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十一月十五日,予因贡呈书籍赴京。约随俞李两君,乘驷轮马车,出京西二十余里之海甸挂甲屯工业教养学堂,当承该堂范雨农监督,介绍至颐和园。经门房太监总管,派一宫监孙石者,导之前往。由东角门,过仁寿门,见殿宇巍巍,上

  •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南北朝道士所造。原书二十六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第十二及二十二卷,收入太平部。第十二卷载「清明何童天」二百位天尊名号;卷二十二载「无思江由天」二百

  • 春明新史·张恨水

    本书续《春明外史》之后。 北京千台花农刘德胜,由于卖花的机遇,投在书局王经理门下,当了花匠,因为得罪了经理的贵客,改投到大帅薛又蟠部下汽车队当了三等兵。一次,因说书深得大帅赏识,一提为挺进营长。打几回恶仗,招抚几个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