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章 潜往东北 六 所见与所思

我到旅顺以后,感到最惶惑不安的,倒不是因为受到封锁。隔离,而是从上角这几个日本人口中听到,关东军似乎连新国家的国体问题还没定下来。

这对我说来,比没有人在码头上迎接我更堵心。没有人迎接,还可以用“筹备不及”、“尚未公布”的话来解释。“国体未定”又是怎么回事呢?国体既然未定,土肥原干么要请我到满洲来呢?

郑孝胥和上角向我解释说,土肥原没有说谎,关东军支持我复位和主持大计的话全不错,不过这是满洲的事,当然还要和满洲人商量,没有商量好以前,自然叫做“未定”。

我已经不像在汤岗子那样容易相信这些人了,但我又找不到任何别人商议事情。这还是我第一次离开我的师傅。在没师傅指点的情形下,我只好采取商衍瀛的办法,找神仙帮忙来解答问题。我拿出从天津带来的一本《未来预知术》①,摇起了金钱神课。记得我摇出了一课“乾乾”卦,卦辞还算不坏。于是我就这样的在郑孝胥、罗振玉和诸葛亮的一致劝导下,捺着性子等待下去。

①《未来预知术》是香港出版的一本迷信书,伪称是诸葛亮的著作,可是其中的封辞中有汉代以后的诗文典故。

有一天,上角来问我,是不是认识马占山。我说在天津时,他到张园来过,算是认识吧。上角说,板垣希望我能写一封信,劝马占山归顺。我说在天津时已曾写过一封,如果需要,还可以再写。这第二封劝降书并没有用上,马占山就投降了。虽然我的信未发生作用,可是关东军请我写信这件事给了我一种安慰,我心里这样解释:这显然是日本人承认我的威信,承认这块江山必须由我统治才行。我是谁呢,不就是大清的皇帝吗?这样一想,我比较安心了些。

这样等了三个月,到我过生日的第二天,即一九三二年二月十九日,忽然来了一个消息,刚刚复会的“东北行政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要在满洲建立一个“共和国”。所谓东北行政委员会是二月十八日复会的,这个委员会由投降的原哈尔滨特区长官张景惠、辽宁(这时被改称奉天)省主席臧式毅、黑龙江省代理主席马占山和被这委员会追认的吉林省主席熙洽组成,张景惠为委员长。二月十九日,这个委员会在板垣导演下通过了那项决议,接着又发表了一个“独立宣言”。这些消息传来之后,除了郑氏父子以外,我身边所有的人,包括罗振玉在内无不大起恐慌,人人愤慨。

这时占据着我全心的,不是东北老百姓死了多少人,不是日本人要用什么办法统治这块殖民地。它要驻多少兵,要采什么矿,我一概不管,我关心的只是要复辟,要他们承认我是个皇帝。如果我不为了这点,何必千里迢迢跑来这里呢?我如果不当皇帝,我存在于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陈宝琛老夫子以八十高龄的风烛残年之身来到旅顺时,曾再三对我说:“若非复位以正统系,何以对待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我心中把土肥原、板垣恨得要死。那天我独自在前肃亲王的客厅里像发了疯似地转来转去,纸烟被我捏断了一根又一根,《未来预知术》被我扔到地毯上。我一下子想起了我的静园,想到假如我做不成皇帝,还不如去过舒适的寓公生活,因为那样我还可以卖掉一部分珍玩字画,到外国去享福。这样一想,我有了主意,我要向关东军表明态度,如果不接受我的要求,我就回天津去。我把这主意告诉了罗振玉和郑孝胥,他们都不反对。罗振玉建议我先送点礼物给板垣,我同意了,便从随身带的小件珍玩中挑了几样叫他去办。恰好这时板垣来电话请郑罗二人去会谈,于是我便叫陈曾寿为我写下必须“正统系”的理由,交给他们带给板垣,叫他们务必坚持,向板垣说清楚我的态度。

我写的那些理由共十二条(后四条是陈曾寿续上的):

一、尊重东亚五千年道德,不得不正统系。

二、实行王道,首重伦常纲纪,不得不正统系。

三、统驭国家,必使人民信仰钦敬,不得不正统系。

四、中日两国为兄弟之邦,欲图共存共荣,必须尊崇固有之道德,使两国人民有同等之一精一神,此不得不正统系。

五、中国遭民主制度之害已二十余年,除少数自私自利者,其多数人民厌恶共和,思念本朝,故不得不正统系。

六、满蒙人民素来保存旧习惯,欲使之信服,不得不正统系。

七、共和制度日炽,加以失业人民日众,与日本帝国实有莫大之隐忧;若中国得以恢复帝制,于两国人民思想上。一精一神上保存至大,此不得不正统系。

八、大清在中华有二百余年之历史,(入关前)在满洲有一百余年之历史,从人民之习惯,安人民之心理,治地方之安靖,存东方之一精一神,行王政之复古,巩固贵国我国之皇统,不得不正统系。

九、贵国之兴隆,在明治大帝之王政。观其训谕群工,莫不推扬道德,教以忠义。科学兼采欧美,道德必本诸孔孟,保存东方固有之一精一神,挽回孺染欧风之弊习,,故能万众人心亲上师长,保护国家,如手足之捍头目。此予之所敬佩者。为起步明治大帝,不能不正统系。

十、蒙古诸王公仍袭旧号,若行共和制度,欲取消其以前爵号,则因失望而人心涣散,更无由统制之,故不能不正统系。

十一、贵国扶助东三省,为三千万人民谋幸福,至可感佩。惟子之志愿,不仅在东三省之三千万人民,实欲以东三省为张本,而振兴全国之人心,以救民于水火,推至于东亚共存共荣,即贵国之九千万人民皆有息息相关之理,两国政体不得歧异。为振兴两国国势起见,不得不正统系。

十二、予自辛亥逊政,退处民间,今已二十年矣,毫无为一己尊崇之心,专以救民为宗旨。只要有人出而任天下之重,以正道挽回劫运,子虽为一平民,亦所欣愿。若必欲予承之,本个人之意见,非正名定分,实有用人行政之权,成一独立国家,不能挽回二十年来之弊政。否则有名无实,诸多牵制,毫无补救于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徒负初心,更滋罪戾,此万万不敢承认者也。倘专为一己尊荣起见,则二十年来杜门削迹,一旦加之以土地人民,无论为总统,为王位,其所得已多,尚有何不足之念。实以所主张者纯为人民,纯为国家,纯为中日两国,纯为东亚大局起见,无一毫私利存乎其间,故不能不正统系。

郑孝胥知道,这次沈一陽一之行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因为关东军在叫东北行政委员会通过“国体”之前,要先排定一下“开国元勋”们的位置。因此,他在动身之前,对我尽量表示顺从,以免引起我对他发生戒心。但是等到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从沈一陽一返回来的时候,那情形就变了。他劝我不要和关东军争论,劝我接受共和制,出任“执政”。

“什么执政?叫我当共和国的执政?”我跳了起来。

“这事已成定局,臣再三向军方争论无效。军方表示,执政即元首……”

我不理他,转身问罗振玉,这是怎么回事。罗振玉说:“臣就见了板垣一面,是郑孝胥跟板垣谈的。”

后来据陈曾寿说,郑孝胥父子根本没把我的十二条“正统系”给板垣拿出来,而且还向板垣保证:“皇上的事,我全可以包下来,”“皇上如同一张白纸,你们军部怎么画都行,”等等。当时我还不知道这回事,只认为他们不会办事,都受了日本人的骗。

“你们都没用!”我大声喊道,“你们为什么不说,我的要求达不到,我就回天津!”

“皇上还是再三思考为好。”郑孝胥说,“复辟必须依赖日本,眼前与日本反目,将来的希望也完了。将来复辟不是没有希望呵!”

他又讲了一些历史故事,劝我答应,可是那些故事我早就听够了,再说无论是刘秀还是重耳,也都没有放弃君主称号的。最后他说:

“下午板垣就来觐见,请皇上对板垣说吧!”

“让他来!”我气呼呼地回答。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九·表第三十·脱脱
  卷二百三十一·表第二十二·脱脱
  公平第十六·吴兢
  卷四 乾德元年(癸亥,963)·李焘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牡丹花下风流鬼·李定夷
  一四九七 江苏巡抚奇丰额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列传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一百八·郑麟趾
  南闽十年之梦影(2)·李叔同
  ·彰属余匪复行勾结思逞摺·丁曰健
  景云·周绍良
  崔光传·李延寿
  卷一百四十四·杨士奇
  馆阁续録卷五·陈骙
  历代吏师类录[一]·徐元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拒奸·陆采

    【高阳台引】〔小生上〕近侍龙颜。长随豹尾。朝朝螭陛持戟。暂赐余闲。高情懒去游逸。金鱼乍解还家乐。掩竹扉车马无迹。卷征袍。卧看黄卷。自消白日。老夫姓古名洪。本贯京师富平人也。自小武艺精通。豪侠好义。昔

  • 卷205 ·佚名

    楼钥 吕崇德挽词 回首情亲处,相过濑水阳。 十年能几见,一疾痛云亡。 县郭山空秀,家园橘自霜。 主人今已矣,鸥鹭亦凄凉。 楼钥 洛社老僧听琴 宴坐萧斋不作劳,谓予何事走蓬蒿。 从容试问今年

  • 卷二百·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七十七 沈与求 次韵刘殿院赠钱圃翁 平生丘壑心余事不挂目藜杖南山来要使富幽瞩异哉小玲珑蟠峙苍弁腹修藤结悬崖飞溜响空曲伏石状卧虎腾拏杂奔鹿砑然牙吞吐侧路

  • 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后妃下·脱脱

        ◎后妃下   ○神宗钦圣献肃向皇后 钦成朱皇后 钦慈陈皇后 林贤妃 武贤妃 哲宗昭慈孟皇后 昭怀刘皇后 徽宗显恭王皇后 郑皇后 王贵妃 韦贤妃 乔贵妃刘贵妃 钦宗朱皇后 高宗宪节邢皇后 宪圣慈烈吴皇后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四年九月丁未朔直徽猷阁主管临安府洞霄宫李谟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应副岳飞大军钱粮先是转运副使曾纾除司农少卿而殿中侍御史张致远论纾媚附中人自绝清议遂罢去乃改命谟纾以八月己亥除少农壬寅别与差遣

  • 东汉会要卷九·徐天麟

    舆服上【符玺附】玉路天子五路以玉为饰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九仭曳地日月升龙象天明也【本志下同】乗舆殷瑞山车金根之色汉承秦制御为乗舆所谓孔子乗殷之路者也金根 安车 立车乘舆【按此乗舆二字葢言天子也

  • 卷四十九·杨士奇

    永乐三年十二月癸亥朔 上视牲南郊△遣使赍诏封浡泥国麻那惹加那乃为王给印诰敕符勘合并赐之锦绮彩币○甲子○免泗州陵户单仲一等租税泗州 祖陵洪武初设守陵三百十四户后有户绝者至是以仲一等补之而循例免租税云△以

  • 第十一册 天聪二年毛文龙等处来文六件·佚名

    第十一册 天聪二年毛文龙等处来文六件天聪二年正月,毛文龙来书云:昔先汗之所以侵犯辽东之地,皆我国文武官员,未奉帝命,任意妄为,致使先汗恼怒,遂起衅端也。时先汗致书於岛云:偏助金泰希(金泰希乃叶赫国主)又夺取哈拉章嘉地方等

  • 卷五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五十乾隆十二年春正月壬辰赏办理夷使赴藏事务侍郎玉保路费银二千两乙未赐准噶尔使臣玛木特等宴于丰泽园礼成随颁赐准噶尔台吉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妆缎等物如例丙申赐准噶尔使臣玛木特

  • 常景传·魏收

    常景,字永昌,河内人。父常文通,终官天水太守。常景少时聪慧敏捷,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等到长大,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孙良举荐他为博士,高祖亲得其名,既而用之。后来任门下录事、太常博士。正始初年(504~505),帝

  • 公孙轨传·李延寿

    公孙表的第二子公孙轨,字元庆。明元帝时,为中书郎。他跟随御驾东征西讨,补授诸军司马之职。太武帝平定赫连昌后,率领众将帅闯入他的府内藏金之地,令众人可随意挑选金银玉器。诸将都金玉满怀,只有公孙轨什么也没拿。皇帝亲手

  • 曹端传·张廷玉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1408)中举。五岁时见到《河图》、《洛书》,便去问他的父亲。长大后专心研究性理。他做学问必亲自实践,以求静心为要领。在读宋儒所著《太极图》、《通书》、《西铭》这些著作时,不禁感叹说:“

  • 卷二·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二      明 湛若水 撰 审几下 班彪王命论曰昔陈婴之母以婴家世贫贱卒富贵不祥止婴勿王王陵之母知汉王必得天下伏劒而死以固勉陵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至探祸福

  • 卷十三·李光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述注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十三安溪 李光坡 撰既夕第十三郑目録云士防礼之下篇也先葬二日已夕哭时与葬间一日允朝庙日请启期必容焉此诸侯之下士一庙其上士二庙则既夕哭先葬三日别録名士防

  • 聘义·姚际恒

    此聘义亦多释聘礼,然聘礼是诸侯使使臣于邻国,此不尽属其事,又有聘礼所无者,则亦非专释聘礼也。后二章与聘义无涉,宜删之,各详下文。(卷一○○,页一一)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聘礼有「上介一,士介四」,据此

  • 分别法言品第三·佚名

    于是明网菩萨。谓持心梵天曰:仁者乃问顺妙尊议。晓了菩萨方便之趣。佛分别说。何谓菩萨有所问事。而应顺议持心答曰:等于吾我而问事者,为顺议问。等问他人行之所操。为应顺也。等问法像。为应顺也。又明网。不计吾等。不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四·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第二分菩薩行品第七十   爾時具夀善現白佛言.世尊.所說菩薩行菩薩行者.何法名爲菩薩行耶。佛告善現.菩   薩行菩薩行者謂爲無上正等菩提行[二]生死故名菩薩行。具夀善現白言.世

  • 上清高上灭魔玉帝神慧玉清隐书经·佚名

    《上清高上灭魔玉帝神慧玉清隐书》,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卷分三篇。第一《高上玉清刻石隐铭内文》。内载符文一百七十字,皆为鬼神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