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三 订立密约以后

早在旅顺的时候,郑孝胥就跟本庄繁谈妥了由我出任执政和他出任国务总理的条件。这件事情,郑孝胥直到本庄繁卸任前夕才让我知道。

一九三二年八月十八日,郑孝胥来到勤民楼,拿出一堆文件来对我说:

“这是臣跟本应司令官办的一项协定,请上头认可。”

我一看这个协定,就火了。

“这是谁叫你签订的?”

“这都是板垣在旅顺谈好的条件,”他冷冷地回答,“板垣跟上头也早说过。”

“板垣跟谁说过?我就没听他说过。就算他说过,你签字之先也要告诉我呀!”

“这也是板垣嘱咐的,说恐怕胡嗣瑗他们不识大局,早拿来反而添麻烦。”

“究竟是谁当家?是你,是我?”

“臣岂敢。这些协定实在是权宜之计,皇上欲求凭借,岂能不许以条件?这原本是既成事实,将来还可以另订条约,规定几年将权益收回。”

他说的其实不错,日本在协定中所要的权利,本来是它已到了手的东西。这个协定共有十二条款,另有附则、附表、附属协定,主要内容是:“满洲国”的“国防、治安”全部委托日本旧本管理“满洲国”的铁路、港湾、水路、空路,并可增加修筑旧本军队所需各种物资、设备由“满洲国”负责供应旧本有权开发矿山。资源旧本人得充任“满洲国”官吏旧本有权向“满洲国”移民等等。在这协定中最后规定它将为日后两国间正式条约的基础。郑孝胥说的道理也不错,既然要“凭借”,岂可不付代价?但是尽管事情是如此明白,我却不能不感到气恼。我恼的是郑孝胥过于擅自专断,竟敢任意拿“我的”江山去跟日本人做交易,我也恼日本人的过分讹诈,“皇帝宝座”没给我,反而要去了这么多的东西。

我在气恼而又无可奈何之下,追认了既成的事实。郑孝胥拿了我签过字的密约去了,胡嗣瑗照例就跟着走了进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他立刻气忿地说:

“郑孝胥真不像话!陈宝琛早说过他惯于慷他人之慨!他如今竟敢如此擅断!”

“现在木已成舟!”我颓丧地说。

“或许并不尽然,且看东京方面的消息吧。”

许多天以前,我们便知道了关东军司令官将要换人和日本要承认“满洲国”的消息。胡嗣瑗非常重视这件事,照他的看法,日本调换关东军司令官,很可能要改变一点态度,应该乘此机会派人到日本去活动一下。他说,不给日本好处是不行的,像矿山、铁路、资源以及国防都可以叫日本经管,但是在官制方面,任免权必须在我。我采纳了他的主意,并且按他的推荐派出了当过律师的林迁琛和台湾人蔡法平,到东京找他的台湾籍朋友许丙,通过许丙找军部上层人物去活动。林、蔡二人在东京见到了陆军总参谋长真崎甚三郎、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香椎浩平,还有即将继任关东军司令官的武藤信义等人,向他们提出了我的具体要求:

一、执政府依组织法行使职权;

二、改组国务院,由执政另提任命名单;

三、改组各部官制,主权归各部总长,取消总务厅长官制度;

四、练新兵,扩编军队;

五、立法院克期召集议会,定国体。

这也是胡嗣瑗为我拟定的。照他的意思,并不指望日本全部接受,只要它同意定国体和由我决定官吏的任免,便算达到了目的。但是条件还是多提一些,以备对方还价。

过了两天,胡嗣瑗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东京来了好消息。据林、蔡二人的来信说,东京元老派和军部中某些人都同情于我,不满意本庄对我的态度;表示愿意支持我的各项要求。胡嗣瑗说,由此看来,继任的司令官到任后,情形会有变化,我将按规定行使自己的职权,治理自己的国家。但要治理好,非有个听话的总理不能办事。我听他说的有理,便决定把郑孝胥换掉。我和他研究了一下,觉得臧式毅比较合适,如果任命他为总理,他必定会感恩报德,听我指挥的。商量已定,便命胡嗣瑗与许宝衡去找臧式毅谈。

臧式毅的态度尚在犹豫,郑孝胥的儿子郑垂来了。

“听说上头派人到东京找武藤信义去了。”他站在我面前,没头没脑地来了这么一句。说罢,盯着我,看我的反应。不用说,他是看出了我不想承认这件事的,于是跟着又说下去:“东京在传说着这件事,说上头打算改组国务院。臣听了,不得不跟上头说说。但愿是个谣传。”

“你怎么但愿是谣传?”

“但愿如此。这个打算是办不到的。即使办到了,一切由满人作主,各部长官也驾驭不了。不管是臧式毅还是谁,全办不了。”

“你要说的就是这个吗?”

“臣说的是实情……”

“说完了你就去吧!”

“是”

郑垂走了,我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生气。过了一会,胡嗣瑗知道了,又翘起了胡子。

“郑氏父子,真乃一狼一狈。郑垂尤其可恨。上回熙洽送来红木家具,他劝上头节俭,无非是嫉妒,怕熙治独邀天眷,这次他又提防起臧式毅来了!”

“真不是人!”我越听越恨,决心也更大了,便问胡嗣瑗,,臧式毅那边说好了没有。

“他不肯。”

事实上,臧式毅比我和胡嗣瑗都明白,没有关东军说话,他答应了只有找麻烦。

郑孝胥知道了臧式毅不敢,就更有恃无恐,居然对我使起当年奕劻对付我父亲的办法,以退为进,向我称病请假了。不过他没料到,我有了东京的好消息,也是有恃无恐的。我看他请假,就看做是个机会,毫不挽留地说:

“你也到了养老的时候了。我不勉强你,你推荐个人吧。”

他的秃头一下子黯然无光了。

“臣的意思,是养几天病。”

“那,也好。”

郑孝胥一下去,我立即命胡嗣瑗去找减式毅,让他先代理总理职务,以后再找机会去掉郑孝胥。可是过了五天,不等减式毅表示态度,郑孝胥就销假办公了。

胡嗣瑗知道了郑孝胥已回到国务院,对我叹气说:“他用密约换的国务总理大印,自然是舍不得丢了。”言下颇为辛酸。

我也有辛酸处,这当然不为总理的那颗印,而是我这执政的权威无论对谁都使不上。这次失败给了我很重要的教训。这是由胡嗣瑗的那句辛酸话启发的。

“郑孝胥用密约换得总理大印,密约白白地变成了他的本钱,这真太岂有此理了。密约为什么不能是我的本钱,向日本人换得我的所需呢?”

我决定等新的关东军司令官到任时,再亲自提出那五项要求。胡嗣瑗拥护这办法,并且提醒我别忘了请日本人撤换郑孝胥。他是自从郑孝胥上台当总理,就耿耿于怀地打了这个主意的。

这是九月上旬的事。九月中旬,日本新任关东军司令官兼第一任驻“满”大使武藤信义来到了长春。十五日这天,在勤民楼内,武藤与郑孝胥签订了《日满议定书》,这就是以那个密约为基础的公开协议。

因日本国确认满洲国根据其住民之意旨,自由成立而成一独立国家之事实,因满洲国宣言中华民国所有之国际约款,其应得适用于满洲国者为限,即应尊重之。满洲政府及日本政府为永远巩固满日两国间善邻之关系,互相尊重其领土权,且确保东洋之和平起见,为协定如左:

(一)满洲国将来满日两国间,未另订约款之前,在满洲国领土内,日本国或日本国臣民依据既存之日中两国间之条约协定,其他约款及公私契约所有之一切权利利益,即应确认尊重之。

(二)满洲国及日本国确认对于缔约国一方之领土,及治安之一切之 威胁,同时亦为对于缔约国他方之安宁及存立之威胁,相约两国协同当防卫国家之任,为此所要之日本国军驻扎于满洲国内。……①

①我手头无原件,这是引用《东方杂志》第29卷第4号上的。——作者

举行完了仪式,喝过了香摈酒,我就急不可待地跟武藤单独进行了会谈。我这时是信心十足的。因为林廷琛和蔡法平不多天前刚从日本回来,他们告诉我,武藤在东京不但已经同意了我的要求,而且连恢复我的尊号都答应予以考虑哩。

武藤是日本大正时代晋升的陆军大将,做过参谋本部次长。教育总监、军事参议官,第一次世界大战率日军占领过苏联的西伯利亚。他这次以大将资格来东北,身兼三职——关东军司令长官(从前都是中将衔)、关东厅长官(“九一八”事变前日本设在辽东半岛的殖民总督)和“驻满洲国大使”,到任不久就晋升为元帅,是这块土地上的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满洲国”的太上皇。日本报纸称他为“满洲的守护神”。在我的眼里,这个六十五岁的白发老头,确实像一个神似的那么具有威灵。当他十分有礼貌地向我鞠躬致敬时,我就有了一种得天独厚的感觉。等我把话说完,他很礼貌地回答道:

“对于阁下的意见,我必带回去认真地加以研究。”

他带走了胡嗣瑗写的那几条要求。可是一天一天过去,不见他的研究结果。

按规定,我每月有三次和关东军司令兼大使会见。十天后,我和他第二次会见时,催问他研究的结果,他仍是说:“研究研究。”

他每次跟我见面,礼貌总是周到的,向我深深鞠躬,微笑,一口一个“阁下”,并且用一种崇敬神情谈起我的每位祖先,不过就是对我的各项要求绝口不提。如果我把话题转到这方面来,他则顾左右而言他。我被这样置之不理的应付了两次,就再没有勇气问他了。

一直到一九三三年七月武藤去世时为止,我和他每次见面只能谈佛学,谈儒学,谈“亲善”。在这期间,我的权威在任何人眼里都没增加,而他的权威在我心里则是日增一日,有增无已。

猜你喜欢
  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司马迁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欧阳修
  庄宗纪六·薛居正
  卷四·本纪第四·脱脱
  ●卷七·徐梦莘
  雍正上谕 急下诏书,各路兵马展开大缉捕·雍正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佚名
  第二三五清册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初八日一一五○九--二五·佚名
  外集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卷七·佚名
  卢翾传·张廷玉
  卷三十二·佚名
  吏学指南序·徐元瑞
  二十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四十九·魏徵

    ○北狄 ○突厥 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姓阿史那氏。后魏太武灭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茹茹,世居金山,工于铁作。金山状如兜鍪,俗呼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或云,其先国于西海之上,为邻国所灭,男女无少长尽杀之。至一儿,不忍杀,刖

  • 卷五十 咸平四年(辛丑,1001)·李焘

      起真宗咸平四年十一月盡是年閏十二月   十一月壬申,知階州竇玭獻白鷹,詔還之。   詔諸司非言要切事,無得升殿,當取旨者具狀以聞。時諸司事無巨細,悉升殿取旨,上以為臣僚自有職分,不當如是。會秘書丞孫冕上章極論其不

  • ●卷十·黎庶昌

    「乙丑」同治四年,公五十五岁。正月,金陵昭忠祠成。初十日,公率僚属致祭。十四日,具摺奏两淮运使忠廉因病出缺,拣委道员李宗羲署理,请旨简放。附片奏江南乡试新中举人来江宁请咨者,随时通融,缮给咨文,以凭迅速起程会试,请敕礼部

  • 卷十一 孝宗·王夫之

      〖一〗  汉之于匈奴也,高帝围,吕后嫚,掠杀吏民,烽火通于甘泉,文帝顾若忘之,而姑与款之。垂及于景帝,休养数十年,人心固,士马充,武帝承之,乃始举有余之力,拔将于寒微,任其方新之气,以绝幕穷追,而匈奴破败以遁。东晋之势,弱不能支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一·徐乾学

    宋纪九十一【起阏逄掩茂正月尽柔兆困敦十二月凡三年】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元年春正月丙申夏国遣使来贡 赵偁又上言先帝灼见河挚且鍳屡闭屡塞之患因顺其性使之北行此万世防也自有司置埽创约

  • 卷三十五·叶盛

    ●水东日记卷三十五中堂事记纪行录元重建羊太傅碑○中堂事记纪行录往年在京师读周伯温近光集,颇知胜国时北出道里风土之详。近见张耀卿参议纪行、王学士仲谋中堂事记,皆吾徒今日所不可不知者。纪行

  • 第一卷 省府州厅县图(缺)·缪荃孙

    图缺

  • 卢纶传·欧阳修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县人。避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客居鄱阳。大历初年,几次考进士都落第。元载取卢纶文章送呈皇上,被任为阌乡县尉。几次调任监察御史,总是托疾而去。由于与王缙友善而受株连,久不调职。浑蠨镇守河中时,征召为元

  • 附錄·佚名

    ○明敬王妃,書下行錄。嗚呼!大行大王,庚戌六月十八日申時誕生。其時宮人,每夢見五雲中飛龍升天。綏嬪有身,而眼光比常時益淸,神彩奇異。是以,殿宮預卜有大慶也。及誕生,日表岐嶷,儘天縱之聖,自孩提時,聰明絶人,二歲之至日,父王嘉悅

  • 第六章 6·辜鸿铭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辜讲孔子评论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说:“几个月来,在思想上他确实做到不背离作为一个纯粹的道德高尚的人应当做的。而对于其他人来说,最多只不过是一天或一个月的问题而

  • 周书·无逸·佚名

    周公作《无逸》。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

  • 卷五·顾镇

    <经部,诗类,虞东学诗  钦定四库全书虞东学诗卷五宗大府主事顾镇撰秦嬴之得姓本于伯益秦之受封肇于非子其国在雍州鸟防山之东北汉志谓今陇西秦亭谷是也其先中潏居西戎以保西垂六世孙大雒生成及非子成主大雒后非子为

  • 佛说四十二章经·佚名

      佛者梵语。佛陀。此云为觉。盖觉悟之义也。觉有三义。一者自觉胜凡夫。凡夫汨没生死无暂觉者故。二者佛能觉他。胜声闻缘觉二乘人。不能觉他故。三者觉行圆满。胜诸菩萨。为菩萨虽行二利行未满。故至佛果位。三觉

  • 卷四十四·赜藏主

      ○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金陵报宁语录上堂:“今朝欲入室。侍者报言参。锺并击鼓。分明为指南。非但锺鸣鼓响。飞禽走兽草木丛林森罗万象。昨日仁上人设斋。一一为诸人彻困。还有知恩报恩者么?老僧亦在其间。”良久云:“

  •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太虚

      一、人生佛教之层系  第一图的七个横线,是是表示人生佛教的七个层系。这种次第含有高度和广度的意义;高度者,是以其理性的高低浅深而言,亦可说为深度。广度即以其范围而言,亦即是示其量的大小。今逐层分说于下:  甲

  •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佚名

    梁扶南国三藏曼陀罗仙译尔时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ldquo;世尊!何因缘故,如是大地六种震动?&rdquo;佛告阿难:&ldquo;我说福田无差别相,故现斯瑞。往昔诸佛亦于此处,作如是说福田之相,利益众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

  • 伤寒发微论·许叔微

    宋·许叔微撰, 又名《张仲景注解伤寒发微论 》。全书分上、下两卷, 约7000字。本书有明刻本、丛书集成本、日本刻本、十万卷楼丛书本等。1956年商务印书馆据北京图书馆藏元刻本校刊,重印《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 其中

  • 慧珠阁诗钞·多隆阿

    慧珠阁诗钞一卷,附录一卷 ,[清] 多隆阿撰 。 诗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