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甲、印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之印

福建台湾布政使印

镇守福建台湾总兵官印

台湾府印

台南府印

台北府印

台湾县印

苗栗县印

云林县印

彰化县印

恒春县印

安平县印

凤山县印

嘉义县印

新竹县印

宜兰县印

淡水县印

台湾打狗税务司印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之印(光绪十五年六月)

福建台湾布政使印(光绪十七年十二月)

镇守建福台湾总兵官印(光绪十年闰五月)

台湾府印(光绪十九年十月)

台南府印

台北府印

台湾县印(光绪十三年八月)

苗栗县印(光绪二十年六月)

云林县印

彰化县印(同治七年七月)

恒春县印

安平县印

凤山县印(光绪十二年五月)

嘉义县印(光绪十九年十一月)

新竹县印

宜兰县印(光绪十九年正月)

淡水县印(光绪九年十一月)

台湾打狗税务司印(光绪十二年二月)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列传第三十八·方技·脱脱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六十一·忠义三·脱脱
  ●卷一百九十一·徐梦莘
  卷十二·舒赫德
  明世宗钦天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三·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绎史卷一百五十七·马骕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七·佚名
  史记集解卷三十六·裴骃
  邢峦传·李延寿
  刘铉传·张廷玉
  晋纪二十五 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司马光
  卷十七·赵汝愚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六·彭定求

        卷326_1 【奉和韦谏议奉送水部家兄上后书情…呈两省阁老院长】权德舆   驷牡龙旂庆至今,一门儒服耀华簪。人望皆同照乘宝,   家风不重满籝金。护衣直夜南宫静,焚草清时左掖深。   何幸末班陪两地,阳春欲和

  • 续诗话 全文·司马光

      诗话尚有遗者,欧阳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   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所也。宰相奏事毕,乃来押班,常至日旰,守堂卒好以厚朴汤饮朝士。朝士有久无差遣,厌苦常朝者,戏为诗曰:「立残阶下梧桐影,吃尽街头厚朴汤

  • 卷十一·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十一      宋 韩淲 撰七言律诗 径山【二十一日比年寺火独遗国一和尚塔院及明月池耳他皆再建者】 明月池头国一禅残僧依旧占三椽薰风正緑门前树积水都清涧下川坐断千峯因底事身轻百刼本

  • 卷八·本纪第八·世宗下·脱脱

        ◎世宗下   二十一年正月戊申朔,宋、高丽、夏遣使来贺。壬子,以夏国请,诏复绥德军榷场,仍许就馆市易。上闻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之民,骄纵奢侈,不事耕稼。诏遣阅实,计口授地,必令自耕,地有余而力不赡者,方许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七·徐乾学

    元纪十五【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阏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至治三年春正月癸巳朔禹城县去秋霖雨县人邢着程进出粟以赈饥民命有司旌其门 己亥思明州盗起湖广行省督兵捕之 庚子刑部尚书乌玛喇坐杖免 壬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五十八·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四月戊寅朔时享 太庙遣成国公朱希忠代遣刑科右给事中郭汝霖行人李际春持莭册封琉球国中山王尚清世子尚元为中王山 诏留苏州府本色正兑粮二万石松江一万五千石充本处兵饷○庚辰○黜原任大同巡抚都御史朱笈

  • 卷之三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

  • 一二五二 两广总督孙士毅等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二五二 两广总督孙士毅等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九日两广总督臣孙士毅、广东巡抚臣图萨布跪奏,为循例奏闻事。乾隆四十八年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辽、金、元

  • 卷71·陈邦瞻

    高宗绍兴十年二月,以刘锜为东京副留守。五月,刘锜大败金人于顺昌。初,锜赴东京,率所部王彦八字军三万七千及殿司卒三千,自临安溯江绝淮,至涡口。方食,忽暴风拔坐帐,锜曰:“此敌兆也,主暴兵。”即下令兼程而进。闻金人败盟南下,锜

  • 卷五十六 孟子六·黎靖德

      ◎离娄上   △离娄之明章   "'上无道揆',则'下无法守'。傥'上无道揆',则下虽有奉法守一官者,亦将不能用而去之矣。'朝不信道,工不信度'。信,如凭信之'信'。此理只要人信得及,自然依那个行,不敢逾越。惟其不信,所以妄

  • 制分第二十九·管仲

    凡兵之所以先争,圣人贤士,不为爱尊爵;道术知能,不为爱官职;巧伎勇力,不为爱重禄;聪耳明目,不为爱金财。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修矣;武王非于甲子之朝而后胜也,其前政多善矣。故小征,千里遍知

  • 卷九·司马光

    钦定四库全书书仪卷九宋 司马光 撰丧仪五小祥将及期年先以栗木为祠版并趺皆如桑板之制考以紫囊妣以绯囊盛之各有借褥贮于漆匣于十一月之末主人设香炉炷香卜筮日于影堂外西向先择日于来月下旬卜筮之不吉次择中旬不吉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六·丈雪通醉

    嗣法门人彻岩等编颂古世尊拈花口難開處隨拈起,百萬人天盡見矣,金色頭陀不在行,橫身落他圈繢裏。臨濟棒三頓白棒,打成一片,猶不知非,更去討碗。及乎撞著老婆禪,費盡人家煤炭。南泉斬貓霜刀截斷活貓兒,血濺梵天誰箇知?縱戴艸鞋相

  • 泊宅编·方勺

    笔记。宋方勺(号泊宅)著。是编载两宋之际朝野旧事,凡文人逸事、地方民俗、朝廷财政、医药术数、怪异传闻、诗词创作无所不谈。作者曾从苏轼等名士游,故记苏轼、王安石等人逸事较多,并载有南宋初称“中兴野人”者和苏轼《

  • 海琼白真人语录·彭耜

    内丹术著作。宋彭耜编,四卷。本书为编末有彭耜淳祐辛亥 (1251年) 年后记。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岁丁丑)。白玉蟾游历江南,在平江(今苏州)、常州、庐山、武夷山以及彭耜家乡泉州等地讲道游览时,弟子彭耜等人记其此间

  • 观无量寿佛经疏·善导

    佛教经典《观无量寿经》的注释书。亦称《观经疏》、《证诚疏》或《四帖疏》。唐善导集记。4卷。此书由玄义分、序分义、定善义、散善义四部分组成。称“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皆可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极乐净土。

  • 佛三身赞·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作三身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为对佛之法、报、化等三身赞叹之偈文,并说明佛之三身。三身各有一偈,每偈各以七字八行而成,复加回向偈,亦为七字八行。

  • 首罗比丘经·佚名

    亦称《首罗比丘见月光童子经》。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首罗比丘从大仙处得知月光王将于汉境出世,欢喜踊跃,讯问月光王出世的种种具体情况,何人可以得见,如何退破与月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