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卷一百二十四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燕哙让国之祸

战国防苏代为燕説齐未见齐王先説淳于髠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髠曰谨闻命矣乃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説苏子 陈翠合齐燕将令燕王之弟为质于齐燕王许诺太后闻之大怒曰陈公不能为人之国则亦已矣焉有离人子母者老妇欲得志焉陈翠欲见太后王曰太后方怒子子其待之陈翠曰无害也遂入见太后曰何臞也太后曰頼得先王鴈防之余食不宜臞者臞者忧公子之且为质于齐也陈翠曰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太后曰何也对曰太后嫁女诸侯奉以千金赍地百里以为人之终也今王愿封公子百官持职羣臣効忠曰公子无功不当封今王之以公子为质也且以为公子功也而太后弗聼臣是以知人主之不爱丈夫子独甚也且太后与王幸而在故公子贵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于布衣故非及太后与王封公子则公子终身不封矣太后曰老妇不知长者之计乃命公子乗车制衣为行具【○与左师公説赵太后同而彼尤婉切】

史记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聼其所使鹿毛夀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啓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啓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啓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聼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韩非子苏代为秦使燕见无益子之则必不得事而还贡赐又不出于是见燕王乃誉齐王燕王曰齐王何若是之贤也则将必王乎苏代曰救亡不暇安得王哉燕王曰何也曰其任所爱不均燕王曰其任何也曰昔者齐桓公爱管仲置以为仲父内事理焉外事断焉举国而归之故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今齐任所爱不均是以知其亡也燕王曰今吾任子之天下未之闻也于是明日张朝而聼子之 潘夀隠者燕使人聘之潘夀见燕王曰臣恐子之之如益也王曰何益哉对曰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啓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啓今王信爱子之将传国子之太子之人尽懐印玺子之之人无一人在朝廷者王不幸弃羣臣则子之亦益也王因收吏玺自三百石以上皆效之子之子之大重夫人主之所以镜照者诸侯之士徒也今诸侯之士徒皆私门之党也人主之所以自羽翼者岩穴之士徒也今岩穴之士徒皆私门之舎人也是何也夺禠之资在子之也故吴章曰人主不佯憎爱人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

史记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湣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狥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战国防作齐宣王是史年误也六国表云君哙及相子之皆死纪年齐人禽子之而醢其身】赵武灵王十二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事不见于燕世家盖史疎也】 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战国防韩齐为与国张仪以秦魏伐韩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吾将救之田臣思曰王之谋过矣不如聼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王曰善乃许韩使者而还之韩自以得交于齐遂与秦战楚赵果遽起兵而救韩齐因起兵攻燕三十日而举燕国 齐破燕赵欲存之乐毅谓赵王曰今无约而攻齐齐必雠赵不如请以河东易燕地于齐赵有河北齐有河东燕赵必不争矣是二国亲也以河东之地强齐以燕以赵辅之天下憎之必皆事王以伐齐是因天下以破齐也王曰善乃以河东易齐楚魏憎之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 楚许魏六城与之伐齐而存燕张仪欲败之谓魏王曰齐畏三国之合也必反燕地以下楚楚必聼之而不与魏六城是王失谋于楚而树怨于齐秦也齐遂伐赵取乗丘收侵地虚顿防危楚破南阳九夷内沛许鄢陵危王之所得者新观也而道涂宋卫为制事败为赵驱事成功县宋卫魏王弗聼也张仪告公仲令以饥故赏韩王以近河外魏王惧问张子张子曰秦欲救齐韩欲攻南阳秦韩合而欲攻南阳无异也且以遇卜王王不遇秦韩之卜也决矣魏王遂尚遇秦信韩广魏救赵斥楚人遽于革下伐齐之事遂败 宫他为燕使魏魏不聼留之数月客谓魏王曰不聼燕使何也曰以其乱也对曰汤之伐桀欲其乱也故大乱者可得其地小乱者可得其寳今燕客之言曰事茍可聼虽尽寳地犹为之也王何为不见魏王説因见燕客而遣之 为齐献书赵曰臣一见而能令王坐而天下致名实而臣窃怪王之不试见臣而竆臣也羣臣必多以臣为不能者故王重见臣也以臣为不能者非他欲用王之兵者也则交有所偏者也非然则智不足者也非然则欲以天下之重恐王而取行者也臣以齐循事王王能亡燕能亡韩魏能攻秦能孤秦臣以齐致尊名于王天下孰敢不致尊名于王臣以齐致地于王天下孰敢不致地于王臣以齐为王求名于燕及韩魏孰敢辞之臣之能也其前可见已齐先重王故天下尽重王王无齐天下必尽轻王也秦之强以无齐故重王燕韩魏自以无齐故重王今王无齐独安能无重天下故劝王无齐者非智不足则不忠者也非然则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欲轻王以天下之重取行于王者也非然则位尊而能卑者也愿王之孰虑无齐之利害也【○此防时不可考】

猜你喜欢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佚名
  卷首·傅恒
  钦定兰州纪略卷六·阿桂
  世家卷第五 高丽史五·郑麟趾
  三国史记卷第二十二。·金富轼
  李稷传·脱脱
  亦怜真班传·宋濂
  梁梦龙传·张廷玉
  ●序·刘衡
  一零零、秦始称王考·钱穆
  目录·陆宗楷
  卷二十四田赋三·冯煦
  第十二章 西北事变和中俄交涉·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出 议赘·李渔

    〖临江仙〗(小生便服上)愁见铜驼荆棘里,挂冠早已林栖。家居犹恐祸来随。江湖频遁迹,鸥鸟共相依。市城戎马地,决策早居乡。妻子无多口,琴书只一囊。桃花秦国远,流水武陵香。去去休留滞,回头是战场。老夫姚器汝,号东山,蜀川人也。

  • 刘伯亨·隋树森

    刘伯亨,一作刘百亨,瞽者,为书会艺人,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双调】朝元乐 柳底风微,花间香细。作阵蜂儿惊起,偷看酿出残花蜜。成群燕子交飞,掠波闲补巢泥。日升林光莹,雨洗山明媚,雕轮绣鞍作对儿家来,

  • 卷十九·乾隆

    卷十九太原白居易诗一二十二首唐人诗篇什最富者无如白居易诗。其源亦出於杜甫。而视甫为更多。史称其每一篇出。士人传诵。鸡林行贾。售其国相。诗名之盛。前右罕俪矣。夫居易岂徒以诗传哉。当其为左拾遗。忠诚謇谔。

  • 提要·王冕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竹斋集       别集类五【明】提要【臣】等谨案竹斋集三卷续集一卷明王冕撰冕字仲章续高士传作字元肃诸暨人本农家子家贫依沙门以居夜潜坐佛膝上映火读书後受业於安阳韩性遂传其学然

  • 第五十四回 教场校射技擅穿杨 古沼观渔险遭灭顶·蔡东藩

      却说武宗在南京受俘,本可即日回銮,但武宗南巡的本旨,实为着南朝金粉,羡慕已久,因此托词亲征,南来游幸,哪里肯指日回京?况路过扬州时,先由太监吴经,采选处女寡妇,供奉行在,武宗正乐得左拥右抱,图个尽欢;并生平最爱的刘娘娘,又载

  • ●卷二十四。地诗文五·梁章钜

    ◎恭亲王诗△荷露烹茶七律二章应制烹露为茶味独多,乘凉晨起诣溪荷。满倾沆瀣盘珠泄,小熟瓶笙爨玉罗。梦醒每怀评茗客,诗清欣拟《采莲歌》。幸依太液恩波近,得赐金茎遍饮和。携来仙露甚清华,消渴闲烹顾渚茶。七碗莲香幽客座

  • ●卷五·邵廷采

    ○张国维张国维,号玉笥,浙江东阳人。天启壬戌进士,除翻禺令。以卓异入为刑科给事中,升太常少卿。崇祯七年甲戌,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甫受事而流寇犯安庆,参将唐某受贼绐,全军覆没。时国维方壮年,报至,头发一夜顿白。亲

  • 卷之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一百三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三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

  • 七五 法豪事件·周作人

    自从安庆事件以后,来伏见馆访问的客人似乎要比从前增加了。以前来访的人无非是南京矿路学堂的同学张协和,或是弘文学院的同学许季茀,要不然便是新来的张午楼和吴一斋罢了。这回来的却很有不同,大都是与革命案件有关的人,首

  • 三国史记卷第六。·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六卷新罗本纪六零零零零新罗本纪第六。[文武王]上。六卷新罗本纪六文武王元年○[文武

  • 田锡传·脱脱

    田锡,字表圣,嘉州洪雅人。少年聪悟,喜好读书做文章。杨徽之任峨眉县令,宋白任玉津县令时,都对他很礼遇,为他扬名,他因此名声大振。太平兴国三年(978),以优异成绩考取进士,脱去平民衣服,官任将作监丞、宣州通判。升著作郎、京西

  • 乐六·徐松

    郊社 祀乐歌南郊亲祀降神用《景安》:仁宗御制,四曲。无为靡远,深厚广圻。祭神如在,弁冕衮衣。粢盛丰美,惟德馨辉。以祥以佑,非眇专祈。 奠币用《广安》:千灵启运,三后在天。嘉坛并侑,亿万斯年。 酌献用《彰安》:皇基缔构,帝系灵

  • 读诗略记卷三·朱朝瑛

    明 朱朝瑛 撰小雅严坦叔曰雅之大小特以体之不同耳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风之体也明白直言其事雅之体也纯乎雅之体者为雅之大杂乎风之体者为雅之小也鹿鸣之什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

  • 居士学佛之程序·太虚

    ──十五年元旦在浙西弥勒阁作──比年以思想学说之混乱、及军争政变之频仍,民生益以凋敝,人心陷于烦闷;觉世间之无怙,谋解脱之不遑,种种似宗教非宗教之旁门邪道,遂渐繁兴,而夙具善根者因之发心学佛亦非少数。风气一开,从习弥

  • 道光福建通志台湾府·佚名

    本书(六册一、○五○面六三○、○○○字)为一选辑,不分卷。清代纂修「福建通志」凡三次:一为郝玉麟等修、谢道承等纂,刊於乾隆二年;二为沈廷芳修、吴嗣富纂,刊於乾隆三十三年;三为道光九年孙尔准等修、陈寿祺纂(十五年程祖洛等

  • 淡水厅筑城案卷·佚名

    本书(一册一二○面七二、○○○字)不分卷,今据台湾省立博物馆所藏前淡水厅筑城案卷整理辑成。淡水厅设自清雍正元年,至道光年间始行建城。此辑起自道光六年十一月地方人士、铺户具呈吁屿请城,以迄二十三年缮修水关及其他未

  •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佚名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卷上收有《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内诀》亦题“赤松子传”,但内容不相同。本诀盖为《九真中经》中另一部分。《九真中经》为六朝古上清经。述饵丹砂法,与蘸祭诸法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