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卷二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皇王异说

尔雅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白虎通帝王者何号也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名徳号令臣下者也徳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皇者何谓也亦号也皇君也羙也大也天之总羙大称也时质故总之也号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烦一夫扰一士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夫匹妇故为皇故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岩居穴处衣皮毛饮泉液吮露英虚无寥廓与天地通灵也号言为帝者何帝者谛也象可承也王者往也天下所归往【尚书刑徳考帝者天号也王者人称也天有五帝以立名人有三王以正度天子爵称也皇者煌煌也 独断皇者煌也盛徳煌煌无所不照帝者谛也能行天道事天审谛 帝王世纪孔子称天子之徳感天地洞八方是以化合神者称皇徳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乐稽耀嘉徳象天地为帝仁义所生为王】

风俗通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徳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宏也含宏履中开隂布刚上含皇极其施光明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煌煌盛羙不可胜量 天立五帝以为相四时施生法度明察春夏庆赏秋冬刑罚帝者任徳设刑以则象之言其能行天道举错审谛春秋繁露徳备天地者称皇帝天祐而子之号称天子独断天王诸夏之所称天下之所归往故称天王天子夷狄之所称父天母地故称天子

白虎通或称天子或称帝王何以为接上称天子明以爵事天也接下称帝王者得号天下至尊之称以号令臣下也

说文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本董子说 春秋考文耀王者往也神所输向人所乐归】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曰天子

淮南子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隂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山川含吐隂阳伸曵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泛无私蠉飞蠕动莫不仰徳而生隂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赢缩卷舒沦于不测终始虚满转于无原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蔵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予之与夺也非此无道也故谨于权衡准绳审乎轻重足以治其境内矣【礼斗威仪帝者得其根核王者得其英华霸者得其附枝故帝道不行不能王王道不行不能霸霸道不行不能守其身】

新论无制令刑罚谓之皇有制令而无刑罚谓之帝赏善诛恶诸侯朝事谓之王兴兵约盟以信义矫世谓之伯

风俗通易称天先春而后秋地先生而后凋日月先光而后幽是以王者则之亦先教而后刑三皇结绳五帝画像三王肉刑五霸黠巧此言歩骤稍有优劣也【孝经钩命诀三皇歩五帝骤三王驰五霸骛】

管子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徳者王谋得兵胜者霸吕氏春秋五帝先道而后徳故徳莫盛焉三王先徳而后事故事莫功焉五霸先事而后兵故兵莫强焉独断皇王后帝皆君也上古天子庖牺氏神农氏称皇尧舜称帝夏殷周称王

潜夫论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诸说见后】

尚书大传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戏皇于人神农悉地力种防疏故托农皇于地天地人道备而三五之运兴矣

白虎通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或曰伏羲神农祝融也谓之燧人何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谓之祝融何祝者属也融者续也言能属续三皇之道而行之故谓祝融也礼含文嘉三皇虙戏燧人神农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也燧人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复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曰遂人也神农神者信也农者浓也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羙其衣食徳浓厚若神故为神农也

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

白虎通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五帝也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黄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万世常存故称黄帝也谓之颛顼何颛者専也顼者正也能专正天人之道故谓之颛顼也谓之帝喾者何也喾者极也言其能施行穷极道徳也谓之尧者何尧犹嶤嶤也至髙之貎清妙髙逺优游博衍众圣之主百王之长也谓之舜者何舜犹僢僢也言能推信尧道而行之【风俗通黄者光也厚也中和之色徳四季与地同功故先黄以别之也颛者専也顼者信也言其承易文之以质使天下防化皆贵贞慤也喾者考也成也言其考明法度醇羙喾然若酒之芬香也尧者髙也饶也言其隆兴焕炳最髙明也舜者推也循也言其推行道徳循尧绪也】 三王者何谓也夏殷周也夏殷周者有天下之大号也必改号者所以明天意已着欲显已于天下也已复袭先王之号与继体守文之君无以异也不显不明非天意也故受命王者必择天下羙号表着己之功业明当致施是也所以预自表克于前也不以姓为号何姓者一字之称也尊卑所同也诸侯各称一国之号而有百姓矣天子至尊即备有天下之号而兼万国矣夏者大也明当守持大道也殷者中也为中和之道也闻也见也谓当道着见中和之为也周者至也密也道徳周密无所不至也【风俗通禹者辅也辅续舜后庶续洪茂汤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轨改亳为商成就王道天下炽盛文武皆以其所长】五帝无有天下之号何五帝徳大能禅以民为子成于天下无为立号也或曰唐虞者号也唐荡荡也荡荡者道徳至大之貎也虞者乐也言天下有道人皆乐也帝喾有天下号曰高辛颛顼有天下号曰髙阳黄帝有天下号曰自然自然者独宏大道徳也髙阳者阳犹明也道徳髙明也髙辛者道徳大信也三皇五帝人之恒言也尚书序曰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髙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故黄帝以上为三皇少昊以下为五帝五帝既没三王继统三王世衰五霸逓兴是以论世者必称三五其来乆矣太史公作五帝本纪首黄帝而无少昊氏説者曰少昊不居帝位率鸟师以理西方信然则月令何以列少昊为金行之帝郯子自述其祖何得言继黄帝而立也自迁之书出遂令言三皇者欲备其数而不得则纷然聚讼或曰燧人或曰女娲或曰祝融矣夫迁之所本者帝系与世本也然而帝系世本或出于周末采録固有不可依据者舜祖虞幕见于左氏国语者明甚而脱漏失纪是岂可尽信乎且迁之所记往往乖剌疑误合重黎而为一是楚有二祖也齐为四岳之裔又为伯翳之后是齐亦有二祖也以伯翳为臯陶之子秦赵方兴何臧孙有不祀之叹伯翳佐禹治水以驯服鸟兽即书所谓益作朕虞孟子所谓使益掌火者矣史于本纪既两岐其名于世家又分为二人何其谬邪故益之为翳亦犹昊之为皥伏羲之为宓戏喾之为俈纣之为受与夫契之为卨垂之为倕臯陶之为咎繇仲虺之为儡或为或为蘬伯囧之为□君牙之为雅古文之通用类然皆谓之二人可乎周官外史氏掌三皇五帝之书今三皇之书湣阙五帝仅存二典易叙庖羲氏以来畧举之而不悉俾后世无所折衷无怪乎人人异端抵牾更仆未可问也伯夷之作秩宗虞书载之而以为四岳姜姓之祖庭坚髙阳氏之才子也而以为咎繇之字放勲重华文命各言其徳业也而以为尧舜禹之名尧舜名也而諡法载之若此者其皆信乎共工氏与女娲争任知刑以霸九域而列子云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是已有两共工矣其作乱于帝喾之世重黎诛之而不尽与振滔洪水舜流幽州者又有两共工也燧人之前有有巢氏昊英之后又有有巢氏而皆教民居禅通之帝为仓颉黄帝之史为仓颉而皆造书契帝尧之时有羿夏后太康之时有羿而皆以善射名若此者其尽然乎信如世纪所称女娲祝融皆袭庖羲氏之号而竝称三皇是一姓而再皇也据邹子五徳之运五行相生以承其位也燧人祝融皆以火徳王而与炎帝竝称皇是以火济火也皇者羙大难名帝者克配上帝王者贯通三才其名不同其实一也皇神化而莫违帝高居而丕冒王天下所归往天祐之民戴之其徳同也三皇之世如春五帝之世如夏三王之世如秋非春不生非夏不长非秋不成其时不同也而功同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五帝殊时不相沿乐曰作曰述或革或因其政不同也而道同天覆地载四时运行寒暑代谢以成嵗功其为成物均也日月照临金水内景火外景圣徳光照旁及四海其为明一也饥者思食渴者思饮寒者就暄暍者趋防其欲不同而皆得所欲也故皇帝王皆有天下者之通号也是以三皇以来皆曰王天下而夏殷之主犹然以帝称传曰今之王古之帝也是岂有髙下隆污之殊哉故诸侯不得称王称王者僭也自徐偃吴楚始也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国无二主尊无二上故诸侯不得相推为王相推者乱也自徐州之役始也既列国皆称王矣复以王为不足而相尊以帝若此者悖也自秦昭齐闵始也王者天子之称霸者彊侯之号未有兼称霸王者而兼称之陋也自项籍为之也书曰皇帝清问下民古之称帝以皇者皇帝犹皇王也言大君也而云古有泰皇因去泰着皇采帝号而合称之以为有天下者之尊名自秦政始也古者五等之爵公侯伯子男未有以王命其臣者而功臣子弟皆得以封王自汉髙始也

猜你喜欢
  卷三 高后纪第三·班固
  卷九 善谋上第九·刘向
  卷一百0二 晉紀二十四·司马光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二百五十三 曹(兆页)奏陈知州王承勋控案由摺·佚名
  第四卷晋(二)·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纪昀
  通志卷一百八十七·郑樵
  九八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书目一百四十种折·佚名
  御制读叔孙通传·班固
  第53章 制造谣言说陈嘉庚是共产党的蒋介石·冯玉祥
  刘孝绰传·姚思廉
  李谔传·李延寿
  陈友谅、徐寿辉传·张廷玉
  第四十九章 暴风雨的前夕·李宗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画家·周作人

    可惜我并非画家,不能将一枝毛笔,马路旁边,靠着沟口,靠窗望见许多圆笠,——这种种平凡的真实印象,还同筑烂泥的小堰。车外整天的秋雨,赶忙着分种碧绿的稻秧。立在溪边滩上,看他背后的曲线,白的菜,紫的茄子,男的女的都在水田里,满担

  • 四集卷五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十六古今体七十三首【己亥二】即事去春雨雪足近畿却为盼泽廑南府【前冬至昨春近畿雨雪极为沾足而直隶之广平大名二府因与豫省毗连冬雪春霖俱未沾透未能种春麦为之厪念】今岁南府屡沾膏【

  • 古乐苑衍録卷四·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衍録卷四明 梅鼎祚 编杂纪【评解驳异】古歌【说苑载孔子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尚在耳言政事之恶譁而喜肃也夫蟪蛄之声必在山林之地违山十里则朝市矣市有蟪蛄之声则朝有蜩螗之沸政之譁也甚矣史记云

  • 卷二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夏英公杂诗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以父死事补官真宗朝举贤良除光禄丞仁宗朝累擢知制诰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英国公后改封郑卒赠太师中书令諡文庄有集上元

  • 武溪集补钞·管庭芬

    武溪集补钞余靖送灵谷山人万树秋风一路蝉,渡头重舣木兰船。自惭蹙頞非奇骨,拟问清朝跃马年。游韶石世务常喧嚣,物外有真赏。结友探胜概,放情谐素想。韶山南国镇,灵踪传自囊。双阙倚天秀,一径寻云上。长江速萦带,众峦疑负襁。

  • 卷二百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七顾况梦後吟醉中还有梦身外已无心明镜唯知老青山何处深题灵山寺【战鸟】觉地本随身灵山重结因如何战鸟佛不化捕鱼人题元阳观旧读书房赠李范此观十年游此房千里宿还来旧窗下更取君书

  • 卷三十五·志第二·柯劭忞

      ○历二   △仪器   西域仪象   简仪之制:四方为趺,纵一丈八尺三分,去一以为广。趺面上广六寸,下广八寸,厚如上广。中布横车光三、纵车光三。南二,北抵南车光;北一,南抵中车光。趺面四周为水渠,深一寸,广加五分。四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万历十一年四月壬子朔时享太庙○癸丑大学士张四维等拟 御制古文真宝前序后跋及 昭仁殿箴 弘德殿箴恭进 御览○改户部尚书张学领为兵部尚书○南京河南道御史方万山条陈四事一清丈田地增税殃民南京后湖图册按形编号

  • ●革除遗事二·黄佐

    黄观王叔英周是修颜伯玮廖升王良曾凤韶魏公冕邹公瑾高巍程本立黄钺王省刘政○黄观黄观,字澜伯,一字尚宾,池州贵池人。父赘于同邑许氏,生观,遂从母家姓。明尚书,补邑诸生,尝筑翠微书舍,读书其间。受业于元翰林待制黄冔,天兵入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六·纪昀

    列传宋 【四十】○宋四十李迪【东之 肃之 承之 及之孝基】王曾张知白杜衍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李迪李迪字复古 【隆平集作复吉】 其先赵郡人后徙幽州曾祖在钦避五代乱又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

  • 一一五九 闽浙总督常青等奏本年并无收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一五九 闽浙总督常青等奏本年并无收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二日闽浙总督臣常青、福建巡抚臣徐嗣曾跪奏,为遵旨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恭折奏闻事。案奉上谕:《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

  • 七五五 江西巡抚郝硕奏解毁书籍板片并请展限检缴折(附清单一)·佚名

    七五五 江西巡抚郝硕奏解毁书籍板片并请展限检缴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一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解毁书籍板片,仰祈圣鉴事。窃照江西省设局收缴违碍书籍,自四十三年八月起至四十五年十月底止,计查出应禁书一万三

  • 二十、扶乩之术·包天笑

      谈起桃坞吴家,我不能不想起一件事来,便是他们家里的乩坛了。他们家里有几个密室,任何人都不能进去,除了舅祖清卿公及砚农、伊耕两表叔之外,尤其是女人。他们家里的女人,从未入内,我的祖母也从未进去过。他们都呼这几间密

  • 顺天·周绍良

    №顺天001【盖】程君墓志【志文】程君墓志铭并序君讳庄,广平三垒人也。帝轩辕之苗裔,因封於程,遂以为氏。远祖晋司徒公,食邑於广平,玄孙三人,□谟能跃,挺拔其操,各坚一垒,以疆王室,又全其家,□曰洛中□程子高,即君之

  • 封常清传·欧阳修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县人,外祖父教他读书,学识广博精深。但从小成了孤儿,又穷,三十多岁了,还没有成名。夫蒙灵察任四镇节度使时,任命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有次出兵,高仙芝任命了三十多名侍从,衣裳鲜艳漂亮,封常清因而感慨并报名请

  • 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佚名

    唐特进试鸿胪卿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尔时释迦牟尼佛在净居天宫。告诸宿曜游空天众九执大天。及二十八宿十二宫神一切圣众。我今说过去娑罗王如来所说。炽盛光大威德陀罗尼除灾难法。若有国王及诸大臣所居之处及

  • 恕谷后集·李塨

    文集。清李塨(1659—1733)撰。十三卷。塨字恕谷,号刚主(一作字刚主、号恕谷),直隶蠡县(今属河北)人。康熙举人,年六十为通州学政,旋以病告归。博学工文辞,师博野颜元,又从毛奇龄论乐律。著有《周易传注》、《李氏学乐

  • 三梦记·白行简

    唐代传奇小说。 1卷。白行简撰。现存本最早见于原本《说郛》所收。《五朝小说》、《唐人说荟》、《龙威秘书》、《香艳丛书》、《唐宋传奇集》、《丛书集成初编》、《晋唐小说畅观》、《唐人小说》、《旧小说》都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