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卷一百四十一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魏信陵君之贤【孔顺相魏附】

史记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宼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防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宼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探得赵王隂事者赵王所为客輙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围而未杀痤因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予王地则王将奈何故不若与先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彊秦亦将袭赵之欲则君且奈何信陵君言于王而出之

战国防虞卿谓赵王曰人之情寜朝人乎寜朝于人也赵王曰人亦寜朝人耳何故寜朝于人虞卿曰夫魏为从主而违者范痤也今王能以百里之地若万戸之都请杀范痤于魏范痤死则从事可移于赵赵王曰善乃使人以百里之地请杀范痤于魏魏王许诺使司徒执范痤而未杀也范痤献书魏王曰臣闻赵王以百里之地请杀痤之身夫杀无罪范痤薄故也而得百里之地大利也臣窃为大王美之虽然而有一焉百里之地不可得而死者不可复生也则王必为天下笑矣臣窃以为与其以死人市不若以生人市便也又遗其后相信陵君书曰夫赵魏敌战之国也赵王以咫尺之书来而魏王轻为之杀无罪之痤痤虽不肖故魏之免相也尝以魏之故得罪于赵夫国无用臣外虽得地势不能守然今能守魏者莫如君矣王听赵杀痤之后彊秦袭赵之欲倍赵之割则君将何以止之此君之累也信陵君曰善遽言之王而出之【列士传秦召魏公子无忌无忌不行使朱亥奉璧一防秦王大怒将朱亥着猛兽圈中亥瞠目视之眦裂血出溅猛兽猛兽终不敢动 魏公子无忌方食有鸠飞入案下公子使人顾望见一鹞在屋上飞去公子乃纵鸠鹞逐而杀之公子暮而不食曰鸠避恶归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鹞者无忌无所爱于是左右宣公子慈声旁国左右捕得鹞二百余头以奉公子公子欲尽杀之恐有辜乃自按劒至其笼上曰谁获罪无忌者邪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余名声流布天下归焉】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徳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徳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徳也今赵王自郊迎防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敎

史记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徳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説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徳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徳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辠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闲歩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防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賔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防骜遂乗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无忌归魏率五国兵攻秦败之河内走防骜魏太子增质于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或为增谓秦王曰公孙喜固谓魏相曰请以魏疾击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击秦秦必伤今王囚增是喜之计中也故不若贵增而合魏以疑之于齐韩秦乃止增【汉书兵形势魏公子二十一篇图十卷】

战国防魏攻管而不下安陵人缩髙其子为管守信陵君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髙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持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使道使者至缩髙之所复信陵君之命缩髙曰君之幸髙也将使髙攻管也夫以父攻子守人大笑也见臣而下是背王也父教子背亦非君之所喜也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大使之安陵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也愿君之生束缩髙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告安陵之城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地也手受大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刑不赦国虽大赦降臣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髙谨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诏而废大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髙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而自用也此辞反必为国祸吾已全已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有魏患也乃之使者之舎刎颈而死信陵君闻缩髙死服缟素避舎使使谢安陵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敢再拜释罪

史记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靣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賔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嵗竟病酒而卒【已后附孔顺相魏】

孔丛子魏王遣使者奉黄金束帛聘子顺为相子顺谓使者曰若王信能用吾道吾道固为治世也虽疏食饮水吾犹为之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禄吾犹一夫耳则魏王不少于一夫子度魏王之心以告我使者曰魏国狭小乏于圣贤寡君久闻下风愿委国先生亲受敎训如肯降节岂惟魏国君臣是赖其亦社稷之神只实永受庆于是乃之魏魏王郊迎谓子顺曰寡人不肖嗣先君之业先生圣人之后道徳懿卲幸见顾临愿图国政对曰臣羁旅之臣慕君髙义是以戾此君辱贶而问以政事敢不敬受君之明命 魏王使相国修好邻国遂连和于赵赵王既賔之而燕问子顺曰今寡人欲求北狄不知其所以然答曰诱之以其所利而与之通市则自至矣王曰寡人欲因而弱之若与交市分我国货散于夷狄是彊之也可乎答曰夫与之市者将以我无用之货取其有用之物是故所以弱之之术也王曰何谓我之无用彼之有用答曰衣服之物则有珠玉五防饮食之物则有酒醪五熟此即我之所有而彼之所利者也夷狄之货唯牛马旃裘弓矢之器是其所饶而轻以与人者也以吾所有易彼所饶如斯不已则夷狄之用将靡于衣食矣殆可举棰而驱之岂徒弱之而已乎赵王曰敬受敎 子顺相魏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诸丧职秩者不説乃造谤言文咨以告且曰夫不害前政而有成孰与变之而起谤哉子顺曰民不可与虑始久矣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子产相郑三年而后谤止吾先君之相鲁三月而后谤止今吾为政日新虽不能及圣贤庸知谤止独无时乎文咨曰子产之谤尝亦闻之未识先君之谤何也子顺曰先君初相鲁鲁人谤诵曰麛裘而芾投之无戾芾之麛裘投之无邮及三月政成化既行民又作诵曰衮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衮衣恵我无私文咨喜曰乃知先生亦不异乎圣贤矣 魏王谓子顺曰吾欲致天下之士奈何子顺对曰昔周穆王问祭公谋父曰吾欲得天下贤才对曰去其帝王之色则几乎得贤才矣今臣亦请君去其尊贵之色而已王曰吾欲得无欲之士为臣何如子顺曰人之可使以有欲也故欲多者其所得用亦多欲少者其所得用亦少夫夷齐无欲虽文武不能制君安得而臣之 子顺相魏凡九月陈大计輙不用乃喟然叹曰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言不当于主而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也尸利素餐吾罪深矣退而以病致事魏王遣使入其馆谢曰寡人昧于政事不显明是非以啓罪于先生今知改矣愿先生为百姓故幸起而敎之辞曰臣有犬马之疾不任国事茍得从四民之列子弟供魏国之征乃君恵也敢辱君命以速刑书人谓子顺曰王不用子子其行乎答曰吾将行如之山东则山东之国将幷于秦秦为不义义所不入遂寝于家 新垣固谓子顺曰贤者所在必兴化致治今子相魏未闻异政而即自退其有志不得白何去之速也答曰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且死病无良医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以义事之固不获安救亡不暇何化之兴昔伊挚在夏吕望在商而二国不理岂伊吕之不欲哉势不可也当如今日山东之国弊而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安二周折节而入秦燕齐宋楚已屈服矣以此观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尽为秦乎

史记子髙生子愼年五十七尝为魏相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欧阳修
  燕魏杂记 全文·吕颐浩
  卷九下·朱熹
  补遗卷四·沈德符
  卷之六百七·佚名
  卷之十七·佚名
  卷之三十六·佚名
  ◎辜鸿铭之愤慨·李定夷
  卷三十四·班固
  卷二·李天根
  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提要·徐天麟
  65.马邑诱敌战·林汉达
  杨奎侯·周诒春
  胡其炳·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胡德芳·唐圭璋

      水调歌   寿黄邦彦四月初八   湛湛玉清水,矗矗炼丹山。秀环侯泮,广文分得括苍仙。虞殿薰风初入。尧陛祥蓂七叶,此际庭真贤。学术瑞王国,声誉蔼人寰。   绿槐宫,丹桂殿,杏花坛。英华粲发,聊将文教布龙藩。我亦执经

  • 卷四十五·阮阅

      ●卷四十五·释氏门  王绩作《被召谢病诗》云:“横裁桑节杖,直剪竹皮巾。鹤警琴停(亭)夜,莺啼酒瓮春。颜回惟乐道,原宪岂伤贫!”观此数语,又岂以招聘为喜乎?坐独(《独坐》)诗:“寄(托)身千载下,聊游万物

  • 第三十四出 忠良会边·王世贞

    【醉扶归】〔左右喝道生上〕望荒烟衰草迷郊甸。仗旌旗骢马遶边关。听胡笳千里断魂时。正鸿声暗度寒云畔。威行燕赵势倾韩。还忧未落奸雄胆。〔渔家傲〕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角声从地起。西风裏。长安

  • 卷二十二·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二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杨桓溪先生承鲲 先生字伯翼父美益官太仆卿先生少有异质嗜书尤喜读班马二史工於诗年十五六为诸生沈嘉则先生一见奇之欣然曰今日建五丈旗

  • 卷四百二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四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赞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

  • 金佗稡编卷八·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八宋 岳珂 撰行实编年五绍兴十年庚申岁年三十八金人叛盟援刘錡议建储加少保河南府陕西河东河北路招讨使改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分遣诸将复西京曹陈郑赵州颍昌府永安南城军等复垣曲沁水翼城等县战

  • 金陵被陷记·佚名

    吁嗟乎,粤贼杨秀清之攻陷金陵也,荼毒生民,惨不堪状,而其实皆由民自取。祁方伯曾出示云:江南富者吝财,贫者惜力。此二句道破江南风气。若使人民同心,富者早捐财,贫者早效力,预为团练,以助官?之不逮,安见城不可保、家不可完耶!乃民

  • 王俭传·李延寿

    王俭,字叫仲实,生下来以后他的父亲王僧绰就遇害了,被叔父王僧虔所收养。几年后世袭爵位豫宁县侯。拜祭接受茅土的时候,流下眼泪,哭声呜咽。年幼时努力学习,手不释卷。宾客中有的加以称颂赞美,王僧虔说:“我不担心这孩子将来没

  • 徐尚卿传·张廷玉

    徐尚卿,南平人。乡试中举,授剑州知州。崇祯十年(1637)十月,李自成、惠登相等率数十万人马进入四川。明将军侯良柱在广元战死,义军攻陷昭化县,知县王时化战死。尚卿知义军必攻剑州,召集士民伤心地说“:城必不能守。你们赶快走

  • 卷三·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三      宋 沈枢 撰赠諡门 晋明帝赠周札卫尉 太寜三年赠故谯王丞甘卓戴渊周顗虞望郭璞王澄等官周札故吏为札讼寃尚书卞壼议以为札守石头开门延寇不当赠諡司

  • 卷六 礼一(吉礼 )·龙文彬

    ◎礼太祖初定天下,首开礼乐二局,广徵耆儒,分曹究讨。洪武元年,命中书省暨翰林院、太常寺定拟祀典,乃历叙沿革之由,酌定郊庙宗社议以进。礼官及诸儒臣又编集郊庙山川等仪,及古帝王祭祀感格可垂鉴戒者,名曰《存心录》。二年,诏诸

  •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孔子

    【原文】 子曰:“色厉而内荏①,譬诸小人,其犹穿窬②之盗也与?” 【注释】 ①荏:软弱。②窬(yu):同“逾”,越过。 【译文】 孔子说:“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作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读解】 这是非常绝妙的一个

  • 往生净土忏愿仪·遵式

    (沙门遵式辄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原其诸佛悯物迷盲。设多方便而引取之。但谁安养净业捷直可修。诸大乘经皆启斯要。十方诸佛无不称美者也。若比丘四众及善男女。诸根

  • 卷第十三·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十三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三世之四(南岳下第二世之四) 【增收】洪州泐潭常兴禅师。(嗣马祖)因南泉来见。师面壁而坐。泉抚师背。

  • 弘一法师全集·李叔同

    《弘一法师全集》是现代人调节自身心理和人际互动的指南;《弘一法师全集》是年轻人收获心灵深处淡定、从容、静心的明灯;《弘一法师全集》是禅者、世人人赢得正念、正觉、正能量的禅宗入门指南;《弘一法师全集》是一套让

  • 资暇集·李匡乂

    《资暇集》3卷,唐李匡乂撰。李匡乂,一作李匡文,字济翁,系李唐宗室之后,唐文宗时曾任宗正少卿。此书旧本多署为李济翁,乃因宋人避太祖讳,而改以其字署名。今本书前无自序,系宋以后所佚,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引其自序说:“

  • 田家五行·娄元礼

    古代占候书。元娄元礼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正月到十二月类;中卷为天文、地理、草木、鸟兽、昆虫等类;下卷是三旬、六甲、气候、涓吉、祥符等类。每类又分若干细目。书中不少谚语颇具实用价值,但有些只以阴阳

  •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佚名

    亦称《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简称《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文殊菩萨供养法》、《文殊五字念诵法》等。密教仪轨经典。唐不空译。一卷。属瑜伽密教仪轨书,说五髻文殊瑜伽供养法(文殊五字瑜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