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卷一百二十九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韩咎几瑟争立

战国策宣王谓樛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晋用六卿而国分简公用田成监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寡力者借外权羣臣或内树其党以擅其主或外为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必危矣【韩非子韩宣王问于樛留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樛留对曰昔魏两用楼翟而亡西河楚两用昭景而亡鄢郢今君两用公仲公叔此必将争事而外市则国必忧矣或曰昔者齐桓公两用管仲鲍叔成汤两用伊尹仲虺夫两用臣者国之忧则是桓公不霸成汤不王也湣王一用淖齿而手死乎东庙主父一用李兑减食而死主诚有术两用不为患无术两用则争事而外市一则专制而劫弑今留无术以规上使其主去两用一是不有西河鄢郢之忧则必有身死减食之患是樛留未有善以知言也】

韩非子呉章谓韩宣王曰人主不可佯爱人一日不可复憎不可以佯憎人一日不可复爱也故佯憎佯爱之征见则谀者因资而毁誉之虽有明主不能复收而况于以诚借人也 客有説韩宣王宣王说而太息左右引王之説之以先告客以为德

战国防公仲数不信于诸侯诸侯锢之南委国于楚楚王弗聼苏代谓楚王曰不若聼而备于其反也朋之反也尝仗赵而畔楚仗齐而畔秦今四国锢之而无所入矣亦甚患之此方其为尾生之时也 齐令周最使郑立韩扰而废公叔周最患之曰公叔之与周君交也今我使郑立韩扰而废公叔语曰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必絶周君而深怨我矣史舍曰公行矣请令公叔必重公周最行至郑公叔大怒史舍入见曰周最固不欲来使臣窃强之周最不欲来以为公也使臣之强之也亦以为公也公叔曰请闻其説对曰齐大夫诸子有犬犬猛不可叱叱之必噬人客有请叱之者疾视而徐叱之犬不动复叱之犬遂无噬人之心今周最固得事足下而以不得已之故来使彼将礼陈其辞而缓其言郑王必以齐为不急必不许也今周最不来他人必来来使者无交于公而欲德于韩扰其使之必疾言之必急则郑王必许之矣公叔曰善遂重周最王果不许韩扰 公仲为韩魏易地公叔争之而不聼且亡史惕谓公叔曰公亡则易必可成矣公无辞以复反且示天下轻公公不若顺之夫韩地易于上则害于赵魏易于下则害于楚公不如告楚赵楚赵恶之赵闻之起兵临羊肠楚闻之发兵临方城而易必败矣 韩魏易地西周弗利樊余谓楚王曰周必亡矣韩魏之易地韩得二县魏亡二县所以为之者尽包二周多于二县九鼎存焉且魏有南阳郑地三川而包二周则楚方城之外危韩兼两上党以临赵即赵羊肠以上危故易成之日楚赵皆轻楚王恐因赵兵以止易 顔率见公仲公仲不见顔率谓公仲之谒者曰公仲必以率为阳也故不见率也公仲好内率曰好士公仲啬于财率曰散施公仲无行率曰好义自今以来率且正言之而已矣公仲之谒者以告公仲公仲遽起而见之 谓公叔曰乘舟舟漏而弗塞则舟沈矣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则舟覆矣今公自以为辨于薛公而轻秦是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也愿公之察也【韩非子公叔相韩而有功齐公仲甚重于王公叔恐王之相公仲也使齐韩约而攻魏公叔因内齐军于郑以劫其君以固其位而信两国之约】或谓公仲曰今有一举而可以忠于主便于国利于身愿公之行之也今天下散而事秦则韩最轻矣天下合而离秦则韩最弱矣合离之相续则韩最先危矣此君国长民之大患也今公以韩先合于秦天下随之是韩以天下事秦秦之德韩也厚矣韩与天下朝秦而独厚取德焉公行之计是其于主也至忠矣天下不合秦秦令而不聼秦必起兵以诛不服秦久与天下结怨构难而兵不决韩息士民以待其衅公行之计是其于国也大便也昔者周佼以西周善于秦而封于梗阳周启以东周善于秦而封于平原今公以韩善秦韩之重于两周也无先计而秦之争机也万于周之时今公以韩为天下先合于秦秦必以公为诸侯以明示天下公行之计是其于身大利也愿公之加务也 或谓韩公仲曰夫孪子之相似者惟其母知之而已夫利害之相似者惟智者知之而已今公国其利害之相似正如孪子之相似也得其道为之则主尊而身安不得其道则主卑而身危今秦魏之和成而非公适两束之则韩必谋矣若韩随魏以善秦是为魏从也则韩轻主卑矣秦已善韩必将置其所爱信者令用事于韩以完之是公危矣今公与安成君为秦魏之和成固为福不成亦为福秦魏之和成而公适两束之是韩为秦魏之门户也是韩重而主尊矣安成君东重于魏而西重于秦操右契而为公责德于秦魏之王裂地而为诸侯公之事也若夫安韩魏而终身相公之下服此主尊而身安矣秦魏不终相聼者也齐怒于不得魏必欲善韩以塞魏魏不聼秦必务善韩以备秦是公择布而割也秦魏和则两国德公不和则两国争事公所谓成为福不成亦为福者也愿公之无疑也 韩公叔有齐魏而太子有楚秦以争国郑申为楚使于韩矫以新城阳人予太子楚王怒将罪之对曰臣矫予之以为国也臣为太子得新城阳人以与公叔争国而得之齐魏必伐韩韩氏急必悬命于楚又何新城阳人之敢求太子不胜幸而不死今将倒冠而至又安敢言地楚王曰善乃不罪也 郑彊以金八百入秦以伐韩冷向谓郑彊曰公以八百金请伐人之与国秦必不聼公公不如令秦王疑公叔郑彊曰何如曰公叔之攻楚也以几瑟之存焉故言伐楚也今已令楚王奉几瑟以车百乘居阳翟令昭献转而与之处旬有余彼已角而几瑟公叔之雠也而昭献公叔之人也秦王闻之必疑公叔为楚

史记十二年太子婴死公子咎公子虮虱争为太子时虮虱质于楚苏代谓韩咎曰虮虱亡在楚楚王欲内之甚今楚兵十余万在方城之外公何不令楚王筑万室之都雍氏之旁韩必起兵以救之公必将矣公因以韩楚之兵奉虮虱而内之其聼公必矣必以楚韩封公也韩咎从其计楚围雍氏韩求救于秦秦未为发使公孙昧入韩公仲曰子以秦为且救韩乎对曰秦王之言曰请道南郑蓝田出兵于楚以待公殆不合矣公仲曰子以为果乎对曰秦王必祖张仪之故智楚威王攻梁也张仪谓秦王曰与楚攻魏魏折而入于楚韩固其与国也是孤秦也不如出兵以到之魏楚大战秦取西河之外以归今其状阳言与韩其实隂善楚公待秦而到必轻与楚战楚隂得秦之不用也必易与公相支也公战而胜楚遂与公乘楚施三川而归公战不胜楚楚塞三川守之公不能救也窃为公患之司马庚三反于郢甘茂与昭鱼遇于商于其言收壐实类有约也公仲恐曰然则奈何曰公必先韩而后秦先身而后张仪公不如亟以国合于齐楚齐楚必委国于公公之所恶者张仪也其实犹不无秦也于是楚解雍氏围苏代又谓秦太后弟戎曰公叔伯婴恐秦楚之内虮虱也公何不为韩求质于楚楚王聼入质子于韩则公叔伯婴知秦楚之不以虮虱为事必以韩合于秦楚秦楚挟韩以窘魏魏氏不敢合于齐是齐孤也公又为秦求质子于楚楚不聼怨结于韩韩挟齐魏以围楚楚必重公公挟秦楚之重以积德于韩公叔伯婴必以国待公于是虮虱竟不得归韩韩立咎为太子

战国防公叔且杀几瑟也宋赫为谓公叔曰几瑟之能为乱也内得父兄而外得秦楚也今公杀之太子无患必轻公韩大夫知王之老而太子定必隂事之秦楚若无韩必隂事伯婴伯婴亦几瑟也公不如勿杀伯婴恐必隂于公韩大夫不能必其不入也必不敢辅伯婴以为乱秦楚挟几瑟以塞伯婴伯婴外无秦楚之权内无父兄之众必不能为乱矣此便于公 韩咎立为君而未定也其弟在周周欲立车百乘而送之恐韩咎入韩之不立也綦母恢曰不如以百金从之韩咎立因以为戒不立则曰来効贼也

绎史卷一百二十九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一 武帝上·姚思廉
  卷一百六十 志一百三十五·赵尔巽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十四·乾隆
  名山藏卷之二十四·何乔远
  名山藏卷之十三·何乔远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二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八·佚名
  一百四十 江宁织造曹寅奏料理文册事竣即将入觐摺·佚名
  伊洛渊源录卷五·朱熹
  唐年世总释【凡七十二年】·陆游
  王应麟传·脱脱
  卷八十八·赵汝愚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七·彭定求

        卷787_1 【日暮山河清】无名氏   天高爽气晶,驰景忽西倾。山列千重静,河流一带明。   想同金镜澈,宁让玉壶清。纤翳无由出,浮埃不复生。   荣纡分汉苑,表里见秦城。逸兴终难系,抽毫仰此情。   卷787_2 【

  • 第一幕·老舍

    第一 场时间 一九五八年初春,早晨。地点 北京某胡同内。人物 平海燕 王仁利 李珍桂 林三嫂 井奶奶 刘超云诸所长 李天祥〔幕启:某胡同的一株大树下,树叶刚出芽。平海燕立,王仁利倚树而坐。平海燕 怎样啦?大叔!王

  • 卷十·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十明 梅鼎祚 编鼔吹曲辞【三魏 吴 晋】魏鼔吹曲【晋书乐志曰魏文帝使缪袭造鼔吹十二曲以代汉曲】 缪袭楚之平【晋书乐志曰改汉朱鹭言魏也宋书作初之平按宋书在晋书前今并从宋本其文异者注下

  • 御选明诗卷一百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一七言絶句一刘基题小景江头日日起西风江树惊寒叶变红天淡云低何处雁一行飞下荻花中过苏州姑苏台下垂杨柳曽为张王防禁城今日淡烟芳草里暮蝉犹作管弦声陌上清歌最可聼谁知此是断肠声就中更

  • 姚合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姚合( 775-854后),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 人。宰相姚崇曾孙。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武功县主簿,又为富平、万年二县尉。宝历中( 825-827),任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任荆州、杭州二州刺史。后入朝为刑、户二

  •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司马迁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氏。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赵朔令亡。朔曰:“子必能

  • 卷一百八十三·毕沅

      ◎元纪一 ∷起柔兆困敦四月,尽著雍摄提格四月,凡二年有奇。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讳呼必赉,睿宗第四子,母庄圣太后,以乙亥八月乙卯生,实宋宁宗之嘉定八年也。岁辛亥,宪宗即位,以同母弟惟帝长且贤,尽属以漠南汉

  • 卷第六十一·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五〔起屠维单阏(己卯),尽上章执徐(庚辰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二·王祎

    【唐庄宗皇帝同光元年 岐王李茂贞天祐二十年呉睿帝顺义三年 蜀帝王衍干徳五年 南汉髙祖皇帝干亨七年 楚王马殷 南平王髙季兴 呉越王钱镠 闽王王审知 契丹太祖皇帝耶律安巴坚天賛二年】春二月梁册吴越王镠为国

  • 卷第三·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纪第三隆武(附绍武)隆武(附绍武)隆武帝,太祖九世孙也。讳聿键,小字长寿。其先唐定王桱,太祖第二十三子;封南阳。父器墭,唐世子;母毛氏。祖端王硕熿惑于嬖妾,欲立其爱子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七·陈厚耀

    韩史韩世家【节文】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世有韩厥从封姓为韩晋景公十一年厥与郤克将兵八百乗伐齐败齐顷公于鞍于是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晋悼公之十年献子老寻卒子

  • 志卷第十六 高丽史六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四。吉礼中祀。籍田。○先农籍田坛方三丈高五尺四出陛两 每 二十五步 坎在内 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取足容物。 祭日孟春吉亥神位设神农

  • 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十四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职掌经筵国初经筵无定日或令文学侍从之臣讲说亦无定所正统初始着为仪常以月之二日御文华殿进讲月三次寒暑暂免日讲于文华穿殿其仪简嘉靖初命儒臣进讲大学衍义迨西苑无

  • 卷三十二 世宗朝宰辅·李有棠

    世宗大定元年冬十一月辛未,以户部尚书李石为参知政事。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先世仕辽,为宰相。父绰尔齐,桂州观察使。高永昌据东京叛,攻之不克,死。石敦厚寡言,器识过人。天会中,官景州刺史。海陵迁燕京,入见,指之曰:“此

  • 中庸译文·子思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

  • 参读礼志疑卷下·汪绂

    婺源汪绂撰朱子文集卷七十四策试榜喻云问唐开元释奠仪设先圣神位于堂西东向先师位其东北南向初不云有像设及从祀诸子也今以当时人文章所记着考之则皆爲夫子南面像门人亦像十二而图其余于壁是则开元之制施用于当时者亦

  • 卷五十四·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一复次佛子。我或为众生说闻慧法。或为众生说思慧法。或为众生说修慧法。或说一有。或说一切有海。或说一佛海。或说一切佛名号海。或说一世界。或说一切世界海。或说授一记。或说授一切记海。

  •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七·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妙音菩萨品第二十三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