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卷十五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伊尹辅太甲

史记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防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仲壬是为帝仲壬帝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纪年外丙名胜三年陟 仲壬名庸四年陟 太甲名至元年辛巳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尹○书序云成汤既没太甲元年是无外丙仲壬之年也邵子经世亦无二君之年程子曰汤崩时外丙方二岁仲壬方四岁太甲差长故立之未知是否】书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总已以聼冢宰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徳以训于王曰呜呼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徳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鼈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寛兆民允懐今王嗣厥徳罔不在初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偹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敷求哲人俾辅于尔后嗣制官刑儆于有位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徳比顽童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训于蒙士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嘉言孔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徳罔小万邦惟庆尔惟不徳罔大坠厥宗【书序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后二篇亡】史记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徳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据太甲居桐即在元年史三年字皆误 纪年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沈约曰盖误以摄政为眞耳】书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徳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王惟庸罔念闻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啓迪后人无越厥命以自覆愼乃俭徳惟懐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钦厥止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王徂桐宫居忧克终允徳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徳实万世无疆之休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徳自底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孼犹可违自作孼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頼匡救之徳图惟厥终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徳恊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竆民服厥命罔有不说竝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王懋乃徳视乃烈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聼徳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懐懐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徳惟治否徳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愼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徳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髙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愼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书序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

史记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徳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襃帝太甲称太宗【刀劒録殷太甲四年岁次甲子铸一劒长二尺文曰定光古文篆书○前编云太甲十七年甲子 纪年伊尹即位于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杜预曰此当时杂记未足以取审也】

书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徳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常厥徳保厥位厥徳靡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徳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啓迪有命眷求一徳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徳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徳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徳徳惟一动罔不吉徳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徳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徳终始惟一时乃日新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臣为上为徳为下为民其难其愼惟和惟一徳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永底烝民之生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徳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书序伊尹作咸有一徳】

史记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防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纪年沃丁名绚元年命卿士咎单 八年祠保衡】

帝王世纪沃丁八年伊尹防百有余岁大雾三日沃丁葬之以天子之礼祀以大牢亲自临丧三年以报大徳【○孔氏曰以三公礼葬 书序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篇亡】

书序曰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公孙丑曰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簒也昔伊尹佐汤以有天下经营缔造之艰难也亲见夏所以亡商所以兴嗣王不令丕基将覆故使之去深宫而亲丘墓焄蒿凄怆以发其哀慕之思歠粥服衰以消其骄溢之气久之怨艾自悔夫是以克终允徳焉第桐宫之放事属创闻其志诚公而其名则弗顺元圣忠爱出自至诚不得已而为之既而冕服奉归复政厥辟主臣一心绵祚永世然后伊尹之志天下后世无不共见矣人臣有其志而无其徳且不可效伊尹之事茍无其志而懐觊觎以窥神器当主少危疑之际操弄国柄如莽操懿裕辈借伊尹为口实此簒夺之患不絶于史策孟子固已灼见而遏絶之矣抑尝考罗泌之论曰周公之抱冲子太甲之居桐皆在谅阴时也古者君薨太子谅阴百官总已以聼冢宰三年滕之父兄曰吾先君莫之行鲁先君亦莫之行则此礼之废已久太甲之事宜后世弗及知也元祀十二月王始居阴百官聼于冢宰此丧之常纪非摄也嗣王不明故因其谅阴处之于桐谓之放者自内而外之辞抗世子之谓云尔非废也三年奉归于亳是起复之时尔非再立也废立之说盖起于汉霍光将废昌邑告田延年曰古有之乎对曰有之昔伊尹废太甲以安社稷后世称为忠臣将军诚能行之亦汉室之伊尹也光计遂决夫以光之不学而投以延年循俗无稽之言使后世信之以为伊尹尝擅废立矣考太甲三篇曷尝有废立之一言哉前有伊训以始事后有咸有一徳以终义且其复甲也曰惟王克终厥徳实万世无疆之休其喜至矣及其告归也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岂亦将因以为利哉故曰废立之说本无其事惟概以舜禹君臣之义则有愧尔罗氏之言如此窃以为伊尹之在当日于志无愧则于义亦无愧方唐虞夏后之世君明臣良奚由用放三圣授受安事征诛尹之事商也伐暴君以救民辅闇主以允徳匹夫不内于沟中厥后克俾为尧舜适如其莘野之所乐见诸亲身而止因时会以变通舜禹君臣之义易地皆然又何愧哉故有假禅受以为簒夺者非尧舜之过也有托征诛以行叛乱者非汤武之过也有擅废立以危社稷者亦非伊尹之过也

猜你喜欢
  附录一:后汉纪佚文·袁宏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五·姚之骃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二·王祎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九十九·佚名
  卷之九百九十五·佚名
  今言卷之三·郑晓
  第一卷 黄河·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纪昀
  倭国传·沈约
  王冕传·张廷玉
  晋纪十一 孝愍皇帝下建兴二年(甲戌、314)·司马光
  卷七卫禁律·窦仪
  卷二、辽籓建国·黄鸿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丁绍仪

    ○明词综多未录四明人词宁波袁陶轩明经,手辑四明近体乐府,所采明人词,多王氏词综所未录。鄞县则永乐中举人湖广巡抚黄润玉,字孟清,次虞邵庵韵别友,风入松云:“先生和气似春酣。一见盍朋簪。太平无讼霜台静,榕阴里、时与

  • 卷八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八十五目录【起一百七字至一百八字】倾杯乐【又一体】柳永前调【又一体】张先【二首】望海潮柳永秦观【二首】张元干史巂之石孝友赵可折元礼邓千江前调

  • 卷之三·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三宋之问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早春泛镜湖漾舟喜湖广,湖广趣非一。愉目野载芜,清心山更出。孤烟昼藏火,薄暮朝开日。但爱春光

  • 卷一百七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 汪藻 桃源行 祖龙门外神传壁方士犹言仙可得东行欲与羡门亲咫尺蓬莱沧海隔那知平地有青春只属寻常避世人关中日月空万古花下山川长一身中原别後无消

  • 卷九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九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晩唐二十一 林寛【侯官人】 送李员外之建州 句践江头月客星台畔松为郎久不见出守暂相逢鸟泊牵滩索花空押号钟远人思化切休上武夷峰 寄省中知巳 门掩清曹晩静将乌

  • 上卷·裴庭裕

      孝明郑太后,润州人也,本姓朱氏。李锜据浙西反,相者言于锜曰:「朱氏有奇相,当生天子。」锜取致于家。锜既死,后入掖庭,为郭太后侍儿。宪宗皇帝爱而幸之,生宣宗皇帝,为母天下十四年。懿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又七年,崩。以郭太

  • ●卷六十七·徐梦莘

      靖康中帙四十二。   起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十四日乙巳,尽十六日丁未。   知淮甯府赵子崧牒檄顺昌府等处勤王并备蜡弹报诸州。又募赍蜡弹奏状。   牒曰:恭惟太祖皇帝创业垂统救斯民於五代涂炭之中二百馀年间恩浃

  • 二十二 曹寅奏领御书金字等并谢加级摺·佚名

    康熙四十二年七月初三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五月十九日,侍郎臣高士奇、内务府郎中臣丁皂保赍捧御书金字心经宝塔壹轴送到金山。臣寅率领合寺僧众跪迎,敬悬大殿,俾亿万士民瞻仰,永为镇山至宝。臣寅与本地

  • 七、我来台后二十四快事·林语堂

    金圣叹批《西厢》,拷红一折,有三十三个"不亦快哉"。这是他与朋友斫山赌说人生快意之事,二十年后想起这事,写成这段妙文。此三十三"不亦快哉"我曾译成英文,列入《生活的艺术》书中,引起多少西方人士的来信,特别嘉许。也有一位

  • 卷二十三 刑法志 第三·班固

    【原文】夫人宵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聪明精粹,有生之最灵者也。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役物以为养,用仁智而不恃力,此其所以为贵也。故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群而不足

  • 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戴德

    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今之所谓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强立之,天下无道,故若天下有道,则有司之所求也。故君子不贵兴道之士,而贵有耻

  • 去情第三·佚名

    情者,是非之主,而利害之根。有是必有非,能利亦能害;是非利害存于衷,而彼此还相疑。故无情以接物,在遇而恒通;有情以接人,触应而成碍。由此观之,则情之所处,物之所疑也。是以媒扬誉人,而受誉者不以为德;身肤强饭,而蒙饱者不以为惠。

  • 佛说奈女只域因缘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国。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天龙八部。大众集会说法。时世人民。施者无量。有一贫人。唯有一烂坏手巾。意欲布施。惧此物恶。犹豫未决。尔时座中有

  • 卷第十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十五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小参上 开堂晚小参。师云药山小参不点灯。德山小参不答话。莲峰灯也要点话也要答。有不受人瞒底出众相见。一僧拂袖便出。师云好个仙陀。又一僧出

  • 易学启蒙通释·胡方平

    南宋胡方平撰。二卷。《四库全书》本。此书阐释朱熹《易学启蒙》之旨,多引朱熹门人及后学之说为释,是研读《启蒙》的可取参考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方平之学,出于董梦程;梦程之学,出于黄幹;幹,朱子婿也。故方平

  • 粤匪犯湖南纪略·佚名

    著者佚名。抄本。记清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桂入湘攻道州起至克岳州(今岳阳)止的敌对双方情况。书中反映太平军纪律严明、清朝官吏畏葸无能、清军奸淫掳掠等情况。收入《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

  • 蕅益大师年谱·李叔同

    依大师自撰八不道人传。及成时续传录写。复检宗论中诸文增改。并参考别行诸疏序跋补订焉。己未。居钱塘。初稿。辛酉。掩室永嘉。改纂。乙亥。住温陵月台再治。老病缠绵。精力颓弊。未能详密校理。殊自恧也。年谱诸文

  • 慎子白话文·慎到

    前期法家代表人物慎到所著。 《慎子》在历史上影响不像法家其他著作那样大,历 史对《慎子》的记载也不详。《汉书·艺文志》法家 类著录《慎子》42篇,《隋书》、新旧 《唐书》皆著 录《慎子》十卷,宋《崇文总目》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