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卷一百四十四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春申君相楚

史记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絶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畱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賔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余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于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战国策汗明见春申君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说之汗明欲复谈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汗明蹙焉曰明愿有问君而恐固不审君之圣孰与尧也春申君曰先生过矣臣何足以当尧汗明曰然则君料臣孰与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请为君终言之君之贤实不如尧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贤舜事圣尧三年而后乃相知也今君一旦而知臣是君圣于尧而臣贤于舜也春申君曰善召门吏为汗先生着客籍五日一见汗明曰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外阪迁延负棘而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羃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阨于州部堀宂穷巷沈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独无意湔祓仆使得为君高鸣屈于梁乎 唐雎见春申君曰齐人饰身修行得为益然臣羞而不学也不避絶江河行千余里来窃慕大君之义而善君之业臣闻之贲诸怀锥刃而天下为勇西施衣褐而天下称美今君相万乘之楚御中国之难所欲者不成所求者不得臣等少也夫枭棊之所以能为者以散棊佐之也夫一枭之不如不胜五散亦明矣今君何不为天下枭而令臣等为散乎

史记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彊赵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瑇簪刀劒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慙 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吊祠于秦

战国策虞卿谓春申君曰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今楚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为主君虑封者莫如远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王不免杀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夺之公孙鞅功臣也冉子亲姻也然而不免夺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齐召公奭封于燕为其远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赵怨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伐之一时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齐则魏魏齐新怨楚楚军虽欲攻燕将道何哉对曰请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对曰臣请到魏而使所以信之廼谓魏王曰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乃且攻燕魏王曰乡也子云天下无敌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谓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越赵魏而鬬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非楚之任而楚为之是敝楚也敝楚是强魏也其于王孰便也

史记后十五岁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越絶书白石山故为胥女山春申君初封吴过更名为白石 吴市者春申君所造阙两城以为市在湖里 吴诸里大闬春申君所造 吴两仓春申君所造西仓名曰均输东仓周一里八歩后烧 今太守舍者春申君所造后壁屋以为桃夏宫无锡歴山春申君时盛祠以牛立无锡塘 无锡湖者春申君治以为陂凿语昭渎以东到大田田名胥卑凿胥卑下以南注大湖以写西野 吴狱庭周三里春申君时造 土山者春申君时治以为贵人冢次 胥女南小蜀山春申客卫公子也 路丘大冢春申君客冢不立以道终之○记载琐琐有佳致 韩非子楚庄王之弟春申君有爱妾曰余春申君之正妻子曰甲余欲君之弃其妻也因自伤其身以视君而泣曰得为君之妾甚幸虽然适夫人非所以事君也适君非所以事夫人也身故不肖力不足以事二主其势不俱适与其死夫人所者不若赐死君前妾以赐死若复幸于左右愿君必察之无为人笑君因信妾余之诈为弃正妻余又欲杀甲而以其子为后因自裂其亲身衣之里以示君而泣曰余之得幸君之日久矣甲非弗知也今乃欲强戏余余与争之至裂余之衣而此子之不孝莫大于此矣君怒而杀甲也○庄王弟误其事亦未闻】战国策十八年谓魏王曰昔曹恃齐而轻晋齐伐厘莒而晋人亡曹缯恃齐而轻越齐和子乱而越人亡缯郑恃魏以轻韩魏伐榆关而韩氏亡郑原恃秦翟以轻晋秦翟年谷大凶而晋人亡原中山恃齐魏以轻赵齐魏伐楚而赵亡中山此五国所以亡者皆有所恃也非独此五国为然而已也天下之亡国皆然矣夫国之所以不可恃者多其变不可胜数也或以政教不修上下不辑而不可恃者或以诸侯邻国之虞而不可恃者或以年谷不登畜积竭尽而不可恃者或化于利比于患臣以此知国之不可必恃也今王恃楚之强而信春申君之言以是賔秦而久不可知即春申君有变是王独受秦患也即王有万乘之国而以一人之心为命也臣以此为不完愿王之熟计之也 或谓楚王曰臣闻从者欲合天下以朝大王臣愿大王听之也夫因诎为信奋患有成勇者义之摄祸为福裁少为多智者官之夫报报之反墨墨之化唯大君能之祸与福相贯生与亡为邻不偏于死不偏于生不足以载大名无所寇艾不足以横世夫秦捐德绝命之日久矣而天下不知今夫横人嚂口利机上干主心下牟百姓公举而私取利是以国权轻于鸿毛而积祸重于丘山 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嬴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嬴谓魏王曰臣为君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嬴曰可有间鴈从东方来更嬴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嬴曰此孼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羣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者音烈而髙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孼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史记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疎客有观津人朱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彊而君用之弱其于英不然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黾隘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于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鬬也楚于是去陈徙寿春而秦徙衞野王作置东郡春申君由此就封于吴行相事

战国策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进之甚众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女弟欲进之楚王闻其不宜子恐又无宠李园求事春申君为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还谒春申君问状对曰齐王遣使求臣女弟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聘入乎对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曰可于是园乃进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园乃与其女弟谋园女弟承间说春申君曰楚王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今君相楚王二十余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即楚王更立彼亦各贵其所亲君又安得长有宠乎非徒然也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之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封尽可得孰与其临不测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园女弟谨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为太子以李园女弟立为王后楚王贵李园李园用事李园既入其女弟为王后子为太子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隂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而国人颇有知之者春申君相楚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无妄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虽名为相国实楚王也五子皆相诸侯今王疾甚旦暮且崩太子衰弱疾而不起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当国如伊尹周公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因而有楚国此所谓无妄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谓无妄之祸曰李园不治国王之舅也不为兵将而隂养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崩李园必先入据本议制断君命秉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无妄之祸也春申君曰何谓无妄之人曰君先仕臣为郎中君王崩李园先入臣请为君其胷杀之此所谓无妄之人也春申君曰先生置之勿复言也李园软弱人也仆又善之又何至此朱英恐乃亡去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崩李园果先入置死士止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后入止棘门园死士夹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为楚幽王也是岁秦始皇立九年矣嫪毐亦为乱于秦觉夷三族而吕不韦废

越絶书昔者楚考烈王相春申君吏李园园女弟女环谓园曰我闻王老无嗣可见我于春申君我欲假于春申君我得见于春申君径得见于王矣园曰春申君贵人也千里之佐吾何托敢言女环曰即不见我汝求谒于春申君才人告远道客请归待之彼必问汝汝家何等远道客者因对曰园有女弟鲁相闻之使使者来求之园才人使告园者彼必有问汝女弟何能对曰能鼓音读书通一经故彼必见我园曰诺明日辞春申君才人有远道客请归待之春申君果问汝家何等远道客对曰园有女弟鲁相闻之使使求之春申君曰何能对曰能鼔音读书通一经春申君曰可得见乎明日使待于离亭园曰诺既归告女环曰吾辞于春申君许我明日夕待于离亭女环曰园宜先供待之春申君到园驰入呼女环到黄昏女环至大纵酒女环鼔琴曲未终春申君大说畱宿明日女环谓春申君曰妾闻王老无嗣属邦于君君外淫不顾政事使王闻之君上负于王使妾兄下负于夫人为之奈何无泄此口君召而戒之春申君以告官属莫有闻淫女也皆曰诺与女环通未终月女环谓春申君曰妾闻王老无嗣今怀君子一月矣可见妾于王幸产子男君即王公也而何为佐乎君戒念之五日而道之弗中有好女中相可属嗣者烈王曰诺即召之烈王说取之十月产子男十年烈王死幽王嗣立女环使园相春申君相之三年然后告园以吴封春申君使备东边园曰诺即封春申君于吴幽王后怀王使张仪诈杀之怀王子顷襄王秦始皇帝使王翦灭之【○叙事奇艳其云懐襄在幽王后舛误】春申君楚考烈王相也烈王死幽王立封春申君于吴三年幽王征春申君为楚令尹春申君自使其子为假君治吴十一年幽王征假君与春申君并杀之二君治吴凡十四年【○春申君不相幽王史亦无假君事】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五十八·宋濂
  第六十回 群寇荡平明祖即位 顺帝出走元史告终·蔡东藩
  第十一节 郑氏兵力再振时间·陈匪石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谈渊·王陶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一 后妃传一·纪昀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四上·袁枢
  卷五十七上·班固
  南唐书卷十二·马令
  卷八十七下 扬雄传 第五十七下·班固
  提要·杨士奇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邹韬奋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七·雍正
  第三节 泾师之变·吕思勉
  纲鉴易知录卷四十·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 前秦录·崔鸿

      苻洪   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子孙强盛,世为氐酋。其后家池生蒲,长五丈,节如竹形,时咸异之,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父怀归,为部落小帅。母姜氏,寝产洪。先是,陇右大雨霖,百姓苦之。谣曰:"雨若不止,洪水必

  • ●卷一百三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三十。   起建炎三年六月十六日癸亥,尽八月。   十六日癸亥下罪巳诏。   诏曰:朕纂承大统二年於兹天监未回国势滋削乃者季夏之月常阴示谴当燠而寒变不虚生实由菲德今朕历陈过失明告庶邦,爰自建炎之初

  • 第二十三回 倾国出师权相毕命 覆巢同尽太尉知非·蔡东藩

      却说太傅越拒绝刘琨,并不是猜忌外夷,实因青州都督苟晞与越有嫌,见二十一回。越恐他乘隙图乱,袭据并州,乃令琨固守本镇,不得妄动。琨只得奉令而行,遣还猗卢。那汉兵却齐逼洛阳,有进无退,洛阳城内,粮食空虚,兵民疲敝,眼见是不

  • 中兴小纪卷十二·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二年【嵗在壬子】春正月甲午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待制以下各举一人但学业优长不拘已仕未仕诏略曰祖宗以来百余年间尝以是科获致豪俊朕方求才以济艰难之运尚期得人逺追前烈庶无愧于斯焉时剧防曹成拥潭

  • 序·缪荃孙

    苏省建置,由来尚已。吴郡有城,本始阖庐。金陵越城,云筑范蠡。广陵之城,见六国表。自是至汉,凡建国者,罔不营城。按《郡国志》:属苏境者,稔州郡国,为城二十八;扬州郡国,为城十三;豫州郡国,为城八。今据旧稿,酌为写录,知其阙者,并为补之

  • ·上粤督徐仲绅制军书·丁曰健

    某羁身海外,瞬届三秋。连年以来,诸叨庇佑,地方大局粗安,尚不至屡出巨案,糜帑殃民为幸。现在海洋,亦无台飓作虐,萑苻并渐见肃清,堪以仰慰远廑。唯交秋以后,得雨未能沾足;虽早榖已登,而冬收不足,恐难保其帖然相安。台

  • 姚思廉传·刘昫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父亲姚察,在陈代做过吏部尚书,入隋历任太子内舍人、秘书丞、北绛公,学问兼及儒学和史学,在隋、陈二代地位显要。陈亡后,姚察从吴兴迁到关中。姚思廉年少时就随父亲学习汉代历史著作,能完全继承家传

  • 卷一百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艺文志谨案儒林列传始自马迁所录皆传经之士也范蔚宗作後汉书增立文苑一传於是训诂之学与词赋之学歧为两家诸史相沿虽称名互异而大旨不殊元托克托等【案托克托原作脱脱今改正】作宋

  • 卷二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十五旗分志二十五八旗佐领二十五【正红旗汉军佐领】正红旗汉军佐领正红旗汉军都统所属参领五第一参领下佐领六第二参领下佐领六第三参领下佐领六第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 洪武十一年冬十月庚子朔。 辛丑,晋相府奏请改太原府城隍之神为晋国城隍之神,诏从之。 癸卯,赐凤阳各卫指挥、千、百户绮帛,人四疋。 丁未,享太庙。 戊申,敕谕总兵官指挥杨仲名曰:“兵以卫民,

  • 李锡之·周诒春

    李锡之 字仲荣。年二十六岁。生于安徽合肥。本籍住址。安徽合肥县二郞庙巷李宅。已婚。初学于安徽高等学堂及京师大学堂。授拔贡。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麻省工业学校。习机器工程。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为留美

  • 卷一 王道篇·王通

    文中子曰:“甚矣!王道难行也。吾家顷铜川六世矣,未尝不笃于斯,然亦未尝得宣其用,退而咸有述焉,则以志其道也。”盖先生之述,曰《时变论》六篇,其言化俗推移之理竭矣。江州府君之述,曰《五经决录》五篇,其言圣贤制述之意备矣。晋

  • 存治编·颜元

    唐、虞、三代复见于今日乎?吾不得而知也;唐、虞、三代不复见于今日乎?吾不得而知也。谓复见于今,则汉、唐、宋、明以来政术风俗奚为而日降?谓不复见于今,彼古圣贤之所谓&ldquo;人定胜天&rdquo;、&ldquo;挽回气运&rdquo;者果

  • 摩醯首罗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艺天女念诵法·佚名

    尔时摩醯首罗天王。于大自在天上。与诸天女前后围绕。神通游戏作诸伎乐。忽然之间于发际中化出一天女。颜容端正伎艺第一。一切诸天无能胜者。于大众中而作是言。我今为欲利益一切。所祈愿丰饶吉祥富乐之事。随心悕求

  • 三口棺材·迪克森·卡尔

    作者约翰·狄克森·卡尔。密室杀人NO.1 侦探小说NO.1 全球销售NO.1。对葛里莫教授谋杀案以及随后那桩同样耸人听闻的卡格略史卓街奇案,纵使以连篇累牍、光怪陆离的词语来形容,亦是毫不为过。菲尔博士那些钟爱不可能犯罪

  • 野议·宋应星

    宋应星以其《天工开物》而作为科学史家享有盛名,却鲜有人知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宋应星。政论集《野议》就是其作为思想家和政治家的代表作,该书成书于崇祯九年(1636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

  • 意林·马总

    五卷。唐马总所撰。马总字会元,陕西扶风人。他一生著述颇多,曾有 《通纪》七卷、《意林》五卷、《年历》《奏议》等百余卷。梁朝时,庾仲容博采周、秦以来诸家杂记约一百七家,摘其要语为三十卷,名曰 《子钞》,流布于市。总看

  • 玄牝之门赋·佚名

    不题撰人。卷后有俞琰、俞仲温二序,实《易外别传》之序, 非本赋之序。但赋中称:“弗解讲明于理学,安能契合于仙书。”与 《易外别传》之旨颇合。本赋两部分,一部分题《此上玄下牝之门 欤》,一部分题《水中金诗》。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