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卷一百六十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古今人表

汉书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防上帝王有号諡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着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曰中人防上可防语上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传曰譬如尧舜禹稷禼与之为善则行鮌讙兜欲与为恶则诛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智桀纣龙逢比干欲与之为善则诛干莘崇侯与之为恶则行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因兹防列九等之序究极经传继世相次总备古今之畧要云【○张晏曰老子黙仲尼所师虽不在圣要为大贤文伯之母达于礼典动为圣人所叹言为后世所则而在第四田单以即墨孤城复强齐之大鲁连之博通忽于荣利蔺子申威秦王退譲亷颇乃在第五大姬巫怪好祭鬼神陈人化之国多淫祀寺人孟子违于大雅以保其身既被宫刑怨刺而作乃在第三嫪毐上烝昏乱礼度恶不忍闻乃在第七其余差违纷错不少畧举扬较以起失谬独驰骛于数千载之中旁观诸子事业未究而寻遇窦氏之难使之然乎师古曰六家之论轻重不同百行所存趣舍难壹张氏辄申所见掎摭班史然其所论又自差错且年伐乆逺坟典隟亡学者舛駮师论分异是以表载古人名氏或与诸书不同今则特有发明用畼厥旨自女娲以下帝鸿以前诸子传记互有舛駮叙说不同无所取正大要知其古帝之号而已诸人士见于史传彰灼可知者无待解释其闲幽昧者时复及焉】

 

古今人表【终】

班氏古今人表后人讥其妄作一曰甲乙纷错二曰记载不悉三曰前代人物无闗汉事也余独取为绎史终篇何曰上自宓羲下逮秦亡所纪之世绎史之世也所録之人绎史之人也故人表若为绎史作也陈列诗书及诸子百氏之所称述既防罗旧文不遗余力而时复差违抑亦属稾未定辄遭祸难不然夫岂不知七十子之载前史而伯鱼展禽灼然于传记夫岂不知求玉与受璧咸一虞公得罪与争国皆此蒯聩哉如张晏所讥鲁连蔺生今在第二田单寺人孟子今在第四而嫪毐今本无有则与所言不同疑旁行比耦后人转写舛譌至若殷之先公多第五周之先公多第六夏商中叶之主行事不少概见而倐上倐下东京去古未逺或别有证据未可尽为班氏厚诬也兵食五行悉援古以迄今艺文一志亦备三代之典籍矣表古人而不及今果其书未毕邪而绎史之人与世毕矣故人表若为绎史作也以终篇焉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张廷玉
  路史卷四十七·罗泌
  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二百三十八·杨士奇
  ●卷二·朱彭寿
  卷五【九则】·岳珂
  卷八十四上下·郝经
  ·中元约·丁曰健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五 庄士敦·溥仪
  杜彦传·魏徵
  卷十·雍正
  卷三百十四·佚名
  目录·佚名
  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卷四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五十九·彭定求

        卷359_1 【送春词】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兰蕊残妆含露泣,   柳条长袖向风挥。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卷359_2 【送李尚书镇滑州】

  • 第二十一歌 小小里横河一条带·刘半农

    小小里横河一条带, 河过边小小里青山一字排。 我牛背上清清楚楚看见山坳里, 竹篱笆里就是她家格小屋两三间。小小里=小小的。 过边=那边=彼岸。 (以上一九二四年作,一九二六年加入)

  • ●卷四·佚名

    ○直隶藩臬往来札文◇藩台廷杰臬台廷雍会批据禀该州宋门拳教几酿事端,现经稍息情形,已悉。惟义和拳学习拳棒,不过自卫身家,若藉端纠众肆扰,人情之所不顺,即国法之所不容,不必问其仇教与否,亦在应禁之列。前经通行饬遵。今该州

  •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六·张岱

    流寇死战诸臣列传(有总论)岳武穆曰:『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则天下太平矣』。我思宗烈皇帝反其语曰:『文官爱钱不怕死,武官怕死又爱钱』。盖先帝真见其一朝人物!凡为贪官汙吏者,刑法惕其前、死亡偪其后,毫不畏惧;而利之所在,性命

  • 陆通传·令狐德棻

    陆通字仲明,吴郡人。曾祖陆载,随从宋武帝平定关中,撤军时,留陆载随其子刘义真镇守长安,后被赫连氏所俘。魏太武平定赫连氏,陆载在魏国担任中山郡守。父亲陆政,极为孝顺。他的母亲是吴地人,喜欢吃鱼,北方鱼少,陆政常为此发愁。后

  • 卷三百四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孝宗隆兴元年显谟阁直学士虞允文论敌遂衰弱乞和四州不可弃上奏曰臣今日伏准三省枢密院劄子卢仲贤齎北界书回议

  • 张积中传·胡朴安

    张积中,奇男子也,以讲学聚徒至数千人,肉食者诬以叛逆以死,今四十余年,无人敢道其姓名。夫磊落奇伟之士,处专制政体之下,非特当时不能独行己志,即身后之名,亦几与真叛逆者等,不肯挂诸齿颊,可不哀哉!余乃本诸旧闻,复博采私家记载,而为

  • 第十四章 秦汉时社会等级·吕思勉

    第一节 豪强秦、汉之世去古近,故其人等级之见颇深。《史记·项羽本纪》:东阳少年杀其令,强立陈婴为长,欲立婴使为王。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

  • 郭健霄·周诒春

    郭健霄 字健霄。年二十九岁。广东潮阳籍。生于镇江。父曜东。业糖商。永久通信处。江苏镇江鸿春糖行。已婚。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圣约翰书院。震旦学院。及复旦公学。任广州时敏学堂。及陕西宏道高等学堂教员。光緖

  • 庄公卷六(起元年,尽七年)·何休

    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春秋》君弑,子不言即位。君弑则子何以不言即位?(据继君不绝也。○君弑,申志反,下皆同。)[疏]“公何以不言即位”。○解云:隐元年传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注云“据文公言即位”。然则彼已注解,是

  • 东溪日谈録卷十二·周琦

    著述谈总说天下书愈多而道愈蔽道愈蔽而人心愈坏将以为书不可有则天下之盲者无以明聋者无以聪将以为不可无则天下之明者反以蔽聪者反以塞然则人知术不可以不择而不知学亦不可以不择故天下之人知择术而学矣亦当知其择书

  • 目录·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比事目录    春秋类第一卷周天王聘鲁者八    来求者三来锡命者三   公及大夫朝如者八诸侯勤王者五  王臣与诸侯盟会侵伐者十周战伐败救者四 王臣奔他国者三【侵伐者十有

  • 卷四十·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四十  明 冯复京 撰小雅谷风之什一谷风篇頺尔雅云焚轮谓之頺李巡曰焚轮暴风从上来降谓之頺頺下也孙炎曰回风从上下曰頺蓼莪篇蔚尔雅云蔚牡菣某氏曰江河间曰菣邢氏曰蔚即蒿之雄无子者○

  • 佛说诸法本经(出中阿含别翻)·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听吾说诸法本。对曰唯然。世尊曰。若有外道异学有来问者。何谓法本。当答言。欲为诸法本。何谓习。更为习。何谓同趣。痛为同趣。何谓致有。念为

  •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佚名

    后汉安息优婆塞都尉安玄共沙门严佛调译欲断生死趣度世道者。当念却十二因缘。何等为十二。一者本为痴。二者从痴为所作行。三者从作行为所识。四者从所识为名色。五者从名色为六衰。六者从六衰为所更。七者从所更为痛

  • 寺塔记·段成式

    唐段成式撰于会昌三年(843年)至大中七年(853年)之间。一卷。会昌三年,作者与友人张希复、郑符访长安诸寺院,想补《两京新记》和《游目记》的缺漏,后因官职离开长安,大中七年重归长安,整理旧稿,写成此书。此文收录于《

  • 丁卯诗集·许浑

    又名《许用晦文集》。诗别集。唐许浑(字用晦,有别墅在润州丁卯桥)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丁卯集》二卷,《直斋书录解题》亦作二卷,但云“蜀本又有拾遗二卷”。今传《丁卯集》二卷,凡七言一卷、五言一卷,收诗三百余篇

  • 惟日杂难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大意说如来二乘功德差别,文甚古拙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