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卷一百四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鲁穆公用贤【邹穆公附】

孔丛子鲁穆公访于子思曰寡人不得嗣先君之业二年矣未知所以为令名者且欲掩先君之恶以掦先君之善使谈者有述焉为之若何愿先生教之也子思答曰以伋所闻舜禹之于其父非勿欲也以为私情之细不如公义之大故弗敢私之云耳责以虚饰之教又非伋所得言公曰思之可以利民者子思曰顾有惠百姓之心则莫如一切除非法之事也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赈困匮无令人有悲怨而后世有闻见抑亦可公曰诺 穆公问子思曰吾国可兴乎子思曰可公曰为之奈何对曰茍君与大夫慕周公伯禽之治行其政化开公家之惠杜私门之利结恩百姓修礼邻国其兴也勃矣 穆公问于子思曰立太子有常乎答曰有之在周公之典公曰昔文王舍适而立其次防子舍孙而立其弟是何法也子思曰殷人质而尊其尊故立弟周人文而亲其亲故立子亦各其礼也文质不同其礼则异文王舍适立次权也公曰茍得行权岂唯圣人唯贤与爱立也子思曰圣人不以权教故立制垂法顺之为贵若必欲犯何有于异公曰舍贤立圣舍愚立贤何如子思曰唯圣立圣其文王乎不及文王者则各贤其所爱不殊于适何以限之必不能审贤愚之分请父兄羣臣于祖庙亦权之可也 穆公谓子思曰县子言子之为善不欲人誉已信乎子思对曰非臣之情也臣之修善欲人知之知之而誉臣是臣之为善有劝也此所愿而不可得者也若臣之修善而人莫知莫知则必毁臣是臣之为善而受毁也此臣所不愿而不可避者也若夫鸡鸣为善滋滋以至夜半而曰不欲人之知恐人之誉已臣以为斯人也者非虚则愚也韩非子鲁穆公问于子思曰吾闻庞氏之子不孝其行奚如子思对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若夫过行是细人之所识也臣不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入见问庞氏子子服厉伯对曰其过三皆君之所未尝闻自是之后君贵子思而贱子服厉伯也或曰鲁之公室三世劫于季氏不亦宜乎明君求善而赏之求奸而诛之其得之一也故以善闻之者以说善同于上者也以奸闻之者以恶奸同于上者也此宜赏誉之所及也不以奸闻是异于上而下比周于奸者也此宜毁罚之所及也今子思不以过闻而穆公贵之厉伯以奸闻而穆公贱之人情皆喜贵而恶贱故季氏之乱成而不上闻此鲁君之所以劫也且此亡王之俗取鲁之民所以自美而穆公独贵之不亦倒乎

孔丛子穆公谓子思曰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以谓子之辞子思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或闻之于人者虽非正其辞然犹不失其意焉且君之所疑者何公曰于事无非子思曰无非所以得臣祖之意也就如君言以为臣之辞臣之辞无非则亦所宜贵矣事既不然又何疑焉 闾丘温见田氏将必危齐欲以其邑叛而适鲁穆公闻之谓子思曰子能懐之则寡人割邑如其邑以常宗子思曰伋虽能之义所不为也公曰何子思对曰彼为人臣君将败弗能扶而叛之逆臣制国弗能以其身死而逃之此罪诛之人也伋纵不能讨而又要利以召奸非忍行也 鲁人有公仪僭者砥节砺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子思与之友穆公因子思欲以为相谓子思曰公仪子必辅寡人参分鲁国而与之一子其言之子思对曰如君之言则公仪子愈所以不至也君若饥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伋亦愿在下风令徒以髙官厚禄钓饵君子无信用之意公仪子之智若鱼鸟可也不然则彼将终身不蹑乎君之庭矣且臣不佞又不任为君操竿下钓以荡守节之士也【○僭或作潜】

礼记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与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檀弓】

孔丛子穆公欲相子思子思不愿将去鲁鲁君曰天下之主亦犹寡人也去将安之子思答曰盖闻君子犹鸟也疑之则举今君既疑矣又以已限天下之君臣窃为言之过也【吕氏春秋孔思请行鲁君曰天下主亦犹寡人也将焉之孔思对曰盖闻君子犹鸟也骇则举鲁君曰主不肖而皆以然也违不肖过不肖而自以为能论天下之主乎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去骇从不骇未可知也去骇从骇则鸟曷为举矣孔思之对鲁君也亦过矣】

史记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髙第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羙防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韩非子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諌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已之自为也】

礼记叔仲皮学子栁叔仲皮死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绖叔仲衍以告请繐衰而环绖曰昔者吾丧姑姊妹亦如斯末吾禁也退使其妻繐衰而环绖 子栁之母死子硕请具子栁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既葬子硕欲以赙布之余具祭器子柳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家于丧请班诸兄弟之贫者【○檀弓】 泄柳之母死相者由左泄柳死其徒由右相由右相泄柳之徒为之也【○杂记】歳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防尩而

奚若曰天则不雨而防人之疾子虐母乃不可与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母乃已疏乎徙市则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 穆公之母防使人问于曽子曰如之何对曰申也闻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逹布幕衞也縿幕鲁也县子琐曰吾闻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亲滕伯文

为孟虎齐衰其叔父也为孟皮齐衰其叔父也 县子曰绤衰繐裳非古也 后木曰丧吾闻诸县子曰夫丧不可不深长思也买棺外内易我死则亦然【○檀弓】 县子曰三年之丧如斩期之丧如剡【○杂记】

列女传鲁漆室女过时未适人当穆公时君老太子防女倚柱而啸其邻人妇从之游曰何啸之悲也子欲嫁邪漆室女曰嗟乎吾始以子为有知今无识也吾忧鲁君老太子防邻妇笑曰此乃鲁大夫之忧妇人何与焉漆室女曰非子所知也昔晋客舍吾家繋马园中马佚驰走践吾葵使我终歳不食葵邻人女奔随人亡其家倩吾兄行追之逄霖水出溺流而死令吾终身无兄吾闻河润九里渐洳三百步今鲁君老悖太子少愚鲁国有患君臣父子皆被其辱祸及众庶妇人独安所避乎吾甚忧之三年鲁果乱齐楚攻之男子战鬬妇人转输不得休息君子曰逺矣漆室女之思也诗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之谓也【韩诗外传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谓而泣也婴曰吾闻衞世子不肖所以泣也其偶曰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子曷为泣也婴曰吾闻之异乎子之言也昔有宋之桓司马得罪于宋君出于鲁其马佚而吾园而食吾园之葵是歳吾闻园人亡利之半越王勾践起兵而攻吴诸侯畏其威鲁徃献女吾姊与焉兄徃视之道畏而死越兵威者吴也兄死者我也由是观之祸与福相反也今衞世子甚不肖好兵吾男弟三人能无忧乎诗曰大夫防涉我心则忧是非类与乎○亦漆室女之异闻 琴操鲁漆室女倚柱悲吟邻人进而问之曰有淫心欲嫁邪何吟之悲也漆室女曰嗟乎吾忧国伤人心岂欲嫁哉自伤懐洁而为人所疑于是褰裳入山林之中见女贞之木喟然叹息援琴而歌女贞之辞曰菁菁茂木隐独荣兮变化垂枝含防英兮修身养志建令名兮厥道不同善恶并兮屈躬就浊世疑清兮懐忠见疑何贪生兮遂自经而死○一本作次室女】

说苑辛栎见鲁穆公曰周公不如太公之贤也穆公曰子何以言之辛栎对曰周公择地而封曲阜太公择地而封营丘爵土等其地不若营丘之美人民不如营丘之众不徒若是营丘又有天固穆公心慙不能应也辛栎趋而出南宫边子入穆公具以辛栎之言语南宫边子南宫边子曰昔周成王之居成周也其命曰予一人兼有天下辟就百姓敢无中土乎使予有罪则四方伐之无难得也周公居曲阜其命曰作邑乎山之阳贤则茂昌不贤则速亡季孙行父之戒其子也曰吾欲室之侠于两社之间也使吾后世有不能事上者使其替之益速如是则曰贤则茂昌不贤则速亡安在择地而封哉或示有天固也辛栎之言小人也子无复道也【吕氏春秋辛寛见鲁缪公曰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昔者太公望封于营丘之渚海阻山髙险固之地也是故地日广子孙弥隆吾先君周公封于鲁无山林谿谷之险诸侯四面以逹是故地日削子孙弥杀辛寛出南宫括入见公曰今者寃也非周公其辞若是也南宫括对曰寛少者弗识也君独不闻成王之定成周之说乎其辞曰惟余一人营居于成周惟余一人有善易得而见也有不善易得而诛也故曰善者得之不善者失之古之道也夫贤者岂欲其子孙之阻山林之险以长为无道哉小人哉寛也】

韩非子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犂鉏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逺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说苑公仪休相鲁鲁君死左右请闭门公仪休曰止池渊吾不税蒙山吾不赋苛令吾不布吾已闭心矣何闭于门哉【已后附邹穆公】

新书邹穆公有令食鳬鴈者必以粃毋敢以粟于是仓无粃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粃吏以请曰粃食鴈为无费也今求粃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粃以粃食鴈则费甚矣请以粟食之公曰去非而所知也夫百姓煦牛而耕曝背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粟米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养鸟也且汝知小计而不知大防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弗闻与夫君者民之父母也取仓之粟移之与民此非吾粟乎鸟茍食邹之粃不害邹之粟而已粟之在仓与其在民于吾何择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 楚王欲淫邹君乃遗之技乐美女四人穆公朝观而夕毕以妻死事之孤故妇人年弗称者弗畜节于身而弗众也王舆不衣皮帛御马不食禾菽无淫僻之事无骄燕之行食不众味衣不杂采自刻以广民亲贤以定国亲民如子邹国之治路不拾遗臣下顺从若手之投心是故以邹子之细鲁衞不敢轻齐楚不能胁邹穆公死邹之百姓若失慈父行哭三月四境之邻于邹者士民乡方而道哭抱手而忧行酤家不售其酒屠者罢烈而归傲童不讴歌舂筑者不相杵妇女扶珠瑱丈夫释玦靬琴瑟无音朞年而后始复故爱出者爱入福徃者福来易曰鸣鹤在隂其子和之其此之谓乎故曰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诸侯有道守在四邻

猜你喜欢
  卷八十二·志第三十五·律历十五·脱脱
  卷二百三·列传第九十一·张廷玉
  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九·赵尔巽
  卷一百十六·毕沅
  卷三百七十二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九·佚名
  庙学典礼卷三·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九·佚名
  今言卷之二·郑晓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六·杜大珪
  绎史卷一百四十九·马骕
  周行逢传·欧阳修
  卷九十五·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冯庆桂·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弥逊·唐圭璋

      已见“全”。   鱼歌子   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   一叶扁舟漾广津。无心鸥鸟远来人。频蓼岸,静投纶。危坐初无一点尘。   又   钓艇夷犹一苇横。烟波万顷寄馀生。春雨歇,暮霞明。零乱溪花堕玉英。   又

  • ◆陈治中孚(观光稿 交州稿 玉堂稿)·顾嗣立

    孚字刚中,号笏斋,台州临海人。幼清峻颖悟,及长,博学有气节。至元中,孚以布衣上《大一统赋》。江淛行省闻于朝,署上蔡书院山长,考满,谒选京师。二十九年,世祖命梁曾以吏部尚书再使安南,选南士为介,朝臣荐孚,调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摄礼

  • 卷四十八 楚上·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四十八 楚上居遁居遁,俗姓郭,抚州南城人。嗣洞山,住潭州龙牙山妙济寺,世称龙牙和尚。龙德三年卒。所作歌行偈颂,颇行于世。诗九十六首。 【(《全唐诗》无居遁诗)】偈颂并序○序为南岳齐己撰禅门所传偈颂,自二

  • 卷之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二十七·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七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二十四 魏 曹叡【明帝】 曹芳【齐王】 谨案曹叡曹芳传文全阙止存议赞 议曰曹丕一时伪定享国日浅而叡承之叨据中夏汉人来讨吴兵亟至

  •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范晔

    (张衡)◆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陽西鄂县人。世为大姓。祖父张堪,曾任蜀郡太守。张衡少年时会做文章,曾在三辅游学,因入京师,观太学,通《五经》六艺。虽才高于世,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爱与俗人相交。和帝永元年间,被推举为

  • 一二一、屈原于怀王十六年前被谗见绌十八年使齐非即放逐辨·钱穆

    《史记 屈原传》:“上官大夫欲夺屈平宪令稿,屈平不与。因谗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乃令张仪事楚。及楚败蓝田之明年,张仪复如楚。怀王听郑袖释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

  • 卷四十六典礼三·冯煦

    呈进方物凡巡抚每年呈进方物二次。定制:每届端阳节,于三月内差武弁。呈徽墨二分,歙砚二分,朱锭一匣,歙县承办。本色宣纸五十张,泾县承办。珠兰茶一箱,雨前茶一箱,休宁县承办。银针茶一箱,雀舌茶一箱,梅片茶一箱,霍山县承办。琴笋

  • 卷六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六十八礼部二十七婚礼四公主婚礼诸司职掌册公主前期告奉先殿【用祝帛猪羊行礼如常仪】册文维洪武某年岁次某某月某日皇帝制曰古之君天下者有女必封尔【长次】女今已成人未有封号特以某郡为尔之号

  • 鬻子·鬻熊

    唐 逄行珪 注撰吏五帝三王傳政乙第五撰具也吏者為政之具也又撰博也言王者布政施令其在博求於良吏也賢者舉之不賢者不預言五帝三王政道可以百代傳行者乙次於甲以此明政之次也政曰政者法教也此明帝王之政事以為法教可

  • 第四章 论近人情·林语堂

      论人类的尊严我在前一章里已经讨论过人类的不免一死和在动物界里的地位,以及人类文明本质上因此而发生的后果。可是我们觉得这个轮廓还不完全,我们还需要一种用以造成一个关于人类天性和人类尊严二者联合而成的圆满

  • 卷三十六·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三十六钱塘程川撰易三十六系辞下传二系辞解咸九四防爻义看上文说贞吉悔亡贞字甚重程子谓圣人感天下如雨旸寒暑无不通无不应者贞而已矣所以感人者果贞矣则吉而悔亡葢天下本无二理果同归矣何

  • 卷十二·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十二     宋 史浩 撰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称纣衣其寳玉赴火而死而此直言杀受史法之严如此盖纣虽非武王杀之因武王而死也至是武王当为法受恶可也战国之士又复附防有武王斩

  • 第七則  法眼問慧超·胡兰成

    第七則法眼問慧超垂示云:聲前一句,千聖莫傳。古印度外道有聲論,佛破之曰:聲是無常之物,妄識所作。中國的禪僧卻不如此否定聲,卻是要追究到聲前一句。其實古人提出了聲的問題,是非常偉大的,譬如聖經裏便亦有云:「太初有言。」外

  • 六妙法门·智顗

    天台大师于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门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迳。故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降魔成道。当知佛为物轨示迹若斯。三乘正士。岂

  • 蕉廊脞录·吴庆坻

    《蕉廊脞录》为笔记。近代吴庆坻著。八卷。作者在世时尚未定稿,卒后由其长子吴士鉴整理 分类,由刘承幹校阅作序,为其刊行。刘序谓全 书分为八类,“曰国闻,曰里乘,曰忠义,曰经 籍,曰金石,曰书画,曰嘉言,而以杂记附焉”。“国闻”

  •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经·佚名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经》,撰人及时代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仅二百余字,乃太上灵宝天尊说。谓世间善男善女若有灾厄。只须念诵此经,向玉皇天尊大道圣真忏悔,即可禳灾度厄,所求如愿。

  • 房中补益·孙思邈

    道家功法性保健养生。《修真秘要·房中补益》:“彭祖曰: 使丁壮不老,房室不劳损气力,颜色不衰者,莫过麋甬也。括之为末十两,用生附子一枚合之,服方寸匕,日三服,大良。”此为服食药物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