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卷四十三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衞懿公亡国【文公灭邢附】

诗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防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髪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防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且之顔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诗序芄兰刺恵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 墙有茨衞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 君子偕老刺衞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徳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 桑中刺奔也衞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公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逺政散民流而不可止 鹑之奔奔刺衞宣姜也衞人以为宣姜鹑鹊之不若也】

礼记石骀仲卒无适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曰沐浴佩玉则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衞人以为有知也【○檀弓】

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衞衞懿公好鹤鹤有乗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玦与甯荘子矢使守曰以此賛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曰聼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衞师败绩遂灭衞衞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衞人二人曰我大史也实掌其祭不先国不可得也乃先之至则告守曰不可待也夜与国人出狄入衞遂徔之又败诸河初恵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文公为衞之多患也先适齐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衞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曺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纪年晋献公十七年衞懿公及赤狄战于洞泽 杜云泂当为泂】

新书衞懿公喜鹤鹤有饰以文绣而乘轩者赋敛繁多而不顾其民贵优而轻大臣羣臣或谏则面叱之及翟伐衞寇挟城堞矣衞君垂泣而拜其臣民曰寇迫矣士民其勉之士民曰君亦使君之贵优将君之爱鹤以为君战矣我侪小人也安能守战乃溃门而出走翟寇遂入衞君奔死遂丧其国

吕氏春秋衞懿公有臣曰演有所于使翟人攻衞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所贵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翟人至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桓公闻之曰衞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立衞于楚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衞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絶可谓有功矣

诗载驰载驱归唁衞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逺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懐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诗序载驰许穆夫人作也闵其宗国颠覆自伤不能救也衞懿公为狄人所灭国人分散露于漕邑许穆夫人闵衞之亡伤许之小力不能救思归唁其兄又义不得故赋是诗也 列女传许穆夫人者衞懿公之女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系援于大国也今许小而逺齐大而近如使邉境有寇戎之事控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衞侯不聼其后翟人攻衞大破之而许不能救许夫人驰驱而吊唁衞侯因疾之而作诗君子善其慈恵而逺识也○许穆夫人非懿公女】

左传郑人恶髙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乆而弗召师溃而归髙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公羊传郑弃其师者何恶其将也郑伯恶髙克使之将逐而不纳弃师之道也谷梁传恶其长也兼不反其众则是弃其师也】

诗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翺翔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诗序清人刺文公也髙克好利而不顾其君文公恶而欲逺之不能使髙克将兵而御狄于竟陈其师旅翺翔河上乆而不召众散而归髙克奔陈公子素恶髙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诗也】

左传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二年封衞于楚丘邢迁如归衞国忘亡衞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恵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诗投我以木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説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诗序木瓜美齐桓公也衞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衞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 定之方中美衞文公也衞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説之国家殷富焉】

史记初翟杀懿公也衞人怜之思复立宣公前死太子伋之后伋子又死而代伋死者子夀又无子太子伋同母弟二人其一曰黔牟黔牟尝代恵公为君八年复去其二曰昭伯昭伯黔牟皆已前死故立昭伯子申为戴公戴公卒复立其弟燬为文公文公初立轻赋平罪身自劳与百姓同苦以收衞民

诗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逺父母兄弟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逺兄弟父母乃如之人也懐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相防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防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防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诗序蝃蝀止奔也衞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耻国人不齿也 相防刺无礼也衞文公能正其羣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 干旄美好善也衞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左传【僖公】十二年春诸侯城衞楚丘之郛惧狄难也 【十八年】冬邢人狄人伐衞围菟圃衞侯以国譲父兄子弟及朝众曰茍能治之燬请徔焉众不可而后师于訾娄狄师还【谷梁传狄其称人何也善累而后进 十九之伐衞所以救齐也功近而徳逺矣 年】秋衞人伐邢以报菟圃之役于是衞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甯荘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岂或者欲使衞讨邢乎徔之师兴而雨 【二十年】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衞难也于是衞方病邢【谷梁传邢为主焉尔邢小其为主何也 二十其为主乎救齐四年】衞人将伐邢礼至曰不得其守国不可得也我请昆弟仕焉乃往得仕 二十五年春衞人伐邢二礼徔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正月丙午衞侯燬灭邢同姓也故名礼至为铭曰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韩非子衞君入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号对曰诸侯辟疆周行人却之曰诸侯不得与天子同号衞君乃自更曰诸侯燬而后内之仲尼闻之曰逺哉禁偪虚名不以借人况实事乎 新书周行还之曰啓疆辟疆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衞侯更其名曰然后受之】

衞宣公纳妇而授国于恵则是淫乱者之可以享国也恵公夺适而传位于懿则是窃立者之可以长世也福善祸淫之道不防爽乎是不然为恶者不必有近刑懿公见杀于翟人灭国殄世犹是宣恵之余殃也夫好鹤宜若为小失耳遂使百姓散离敌未至而奔溃恐后华礼夜与国人出臣民皆叛寇来使麋鹿触之懿必不能食肉舍肝曷为视死弗救也此无他衞人之恶恵公而怜伋夀乆矣恶恵公则不愿懿公之有国伋夀无后则凡可以立为君者无不可以代懿公也矧懿公拒諌贵优复无干蛊之徳而昭伯实伋子之母弟有子而立足以慰民望焉齐桓公因民所欲益之民而封其国于是存亡继絶之义昭然于天下矣方翟人之入衞也亦复病邢齐人既迁邢又复封衞然则邢衞之国同病也夷仪与楚丘其相依犹唇齿也衞与邢之相救非相为赐势不得不然尔奈何桓公既没而邢衞交恶衞且昧恩而伐齐邢乃助翟人以攻衞邢固不道衞亦不仁譲国众徔兴师雨降史氏之辞不无溢美二礼委质以济其谋张仪事楚事魏之智实权舆焉夫邢为姬姓周公之也衞之视邢则为同姓鲁之视邢则为同宗灭同姓春秋恶之灭同宗鲁之春秋恶之此生而书名春秋所由仅见与且衞自宣恵以来文公则诚贤君矣定之方中诗人专美布衣帛冠国用富强养余力以报翟邢可亲而不可伐也胡为计不出此矜张奋怒终成贪徳亦思控大邦而叹谁极衞难方殷邢实共之忘同患而长寇雠生名之贬所由来乎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志第五十四·礼四等·脱脱
  卷九十八·列传第三十六·脱脱
  本语卷一·高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六十四·佚名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五·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首卷二 凡例·佚名
  第二九一保领状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四日一一七○七--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四 宦者传一·纪昀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六 结婚·溥仪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司马迁
  乐蔼传·姚思廉
  崔敬传·宋濂
  唐纪七十六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下乾宁二年(乙卯、895)·司马光
  虞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二、元剧之文章·王国维

    元杂剧之为一代之绝作,元人未之知也。明之文人始激赏之,至有以关汉卿比司马子长者(韩文靖邦奇)。三百年来,学者文人,大抵屏元剧不观。其见元剧者,无不加以倾倒。如焦理堂《易余籥录》之说,可谓具眼矣。焦氏谓一代有一代之所胜

  • 诚斋集补钞·管庭芬

    诚斋集补钞杨万里游丰湖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更罗浮。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寄陆放翁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几缕丝。花落六回疏信息,月明千里两相思。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

  • 提要·范祖禹

    【臣】等谨案唐鉴二十四卷宋范祖禹撰祖禹字纯甫华阳人嘉祐八年进士厯官龙图阁学士出知陜州治平中司马光奉诏编辑通鉴祖禹为编修官分掌唐史以其所自得者着成此书上自髙祖下迄昭宣撮取大纲系以论断为卷十二元祐初为著作

  • 康熙二十八年一月至康熙二十九年十一月·蒋良骐

    康熙二十八年正月,上南巡阅河,初八日丙子起行。壬午,驻跸平原县。谕山东抚钱(钰)[珏]:迩年以来,各省地丁钱粮已经节次豁免,山东地丁正赋意欲来岁蠲除,兹因巡幸至此,特先谕该抚速行晓示。甲申,幸济南府。乙酉,至泰山之麓。庚寅,驻跸郯

  •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吕思勉

    中国民族,以同化力的伟大闻于天下,究竟我们对于异族的同化,是怎样一回事呢?说到这一点,就不能不着眼于中国的地理。亚洲的东部,在世界上,是自成其为一个文化区域的。这一个区域,以黄河、长江两流域为其文化的中心。其北为蒙

  • 卷十八·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十八雅尔湖地方通顔觉罗氏茂海       图尔浑以上俱有传苏扎理      布顔柱以上俱附载各地方阿顔觉罗氏星额理   

  • 崔亮传·张廷玉

    崔亮,字宗明,藁城人。元浙江行省掾。明朝军队到达旧馆,崔亮投降,授予中书省礼曹主事。晋升为济南知府。因母亲忧虑而归。洪武元年(1368)冬,礼部尚书钱用壬请求辞职,起用崔亮取代。最初,崔亮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都由他条划

  • ●皇朝通典卷八十九·佚名

    刑十 ○刑十 赦宥 贖刑 △赦宥 (臣)等謹按赦宥之典議之者眾矣蓋不赦無以召天地之和數赦易以長奸宄之漸不姑息以壞法而又不威克以損恩則聖之時德之至也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蕩瑕滌垢咸與維新自時厥後民風丕變逢慶典則赦

  • 迩言卷十二·刘炎

    ○志见炎十有九侍先君游临川之泮览荆公之宇遗老欷戱不忍道荆公之事近观国史靖康之变金人南下辄克卫温公之冢温公见慕于敌国荆公见弃于乡党二公学术于是可知矣渡大江望金山缁衣环其上恍然非凡致也将缆舟而览焉风利不得

  • 卷四十五·道世

    △纳谏灾第四十二(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纳其理则言语绝,乖其趣则诤论兴。然直言者德之本,纳受者行之原。所以藉言而德显,纳受而行全。譬目短於自见,借镜以观形;发拙於自理,必假栉以自通。故面之所以形,明镜之力也;发之所以理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九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九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师子吼菩萨品之五师子吼言。世尊。如经中说。若毗婆舍那能破烦恼。何故复修奢摩他耶佛言。善男子。汝言毗婆舍那破烦恼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智慧时则无烦

  •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卷第一·智圆

    宋钱唐沙门释智圆述请观音经四字是疏之别名。疏即通名。以解释诸经通名疏故。以别简之。略标四字。疏者疏也。决也。疏理经文。决择义趣也。然智者。释经解题称玄义。解文称文句。玄文合成一部者。则题为疏。今即合者

  •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佚名

        西方贤圣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归命最圣观自在  满月妙相莲华生  能以无畏施有情  我今称赞彼功德  一切善法悉具足  顶戴诸佛大智冠  福慧庄严最上

  • 卷第二十六·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六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杂诵跋渠法之四本罪者。比丘覆藏罪乞别住已。复语比丘言。长老。我更有僧伽婆尸沙。比丘问言。是本罪中间罪。答言。是本罪。复问覆不覆。答言。覆比丘语言。长

  • 第五品·佚名

    第一章 解脱论名解脱论。此处,观、道、果、观察之四种智名为解脱智。于此等中,观智以常相等解脱故,或其[常相等]依解脱性而解脱故,是为解脱智。道是正断解脱。果是寂静解脱。观察智是知解脱者为解脱智。于如是四种解脱智,唯

  • 卷六·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六楚雄门人宗煓编历代祖图真赞始祖释迦牟尼佛王宫非不贵爱彼雪岭月可惜烂冬瓜杂此乾矢橛曹山说不如济北何曾别洞水既逆流一翳着不得遥指殿里的笑杀称麻伯引

  • 第七 质多相应·佚名

    第一 系缚一一时,众多之长老比丘等,住于摩叉止陀山之安婆陀伽林。二其时,众多之长老比丘等,食后由托钵还,俱集坐于周圆堂中,起如是相互谈话:&ldquo;诸友!或谓系缚、或系缚之法,此二法是意义有别,抑言辞有别耶?或意义为一,仅言辞

  • 阴符经玄解正义·闵一得

    (清)闵一得撰古书隐楼藏书本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刊本。阴符经玄解者,范一中所着,名曰玄解而义不轨于正,遗误非细,故述本经之义以正之。一得亦深惧饶舌之罚,惟是阴符经注凡数十家,各有玄义,何敢敢轻议而谓是,的解则未能治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