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卷一百四十二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赵建信君之宠

战国防建信君贵于赵公子魏牟过赵赵王迎之顾反至坐前有尺帛且令工人以为冠工见客来也因避赵王曰公子乃驱后车幸以临寡人愿闻所以为天下魏牟曰王能重王之国若此尺帛则王之国大治矣赵王不説形于顔色曰先王不知寡人不肖使奉社稷岂敢轻国若此魏牟曰王无怒请为王説之曰王有此尺帛何不令前郎中以为冠王曰郎中不知为冠魏牟曰为冠而败之奚亏于王之国而王必待工而后乃使之今为天下之工或非也社稷为虚戾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且王之先帝驾犀首而骖马服以与秦角逐秦当时避其锋今王憧憧乃辇建信以与强秦角逐臣恐秦折王之輢也 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买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而社稷不血食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客曰燕郭之法有所谓桑雍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桑雍者便辟左右之人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乗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 或谓建信君君之所以事王者色也葺之所以事王者智也色老而衰智老而多以日多之智而逐衰恶之色君必困矣建信君曰奈何曰并骥而走者五里而罢乗骥而御之不倦而取道多君令葺乘独断之车御独断之势以居邯郸令之内治国事外刺诸侯则葺之事有不言者矣君因言王而重责之葺之轴令折矣建信君再拜命入言于王厚任葺以事而重责之未期年而葺亡走矣 希写见建信君建信君曰文信侯之于仆也甚无礼秦使人来仕仆官之丞相爵五大夫文信侯之于仆也甚矣其无礼也希写曰臣以为今世用事者不如商贾建信君勃然曰足下卑用事者而髙商贾乎曰不然夫良商不与人争买卖之贾而谨司时时贱而买虽贵已贱矣时贵而卖虽贱已贵矣昔者文王拘于羑里而武王羇于玉门卒斩纣之头而悬于太白者是武王之功也今君不能与文信侯相抗以权而责文信侯少礼臣窃为君不取也 魏谓建信君曰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今有国非直七尺之躯也而君之身于王非环寸之蹯也愿公之熟图之也 秦攻赵鼓铎之音闻于北堂希卑曰夫秦之攻赵不宜急如此此召兵也必有大臣欲衡者耳王欲知其人旦日赞羣臣而访之先言横者则其人也建信君果先言横 翟章从梁来甚善赵王赵王三延之以相翟章辞不受田驷谓柱国韩向曰臣请为卿刺之客若死则王必怒而诛建信君建信君死则卿必为相矣建信君不死以为交终身不敝卿因以徳建信君矣 建信君轻韩熈赵敖为谓建信君曰国形有之而存无之而亡者魏也不可无而从者韩也今君之轻韩熈者交善楚魏也秦见君之交反善于楚魏也其收韩必重矣从则韩轻横则韩重则无从轻矣秦出兵于三川则南围鄢蔡邵之道不通矣魏急其救赵必缓矣秦举兵破邯郸赵必亡矣故君收韩可以无衅

猜你喜欢
  志第十六 食货·房玄龄
  ●卷二·徐梦莘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三·乾隆
  卷十九·朱熹
  竹书统笺卷九·徐文靖
  卷上·彭时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卷之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佚名
  第五十一卷清光绪·缪荃孙
  卷六十·傅恒
  弁言·佚名
  ·禀督宪左宫保季高·丁曰健
  汪应辰传·脱脱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应李·唐圭璋

      应李字希泌,号省轩,建阳人。初名棨。咸淳十年(1274)进士,调建阳簿。入元不仕。至大四年(1311)卒。编有事文类聚翰墨大全传于世。   祝英台近   登武夷平林   濯沧浪,歌窈窕,云日弄微霁。屏倚曾空,鹤去几何岁。尚留洞

  • 卷二十六 茕斋表书九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二十六茕斋表书九首 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 臣某言:伏蒙圣恩,追赴行在,臣诚惶诚恐,顿首。臣闻胡马矫首,嘶北风以局顾;越禽归飞,恋南枝而刷羽。所以流波思其旧铺,落叶坠于本根。在物尚然,矧于臣子。臣位叨盘石,辜

  • 西昆詶唱集巻下·杨亿

    宋 杨亿 编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 杨亿緑髪郎潜不计年却寻丹灶味灵篇华阴学雾还成市彭泽横琴岂要晓案祗应餐沆瀣夜滩谁见弄潺湲须知吏隐金门客待乞刀圭作地仙钱惟演方瞳髩粉闱郎绛阙斋心奉紫皇徴士高懐云在岭骚人

  • 同赵侍御巴陵早春作·张说

    江上春来早可观,巧将春物妒余寒。 水苔共绕留乌石,花鸟争开斗鸭栏。 佩胜芳辰日渐暖,然灯美夜月初圆。 意随北雁云飞去,直待南州蕙草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二年十月乙巳朔以孟冬享 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皇极门给赐百官二十三年大统历颁行天下辅臣及日讲官特赐历有差○差御史周维翰巡按福建○丙午 孝洁肃皇后忌辰遣官祭 永陵○丁未大学士赵志皋催行取各官谓

  • 卷之九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六卷 艺术 七·缪荃孙

    徐 州 府 汉樊 阿樊阿,彭城人。学医于华陀,善针术。凡医,咸言背及胸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入一、二寸,至胸脏乃五、六寸,而病者皆瘳。寿百余岁。(徐州府志) 三国 吴严 武严武,字子卿,彭城人。卫尉

  • 阳尼传·李延寿

    阳尼,字景文,北平无终人。几代都在慕容氏手下做官。阳尼从小喜好学习,博览群书。幽州刺史胡泥上表举荐他,被征辟任著作郎。朝廷改中书学为国子监,中书监高闾、侍中李冲等人认为阳尼学问渊博,推举他任国子监祭酒。后来,兼任幽

  • 罗贯传·薛居正

    罗贯,不知是哪里人。进士及第,历任台省官,自礼部员外郎任为河南县令。罗贯的为人强硬刚直,正身守法,不避权贵。当时宦官伶人掌权,凡是向罗贯请托的书信,堆满桌子,全无回音,都拿给郭崇韬看,并且报告这些事,因此身边的人总是说罗贯

  • 臣乘马第六十八·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请问乘马?”管子对曰:“国无储,在令。”桓公曰:“何谓国无储,在令?”管子对曰:“一农之量,壤百亩也,春事二十五日之内。”桓公曰:“何谓春事二十五日之内?”管子对曰:“日至六十日而阳冻释,七十日而阴冻释,阴冻释而●

  • 卷首八·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八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诗乐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周礼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乐德敎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敎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敎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

  • 入天祠品第八·佚名

    尔时佛告诸比丘,菩萨生已,诸刹帝利婆罗门居士长者,豪富之家二万童女。皆悉拟为菩萨采女。王及大臣亦各有二万童女。拟为菩萨采女。此等诸女皆与菩萨同日而生。是时释种耆旧诣输檀王所。白言:大王。今者可将太子谒於天庙以

  • 首楞严经玄义卷下·智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卷下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撰述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第二显体为十。初明须显体。二释体义。三正出体。四引证。五会通异名。六广简伪滥。七明入体之门。八徧为众经体。九徧

  • 与德国乐始尔博士之谈话·太虚

    德博士乐始尔 Erwin Bousselle 昨日来院,参学佛法,由记者翻译,与太虚法师晤谈约四小时之久。兹略述其谈话之概要如下:博士先住法国,后迁于德,现充德国 Jerhnical university 大学之教授,自言:‘生平好学颇笃,虽先后取得法、哲

  • 佛说圣宝藏神仪轨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复次曼拏罗内所用供献之物。须具二十件。每日三时供献。辰时供物。午时酉时不得再用。须别换新者。若诵者力所不及。许纳价直回赎。于第二时第三时再

  • 拳变馀闻·罗惇曧

    罗惇曧撰。是罗氏《庚子国变记》的拾补。是书系杂记,记事不按时间顺序,随闻随录,记叙义和团各派源流,宗教仪式,在京、津活动情况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等事。侧重记叙清廷上层各派之间矛盾,对毓贤、徐桐、赵舒翘、袁昶和

  • 耻言·徐祯稷

    二卷,清徐祯稷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南扶山房重刻本一册山大。本书是《儒林宝训丛书》之一,收录了前人撰写的山居琐记。以帮助读者了解儒家先哲箴言语录的概貌,领略历代儒生学士奇言妙语的风采,汲取中华仁人志士劝世化俗

  • 菩提行经·龙树

    梵名Bodhicarya^vata^ra 或 Bodhisattva-carya^vata^ra。凡四卷。龙树菩萨集颂,宋代天息灾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经述说成菩提之道行。内容共有偈颂八品:(一)赞菩提心品(梵Bodhicitta^nus/am!sa^ ),(二)菩提心施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