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绎史卷一百七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

楚江乙昭奚恤之怨

战国防江乙为魏使于楚谓楚王曰臣入境闻楚之俗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诚有之乎王曰诚有之江乙曰然则白公之乱得无遂乎诚如是臣等之罪免矣楚王曰何也江乙曰州侯相楚贵甚矣而主断左右俱曰无有如出一口矣 荆宣王问羣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羣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王召江乙而问焉江乙曰二人之言皆善也臣不敢言其后此谓虑贤也 江尹欲恶昭奚恤于楚王而力不能故为梁山阳君请封于楚楚王曰诺昭奚恤曰山阳君无功于楚国不当封江尹因得山阳君与之共恶昭奚恤 魏氏恶昭奚恤于楚王楚王告昭子昭子曰臣朝夕以事听命而魏入吾君臣之间臣大惧臣非畏魏也夫泄吾君臣之交而天下信之是其为人也近苦矣夫茍不难为之外岂忘为之内乎臣之得罪无日矣王曰寡人知之大夫何患江乙恶昭奚恤谓楚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邯郸之难楚进兵大梁取矣昭奚恤取魏之宝器臣居魏知之故昭奚常恶臣之见王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王亦知之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人之善者于王何如王曰此君子也近之江乙曰有人好人之恶者于王何如王曰此小人也逺之江乙曰然则且有子杀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已不知者何也以王好闻人之美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 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功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袵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曰王过举以色不然无以至此江乙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絶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色不敝席宠臣不避轩今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自结于王窃为君危之安陵君曰然则奈何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于楚国曰谨受令三年而弗言江乙复见曰臣所为君道至今未効君不用臣之计臣请不敢复见矣安陵君曰不敢忘先生之言未得闲也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乗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云蜺兕虎噑之声若雷霆有狂兕车依轮而至王亲引弓而射一发而殪王抽旃旄而抑犀首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歳千秋之后谁与此乐矣安陵君泣数行下而进曰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乗大王万歳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王大说乃封坛为安陵君君子闻之曰江乙可谓善谋安陵君可谓知时矣 郢人有狱三年不决者故令人请其宅以卜其罪客因请之昭奚恤曰郢人某氏之宅臣愿之昭奚恤曰郢人某氏不当服罪故其宅不得客辞而去昭奚恤已而悔之因谓客曰奚恤得事公公何为以故与奚恤客曰非用故也曰请而不得有说色非故如何也【韩非子昭奚恤之用荆也有烧仓廥者而不知其人昭奚恤令吏执贩茅者而问之果烧也】

列女传楚江乙之母当恭王之时乙为郢大夫有入王宫中盗者令尹以罪乙请于王而绌之处家无几何其母亡布八寻乃徃言于王曰妾夜亡布八寻令尹盗之王方在小曲之台令尹侍焉王谓母曰令尹信盗之寡人不为其富贵而不行法焉若不盗而诬之楚国有常法母曰令尹不身盗之也乃使人盗之昔叔孙敖之为令尹也道不拾遗门不闭关而盗贼自息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王曰令尹不知有何罪焉母曰吁何大王之言过也昔者妾之子为郢大夫有盗王宫中之物者妾子亦岂知之哉然终坐之令尹独何人而不以是为过也上不明则下不治相不贤则国不宁王其察之王曰善非徒讥令尹又讥寡人命吏偿母之布因赐金千镒母让曰妾岂贪货而失大王哉怨令尹之治也遂去不受王曰母智若此其子必不愚乃复召江乙而用之【○楚恭王乃宣王之逺祖也此非别有江乙则记载之误】

猜你喜欢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司马迁
  列传第三十八 萧思话 刘延孙·沈约
  卷二十九·志第五·五行二·张廷玉
  第七回 啖人肉烹食段钦使 讨乱酋击走刘武周·蔡东藩
  上谕·吕毖
  读礼通考卷三十六·徐乾学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十·佚名
  世家卷第三十一 高丽史三十一·郑麟趾
  二五 病 死·许寿裳
  卷三十一·阿桂
  卷七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提要·佚名
  何林一·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六年二月壬午朔○丙戌脩山西大同等卫缘边城堡○丁亥遣官释奠先师孔子 行在礼部会试天下举人奏请考试官 上命行在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启侍讲王英考试赐宴于本部○戊子祭 太社 太稷命皇太子行礼 遣官祭 先农○

  • 卷二十下·杨士奇

    永乐元年五月辛卯淇国公丘福同文武百官进 太祖高皇帝 孝慈高皇后尊谥议前一日礼部同鸿胪寺官于奉天殿中设谥议案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 上具衮冕御华盖殿捧设谥官立于奉天殿丹陛之东鸿胪寺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十·佚名

    嘉靖三年六月甲午朔升山东道御史董云汉为河南按察司佥事○乙未改南京刑部尚书边宪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分守延绥西路左参将赵瑛充副总兵官协守延绥地方升绥德卫署指挥同知李义保安卫署指挥使李贤为署都指挥佥事各坐营管

  • 一百七十四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二年十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百姓太平无事。米价照常八九钱不等。所有九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睿鉴。 朱批:知道了。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一·阿桂

    十一月庚午明亮富徳奏言查河南拉约之前地名拉宗官兵十月三十日克取得布甲之后即于是夜鼓勇攻克至次日【臣】等相度拉约一带山梁虽碉卡密排而贼番甫经丧败其气已衰且兵力可以施展随令叅将广着等分带官兵往勦另科玛带

  • 九一 赤羽桥边·周作人

    我们以前都是住在本乡区内,这在东京称为“山手”,意云靠山的地方,即是高地,西片町一带更是有名,是知识阶级聚居之处,吕之七号以前夏目漱石曾经住过,东边邻居则是幸田露伴,波之十九号的房东乃是顺天堂医院的院长佐藤进。现在一

  • 侯·李延寿

    侯瑱,字伯玉,是巴西充国人。父亲侯弘远,几世都是西蜀的豪强。西蜀的贼徒张文萼占据白崖山,有部众万人,梁益州刺史鄱陽王萧范命令弘远征讨,侯弘远战死于战场。侯瑱坚决要求替父亲报仇,每次作战都当先锋,终于斩了文萼,从此远近知

  • 王方翼传·刘昫

    王方翼,并州祁人,是高宗王庶人堂祖父家的哥哥。祖父王裕,武德初(618)为隋州刺史,王裕的妻子就是高祖的妹妹同安大长公主。太宗时,因公主辈尊年长,所以特别敬重不同一般,多次亲临王裕的宅第,赏赐的东西成千上万。方翼的父亲王

  • 卷八十九·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八十九歌颂【九】万夀恭纪演连珠一百首【谨序】户部尚书【臣】曹文埴乾隆五十五年岁在上章律中南吕日躔夀星之次恭逢皇上八旬万夀庆辰中外臣庶懽忻蹈舞

  •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一经籍考史【臣】等谨案马端临通考史部有正史编年起居注杂史传记伪史霸史史评史钞故事职官刑法地理时令谱牒目録共十四门本隋史艺文志旧法

  • 提要·毛奇龄

    【臣】等谨案孝经问一卷国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着録是编皆驳诘朱子孝经刋误及呉澄孝经定本二书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凡十条一曰孝经非伪书二曰今文古文无二本三曰刘无伪造孝经事四曰孝经分章所始五曰朱氏分各

  • 卷八·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八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李塨问宋儒有神道尚右之说不知何所考据或因庙室以西尽为尊藏主于西壁遂误为此言乎考古人太祖位下左昭右穆东昭西穆则神道尚左非尚右也曰神道尚右自昔有之古有阳尚左阴尚右天道

  • 卷十一·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十一   明 朱朝瑛 撰定公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春秋书元年以谨继世之始书正月以谨授时之始昭无正终定无正始则当削其元年不当削其正月说者以隐庄元年例之谓元年必书正月而以定

  • 卷第三十·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三十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绪分定品下何谓共明想定。如比丘取诸明相。谓火光日月星宿光摩尼珠光。取诸光明相已。若树下露处。思惟光明知光明受光明。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光明想。若

  • 卷第四·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四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尔时世尊。渐复游行。至五百仙人住处。时彼住处。华果茂盛。饮食充足。时彼仙人亦不顾恋。一切诸人来者任食。是时世尊。知彼仙人调伏时至。诣彼仙处。到已。以神

  • 金匮发微·曹颖甫

    《金匮要略》注本。曹家达(颖甫)注。作者之注文力求结合个人临床心得,予以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并针对《金匮》原文存在错讹或脱漏予以校订,并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释义不当的注解。此书初刊于1936年,1956年上海千顷堂

  • 燕山外史·陈球

    章回小说。清陈球著。八卷。是 书以明代冯梦祯《窦生传》为素材敷演而成。书 叙明永乐间燕人窦绳祖游学嘉兴,恋贫女李爱 姑,爱姑感其情,以身相许。不久,窦为其父所 迫与临淄宦族联姻,遂一去不返。爱姑被金陵 盐商所骗,辗转

  • 甘疯子传·何曰愈

    甘疯子,江苏上元人。逸其名,有神勇,力能斗虎,逾高绝远,捷疾如飞。淡嗜欲,不事家人生产。遨游名山,足迹半天下,性任侠,道遇不平,辄为人排难解纷,故人以“疯子”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