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易

儒家经典之一。简称《易》,亦称《易经》。“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三义。相传周人所作,故名。一说“周”为周密、周遍、周流之义。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为占卜之用。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说法不一。其萌芽期可能早在殷周之际。《传》包括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辞:彖、象、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其中彖、象、系各分上、下。共十篇,统称“十翼”,旧传为孔子所作,实系战国或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周易》以八卦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对后世封建社会的哲学思想影响极大。《十三经注疏》中收入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易》全部章节目录

(1)《周易》六十四卦卦名
(2)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3)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
(4)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5)第四卦 蒙 山水蒙 艮上坎下
(6)第五卦 需 水天需 坎上乾下
(7)第六卦 讼 天水讼 乾上坎下
(8)第七卦 师 地水师 坤上坎下
(9)第八卦 比 水地比 坎上下坤
(10)第九卦 小畜 风天小畜 巽上乾下
(11)第十卦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
(12)第十一卦 泰 地天泰 坤上乾下
(13)第十二卦 否 天地否 乾上坤下
(14)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
(15)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离上乾下
(16)第十五卦 谦 地山谦 坤上艮下
(17)第十六卦 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18)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
(19)第十八卦 蛊 山风蛊 艮上巽下
(20)第十九卦 临 地泽临 坤上兑下
(21)第二十卦 观 风地观 巽上坤下
(22)第二十一卦 噬嗑 火雷噬嗑 离上震下
(23)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24)第二十三卦 剥 山地剥 艮上坤下
(25)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
(26)第二十五卦 无妄 天雷无妄 乾上震下
(27)第二十六卦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乾下
(28)第二十七卦 颐 山雷颐 艮上震下
(29)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
(30)第二十九卦 坎 坎为水 坎上坎下
(31)第三十卦 离 离为火 离上离下
(32)第三十一卦 咸 泽山咸 兑上艮下
(33)第三十二卦 恒 雷风恒 震上巽下
(34)第三十三卦 遯 天山遯 乾上艮下
(35)第三十四卦 大壮 雷天大壮 震上乾下
(36)第三十五卦 晋 火地晋 离上坤下
(37)第三十六卦 明夷 地火明夷 坤上离下
(38)第三十七卦 家人 风火家人 巽上离下
(39)第三十八卦 睽 火泽睽 离上兑下
(40)第三十九卦 蹇 水山蹇 坎上艮下
(41)第四十卦 解 雷水解 震上坎下
(42)第四十一卦 损 山泽损 艮上兑下
(43)第四十二卦 益 风雷益 巽上震下
(44)第四十三卦 夬 泽天夬 兑上乾下
(45)第四十四卦 姤 天风姤 乾上巽下
(46)第四十五卦 萃 泽地萃 兑上坤下
(47)第四十六卦 升 地风升 坤上巽下
(48)第四十七卦 困 泽水困 兑上坎下
(49)第四十八卦 井 水风井 坎上巽下
(50)第四十九卦 革 泽火革 兑上离下
(51)第五十卦 鼎 火风鼎 离上巽下
(52)第五十一卦 震 震为雷 震上震下
(53)第五十二卦 艮 艮为山 艮上艮下
(54)第五十三卦 渐 风山渐 巽上艮下
(55)第五十四卦 归妹 雷泽归妹 震上兑下
(56)第五十五卦 丰 雷火丰 震上离下
(57)第五十六卦 旅 火山旅 离上艮下
(58)第五十七卦 巽 巽为风 巽上巽下
(59)第五十八卦 兑 兑为泽 兑上兑下
(60)第五十九卦 涣 风水涣 巽上坎下
(61)第六十卦 节 水泽节 坎上兑下
(62)第六十一卦 中孚 风泽中孚 巽上兑下
(63)第六十二卦 小过 雷山小过 震上艮下
(64)第六十三卦 既济 水火既济 坎上离下
(65)第六十四卦 未济 火水未济 离上坎下
(66)易经·系辞上传·第一章
(67)易经·系辞上传·第二章
(68)易经·系辞上传·第三章
(69)易经·系辞上传·第四章
(70)易经·系辞上传·第五章
(71)易经·系辞上传·第六章
(72)易经·系辞上传·第七章
(73)易经·系辞上传·第八章
(74)易经·系辞上传·第九章
(75)易经·系辞上传·第十章
(76)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77)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二章
(78)易经·系辞下传·第一章
(79)易经·系辞下传·第二章
(80)易经·系辞下传·第三章
(81)易经·系辞下传·第四章
(82)易经·系辞下传·第五章
(83)易经·系辞下传·第六章
(84)易经·系辞下传·第七章
(85)易经·系辞下传·第八章
(86)易经·系辞下传·第九章
(87)易经·系辞下传·第十章
(88)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一章
(89)易经·系辞下传·第十二章
(90)易经·说卦传·第一章
(91)易经·说卦传·第二章
(92)易经·说卦传·第三章
(93)易经·说卦传·第四章
(94)易经·说卦传·第五章
(95)易经·说卦传·第六章
(96)易经·说卦传·第七章
(97)易经·说卦传·第八章
(98)易经·说卦传·第九章
(99)易经·说卦传·第十章
(100)易经·说卦传·第十一章
(101)易经·序卦传
(102)易经·杂卦传

猜你喜欢
  尚书正义·孔颖达
  孟子集注·朱熹
  大学章句·朱熹
  诗集传·朱熹
  论衡校释·黄晖
  厚黑学·李宗吾
  东宫备览·陈模
  迩言·刘炎
  思辨录辑要·陆世仪
  乐庵遗书·李衡
  尚书古文疏证·阎若璩
  大学翼真·胡渭
  王学质疑·张烈
  四书纂笺·詹道传
  孟子师说·黄宗羲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黄载·唐圭璋

      载字伯厚,号玉泉,南丰人。仕广东兵马钤辖。   昼锦堂   牡丹   丽景融晴,浮光起昼,玉妃信意寻春。一笑酒杯翻手,满地祥云。宝台艳蹙文绡帕,郎宫娇舞郁金裙。嫣然处,况是生香微湿,腻脸馀醺。   暖烘肌欲透,愁日炙还

  • 第二十八出 党援·许自昌

    【玉女步瑞云】〔外戎装众随上〕结党梁山。行道替天佐汉。〔瑞云浓〕看建帜忠义堂前。马挂征鞍将挂袍。柳梢枝上月儿高。男儿未挂封侯印。腰下常悬带血刀。俺晁盖自从投奔梁山。仗众兄弟推戴。小喽啰赞襄。义气日深

  • 华影吹笙阁遗稿·戴小琼

    序夫孝穆纪咏,荟丽什于玉台,仲伟著评,冠清裁于团扇。历数前秀,代标女宗,矧乃家依山水之窟,案齐诗酒之瓢。吐言成玑,和响若磬,允足陶冶风雅,拔擢性灵。《华影吹笙阁遗稿》一卷,沈西座先生贤俪戴夫人所著也。名驰绮龄,早悦笔砚,根有

  • 送梅觐庄往哈佛大学·胡适

    一吾闻子墨子有言: “为义譬若筑墙然。 能实壤者且实壤, 能筑者筑掀者掀。” 吾曹谋国亦复尔, 待举之事何纷纷。 所赖人各尽所职, 未可责备于一人。 同学少年识时务, 学以致用为本根。 争言“治病须对症, 今之大患弱与贫。

  • 卷之八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北事  六月初三日(己未),都督陈洪范请任北使;命来京陛见。史可法乞选臣齎监国、即位二诏及使吴三桂、谢升二敕,抵山东、北直晓谕。时讹传“谢陛”伪“谢升”也。  十五日(辛未),马士英以大清国摄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五·佚名

    嘉靖二十七年四月丙午朔时享 太庙命京山侯崔元代○丁未致仕大学士夏言逮至京下镇抚司拷讯命法司拟罪言上曰臣之罪衅起自讎家恐一旦卒然死于斧钺之下不复能自明今幸一见天日沥血 上前即死不恨往者曾铣倡议复套咸宁侯仇

  • 卷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七选举考【十一】举官乾隆二年奉谕旨道府等官皆属亲民要职必才干素着亷洁自持者方克胜任是以皇考当日曾令督抚两司各行保举今朕仿照此例着於各省道府官内令督抚藩臬各举所知保举一二员

  • 施联元·周诒春

    施联元 字捷三。年四十岁。生于上海。父肇英。任无锡振新纱厂经理。家中住址。上海开封路一号。已婚。子一女四。初任江西分宜县知县。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伊沙加学校。光緖三十三年。入菲拉德非亚纺织学校。

  • 七年·佚名

    (丙辰)七年清咸豐六年春正月1月1日○己未,詣眞殿展拜。1月2日○庚申,詣仁政殿,親傳社稷祈穀大祭香祝。○命摠戎使金炳冀,訓鍊大將柳相弼相換。1月3日○辛酉,以金炳冀爲吏曹判書,姜時永爲司憲府大司憲。○以洪在喆爲戶曹判書。

  • 景公问欲善齐国之政以干霸王晏子对以官未具第六·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善治齐国之政,以干霸王之诸侯。”晏子作色对曰:“官未具也。臣数以闻,而君不肯听也。故臣闻仲尼居处惰倦,廉隅不正,则季次、原宪侍;气郁而疾,志意不通,则仲由、卜商侍;德不盛,行不厚,则颜回、骞雍侍。今君之朝

  • 授受第五凡十一章·湛若水

      甘泉子曰:“孔门授受,惟颜氏之子其至矣乎!●●●●参也求诸万,故夫子叩其一,其惟颜氏之子乎。博文约礼,万一贯矣。子贡亚于曾子,曾子亚于颜子。”   或曰:“学必由中出矣。”甘泉子曰:“何往非

  • 卷三十四·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四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一【公名裯襄公子母齐归在位二十五年逊于齐在外八年凡三十三年薨于干諡法威仪恭明曰昭】周【景王四年○鲁昭公二十二年景王崩王猛立是年卒王室乱弟敬

  • 提要·乾隆

    【臣】等谨案御制日知荟説四卷乾隆元年皇上取旧制各体文删择精要得二百六十则厘为四卷第一卷论帝王治化之要卷二卷论天人性命之防第三卷论礼乐法度之用第四卷论古今得失之迹考三代以前帝王训诫多散见诸子百家中真膺相

  • 卷三百四十八·佚名

    △初分无尽品第五十九之二善现当知。布施波罗蜜多虚空无尽故菩萨摩诃萨应引般若波罗蜜多。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虚空无尽故菩萨摩诃萨应引般若波罗蜜多。善现当知。内空虚空无尽故菩萨摩诃萨应引般若波罗蜜多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尊者世友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辯千問品第七之四   [一]四聖諦者.謂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此四聖諦幾有色等者.[二]一無色.三應分別.   謂苦聖諦或有色或無色.云何有色.謂十處及一處少分.云

  • 答李守中问(二则)·太虚

    问一:印度教与佛教有何区别?答一:印度教人大概除回教、基督教以外,包括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锡克教等由印度人所创兴宗教,统称为印度教,而视佛教等为印度教之一派。故谓释迦牟尼为印度教之宇宙神第九次化身于人世之圣人

  • 第六 老经之义释·佚名

    一 [人间]此命实短少 在由百岁以下死 虽生过于[百岁]者 彼亦又为老而死(八〇四)“[人间之]命实短少”[之句中],命者是寿、存续、维持、动作、活动、护持、命、命根。而依[次之]二理由命是短少。[即](一)存续之少故命是短

  • 明宣宗实录·杨士奇

    记宣宗在位期间史事,起洪熙元年(1425)六月,终宣德十年(1435)正月。宣德十年七月始修,以杨士奇为总裁,正统三年(1438)书成。此前修实录以文武勋臣充任监修官,自是录始只任勋臣一人充任,不再用文臣监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