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华影吹笙阁遗稿

夫孝穆纪咏,荟丽什于玉台,仲伟著评,冠清裁于团扇。历数前秀,代标女宗,矧乃家依山水之窟,案齐诗酒之瓢。吐言成玑,和响若磬,允足陶冶风雅,拔擢性灵。《华影吹笙阁遗稿》一卷,沈西座先生贤俪戴夫人所著也。名驰绮龄,早悦笔砚,根有慧果,善吟桂荃。逮反马礼成,弋凫歌作,同功织茧,并坐调簧。南峰北峰,延眺佐之清籁;春月秋月,平章呼为诗朋。互留雅谭,都垂丽制。无如令辰不居,罡风易霣,未薄虞渊之景,忽衔莝邱之悲。先生神凄荀粲,愿违高柔,柱绝瑟僵,怕听同心之曲,帘荒璧冷,犹呼已烬之灯。石感三生,霜更廿稔,将校刊乎曩编,藉纾痛于长簟。<讠垂>及下走,系以弁词,亟盥薇芬,载紬芸册。或春云等润,或冬雪争皎。花木无色,旌以珠衔,湖山有灵,收入镜槛。乐昌绮练,争吟蜡烛之篇,令晖宏通,蔚成香茗之集。虽明诚之录金石,词女亦勒新书。苏蕙之织锦机,传作尚多佚本。而斑窥具是墨妙,粲然快睹,翩鸿舞鹤,缀言聊坿于肸扬。庶几翰鸟游鱼,怀旧少开其轸结。

道光乙巳花朝后二日,吴县潘曾莹序。

中吴女史戴小琼墨华

西湖春日即事二首

白舫珠帘拓琐窗,六桥来往冶春忙。水痕新涨鸭头绿,柳色浅舒鸦嘴黄。马远残山真入画,黄妃坏塔易斜阳。落梅风里逋仙墓,手汲寒泉荐菊香。

节过烧灯未禁烟,踏青归去总宜船。有情天水碧如此,无限莺花娇可怜。芳草乱嘶金騕袅,绿杨空忆画秋千。匆匆绣陌香车度,多少游人拾翠钿。

西湖柳枝词四首

陌上花开漾曲尘,万重烟锁翠眉颦。弯弯蛾样翻新谱,苏小门前画个人。

十里青骢油壁飞,嬉春女伴阿环肥。侬家爱著西湖色,莫唱当年金缕衣。

绿遍长桥又短桥,两湖风絮尽萧萧。为嫌湖上春光热,捉得杨花当雪飘。

蛮腰堤畔斗轻盈,荡得春愁太瘦生。我是倚香杨妹了,晓风残月总关情。

白莲

玉立亭亭见一枝,禅心定后卷帘时。万重幽梦荡成水,几片冷香飞上诗。凉月照来和影瘦,淡烟笼处觅花迟。采莲多少兰桡女,无限红情总未知。

题外王父王珠堂先生十五花诗笺

凤纸云蓝猩色屏,忏馀绮语尚零星。金荃播措掿身世,香草文章托性灵。招得花魂情自遣,割残锦段梦初醒。芙蓉城里冥冥处,不数风流石与丁。

湖上杂诗四首

明瑟波光映夕阳,总宜亭子水中央。红衣摇落渚莲尽,只觉绕亭荷叶香。

烟峦雨后尽堆矾,云絮濛濛日脚殷。粉本凭准画萧瑟,数行泼墨米家山。

渔父得鱼贯之柳,菱童采菱持作羹。水面闲鸥忽惊散,绿杨阴里一船撑。

冷萤闪闪渡溪桥,人影凄清隔岸遥。秋在段家西堍上,月痕凉压一枝箫。

题胡碧窗女史琴韵楼遗稿

信有吟魂不可招,茫茫烟驾紫鸾飘。祭诗我学黄金岛,一盏寒泉带泪浇。

十洲难觅震灵香,阆院层楼入梦长。惆怅瘦吟人不见,独留琴韵绕空梁。

赠归佩珊夫人

之子闺中秀,翛然鸾鹤群。幽怀净冰雪,高咏绝尘氛。相隔渺烟水,所思空白云。藕花香阵里,理棹拟寻君。题陆若筠女紫丁香小帧

霜毫染出紫绡衣,百结同心愿竞违。剩有返生香一段,只愁还化彩云飞。

秋宵坐月与西雍夫子联句

把盏邀明月,吟商怯素秋(涛)。虫声工絮影,露气足清愁(小琼)。

煮茗松风静,支颐石磴幽(涛)。凉柯贪徙倚,一叶打人头(小琼)。

十月十四日雪与西雍联句用东坡聚星堂韵

屋角云荒风卷叶(涛),密霰才飘旋(去)吹雪。零星鸦影偎乱翻(小琼),瑟缩乌栖饥欲绝。巳占宿麦来岁肥(涛),愁见枯枝今夜折。稍稍漫空势转盛(小琼),点点著地迹尚灭。冷砚敲铿老瓦碎(涛),湿苇疗寒僵手掣。无钱沽酒聊脱衣(小琼),肌粟皮皴皱生缬。独与妇饮足御穷(涛),好共戎谈似霏屑。打窗时听爬沙频(小琼),推户俄惊洒汁瞥。读书怕受孙康冻(涛),煨芋懒从阿师说。且须泥醉一炉春(小琼),差胜茧拳三尺铁(涛)。

春草

  绿遍天涯道路长,春阴日日锁池塘。隔帘烟散蘅芜梦,满院风吹杜若香。人去西洲吟暮雨,水深南浦怨斜阳。恰怜岁岁和愁种,一种凄迷欲断肠。

花朝

  帘幕东风软,轻阴似养花。嫩寒浑不著,春意较迟些。香尉前身是,芳辰此日夸。社前双燕子,来睇认侬家。

官柳

十里长亭间短亭,两行官柳送人行。时看袅袅冋风岸,不尽依依过客情。懒折细腰供缱绻,强舒青眼盼逢迎。隋堤灞岸寻常见,别后重攀太瘦生。

老梅

  老干古枝劲如铁,春风烂漫开香雪。水边篱落自横斜,瘦影萧疏正清绝。孤标不与凡卉争,岁寒松柏相寻盟。月明翠羽不敢近,一鹤褵褷巢树顶。

猜你喜欢
  陈舜翁·唐圭璋
  王寀·唐圭璋
  李遵勖·唐圭璋
  第十一出 赚婚·李渔
  第四十一回 赠灵药幸保金躯 劫行囊误入宝殿·萧晶玉
  太和正音谱·朱权
  白莲集卷九·齐己
  卷三·吕本中
  卷385 ·佚名
  兰庭集巻上·谢晋
  卷二百九十七·陈思
  卷九·魏源
  雅颂正音原序·刘仔肩
  20、男装·蒲松龄
  李涉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一·彭定求

        卷131_1 【古意二首】祖咏   夫差日淫放,举国求妃嫔。自谓得王宠,代间无美人。   碧罗象天阁,坐辇乘芳春。宫女数千骑,常游江水滨。   年深玉颜老,时薄花妆新。拭泪下金殿,娇多不顾身。   生前妒歌舞,死后

  • 陈达叟·唐圭璋

      达叟,宋末人。   更漏子   妾倚门,君上马。残月晓星犹挂。眉黛敛,泪珠凝。别离多少情。   翠翘横,云鬓乱。复入绮衾犹暖。人独自,枕成双。争教不断肠。   菩萨蛮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而薄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袁于令

    【粉蝶儿】〔小生高冠盛服上〕一片雄心。终日寄娱花酒。几年来负此吴钩。〔小旦〕慕贞姬。思义女。芳声垂后。苦淹留。伴杀舞裙歌袖。〔小生〕猿公剑术石公书。落魄吴门十载馀。〔小旦〕选伎徵歌惟买醉。只愁囘首岁华

  • 死生交范张鸡黍·臧懋循

    死生交范张鸡黍杂剧(元)宫大用撰●死生交范张鸡黍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义烈传子母襃扬 正名 死生交范张鸡黍楔子〔正末扮范巨卿同冲末扮孔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梨园轶闻》·张次溪

    (近人)许九埜 着●目录梨园轶闻●梨园轶闻宛平许九埜着 东莞张次溪校録京班最重老生,向以老生为台柱。道、咸间分三派:一、奎派,卽张二奎,实大声宏,专工袍带王帽戏,如《打金枝》《探母》《荥阳》之类;一、余派,卽余三胜,【紫云之

  • 陆逊传第十三·陈寿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陆氏世颂曰:逊祖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父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

  • 越绝卷第二·袁康

      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   昔者,吴之先君太伯,周之世,武王封太伯于吴,到夫差,计二十六世,且千岁。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后二世而至夫差,立二十三年,越王句践灭之。   阖庐宫,在高平里。   

  • ●卷十·司马光

    文潞公知益州,喜游宴。尝宴钤辖廨舍,夜久不罢,从卒辄拆马<广牙>为薪,不可禁遏。军校白之,座客股栗,公曰:&ldquo;天实寒,可拆与之。&rdquo;神色自若,宴饮如故,卒气沮,无以为变。故相刘沆薨,赠侍中,知制诰张瑰草告词,颇薄其为人。其子

  • 自序·陈康祺

    余自志学之年逮今艾及,居家作客,皆以小册自随。人事琐屑,排日手记。文诗譔着,辄录藳附存其间。其纪述掌故之书曰《郎潜纪闻》。初、二、三笔,先付梓绣,(初笔光绪庚辰刊于琴川。二笔曰《燕下乡脞录》,辛巳刊于暨阳。三笔曰《壬

  • 一三四、王氏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正·钱穆

    余著《系年》粗就,得读海宁王氏所为《古本竹书纪年辑校》,喜其持论与余正合。其订正《史记?晋世家?索隐》引敬公十八年魏文侯初立,谓十八二字乃六字误离为二之类,与余说若合符节。知考古之事,其究归于一是,无可逃避遁逸,有如

  • 卷十二·杨士勋

    ◎宣公起元年,终十八年[疏]《鲁世家》宣公名倭,文公之子,子赤庶兄,以周匡王五年即位。《谥法》:“善问周达曰宣。”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故而言即位,与闻乎故也。与闻音豫,下注亦同。[疏]“继故”至“故也”。○释曰:重发传

  • 卷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圜丘祀天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四年十一月甲申有事于南郊蕙田案此郊旧书不载疑刻本之脱旧唐书礼仪志武德初定令每岁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景

  • 大乘密嚴經科文·欧阳竟无

      ●密嚴道場品  此品談常住廣大微妙刹土   ┌佛俱密嚴人   ┌先示刹土名及生者德         ┌修觀名如來藏   ├佛入密嚴場┌長行┤       ┌初刹土無量     ├不滅名涅槃法界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六·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四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種種車衆寶嚴飾奉施諸佛及諸菩薩師長善友聲聞緣覺如是   無量種種福田.乃至貧窮孤露之者.此諸人衆或從遠來或從近來或承菩薩名聞故

  • 以佛法解决现世困难·太虚

    一 告强资阶级  二 告贫弱阶级  三 告摧残道德文化者  四 告保持道德文化者  五 告毁坏佛教者  六 告佛教内外护一 告强资阶级余昔年有云:今后人世之危厄,不在国际之强权阶级的高压与争霸,而在弱小者对

  • 石经考·顾炎武

    一卷。清顾炎武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称石经有七种:“汉熹平则蔡邕,魏正始则邯郸淳,晋裴頠,唐开成中唐玄度,后蜀孙逢吉等,本朝嘉祐中杨南仲等,中兴高庙御书。”其实,石经只有六种。关于晋石经,《晋书·裴頠传》虽

  • 五经稽疑·朱睦㮮

    六卷。明朱睦㮮撰。内容包括《易》、《诗》、《书》、《礼》、《春秋》。睦先作《春秋经传辨疑》四卷行于世,后又研读《易》、《诗》、《书》、《礼》四经,有所心得,且述且作,成若干卷,便把已流传于世的《春秋经传辨疑》与

  • 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佚名

    附东晋录,为此女说眼鼻口耳声步不净而证果,摩登伽经第一品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