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265_1 【乌啼曲二首】顾况    玉房掣锁声翻叶,银箭添泉绕霜堞。毕逋拨剌月衔城,   八九雏飞其母惊。此是天上老鸦鸣,人间老鸦无此声。   摇风杂佩耿华烛,夜听羽人弹此曲。东方曈曈赤日旭。   月出江林 
-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癖斋小集杜旃字仲高金华人仁翁汝霖之孙陵之子兄伯高旟弟叔高斿季高旞幼高旝皆有诗声时称金华五高旃有杜诗发微传于世白云在南山白云在南山幽鸟乗风 
-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三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四	许衡	游黄华	我生爱林泉俗事常鞅掌十年苦烦剧一念愈倾仰峰峦看画图云烟入想像久成心上癖欲忍不可强赖有平生欢恒以善相长 
-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哪方或地的哪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只是绵密 
-   ◎宋纪七十三 ∷起著雍敦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元丰元年辽太康四年。戊午,一零七八年   春,正月,庚戌,命河北转运使令所在长吏分祷名山,旱故也。   
-   炎兴下帙七十五。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其日。   王参政绹奏对日臣向蒙误恩除帅浙东黾勉在职几甫周岁去秋偶以衰疾力恳披诚乞领外祠以休疲惫仰荷圣恩矜从免以罪罢揭来浙右寄居昆山席未及煖虏骑侵犯(改 
-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  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彳胤-丿>昌谨阅敬天 ○正统五年九月壬寅 御制观天之 
-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正德九年九月庚申朔户部会议巡抚官所上事宜一各处兑粮稽缓宜令司府州县掌印管粮官十月内开仓徵完十二月内运送交兑仍敕监兑官于十一月内至水次督并兑完赴京复命次年正月终未完者监兑官劾治之一旧例过江脚米一斗三升近 
-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胡端敏奏议>	钦定四库全书	胡端敏奏议卷七	明 胡世寜 撰	病弱不堪重任恳辞恩命疏【时官左都御史】	本年七月二十五日准吏部咨该本部等衙门会题本月初六日奉圣旨胡世寜改都察院左都御史 
- 朕惟人臣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众美集焉不正则为奸为慝羣恶归焉是故心者万事之本美恶之所由出也顾事有殊涂心惟一致一于国则忘其家一于君则忘其身如此者不特名显身荣邦家亦允赖之矣若夫奸邪之流树党营私怙权 
-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任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召晏子。 
- 宋 滕珙 撰性情类论性情体用之义答方賔王此段谓仁义礼智性也体也恻隠羞恶辞逊是非情也用也仁义礼智性也体也恻隠羞恶辞逊是非情也用也统性情该体用者心也今曰流动发生之端即所谓生之性又曰万事之理莫不具于流动发生 
-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二十五下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公刘召康公戒成王也成王将涖政戒以民事美公刘之厚於民而献是诗也	孔疏公刘后稷之曾孙也后稷生不窋不窋生鞠陶鞠陶生公刘公刘本封於邰王肃云公号也刘名也王基曰 
-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辜讲某地有一个人说:“孔子当然是个伟人,他知识特别渊博,但是他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会凸显自己,所以他得到了名声。”当孔子听到 
- 宋 洪咨夔 撰昭公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日月出而爝火熄雷霆奋而隂沴消君徳之贤明威重权臣所甚畏也故必择昏庸而易欺便翾而易制者君之李斯不利于立扶苏而立胡亥梁冀不利于立清河而立蠡吾王莽不利于立王侯长大者而立孺 
- 复次诸刍。当知五取蕴。是佛所说,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复次五欲。是佛所说,谓眼见於色。心喜乐欲。以乐欲心取著色尘。耳闻於声。鼻嗅於香。舌了於味。身觉於触。亦复如是复次五障。是佛所说,谓乐欲 
- 四卷。元邓锜(生卒年不详)撰。邓锜,元人,号玉宾子,其余事迹均不详。撰有《道德真经三解》。邓锜认为,老氏之学,以《真常》为主,道德为宾,以前各家注解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妄生异端;而各家注疏,假借玄谈,不得老氏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