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迩言

理学著作。南宋刘炎撰。十二卷。此书共十二章,分别为 《成性》、《存心》、《立志》、《践行》、《天道》、《人道》、《君臣》、《治道》、《今昔》、《经籍》、《习俗》、《志见》。全书立言醇正笃实,且合于人情,近于事理,无迂阔难行之说,亦没有刻核过高之论。如认为,“井田”、“封建”,形成非一日之功,破坏亦非朝夕之故,不必拘泥其制,能存其意,亦可以为治。

《迩言》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序
(3)迩言卷一
(4)迩言卷二
(5)迩言卷三
(6)迩言卷四
(7)迩言卷五
(8)迩言卷六
(9)迩言卷七
(10)迩言卷八
(11)迩言卷九
(12)迩言卷十
(13)迩言卷十一
(14)迩言卷十二
(15)迩言后序

猜你喜欢
  白虎通义·班固
  孟子集注·朱熹
  樵语·湛若水
  中说·王通
  潜夫论·王符
  鬼谷子·王诩
  伸蒙子·林慎思
  噩梦·王夫之
  近溪子明道录·罗汝芳
  慎言·王廷相
  竹窗随笔·祩宏
  大学辨业·李塨
  四书疑节·袁俊翁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折·关汉卿

    (李四上,云)自家李四。因鲁斋郎夺了我浑家,赶到郑州,告不的他,又回许州来。一双儿女,不知去向。那里也难住,我且往郑州,投奔我姐姐、姐夫去也。(下)(徕儿上,云)我是张孔目的孩儿金郎,妹子玉姐,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

  • 五月五日海岱会集序·冯琦

    五月五日海岱会集序盖闻百川学海羣山宗岱渟珍峙秀溜媚藴辉瀛屿风高快鹏抟之九万芝亭云冷怅鹤驾之三千谿域无疆乾坤有定宝藏兴焉材干殖焉悬藜垂棘火齐夜光鲲鳌蛟鲸琳珉琅玕神草若木黄金丹砂兰芷杜蘅梓柟豫章连城照乘之

  • 自荆湖入朝至岳阳奉别张燕公·张说

    王琚五载朝天子,三湘逢旧僚。 扁舟方辍棹,清论遂终朝。 远树烟间没,长江地际摇。 帝城驰梦想,归帆满风飙。

  • 祖英集巻上·重显

    宋 释重显 撰送宝相长老【并序】大师欢禅徳将赴丹丘辟命光阐宗乗盖时应必行固不可抑留者也且抚防之作肇旷絶之道虽一凝一流一彼一此又何间然率织芜辞以代賮别奥域灵区存物外独标台岭为絶槩掩胜濳奇列作屏堆青冩碧深

  • 志第三 礼仪三·刘昫

    封禅之礼,自汉光武之后,旷世不修。隋开皇十四年,晋王广率百官抗表,固请封禅。文帝令牛弘、辛彦之、许善心等创定仪注。至十五年 ,行幸兖州,遂于太山之下,为坛设祭,如南郊之礼,竟不升山而还。 贞观六年,平突厥,年谷屡登,群臣上言

  • 卷三百十三 列传一百·赵尔巽

      兆惠 阿里衮子丰升额 布彦达赉 舒赫德子舒常   兆惠,字和甫,吴雅氏,满洲正黄旗人,孝恭仁皇后族孙。父佛标,官至都统。兆惠,以笔帖式直军机处。七迁至刑部侍郎、正黄旗满洲副都统、镶红旗护军统领。乾隆十三年,命兼领户

  • 第四十八回 经略西番镇臣得罪 承恩北阙义儿导淫·蔡东藩

      却说河北群盗,一体荡平,免不得又要酬庸。陆完、彭泽,俱得加封太子少保,仇钺竟封咸宁侯,内阁李东阳、杨廷和、梁储、费宏俱得加荫一子,连谷大用弟大宽也得封高平伯。还有太监陆殪内掌神枪营,说他督械有功,贻封弟永得为镇

  • ◎许江被捕时之波折·佚名

    前任伪财政部蚕丝特捐处长及上海市伪经济局长之许江,字藻庭,杭州人。为许宝蘅(民初曾任内务部次长,以嗜赌被捕于某私娼处,哄传一时。伪满洲国成立后,渠亦为登场傀儡之一,卒郁郁不得志而归)之犹子,久居海上,宦游南北,乃久历官场之

  • 卷八·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五 汉臣 董卓【李傕 郭泛 杨奉 韩暹樊稠 张济 李乐 胡才】 韩遂【马腾 成公英阔行】张杨【董承】 吕布【张邈 邈弟超

  • 史记集解卷三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羣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召

  • 史记集解卷二十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二十五律书第三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而音尙宫同声相从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 提要·赵鹏飞

    【臣】等谨按春秋经筌十六卷宋赵鹏飞撰鹏飞字企明号木讷绵州人其意以说经者拘泥三传各守师说多失圣人本旨故为此书主於据经解经其自序曰学者当以无传明春秋不可以有传求春秋无传以前其旨安在当默与心会矣又曰三传固不

  • 卷十八·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八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毛诗大雅文王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三○音义下武至文王有声二篇是武王之大雅【至衍字】序疏受命至周邦○受命谓受殷王嗣位之命【

  • 卷十二·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二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陈据前编自武王已卯至厉王元年癸未八世十主得年二百五十有四而陈世家自胡公至幽公五世六君已及厉王之世矣说者谓是六君安得在位皆四十余年按史迁据

  • 士容论第六 审时·吕不韦

    审时原文:六曰:凡农之道,厚之为宝。斩木不时,不折必穗;稼就而不获,必遇天菑。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是以人稼之容足,耨之容耨,据之容手。此之谓耕道。是以得时之禾,长秱长穗,大本而茎杀,疏穖而穗大,其粟圆而薄糠,其

  • 卷第一百九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四受乐身受苦身受不苦不乐身受。及苦心受时如实知。此一智谓世俗一切身受及苦心受唯有漏故。起世俗智则如实知受乐心受

  •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林语堂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在本书

  • 善见律毗婆沙·佚名

    亦称《善见毗婆沙律》、《毗婆沙律》、《善见律》、《善见论》等。佛教律书。18卷。古印度*佛音著。南朝齐僧伽跋陀罗与僧猗于永明六年(488)在广州竹林寺译出。内容前4卷述说佛教的三次结集和*阿育王时佛教向外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