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五

嘉靖二十七年四月丙午朔时享 太庙命京山侯崔元代

○丁未致仕大学士夏言逮至京下镇抚司拷讯命法司拟罪言上曰臣之罪衅起自讎家恐一旦卒然死于斧钺之下不复能自明今幸一见天日沥血 上前即死不恨往者曾铣倡议复套咸宁侯仇鸾未尝执奏以为非既而 上意欲罢兵敕谕未行而鸾已至此明系在京大臣伪撰藉鸾口以陷臣中间捃摭臣妾父苏纲与铣交关往来状皆重文巧诋茫无证据今 天威在上讎口在旁臣不自言谁复为臣言者 上方怒不省既刑部尚书喻茂坚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大理寺卿朱廷立等议言罪当死但直侍多年劾有劳勚据律宜在议能议贵之条且词未引伏或有别情非臣等所敢轻拟 上谓言辩已报寝不当议覆夺茂坚等俸让之曰尔等任曰执法岂不知恩威当自上出乃敢借议意朋护朕视言为腹心言则视君为何方铣上时即密强君朕何尝一言谕答敢动称有密谕主行及事败止令致仕又不知引罪故作怨语曰前去因不奉戴香巾为朝廷计非以身家是人臣礼欤彼正以西内二三月直候不得见苏纲为辞尔等又为言直侍内苑坚恣朋护之私是何法理其更依律定拟以奏于是竟坐言与铣交通律斩妻子流二千里

○己酉追荐礼成举告谢典于大高玄殿七日

○户部尚书夏邦谟等以 孝烈皇后梓宫将发引请给途次及坟所诸费 上谓称坟失格责令对状邦谟等对言误由工部臣等一时失察 上责其情属怠罔乃复委罪他人诏夺邦谟并侍郎及宦李士翱俸一月郎中张旦俸三月

○庚戌命安乡伯张坤团营立威营坐营锦衣卫署都指挥佥事伯昂五军营中军坐营

○命南京前军都督府掌府事丰润伯曹松提督操江

○丁巳金星昼见

○戊午云南武定军民府女土官知府瞿氏差道把马得荣等来朝贡马给赏如例

○户部覆巡按直隶御史吴相言边兵戍守之劳锋镝之忧百倍于民民有恒产而兵自月粮外无担石之储不才将领又从而朘削之彼朝夕自救且不暇何暇御虏臣以为各边民田自原额粮亩之外余者尚多宜下所司择官勘实给军佃种宽其租庸其无余田者许军民以附边屯田参伍为业诏可

○壬戌先是顺天府库藏每岁清理至是都给事中罗崇奎言其烦扰不便请如节慎库例三年一行从之

○总督仓场督理西苑农事户部尚书张润以老疾乞休许之

○癸亥岷府镇国将军誉栐乞释其父彦泥还国不许彦泥故南安王也 上即位之四年与其兄岷靖王彦汰相告言不法事坐废锢高墙至是老病誉栐为之陈情乞释令生还若不可则愿弃爵入高墙供养 上以彦泥罪重且入高墙养父无故事皆不许

○乙丑命原任叙泸参将徐溥神机营右掖坐营潞安参将王清五军营左哨坐营原任密云副总兵梁臣三千营坐司

○丙寅狭西宁夏卫地震有声

○兵部条列各边防秋事宜谓宣大三关近筑墙堡足为保障独辽东孤悬关外边墙倾圯宜令守臣破格整顿乃可无患山海关士马单弱宜预遣东官厅听征总兵赵国忠领兵一枝驻守其地蓟辽尤虏所垂涎者及今无事可先行保定及定州河间等处部署兵马遇警则调保定兵一枝驻涿州定河汉达之兵驻通州以便东西策应保护畿辅至于京营兵则当汰去老弱精选而分练之各边兵则当严核逃亡役占之数悉令补伍斯缓急有济秋防屇期则当以小堡居民并入大堡偏隅戍卒协守要害斯兵力可省比岁边军行粮多给折色岁饥则告籴甚艰当行户部预发帑金付各管粮官广储本色斯兵食可足又闻边将往往有托名按伏追逐而实逗遛观望者此当重绳以法而忠勇之将或以罪废宜令立功自赎并招募北直隶河南山狭地方勇敢有技术者悉赴军门劾用有功一体升赏其一切军需责在户部而延绥连岁荒歉总督王以旂请粮甚急尤宜亟发议入 上深以其言为然俱如拟行其应发钱粮与事关边圉者户部及督抚诸臣悉查议具奏

○己巳先是 孝烈皇后崩礼部具丧葬仪以请 上览之曰梓宫由中道行虞祭如礼制用九数往者 孝洁皇后崩时上避 慈宫且别有谓今孝烈皇后功德俱踰非朕私嬖也安玄宫当居左他日即配享庙庭既而以葬期太迫令礼另择日具仪至是部臣复上仪注四月二十七日 永陵启土遣官祭告 后土 天寿山及 诸陵并告 孝洁皇后陵如常仪五月初八日太常寺奏斋戒是日遣大臣一人护丧并领在途诸祭事其把总内官及入 皇堂内官内使匠作人等各奉敕行事禁屠宰音乐至 神主还京日止各衙门俱预定送葬官员初九日百官及命妇俱缞服晨诣思善门外哭临自是至 神主还京俱免朝同日遣官以发引葬期告 太庙遣内官告 几筵陈酒馔行礼如常仪同日遣内官及太常寺官祭告各门并桥及诸神庙是晚 上设奠辞 几筵内侍陈牲醴行礼如常仪次 皇妃祭次 皇太子祭次 裕王 景王祭次公主祭次泾简王妃祭次内官内使祭初十日 梓宫发引先一日司礼监礼部锦衣卫官及诸执事设大昇轝于午门内列葬仪于午门外至大明门外内侍官陈设酒馔遣内侍官行启奠礼如常仪执事者升彻去帏幕等物拂拭 梓宫内侍官彻启奠内执事官设龙輴于 几筵殿下设真亭神帛舆谥册舆于丹陛上内侍官陈设酒馔遣内侍官行祖奠礼如常仪内侍官于 梓宫前跪奏请 灵驾进发内侍先捧谥册殿中门出置舆内次捧神帛由中门出奉安舆内神帛箱置于后次真亭安置讫内侍捧铭旌由中门出执事者升捧起 梓宫内执事持翣分左右障护 梓宫降殿内侍官跪奏请 梓宫升龙輴执事官奉安讫以彩色帏幕障饰 梓宫遂启行执翣者仍分列左右内使擎伞扇侍卫如常仪仪仗皆用存日所御者谥册舆神帛舆真亭铭旌以次先行宫眷皆后随哭于帏中 梓宫至午门内内侍官跪奏请 梓宫升大昇轝执事者奉安讫宫眷立于 梓宫之右内执事陈设牲醴遣内侍官行遣奠礼如常仪毕内侍官跪奏请 灵驾进发司礼监官率仪卫谥册等舆前行宫眷还 梓宫由午门中门出太常寺先设香烛执事设褥位于 太庙丹陛中香案前 梓宫至端门外少驻护丧官具青服导引官导护丧官诣神帛舆前跪太常寺官跪于护丧官之左奏请 孝烈皇后朝 祖护丧官捧神帛由庙街左门入至 太庙丹陛上褥位跪置神帛于褥位兴立于神帛后太常寺官赞跪护丧官跪太常寺官跪于护丧官之左奏 孝烈皇后谒辞赞俯伏兴行五拜三叩头礼毕护丧官跪捧神帛兴由庙街左门出奉安舆内太常寺官奏请 灵驾进发护丧官易缞服随行 梓宫由承天门大明门中门出女乐前导至清河止百官具缞服步送出至德胜门土城外祭毕而还其执事及分送官骑送至 陵事毕而还沿途市巷军民人等遇 梓宫至皆跪俯伏举哀 梓宫至顺天府前皇亲命妇及文武官三品以上命妇祭至土城外公侯伯五府九卿等衙门官员耆老人等祭至清河僧道官祭至沙河皇亲及驸马祭大昇轝每程俱宿顿于席殿内仪仗等物贮席房内 梓宫至 陵执事官先陈龙輴于席殿门外候大昇轝至内侍官跪奏请 灵驾降轝升龙輴诣席殿执事官奉 梓宫升龙輴由中门入护丧官由左门入诣席殿上奉安讫谥册等舆仍陈于前行安神礼执事官陈设酒馔如常仪设护丧官拜位于 梓宫前内侍官引护丧官诣拜位立百官于席殿外序立赞行四拜礼奠酒奠帛读祝传赞百官行四拜礼举哀哀止焚祝帛礼毕是日遣官祭告 后土 天寿山及 诸陵遣内官祭告 孝洁皇后陵如常仪十二日将掩 玄宫护丧官行迁奠礼如前仪毕候时至内侍引护丧官诣 梓宫前立内侍官跪奏请 灵驾赴 玄宫执事官升迁 梓宫进皇堂奉安讫内侍捧谥册置于前陈列冥器等物毕仍于席殿上设 灵座俟奉安 神主遂行赠礼内执事官陈设酒馔于 皇堂门外奉玉币安置香案前内侍引护丧官就位立赞奠酒护丧官以酒授执事官捧玉币进于护丧官之右护丧官受玉币献毕以授内执内执事捧入 皇堂安置讫举哀哀止赞礼毕内执事出遂掩 玄宫行享礼执事官陈牲醴于 玄宫前如常仪内侍官引护丧官诣拜位百官于陵下行礼与安神同遂题 神主内侍设香案于 玄宫门外陈酒馔设题主案于香案前西向奉 神主置案上护丧官就位北向立题主官盥手西向立题毕内侍奉 主置于神座藏神帛于箱中置其后内侍跪奏请 孝烈皇后神灵上神主奏讫护丧官献酒读祝举哀如仪毕内侍启柜覆 主讫跪奏请 神主降座升舆内侍捧 主升舆至席殿上内侍跪奏请 神主降舆升座内侍官奉 主即座讫行安神礼如前仪是日遣官告谢 后土 天寿山及以葬毕告 诸陵并告 孝洁皇后陵执事官各陈设酒馔如仪遂行初虞礼执事官陈设酒馔于 神主前内侍引护丧官就位赞行初献礼赞奠帛献酒护丧官以帛酒授执事者奠于 灵座前赞读祝立读讫亚献终献如初献举哀哀止焚币帛祝文毕内侍官捧神帛箱埋于殿前屏处洁地焚凶器于野二虞三虞仪同前内侍跪奏请 神主降座升舆还京遂奉 主升舆仪仗侍卫如仪护丧官后随在途仍朝夕奠四虞五虞六虞七虞在途俱护丧官行礼 神主至城外幄次内执事备仪卫教坊司备女乐鼓吹设而不作百官素服乌纱帽黑角带出城迎行四拜礼 神主进行百官后从至午门外仪卫等退护丧官亦退至思善门 皇妃以下俱迎于门举哀随 神主至 几筵殿内内侍官于 灵舆前跪奏请 神主降舆升座内侍官捧 神主奉安 灵座讫内执事陈设牲醴 上命内侍官于 几筵行安神礼如常仪 皇妃以下入拜位举哀行谒见四拜礼毕鸿胪寺引百官于思善门桥南行四拜礼次日行奉慰礼安神后八虞九虞俱遣内侍官行礼虞祭后用刚日自是罢朝夕奠内侍官陈设行礼如常仪仪上 上改席殿曰行享殿余如拟

○庚午朝鲜国王李峘差陪臣刑曹参判金光轸等上表谢恩贡马及方物宴赏如例

○壬申 永陵启土遣礼部尚书孙承恩祭告 后土 天寿山之神英国公张溶定国公徐延德驸马都尉谢诏分告 七陵及 孝洁皇后陵

○诏给太仓银八万两于延绥镇

○癸酉诏给巡抚浙江兼管福建海道都御史朱纨旗牌以海寇方剧从统请也

○甲戌以暄热命两京法司及锦衣卫审录系囚当出者贳减有差

猜你喜欢
  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范晔
  卷七十一 魏紀三·司马光
  卷二百八十 熙寧十年(丁酉,1077)·李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九(阙)·杨仲良
  第八十八回 太子勇遭谗被废 庶人秀幽锢蒙冤·蔡东藩
  卷之三十二·佚名
  ◎地方警察厅水上警厅各县警佐附·费行简
  八二七 军机大臣奏恭录御制诗冠列《诗经世本古义》等集卷首片·佚名
  六二五 谕着现充四库馆誊录之各省生员归入皿字号应顺天乡试·佚名
  卷十二·傅恒
  列传卷第四十六 高丽史一百三十三·郑麟趾
  十国春秋卷四十四·吴任臣
  乐运传·令狐德棻
  四夷附录·欧阳修
  艾毓初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李贺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

  • 御选宋诗卷二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二十一五言古诗十二张栻采菊亭为建安丞张君赋陶公千载人高标跨余子岂无济时念敛防独知止归来卧衡门无愠复何喜九日天气佳东篱撷芳蕊举头见南山佳处政在此地偏心则逺意得道岂否张侯谢银鱼筑室娱

  • 卷三百六十九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閏二月壬寅盡是月庚戌   閏二月壬寅,右司諫蘇轍言:   臣聞薄賦斂,散蓄聚,若以致貧,而民安其生,盜賊不作,縣官食租衣稅,廩有餘粟,帑有餘布,久而不勝其富也。厚賦斂,奪民利,若以致富,而民所入有限,所害無窮,大者

  • ●卷十一·黎庶昌

    「丙寅」同治五年,公五十六岁。正月,公在徐州营。初十日,专摺奏谢年终恩赏。派委刘松山率军督遣王团、刁团回山东原籍。十四日,驰摺奏酌拨现防徐州之马队二起,共计九百馀人,驰赴奉天省城,剿捕马贼,听候文祥调遣。附片奏调侍讲

  •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八·徐乾学

    宋纪九十八【起重光单阏正月尽闗逢敦牂十二月凡四年】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元年春正月己巳以贤妃王氏为德妃 辛未诏诸路州军学生不及八十人处不置教授若熈丰曾置教授者虽人少自合存留 壬申

  • ●海东逸史卷十五·佚名

    忠义二傅岩字野倩,义乌人;崇祯七年进士,授歙县知县,被谗去官。鲁王监国,擢江西道御史,为朱大典监军。北兵破金华,与二子龄发、龄熙并死之(小腆纪年云:岩还至义乌死。国朝赐谥节愍,子附入祠)。初,岩之遇祸,刃将及,龄熙年甫十四,以身翼

  • 第三十卷明弘治·缪荃孙

    孝宗弘治元年正月乙卯,改南京户部尚书王伤为南京吏部尚书。甲子,命支南京内府承运库原收夏税折麦银一万七千余两,准给应天等六卫官军月粮。以灾伤缺粮,从南京户部请也。闰正月丁卯,先是,修南京国子监,会诏例停止。至是,南京工

  • 第二章 武则天过了把“皇帝瘾”·吕思勉

    第一节 高宗李治得帝位《诗》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灭周者果褒姒邪?抑别有其人也。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者三:长子承乾,第四子魏王泰,第九子晋王治是也。承乾立为太子。《旧书•传》曰:先患足,行甚艰难,而泰有美誉,太

  • 余日章·佚名

    余日章先生小传余先生日章湖北武昌人父文卿公曾任中华圣公会牧师垂四十年母太夫人执圣公会设立之圣喜而达学校之教鞭父母均系教徒故先生亦笃信耶教幼年曾治中国旧文学应童子试旋入文华学校习英吉利语文及各种科学嗣入

  • 进鬻子表·鬻熊

    臣行珪言:臣闻结绳以往,书疏蔑然;文字之初,教义斯起。记言之史设,褒贬之迹聿兴;书事之官置,劝诫之门由启。於是国版稠迭,谟训昭彰,唱赞之道以弘,阐扬之理兹畅。德业弥缛,英华日新,雕琢性情,振其徽烈。逮乎周文作#1圣,鬻子称贤,意合道

  • 玉藻·姚际恒

    此篇多言天子诸侯服食起居之礼,威仪度数无不并详,真煌煌典礼之书也。与少仪、曲礼相似,而深邃过之,虽篇中间有脱误,要不害其全体,不必为之讳而强释也。(卷五五,页一)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以祭」,祭天也。郑氏

  •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南无须弥藏一切法光轮佛 南无然法轮威德佛 南无山峰胜威德佛 南无普精进炬佛 南无宝妙胜王佛 南无日胜妙佛 南无法炬宝帐声佛 南无三昧海广顶冠光佛 南无法虚空无边光师子佛 南无相庄严幢月佛 南无光明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八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八卷广出俱尸城缘起 广出俱尸城涅槃缘起 广出须达缘起 广出逐外道缘起师子吼品之第五师子吼言世尊十六大国(至)拘尸那城入般涅槃案。僧亮曰。众生有待处漏尽。此下将辨处为道。故发问

  • 卷第十·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十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六世 丈雪醉禅师法嗣(二人) 青城凤林竹浪生禅师 至节上堂。机轮转处。草木扬眉。坐断当阳。乾坤失色。语其动也。徧周法界。语其静

  • 第十三章 大乘开始兴盛时期·多罗那他

    约当第三结集之后,迦腻色迦王去世时,在迦湿弥罗之西与吐货罗邻近的北方阿湿摩波兰多地方有家主阇胝,受用圆满。他供奉北方一切塔,延请来自西方摩庐国的毗婆沙大德世友与吐货罗的大德妙音到他的国中。供养三十万比丘十二年

  • 霁山文集·林景熙

    宋代诗文别集。5卷。林景熙著。包括诗歌集《白石樵唱》3卷,散文集《白石稿》2卷。林景熙的诗歌主要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元统治者的愤恨。吴之振等编的《宋诗钞》说他的诗“大概凄怆故旧之作,与谢翱相表里,翱诗奇崛,

  • 樵隐词·毛幵

    一名《樵隐诗余》。词别集。南宋毛幵撰。一卷。幵字平仲,信安(今广东高要)人。一说三衢人。尝为宛陵及东阳州倅。有《樵隐集》十五卷,已佚。此集《宋元名家词》钞本题《樵隐诗余》,毛晋刻印时题今名。录词四十二首。

  • 元经·王通

    隋王通撰,唐薛收续并作传,宋阮逸注。十五卷,七十篇。编年体。书成于隋大业四年(608)。仿《春秋》及《公羊传》、《谷梁传》体例,记自孔子获麟之年至南北朝史事。于诸国皆以列居正统者入于“经”文,余则入于“传”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