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全元散曲

隋树森编。元代散曲总集。收录自金代元好问以下至元末明初汤式、谷子敬等人的散曲213家,以及元代和元末明初的无名氏散曲作品,共计小令3800余首,套曲450余首。同时还辑录有元代作者的散曲残句断谱等。编排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每一作家附有小传。作者小传主要依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元史》及《元诗选》,兼采近人考证。每家之曲,先列小令,后列套曲。宫调曲牌次第,北曲依李玉《北词广正谱》,南曲依沈璟《南曲谱》。取材主要为元明两代的散曲总集和别集,并广泛搜罗曲谱、曲话、文集、词集、词话等文献约110余种。采用天一阁等珍本进行校勘,作有详细的校勘记。每首散曲后均注明出处及有关作者、题目和字句的异说等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出了元朝一代的散曲面貌,对研究元代散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6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再版,共上下2册。隋树森另编有《全元散曲简编》一书,198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外,1989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有李长路《全元散曲选释》一书,1985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有吕薇芬《全元散曲典故辞典》一书,可参考。

《全元散曲》全部章节目录

(1)赵秉文
(2)元好问
(3)孙梁
(4)商衟
(5)杨果
(6)杜仁杰
(7)商挺
(8)刘秉忠
(9)严忠济
(10)徐琰
(11)王和卿
(12)关汉卿
(13)庾吉甫
(14)白朴
(15)魏初
(16)王嘉甫
(17)奥敦周卿
(18)胡祗遹
(19)马彦良
(20)王恽
(21)王修甫
(22)荆干臣
(23)李伯瑜
(24)侯正卿
(25)伯颜
(26)张弘范
(27)姚燧
(28)孛罗御史
(29)刘敏中
(30)卢挚
(31)高秀文
(32)刘因
(33)盍志学
(34)盍西村
(35)阚志学
(36)陈草庵
(37)马致远
(38)吴昌龄
(39)王德信
(40)李寿卿
(41)于伯渊
(42)王挺秀
(43)赵孟頫
(44)不忽木
(45)珠帘秀
(46)鲜于枢
(47)冯子振
(48)姚守中
(49)滕斌
(50)白贲
(51)王伯成
(52)赵明道
(53)李子中
(54)康进之
(55)石子章
(56)狄君厚
(57)孔文卿
(58)刘唐卿
(59)郑光祖
(60)范康
(61)曾瑞
(62)蒲道源
(63)赵天锡
(64)吴仁卿
(65)阿里耀卿
(66)孔文升
(67)赵岩
(68)黄公望
(69)张养浩
(70)真氏
(71)沈和
(72)范居中
(73)施惠
(74)乔吉
(75)虞集
(76)刘时中
(77)萨都剌
(78)薛昂夫
(79)班惟志
(80)彭寿之
(81)高安道
(82)蒲察善长
(83)张子友
(84)亢文苑
(85)吕止庵
(86)李茂之
(87)孙叔顺
(88)王仲诚
(89)陈子厚
(90)吕侍中
(91)王大学士
(92)杨舜臣
(93)周德清
(94)陈克明
(95)张雨
(96)邓学可
(97)睢景臣
(98)周文质
(99)钟嗣成
(100)赵善庆
(101)陆登善
(102)苏彦文
(103)吴镇
(104)王元鼎
(105)张可久
(106)马谦斋
(107)任昱
(108)张子坚
(109)高栻
(110)钱霖
(111)顾德润
(112)曹德
(113)董君瑞
(114)王举之
(115)邵元长
(116)周浩
(117)王晔
(118)王仲元
(119)张鸣善
(120)赵雍
(121)鲜于必仁
(122)贯云石
(123)贯石屏
(124)徐再思
(125)杨朝英
(126)仇州判
(127)阿里西瑛
(128)卫立中
(129)吴西逸
(130)阿鲁威
(131)李齐贤
(132)李伯瞻
(133)贾固
(134)大食惟寅
(135)沈禧
(136)宋褧
(137)杨维桢
(138)高克礼
(139)刘庭信
(140)李泂
(141)倪瓒
(142)梁寅
(143)舒頔
(144)刘婆惜
(145)高明
(146)邵亨贞
(147)夏庭芝
(148)汪元亨
(149)谷子敬
(150)邾仲谊
(151)汤舜民
(152)杨景贤
(153)李唐宾
(154)詹时雨
(155)贾仲明
(156)邓玉宾
(157)孙周卿
(158)李邦基
(159)景元启
(160)吕济民
(161)查德卿
(162)武林隐
(163)赵显宏
(164)唐毅夫
(165)李爱山
(166)王爱山
(167)爱山
(168)朱庭玉
(169)李德载
(170)程景初
(171)赵彦晖
(172)杜遵礼
(173)孙季昌
(174)秦竹村
(175)李致远
(176)童童学士
(177)沙正卿
(178)吕天用
(179)杨立斋
(180)王氏
(181)赵莹
(182)邦哲
(183)宋方壶
(184)睢玄明
(185)邓玉宾子
(186)张彦文
(187)陈德和
(188)丘士元
(189)云龛子
(190)王玠
(191)谢应芳
(192)徐臣
(193)一分儿
(194)孟昉
(195)兰楚芳
(196)张碧山
(197)柴野愚
(198)刘伯亨
(199)李子昌
(200)张氏
(201)方伯成
(202)黑老五
(203)李邦祐
(204)王元和
(205)胡用和
(206)季子安
(207)顾鉴中
(208)萧德润
(209)赵君祥
(210)无名氏

猜你喜欢
  金台集·迺贤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汪国垣
  状元堂陈母教子·关汉卿
  太一丛话·宁调元
  去国集·胡适
  窥园留草·许南英
  红梨记·徐复祚
  名优之死·田汉
  诗词格律·王力
  三体唐诗·周弼
  张自忠·老舍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戴善甫
  茶山集·曾几
  白石道人诗集·姜夔
  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九十·彭定求

        卷590_1 【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李郢   一阳生后阴飙竭,湖上层冰看折时。云母扇摇当殿色,   珊瑚树碎满盘枝。斜汀藻动鱼应觉,极浦波生雁未知。   山影浅中留瓦砾,日光寒外送涟漪。崖崩苇岸纵横

  • 陈秉文·唐圭璋

      据词中“山涌银涛”云云,作者所云之皇州,乃临安。作者盖南宋人。又,光绪江西通志卷二十一谓秉文上饶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与此词作者似为二人。   满庭芳   山涌银涛,屏间绣山献,太平今日皇州。共惟京牧,昭裔本宗周。

  • 卷八十六 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班固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宣帝时,天下和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之间屡蒙瑞应。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颂汉德,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武年十四五,与成都杨覆众等共习歌之。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求通达茂异

  • 志第二 礼仪二·魏徵

    《春秋》“龙见而雩”,梁制不为恆祀。四月后旱,则祈雨,行七事:一,理冤狱及失职者;二 ,振鳏寡孤独者;三,省繇轻赋;四,举进贤良;五,黜退贪邪;六,命会男女,恤怨旷;七,撤膳羞,弛乐悬而不作。天子又降法服。七日,乃祈社稷;七日,乃祈山林川泽常兴

  • ●卷五·魏泰

    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读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

  • 元儒考略卷二·冯从吾

    (明)冯从吾 撰刘因字梦吉初名骃字梦骥保定容城人父述邃于性理之学元中统初官左三部尚书因天资絶人日记千百言弱冠阅古方册思得如古人者友之作希圣解见志国子司业砚弥坚敎授真定因从之游初为经学究训诂疏释之说辄叹曰圣

  • 卷五·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五(宋)吴缜 撰○五曰年月时世差互韦弘景封还诏书事一以为宪宗一以爲穆宗魏謩罢相差一年李愬平蔡州差一年阎立本爲中书令差一年武惠妃薨差一年王志愔传幸东都差一年王求礼传久视二年大雪误武

  • 刘玄佐传·欧阳修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时放荡不羁,不自立业,替县里捕捉盗贼,犯了法,吏人鞭打凌辱他,几乎丧命,于是逃亡投奔永平军,逐渐升为牙将。大历年中,李灵耀占据汴州叛变,刘玄佐乘其不备,偷袭占领了宋州,朝廷下诏以宋州隶属刘玄佐管辖,节度使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十四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八年三月二十六日云贵广西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为恭谢 圣恩事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臣】齎摺家人蒙恩赏银十两驰驿齎回 御赐【臣】 御书福字一幅

  • 卷七十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七十七丧服四制第四十九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録云名曰丧服四制者以其记丧服之制取於仁义礼智也此於别録旧说属丧服但以上诸篇皆记仪礼当篇之义故每篇言义此则记者别记丧服之四制非记仪礼丧

  • 卷三十一·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三十一宋 魏了翁 撰丧服经传四【原阙】仪礼要义卷三十一

  • 哀公·哀公元年·左丘明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鼷鼠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秋,齐侯,卫侯伐晋。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传】元年春,楚子围蔡,报柏举也。里而栽,广丈,高倍。夫屯昼夜九日,如子西之素。蔡人男女

  • 卷六·佚名

    △初分相应品第三之三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著眼触有。不著眼触非有。不著耳鼻舌身意触有。不著耳鼻舌身意触非有。不著眼触常。不著眼触无常。不著耳鼻舌身意触常。不著耳鼻舌身意触无常。不著

  • 卷四十六·道世

    △思慎灾第四十四(此有五部)▲述意部第一夫思慎防过,无患之理;缄口息虑,离恶之原。诫始慎终,是君子之盐梅;敬初护末,是养生之要趣。庶悟因缘之兴起,鉴生灭之非常;识苦空之无我,照平等之妙门。而存其理,弃其迹,诫其祸,招其福,是和神之

  •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太虚

    ──二十年十月在西安高级中学讲──今日蒙陕西学界开会邀为讲演,诚属难得之机缘;然余因昨日略受感冒,对于此题不能详细发挥,故仅能就其大意约略说明之。若论及佛教之历史,固发源于印度,然印度久已绝迹,早无佛教可言;而现在能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十(本)·窥基

    随喜功德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三。一者七品学行流通中。后六品明能行人。分四。自下第三有二品。明傍修行及正依行功德多少。此品明傍修行之福。故此品兴也。二者一乘果中。上二品明已满果。自下

  • 归田类稿·张养浩

    元代诗文别集。张养浩撰。张养浩文集版本较多,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卷数及具体篇目并不 一致。今存有元刊本《张文忠公文集》28卷,还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周永年刻本《归田类稿》20卷。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征

  • 载阳堂意外缘·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卷十八回。不题撰人。据序知为周竹安著。周竹安,号秋斋,江苏毗陵(今武进)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上海书局石印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