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沈和

沈和, 字和甫。生年不详。《录鬼簿》列其入“方今已死名公才人相知者”, 小传中又称“近年方卒”,据王钢《录鬼簿三种校订·前言》,《录鬼簿》第一次修订传世当在至正二年(一三四二年)至五年(一三四五),则其卒年当在元统、至元到至正之间(一三三四— 一三四一)。杭州人。其生父早逝,母再嫁黄姓。元代后期知名曲家黄天泽即其同母异父弟。后寓居江州(今江西九州)。门岿《元曲百家纵论·以南北调合腔的蛮于汉卿》认为其离开杭州去江西,可能有家庭的缘故。《录鬼簿》为其立传,称:“能词翰,善谈谑。天性风流,兼明音律。以南北腔合调,自和甫始。如《潇湘八景》、《欢喜冤家》等曲,极为工巧。”《录鬼簿》小传未言其官否,考其所存〔仙吕·赏花时〕套数,有“弃朝中俸禄, 避风波仕途”、“得失荣枯总是虚,便做道三公位待何如”、“不求玉带挂金鱼,我则待离尘世访江湖”等句,对功名利禄相当淡薄,则其曾出仕为官,或即官于江西,后可能辞官隐居。其能词曲、善书法、通音律,钟嗣成极为尊重,所作〔凌波仙〕吊词称:“五言尝写和陶诗,一曲能传冠柳词,半生书法欺颜字。占风流独我师,是梨园南北分司。当时事,仔细思;细思量,不似当时。”时在江南地区享有相当高的声望。《录鬼簿》小传录其文坛雅号:“江西称为‘蛮子关汉卿’者是也。”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评曰:“沈和甫之词,如翠羽孔雀。”不过,其所作诗词、书法,今皆不可得见。所作散曲,仅存《潇湘八景》一套。但这种南北曲调交互使用的新形式,不仅使时人耳目一新,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南北地区间民族音乐的交流与融合,扩大了曲调的来源和容量,丰富了曲的表现功能,对于曲的进一步发展是一重大贡献。所作杂剧,《录鬼簿》著录五种,均佚;《太和正音谱》增补一种:《潇湘八景》,当今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朱权误补。

套数

【仙吕】赏花时北

潇湘八景

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便做道三公位待何如?如今得时务,尽荆棘是迷途。

【幺篇】便是握雾拿云志已疏,咏月嘲风心愿足,我则待离尘世访江湖,寻几个知音伴侣,我则待林泉下共樵夫。

【排哥南】远害全身,清风万古,堪羡范蠡归湖。不求玉带挂金鱼,甘分向烟波做钓徒。绝尘世,远世俗,扁舟独驾水云居。嗟尘世,人斗取,蜗名蝇利待何如?

【那吒令北】弃朝中俸禄,避风波仕途;身边引着小仆,玩云山景物;杖头挑酒壶,访烟霞伴侣。近着红蓼滩,靠着白蘋渡,潜身向草舍、得这茅庐。

【三叠排歌南】我则将这小舟撑,兰棹举,蓑笠为活计。一任他紫朝服,我不愿画堂居。往来交游,逍遥散诞,几年无事傍江湖。旋篘新酒钓鲜鱼,终日醄醄乐有余,杯中浅,瓶内无,邻家有酒也宜沽。吟魂醉,饮兴足,满身花影倩人扶。

【鹊踏枝北】见芳草映萍芜,听松风响寒芦。我则见落照渔村,水接天隅。见一簇、帆归远浦,他每都是些不识字的慵懒渔夫。

【桂枝香南】扁舟湾住。在垂杨深处。殭殭似鼻息如雷,睡足了江南烟雨。听山寺晚钟, 声声凄楚。西沉玉兔,梦回初。本待要扶头去,清闲倒大福。

【寄生草北】春景看山色晴岚翠,夏天听潇湘夜雨疏。九秋玩洞庭明月生南浦,见平沙落雁迷芳渚。三冬赏江天暮雪飘飞絮,一任教乱纷纷柳絮舞空中,争如俺侬家鹦鹉洲边住。

【乐安神南】闲来思虑,自从那日赋归欤,山河日月几盈虚,风光渐觉催寒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且常教两眉舒。

【六幺序北】园塘外三丘地,篷窗下几卷书,他每傲人间驷马高车。每日家相伴陶朱,吊问三闾。我将这《离骚》和这《楚辞》,来便收续,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着绿蓑归去。看花开花落流年度,一任教春风桃李,更和这暮景桑榆。

【尾声南】悟乾坤清幽趣,但将无事老村夫。写入在潇湘八景图。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六·彭定求
  魏顺之·唐圭璋
  赵时奚·唐圭璋
  黄师参·唐圭璋
  第二折·佚名
  薛仁贵荣归故里·臧懋循
  常建诗卷三·常建
  卷一·陈耀文
  卷三十三·陈起
  卷下·杨亿
  李演词作鉴赏·佚名
  哀长吉词作鉴赏·佚名
  马戴诗鉴赏·佚名
  希澹园诗集卷一·虞堪
  第十二出 辞兄归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二·彭定求

        卷332_1 【早春对雨】羊士谔   南馆垂杨早,东风细雨频。轻寒消玉斝,幽赏滞朱轮。   千里巴江守,三年故国春。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卷332_2 【永宁小园即事】羊士谔   萧条梧竹下,秋物映园庐。宿雨

  • 第二十一齣~第二十九齣·王錂

    第二十一齣 忤奸【三台令】〔淨登徒履跛形丑扮家童扶上〕悠悠怨愤难平。使我终朝痛心。暗裏自思寻。直须害却狂生。〔丑〕老爷。今日脚痛好些么。〔淨〕咦小厮。今日一发疼得紧。我想起来我的脚痛到还有好的日子。想那

  • 卷165 ·佚名

    李师中 唐州太守 时属艰危应有系,天於名教岂无心。 大都狂贼终须灭,未杀忠臣祸不深。 太尉有灵朱泚败,中丞传旨禄山擒。 曾谁鼓舞康州事,儿女常情泪满襟。 李师中 题太空子隐居 可道非常道,真

  • 五言巻十二·洪迈

    五言太平词二首 王涯风俗今和厚君王在穆清行看采花曲尽是太阶平圣徳超千古皇威静四方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长游春曲二首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上苑何穷树花开次第新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送春词日日

  • 列传第十八 薛琡 敬显儁 平鉴·李百药

    薛琡,字昙珍,河南人。其先代人,本姓叱干氏。父彪子,魏徐州刺史。琡形貌魁伟,少以干用称。为典客令,每引客见,仪望甚美。魏帝召而谓之曰:“卿风度峻整,姿貌秀异,后当升进,何以处官?”琡曰:“宗庙之礼,不敢不敬,朝廷之事,不敢不忠,自此以

  • 卷十二 晋语六·左丘明

    1赵文子冠,见栾武子,武子曰:“美哉!昔吾逮事庄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见中行宣子,宣子曰:“美哉!惜也,吾老矣!”见范文子,文子曰:“而今可以戒矣,夫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故兴王赏谏臣,逸王罚之。吾闻古之王者,政德

  • ◎宋子文的理财术·恽逸群

    宋子文是国民党的“理财大家”,蒋介石连年内战,庞大的军费和特务费用(包括收买分化地方势力的巨大支出),主要依靠宋子文筹划。北洋军阀时代,能够借到两百万元借款的就能做财政总长,袁世凯把盐税及关税一部份(除支付庚子赔款本

  • 一九六 暂护贵州巡抚韦谦恒奏黔省无拣存之书给还折·佚名

    一九六 暂护贵州巡抚韦谦恒奏黔省无拣存之书给还折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十一日暂护贵州巡抚印务 布政使臣韦谦恒跪奏,为遵旨覆奏事。臣接准礼部咨开,内阁抄出奉上谕:各省购办遗书,其节经开单解送者,现已付馆别择校录,云云。钦

  •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五·佚名

    通论一唐之治乱兴亡【温公 范祖禹 何去非 张唐英 石守道 东坡】唐之治乱兴亡温公论曰高祖举晋阳精兵承亡隋之弊席卷长驱奄有闗中命将出师扫除乱略遂降李宻系建德擒世充芟武周翦黒闼夷萧铣六年之中海内咸服何成功

  • 史记集解卷七十五·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田忌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会

  • 卷第四·朱熹

    二先生语四游定夫所录善言治天下者,不患法度之不立,而患人材之不成。善修身一作善言人材。者,不患器质之不美,而患师学之不明。人材不成,虽有良法美意,孰与行之?师学不明,虽有受道之质,孰与成之?行之失,莫甚于恶,则亦改之而已矣。

  • 卷七·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七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郑 郑谱曰初宣王封母弟友於宗周畿内咸林之地是为郑桓公今京兆郑县是其都也又为幽王大司徒甚得周衆与东土之人问於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曰其济洛

  • 卷一百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防第五十一昭公二十四年考异宋板传郑伯如晋子大叔相上秋八月大雩旱也上共有圈考异足利本注为明防黄父传明下有年字宋板永怀堂同 畴河求福正误畴当

  • 卷六十五·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六十五   宋 王与之 撰秋官司寇下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王昭禹曰布以敷施之宪以表示之○郑锷曰国朝自淳化三年始置诸路刑狱事乃周家布宪之意然不止于二人而已今

  • 第八品 波吒离村人品·佚名

    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以涅槃法语教示比丘众,激励、鼓舞、使之喜悦。彼比丘等思惟理解彼意义,摄心专一,谛听闻法。世尊知此已,彼时唱此优陀那:“诸比丘!此处无‘地水火风、空无边

  • 周易参义·梁寅

    十二卷。元梁寅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属江西)人。元末明初经学家。世业农,家贫。寅自力于学,淹贯百家。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服。书成,将授以官,复以病辞归,结

  •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佚名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宣称世上众生之生生化化,皆由碧霞元君所主。元君即泰山玉女,证位天仙。受玉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福善罚恶,报

  • 伤寒缵论·张璐

    二卷。清张璐撰。张氏博览 《伤寒论》诸家注本,认为喻昌《尚论篇》、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等书颇得要领,遂以二书注释为主,参以己见,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撰成《伤寒缵论》二卷。又以原书残佚较多,证治不全,广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