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虞集

虞集(一二七二——一三四八),字伯生, 号道园。别署青城山樵, 人称邵庵先生。祖籍蜀郡仁寿(今属四川省),宋亡, 其父虞汲移居临川崇仁(今属江西省),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大德初, 以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朝为集贤修撰。泰定初为秘书少监,从泰定帝去上都,用蒙汉语讲解经书,升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时,累迁奎章阁侍书学士,受命编纂《经世大典》, 进侍讲学士。卒赠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封仁寿郡公,谥文靖。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类稿》等。虞集是元代文坛的大家,宋濂在《柳待制文集》序言中说:“天历以来,海内之所宗者, 唯雍虞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硕、乌伤黄公晋卿及公(柳贯)四人而已。识者以为名言”。《元史》卷一八一《柳贯传》更称柳贯、黄溍、虞集、揭傒斯“人号为儒林四杰”。虞集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元·陶宗仪尝言:“国朝之诗,称虞、赵(孟頫)、杨(载)、范(木亨)、揭(傒斯)焉”。顾嗣立《寒厅诗话》云:“延祐、天历之间,风气日开,赫然鸣其治平者,有虞、杨、范、揭,又称范、虞、赵、杨、揭,一以唐为宗,而趋于雅,推一代之极盛,时又称虞、揭、马(祖常)、宋(本聚)。”一般说元诗四大家皆指虞、杨、范、揭四人。清·宋荦《漫堂说诗》云:“元初袭金源派,以好问为大宗,其后则称虞、杨、范、揭”。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虞、杨、范、揭四家诗品相敌。中又以‘汉廷老吏’(伯生自评其诗语)为最。”虞集不仅在诗文方面造诣高深,还善精鉴书画,工书法。所作散曲,今仅存〔折桂令〕一首,前人颇为称颂。元·陶宗仪《辍耕录》谓“虽一时娱戏,亦过人远矣”。吴梅《顾曲麈谈》云:“先生(虞集)文章道义,照耀千古,出其余绪,尤能工妙如此,询乎天才,不可多得也,此种‘短柱’句法,自元迄今,和之者绝少,唯明徐天池《四声猿》中,曾一仿之,后不一见也”。王季烈《螾庐曲谈》评价说:“虞学士集之〔折桂令〕咏蜀汉事云云,通篇用‘短柱格’,语妙天成。”

小令

【双调】折桂令

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猜你喜欢
  赵淇·唐圭璋
  方岳·唐圭璋
  前  言·袁枚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七·曾国藩
  卷二十四·馀编二·冯金伯
  纳兰性德·龙榆生
  卷488 ·佚名
  卷402 ·佚名
  卷十·梅鼎祚
  卷二·沈德潜
  卷八十二·陈廷敬
  蔡宽夫诗史·蔡居厚
  卷十七·施元之
  卷二十四·范成大
  卷九·陈镒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数日。地点 保安郊外。人物 群众若干人(有老有少,多数是男的。女的系看热闹的二三小姑娘) 密 探 贾 石 沈 衮 沈 褒 沈青霞 赵 四〔乡民甲执锣上。乡民甲 (念)习文心里亮,练武身体强。 乡亲们,今

  • 卷一百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十一韩休韩休京兆长安人举贤良累官礼部侍郎开元二十一年拜黄门侍郎与萧嵩同秉政休敷陈治道多鲠直帝重之终太子少师諡文忠诗三首奉和御制平胡南牧正纷纷长河起塞氛玉符【一作兵】徵选士金

  • 16.孟浩然:五言律诗三首·施蜇存

    临洞庭赠张丞相 八月潮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 卷二百三十三·表第二十四·脱脱

        宗室世系十九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七十四·列传第四·脱脱

        耶律敌剌 萧痕笃 康默记(延寿) 韩延徽(德枢 绍勋 绍芳 资让)韩知古(匡嗣 德源 德凝)   耶律敌剌,字合鲁隐,遥辇鲜质可汗之子。太祖践阼,与敞稳海里同心辅政。太祖知其忠实,命掌礼仪,且诿以军事。后以平

  • 卷之三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卷三·章冲

    宋 章冲 撰襄公十七年宋子罕止筑台者之讴宋皇国父为大宰为【去】平公筑台妨于农收子罕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筑者讴曰泽门之晳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子罕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曰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

  • 司马彪续汉书卷五·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陈蕃传五一○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年十五,常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丈夫处世,当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汪)──御览卷三八四○ 文选卷六

  • 第二十章 秦汉宗教·吕思勉

    第一节 祠祭之礼古人率笃于教,故其祭祀之礼甚烦。又各地方各有其所奉之神,秦、汉统一以后,逐渐聚集于中央,其烦费遂愈甚。经元、成之厘正,而其弊乃稍除。此亦宗教之一大变,不能不归其功于儒者之持正也。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

  • 卷一百一十九 朱子十六·黎靖德

      ◎训门人七   欲速之患终是有,如一念虑间便出来,如看书欲都了之意,是也。以下训方。   方行屋柱边转,擦下柱上黑。见云:"若'周旋中规,折旋中矩',不到得如此。"大率多戒方欲速也。   方云:"此去当自持重以矫轻。"先

  • 提要·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尚书要义      书提要【臣】等谨案尚书要义二十卷宋魏了翁撰了翁谪居靖州时着九经要义凡二百六十三卷皆摘注疏中精要之语标以目次以便简阅其周易要义已着録此其所摘尚书注疏也孔

  • 卷一·佚名

    △降魔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池边。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檐。逮得己利。尽诸有结。皆得正知。心善解脱。及大菩萨一万人俱。其名曰持须弥顶童真。水智童

  • 卷十五·赞宁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唐余杭宜丰寺灵一传释灵一,姓吴氏,广陵人也。神清气和,方寸地虚,与大和元精合其纯粹。年肇九岁,僻嫌朽宅,决入梵园,堕息慈之伦,禀出家之制。暨乎始冠,受其具足,学习无倦,律仪是修。示见谈笑

  •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四·佚名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南无无垢名称如来  多致他 毗富[口*(隸-木+士)]毗富[口*(隸-木+士)]若那毗富[口*(隸-木+士)]莎呵  南无法海涛波功德王如来  多致他 三摩(上)三摩(上)三摩悉剃(他细反)帝 莎呵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七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七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半行半坐者。先释方等。亦通四教。故彼经文闻三昧者。结得道益通于三乘及以四众。经与今文意亦从别。唯为成圆。故意止观但观秘密。依此修行事仪未足。文中自指百录等

  • 清朝通典·佚名

    《清朝通典》是记清前中期典制沿革的政书,原名《皇朝通典》,简称 《清通典》。清嵇璜、刘墉(均见“清朝文献通考”)等奉敕编纂。书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有清武英殿本、光绪间浙江书局本、《万有文库》“十通”合刻

  • 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戴溪

    诗经学专著。三卷。南宋戴溪撰。戴溪字肖望(一说字少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历官工部尚书、华文阁学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此书是“宋戴溪所续吕祖谦之书也。……溪以《吕氏家塾读诗记》取《毛传》为宗,折衷众

  •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佚名

    一卷,唐金刚菩提译。明使者即遮那化身,能满种种愿,及证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