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錄

緣起

職名

三通館

總裁

纂修兼總校

纂修兼校對官

滿纂修官

提調官

收掌官

武英殿修書處

總理

總裁

提調

校對

監造

總目

凡例

卷一

食貨一

田制一

民田

卷二

食貨二

田制二

官莊

卷三

食貨三

田制三

駐防莊田

官田【祭田 學田 馬廠 牧廠附】

祭田 學田附

馬廠 牧廠附

卷四

食貨四

田制四

屯田 新疆屯田附

新疆屯田附

卷五

食貨五

水利上【河工】

卷六

食貨六

水利下【海塘】

卷七

食貨七

賦稅上【田賦 丁銀 蘆課附】

田賦

丁銀附

蘆課附

卷八

食貨八

賦稅下【關榷 雜稅附】

關榷

雜稅附【茶礦 魚課 稅契 行帖 落地稅】

卷九

食貨九

戶口丁中

卷十

食貨十

錢幣

卷十一

食貨十一

漕運

卷十二

食貨十二

鹽法

卷十三

食貨十三

輕重上【平糶 常平倉 義倉 社倉 鹽義倉】

卷十四

食貨十四

輕重下

卷十五

食貨十五

市糴

卷十六

食貨十六

蠲賑上

賜復

免科

免役

卷十七

食貨十七

蠲賑下

災蠲

賑卹

卷十八

選舉一

選舉制【文科】

卷十九

選舉二

選舉制【武科】

卷二十

選舉三

選舉制【文選】

卷二十一

選舉四

選舉制【武選】

卷二十二

選舉五

考績

卷二十三

職官一

宗人府

師傅保加銜

內閣

翰林院

詹事府

卷二十四

職官二

吏部

戶部

卷二十五

職官三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卷二十六

職官四

理藩院

都察院

卷二十七

職官五

通政使司

大理寺

太常寺

卷二十八

職官六

光祿寺

太僕寺

鴻臚寺

國子監

欽天監

太醫院

卷二十九

職官七

內務府

卷三十

職官八

鑾儀衞

卷三十一

職官九

八旗都統

領侍衛內大臣

前鋒統領

護軍統領

步軍統領

火器健銳虎鎗各營

卷三十二

職官十

宗室封爵

世爵世職

卷三十三

職官十一

京尹

總督巡撫

漕運各官

河道各官

卷三十四

職官十二

司道

府州

州縣

卷三十五

職官十三

學政

鹽政

關稅各差

卷三十六

職官十四

盛京將軍等官

各處駐防

卷三十七

職官十五

新疆各官

卷三十八

職官十六

提督

總兵副將

參將遊擊等官

卷三十九

職官十七

藩屬各官

土司各官

僧錄道錄等司

卷四十

職官十八

文武官階

祿秩

秩品

滿漢文職

滿漢武職

土官武職

卷四十一

禮一

吉一

郊天

卷四十二

禮二

吉二

雩祀

朝日 夕月

天神 地祇

風師 雨師等祠

卷四十三

禮三

吉三

北郊

社稷

堂子

卷四十四

禮四

吉四

山川

耤田

先蠶

卷四十五

禮五

吉五

太廟

時享【薦新附】

大祫

卷四十六

禮六

吉六

奉先殿

原廟

卷四十七

禮七

吉七

謁陵

卷四十八

禮八

吉八

傳心殿

釋奠

闕里祀典

直省府州縣學釋奠

卷四十九

禮九

吉九

祀歷代帝王【名臣附】

卷五十

禮十

吉十

告禮

禜祭

祈禱

羣祀

昭忠祠

賢良祠

雙忠祠

旌勇祠

功臣專祠

盛京賢王祠

蘭州忠勇祠

直省所在神祠

親王郡王家廟

貝勒貝子宗室公家廟

品官家廟

庶士寢薦【庶人附】

卷五十一

禮十一

嘉一

元正冬至朝賀

聖節朝賀

皇太后三大節朝賀

皇后三大節朝賀

卷五十二

禮十二

嘉二

御門聽政

常朝

朝位

皇帝登極

上皇太后尊號徽號

尊封太妃太嬪

冊立皇后 冊封妃嬪一

卷五十三

禮十三

嘉三

冊立皇后 冊封妃嬪二

聖祖 世宗聖諭 皇上諭旨

冊封諸王貝勒貝子

冊封公主

婚禮

大婚

皇子婚

皇孫 皇曾孫婚

親王以下婚

郡主以下出嫁

品官庶士庶人婚

卷五十四

禮十四

嘉四

冠服

皇帝冠服

皇子冠服

親王以下冠服

固倫額駙以下冠服

民公以下凡品官冠服

士庶冠服

皇太后 皇后冠服

皇貴妃 貴妃 妃 嬪冠服

皇子福晉冠服

王福晉公主以下凡品官妻冠服

寶印

皇帝御寶

親王寶郡王以下官員印信

卷五十五

禮十五

嘉五

車輿

皇帝五輅

皇太后輦輿

皇后車輿

皇貴妃車輿

貴妃 妃 嬪車輿

皇帝鹵簿

大駕鹵簿

法駕鹵簿

鑾駕鹵簿

騎駕鹵簿

皇太后 皇后儀駕

皇貴妃 貴妃儀仗

妃 嬪采仗

親王以下儀衞

固倫額附以上儀衞

民公以下儀衞

京官儀從

直省文官儀從

直省武職儀從

王福晉公主以下儀衞

頒詺

頒朔

進實錄

進玉牒

經筵

卷五十六

禮十六

嘉六

臨雍

闕里講學

巡幸

卷五十七

禮十七

嘉七

優老

燕禮

卷五十八

禮十八

軍一

大閱

大狩

卷五十九

禮十九

軍二

親征

命將出征

凱旋郊勞

受降

獻俘

受俘

馬政【馬祭附】

日月食救護【直省附】

卷六十

禮二十

外國朝貢

敕封外國

信節

館餼

御製詩篇

王公百官相見禮

卷六十一

禮二十一

凶一

列聖大喪

卷六十二

禮二十二

凶二

列后大喪

皇后喪

太妃喪

皇貴妃喪

貴妃喪

妃喪

追封

皇太子喪

皇子喪

親王以下喪

品官喪【庶士庶人附】

服制

卷六十三

樂一

樂制

卷六十四

樂二

祭祀樂

朝會宴饗樂

雜歌曲

雜舞曲

導迎樂

鐃歌鼓吹樂

散樂

雜樂

四方樂

卷六十五

樂三

十二律

五聲八音名義

五聲十二律旋相為宮

五聲十二律相生法

製造

卷六十六

樂四

權量

八音

金一

石二

土三

革四

絲五

木六

匏七

竹八

樂縣

卷六十七

樂五

用四倍聲議

五聲必兼二變議

管絃分均議

還宮無啞鐘議

三大祀及常朝用律不同議

回奏樂律劄子

回奏丹陛樂導引樂用鼓起音劄子

卷六十八

兵一

八旗兵制上

領侍衞府

八旗驍騎營

八旗前鋒營

八旗護軍營

御營嚮導

圓明園八旗護軍營

卷六十九

兵二

八旗兵制下

八旗步軍營

內府三旗

圓明園內府三旗

火器營

健銳營

三旗虎槍營

卷七十

兵三

駐防兵制

盛京

吉林

黑龍江

直隸

山東

山西

河南

江南

浙江

福建

廣東

湖廣

四川

陜西

甘肅

伊犁各處駐防

西北各處駐防

卷七十一

兵四

綠營兵制上

直隸

山東

山西

河南

江蘇 安徽 江西

福建 浙江

卷七十二

兵五

綠營兵制下

陜西 甘肅

四川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雲南 貴州

卷七十三

兵六

藩部兵制

卷七十四

兵七

恩卹

卷七十五

兵八

軍令

卷七十六

兵九

軍政【巡防附】

卷七十七

兵十

教閱【兵籍附】

京營

直省

兵籍

卷七十八

兵十一

軍器

軍器制度

王命旗牌

令箭

盔甲

弓箭

旗纛

皇朝禮器圖式武具

佩刀

火器

火藥

帳房

戰船

卷七十九

兵十二

馬政

卷八十

刑一

刑制一

卷八十一

刑二

刑制二

卷八十二

刑三

刑制三

卷八十三

刑四

詳讞一

卷八十四

刑五

詳讞二

卷八十五

刑六

雜議一

卷八十六

刑七

雜議二

卷八十七

刑八

寬恕

囚繫

卷八十八

刑九

考訊

卷八十九

刑十

赦宥

贖刑

卷九十

州郡一

京師順天府

盛京

興京

直隸省

卷九十一

州郡二

山東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卷九十二

州郡三

江蘇省

安徽省

江西省

浙江省

福建省

卷九十三

州郡四

湖北省

湖南省

卷九十四

州郡五

陝西省

甘肅省

四川省

卷九十五

州郡六

廣東省

廣西省

卷九十六

州郡七

雲南省

貴州省

卷九十七

邊防一

東序畧

朝鮮

日本

琉球

卷九十八

邊防二

南序畧

安南

暹羅

南掌

港口

東埔寨【尹代瑪附】

宋腒朥【■〈土赤〉仔六崑大呢附】

緬甸

整欠

景海

廣南

葫蘆國

柔佛【丁機奴單呾彭亨附】

亞齊

呂宋

文萊

馬辰

蘇祿

噶喇巴

舊港【麻六甲附】

曼加薩【池悶萬丹思吉港附】

英吉利

千絲臘

荷蘭

法蘭西

瑞國

連國

卷九十九

邊防三

西序畧

西

東布魯特

西布魯特

安集延

塔什罕

拔達克山

博洛爾

愛烏罕

西洋意達里亞

西洋博爾都噶爾亞

卷一百

邊防四

北序畧

俄羅斯

左哈薩克

右哈薩克

啟齊玉蘇

烏爾根齊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三 范泰 荀伯子 徐广 郑鲜之 裴松之 何承天·李延寿
  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欧阳修
  卷第五十三·徐鼒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八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八十七·佚名
  卷三十二·宇文懋昭
  志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八十·郑麟趾
  宗测传·萧子显
  仇胒传·脱脱
  樊山政书卷十九·樊增祥
  卷三十五 李妃干政·李有棠
  四五 “难兄难弟”的一个·邹韬奋
  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章 公子思亲·屠隆

    【谒金门】〔小生上〕自叹生来魔障。展转添惆怅。四海寻亲空策杖。惭恨乾坤俯仰。有父裹布袍。单身走空谷。有子披罗衣。僮奴侍华屋。父旣巢云松。子当念风木。哀哀蓼莪篇。把诗不可读。木龙驹生身不辰。

  • 初集卷三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四古今体一百三首【丙寅六】题徐贲眠云轩图用高季廸韵明季能诗家孰与渤海俦偶然披此图喜复晤青邱纱?对快晴爽风荡轻裯胡乃滃勃云不离几案头妙哉施可堂眠云意何悠幼文图成之老笔殊难侔昔

  • 卷二百八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转庵集潘柽字德久永嘉人诸父文饶文孝文礼俱登科文饶字民则学本濓洛尤为多士所宗父虎右科第一柽以父任补右职继参戎幙召试为阁门舎人久之授福建兵马

  • 卷三十二·乾隆

    卷三十二眉山苏轼诗一四十一首诗曰杜牧以后。唐季五代纤佻薄弱。日即沦胥。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之徒。崇尚昆体。只是温李后尘。嗣是苏舜卿。以豪放自异。梅尧臣以高淡为宗。虽志於古矣。而神明变化之功少。未有

  • 第七十回 闻国丧长悲国士 护慈驾转忤慈颜·蔡东藩

      却说曾国藩驻节祁门,接到勤王诏命,与胡林翼往复驰书,筹商北援的计策。怎奈安徽军务,正在吃紧,一时不能脱身;且长毛目的,专注祁门,分三路来攻:一出祁门西边,陷景德镇,一出祁门东边,陷婺源县,一出祁门北边,逾羊栈岭,直趋国藩大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壬午朔先是倭奴分据三路联络固守我兵四路齐下水陆并进西路行酋已在围中东路亦破其三寨中路如晋州望晋山永春昆阳三四城寨相继而取而贼之老营如泗川左臂如东阳仓亦一时并焚止有临海新寨一坚巢耳不意

  • 卷之三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三十二卷 访目·缪荃孙

    汉西汉东平赵王庙碑目见《建康志》、重刊《江宁府志》。大司徒甄邯墓碑在后湖之侧,目见《建康志》、《重刊江宁府志》。茅君别院碑分书。牛迹山去陆郎桥五里,为茅君别院,有《西汉永光五年》。碑系麻石,久损折,可摩挲者,不过

  • 卷十·郭居仁

    钦定四库全书 蜀监卷十 宋 郭允蹈 撰 西南夷始末下 吐蕃南诏为唐深患其忧不特以蜀也天宝初分天下为十道劒南节度西坑吐蕃南抚蛮獠治益州统六军屯十二州之境关系亦重矣次第南夷之始末而以吐蕃之寇蜀者附之 唐武德元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五下·袁枢

    宋 袁枢 撰朋党之祸唐穆宗长庆元年翰林学士李德裕吉甫之子也以中书舎人李宗闵甞对防讥切其父恨之宗闵又与翰林学士元稹争进取有隙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各以书属所善进士于

  • 第一章 初唐兴,武功盛·吕思勉

    第一节 高祖与太宗:开国定鼎父子兵汉、唐并称中国盛世。贞观、永徽之治,论者以比汉之文、景,武功尤远过之;然非其时之君臣,实有过人之才智也。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文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

  • 卷四十五·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五     婺源江永撰因祭補小宗伯國大貞則奉玉帛以詔號【號神號幣號鄭司農云大貞謂卜立君卜大封】 大祝建邦國先告后土用牲幣【后土神社神也】 大宗伯王

  • 卷十二·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卷十二吴江朱鹤龄撰召【音邵】诰【附考】蔡三涂岳鄙按左传注三涂山名在河南陆浑县南岳谓河北太行鄙谓都鄙近岳之地粤与越同詹与瞻同惟二月既望孔疏洛诰云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洛诰是摄政七年

  • 卷六·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三家诗拾遗卷六栁州府知府范家相撰国风葛屦掺掺女手【掺韩作】韩诗内传女手之貌【文选注】 古诗纎纎出素手本此汾沮洳齐诗匡衡曰晋侯好俭而民畜聚【奏疏】俭为美德能畜聚则户有葢藏家给人足矣如匡

  • 卷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三圜丘祀天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苍璧礼天【注礼谓始告神时荐于神坐书曰周公植璧秉圭是也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象天 疏案尔雅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

  •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二·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慈心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大慈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慈心者。所谓拔济一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八·智圆

    钱唐沙门释智圆述二一约下随文释义四。初约四等。荆溪云。无施无受等者意明大舍等无缘慈。是故彼此皆云无也。故以四种不可说法名为平等。即是大舍之体理也。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等者于此舍中慈悲喜三即是度心。舍中

  • 广阳杂记·刘献廷

    《广阳杂记》5卷,清刘献廷撰。刘献廷,字继庄,别号广阳子,顺天大兴人,毕生未仕,卒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刘献廷是清初的一个奇人,他于“礼乐、象纬、医药、书数、法律、农桑”无所不通,尤精于地理音韵,著作大都不传,梁启超《清